㈠ 怎么描述一个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啊
你没进行过实地调研这个课题靠自己瞎琢磨肯定写不出来的,银行的内控制度及内审报告作为外部人士你在网上搜是搜不出来的,属于内部保密文件。建议你上知网或者爱学术之类网站搜下相关学位论文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一下别人的框架和观点就可以交差了。
㈡ 内部审计职能的现状原因
1.重监督轻服务的理念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内向性服务作用的发挥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是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在初期形成了片面强调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职能上的模糊认识。我国企业大部分还是只关注内部审计在监督、控制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内部审计的其他职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审计。履行的主要是监督的职责.审计人员抱着对被审计单位不信任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又与被审计单位缺乏良好的沟通,非常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内部审计人员被认为是挑毛病者、内部的经济警察或者是领导的眼线。不少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 内部审计难以融进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因此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之间很自然存在矛盾冲突.被审计单位对于“检查式的内部审计”怀有敌意,内部审计人员孤立于企业其他业务职能部门。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分析、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成为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而且使之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服务职能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经营战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企业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大.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要求其内部审计部门突破传统的管理和规章制度范畴,承担更加广泛的职能。但内部审计人员提交的审计报告重点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对审计建议重视不够.再加上长期忽视后续审计工作,致使审计结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为组织增加价值。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范围过窄.不能与多数股东的预期和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价值有限。企业经营的外向化和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El益增大。使仅提供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离我国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形下,我国一部分企业把内部审计的一部分领域进行了外包。这就给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一个信号:如果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不能围绕企业经营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自己本应发挥重大作用的领域就要不断的被外部独立审计蚕食。
3.审计方法陈旧、手段落后与审计职能拓展需要的差距很大
我国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仅就具备会计或工程等单一的教育背景.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审计方法上大多数仍处于账户基础审计和手工方式审计为主的阶段,工作方法与手段过于陈旧.不利于审计效率、质量的提高和审计领域的拓宽,尤其是在审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工作中往往仅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损失。
㈢ 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观察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内部审计会呈现出五大总体的发展趋势:1、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即内部审计由原先的只检查财务的帐务规范性和企业制度的合规性向企业的管理内容细化及未来发展方向策划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方面转变。2、注重管理审计:把以前只单纯检查帐做的对不对,是否符合规范向管理方向转变,审计财务是否只注重于做帐,而对企业有否提出改革的建议,并审核管理方面提出建议是否对于企业发展有利。3、审计工作方法标准化:由以前的纯手工操作向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互联网各部门一体化电子系统制订的标准工作方法方向发展。4、审计职能组织集中化:以前的审计是由领导指派审计部分内容,未来转变为事先有组织、有计划地制订出具体的审计方案,把审计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有目的、按能力分工协作,集中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企业经理:通过改变和完美内部审计机制,审计人员通过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整体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相当于培养企业经理,可以做完企业未来领导的后备人选,而更具备专业素质强、处理方法从审计角度出发的特殊人才,还为企业节省了培训资金。
㈣ 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研究现状
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江苏企业内部审计自成立以来,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与此同时,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审计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企业重塑职能更加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江苏企业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在设立动机、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揭示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然后,在借鉴关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权威观点的基础上,从必然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阐述了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的趋势,并结合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提出基于现代管理职能的管理审计体系构想。最后,在分析具体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对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江苏企业实际提出还需解决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问题。 摘要ABSTRACT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内部审计 1.2.2 关于管理审计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2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及成因 2.1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比较 2.1.1 内部审计产生动因 2.1.2 审计范围 2.1.3 审计机构设置 2.1.4 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技术手段 2.1.5 审计结果运用 2.1.6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2.2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内部审计定位存在偏差 2.2.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差 2.2.3 内部审计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2.2.4 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2.5 内部审计环境不理想3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选择 3.1 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3.1.1 发展趋势之一:再次介入内部控制 3.1.2 发展趋势之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3.1.3 发展趋势之三: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 3.2 江苏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3.2.1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必然性 3.2.2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可行性4 江苏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体系之构建 4.1 管理审计与其它类型审计的关系 4.1.1 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4.1.2 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其他类型审计的关系 4.2 内部管理审计体系构想 4.2.1 内部管理审计内容 4.2.2 内部管理审计程序 4.2.3 内部管理审计方法 4.3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3.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4.3.2 提高内审队伍素质 4.3.3 改进技术手段5 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