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股票与数学的关系和股票中的函数问题
老大,学理的吧。金融属于文科回答难度比较大啊。
B. 股市与数学的关系
研究世界各国股市涨幅与房地产涨幅的数学关系式,也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平方关系。
C. 股市走势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百多年前,查尔斯·H·道的道氏理论对股市有个十分经典的归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几乎从来没有人会从根本上去否认这句话;在其他国家或许这个归纳是适合的,但在中国,二者之间虽然也有一定关联性,却并不那么明显。
我们以美国为例,从长期看,美国股市几十年来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美国经济的支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长了近26倍,从5000多亿美元(名义GDP)增长到13万亿多美元(见下图1),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也上涨了26倍多,从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点,上涨到2006年的14000多点(见下图2)。其间尽管几经波折,但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支撑了美国股市顽强的成长之路,而美国股市的迅猛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1960年-2006年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走势
观察美国股市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是美国股市不断增长的基础所在,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是股市强劲增长的坚实基础,二者之间血肉相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和经济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候里,股市和经济基本上是完全背离的,几乎没有关联性,原因是中国股市总市值和中国经济总量不成正比,所以关联性小。
中国股市严格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盘子小的个股更容易被资金大户所控制。在其他相对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涨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在我国一波行情能在数天之内走完全部历程,时间快得连人们使用技术分析的工夫都没有,股价波动也没有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股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只有当股市的变化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时候,股市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从股市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来分析:
近10多年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从1993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达低谷。但在这7年中,我国股票市场以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来算,有5年上涨。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长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股票市场却连续4年上涨,涨幅达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GDP的增长率连续提高,股票市场却连跌了4年。由此看来,股市对经济的反应并不那么机械地对等。
从股市与公司利润之间关系来分析:
从两方面来看:
1、是上证指数与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平均17.77%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1998年9.17%,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高达48.4%。而这4年的股票市场有两个为强势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两个为显著上涨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4年间上升了78.76%。
2、是指数与利润增长率,为更准确地反应客观状况,扣除新股贡献后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有5年为负,分别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两个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两个强势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这一结果依然叫人气馁,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竟然连公司利润增减都无法提前反应。
由此可见,经济好,只是股市上涨的一个积极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负面因素,经济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续熊市。以中国股市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结束的一年,全球经济也开始回升,中国在这一年开始,经济自大概1995年前后第一次GDP增速重新达到了10%,并且一直持续了5年。但中国股市2003年只反弹了10%,2004和2005年继续下跌创新低。什么原因?因为2001年中国股市积累的泡沫太大,虽然经济增长减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灭。
当然,也并不是说股市和中国经济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起码也反映了三点:
1、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这种波动也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2、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3、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特别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股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二三十年内,和经济可能是基本对应的,不过大多数投资人不可能像投资房产一样中长期持有股票,而对于一两年的股市行情,资金因素是股市涨跌的关系。因为最近10多年,社会主流的投资渠道是买房;最近一两年,信托业的兴起又导致较多的股市资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而股市的话,中国的股票消费者虽然普遍比较“小白”,但毕竟不是傻,决策层长期把股市消费者当成了“备用小金库”,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股市就会越来越被抛弃。
D. 数学与股票的k线图的关系
数学用股票中的地方多了,均线是几天平均价,换手率公式等,网上一搜,要多少就有多少。
E. 股市中的价量关系
你好,常见的价量关系分为五种。他们体现着不同的买卖时机:
一、价平量增
价平量增多出现于盘整后期。如果股价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下跌后处于低价位区时。成交量开始持续放出,股价却没有同步上扬,这种走势可能预示着有新的资金在打压建仓。一旦股价在成交虽的有效配合下同步向上,则表明反弹快要来临。
二、价升量增
价升量增多出现在上升行情初期。经过一轮较长时间的下跌和底部盘整后。市场中逐渐出现诸多利好因家。这些利好因家增强了市场预期向好的心理。这时候股价上升,换手逐渐活跃。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和股价的同步上升。投资人的持股成本也在增加。股价的上升得到了有力支撑,为股价的进一步上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量增是价升的必要条件。经过长期跌势或盘效。成交云的放大与股价的上升。是投资者吸纳筹码的大好时机。
三、价升量缩多出现在上升行悄的末期。在持续的上升行情中,适度的量缩价涨表明主力控盘程度较高,大量流通筹码被主力锁定。但毕竟盆缩价涨所显示的是一种量价背离的趋势,因此,在随后的上升过程中如果出现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况。可能竞味着主力在高位出货。
四、价跌量增
价跌量增多出现在下跌行情的初期。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价经过一段较大的上涨后。主力派发筹码已近尾声。投资者纷纷抛出股票。致使股价开始下跌。这种高位价跌量增现象是卖出的信号。
五、价跌量缩
价跌旦缩现象一般可能出现在下跌行悄或上升行倩的中期。下跌乎1清中的价跌量缩量能够消磨多头的愈志。股价还将维持下跌。此刻投资者应以持币观望为主。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F. 股票中总量与总额的关系
股票中总量就是买进与卖出量的和。
股票总金额 = 股票总市值 + 资金版总额 ,即总共权成交多少金额。
股票总市值 = 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股票价值,即股价×总股本。就是当前的股价(上一次收盘价或,上一笔成交价)*发行的所有股份数(包括流通的,未流通的)所有该公司股票。股票总金额可以看出该股票的实力。股票总金额越大,该股票的变化就越小。反之股票总金额较小该股在股市中的变大就会很明显。当然特殊的除外。股民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公司的资料中查阅到股票的总金额。这样有利于股民较好的了解股票情况。进行合理的购买。
简单的公式就是股票总金额 = 股票总市值 + 资金总额 ,即总共成交多少金额。
G. 股票中成交价和数量的关系
股票中成交价和数量的关系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被做的精巧华丽方便。由于这种取火方法简
H. 每手股数和股价关系
双向收费指买时收一次,卖时也收一次。
费用包括(单边):
印花税0.1%,专
佣金自由浮动,但不能超属过0.3%, (深市最底收取5元,沪市最底收取10元)
过户费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
证管费0.02%(有的券商把这笔费用合到佣金里,有的单收)
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报单费,每笔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
另外,权证佣金视同购买封闭式基金,不收印花税!!
1。你买入的是上海股票,佣金(手续费)按0.3%收,你以120元买入100股共用资金12000元,佣金为36,印花税1.39元,过户税0.3元(沪市为每1手0.1元不足1元按1元收取)
所以你买入时在你成交时就会扣您12000+36+1.39+1元=12037.39元
I. 炒股与数学那部分知识有关联!
如果你学的很好,炒股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游戏,非常简单。但是用起来很难。
为什么版这么说呢,因为大权部分数据都需要估算。
更多的东西是时间的考验。10年对于数学来说就是一个数字,对你来说可能你一辈子炒股都没那么多时间。
现金流贴现与净现值
债券估值模型
其实股票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形式,参照证券投资分析
当然,如果你是高手的话,你会发现,书中很多错误,你完全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心理论
证券中的风险和收益最优化涉及数学中的均值方差模型
J. 股市中的大盘指数是怎么来的,各个股与它有什么直接关系啊
股票抄的价位是由当时的成交价格所决定袭的.那么大盘的指数是所有股票在那一时刻的成交价格的总和.
你说的关系
A.大盘是由个股组成的.
你说的为什么大盘会影响个股,我可以这样讲
首先大盘的涨跌是所有个股的股价涨跌叠加而成的.
涨跌的情况有两种,首先请允许我打个比方,把大盘股(你可以看成高价股)看成大象.其他的股票看成小虫.涨跌视为一架跷跷板.
1.当大象站在涨的一端时,那么小虫一般是不可能翘起大象的(一般出现这么鲜明的对比).
2.但是大象只是偏离了跷跷板的中心点时,那么剩下的蚂蚁是可以翘起这头大象的.
3.当两者泾渭分明的站在跷跷板的两边时,那么大象是有限的.大象也是会被翘起来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蚁多咬死象吧.
这是3种极端的情况,更何况大部分时候大象和蚂蚁同时存在两边的.
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B大多数时间,大盘股左右了大盘的走势.
而大盘是所有股的集合,并且持有者的大部分是庄家.那么按照股民的从众心理,以及跟着大盘(也就是庄家)的进行操作的心理.那么就直接影响到同样是大象和蚂蚁关系的散户的操作.从而影响到其他个股的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