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财务报表的横向分析法
横向分析法就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作对比,比较财务比率等指标
纵向分析法就是和本企业历史数据作对比
预算分析法就是和预算作对比
② 公司财务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
通俗的讲,横向分析就行同行业的分析:为了方便和美观,习惯上把同行业的多家企业横着排成一排,对比分析各经营指标以发现异常。
纵向分析就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分析(一般3~5年):也是出于方便和美观,习惯上把企业连续几年的经营数据纵向排成一列,对比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业绩。
财务报表信息的很横向分析中应当抱我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横向分析中的汇总方法、二是资料的可得性,最后就是选择可比对象的标准。
在将一公司的财务比率与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时,分析者通常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汇总”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
(1)使用单一的、概括的集中趋势度量,如中位数、简单平均值、价值(权益市值)加权平均值等。
(2)同时使用集中趋势度量和离中趋势度量,如平均值和标准差。当然,如果样本中有极端观察值,就应将各极端观察值描述清楚,或予以剔除。
横向分析中的可得性问题
(1)数据不充分——即横向分析中可能得不到我们所关注的实体的数据。
(2)报告期不一致——即财务年度报告期在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国际之间。
(3)会计方法不同——即当分析所面临的样本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方法不统一。
③ 报表横向分析指的是什么
您好,之前我在学FineReport报表软件有接触过横向分析,
报表横向分析
将财务报表上的每一个金额与选定基础年度的基数加以对比。 (又称“共同基年报表”)
④ 财务报表分析公式总结
一、盈利能力状况
1、基本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所有者权益)/2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2、修正指标:
销售(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其中,平均资本=〔(年初实收资本+年初资本公积)+(年末实收资本+年末资本公积)〕/2
投资资本回报率=税后经营利润/投资资本平均额
=税后经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投资资本平均额
=税后经营净利率×投资资本平周转次数
二、资产质量状况
1、基本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修正指标:
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
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三、债务风险状况
1、基本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2、修正指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100%
其中,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承兑汇票+担保余额+贴现与担保外的被诉事项金额+其他或有负债
四、经营增长状况
1、基本指标: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增减因素的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100%
2、修正指标: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⑤ 财务报表的水平垂直分析和横向纵向分析是相同的么
垂直分析法通常是指仅就同一考察期间内的财务报告有关数据资料,计算总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对于某报表项目构成及各项目所占总体的比重进行分析。垂直分析法也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财务报表按照垂直分析法加工后,据以得到的分析资料,通常被称为同比报表(即共同比报表),或同度量报表。
顾名思义,垂直分析是一种纵向分析,而水平分析属于横向分析思路。相对于水平分析而言,垂直分析并不是将企业报告期的分析数据直接与基期进行对比求出增减变动量和增减变动率,也不是其他同类项之间的比较,而是一种构成分析,考察的是相关结构安排情况。其基本点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会计实务中常见的同比资产负债表、同比利润表等,都是应用垂直分析法得到的。
横向分析是指一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的比较。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中所作的目标公司估价、管理当局的业绩评估与报酬计划、财务危机预测以及超额利润税的公共政策制订等领域,都需要进行横向分析。
纵向分析除了有助于发现趋势,从而借以预测未来外,在管理当局业绩评价等方面,纵向分析也是有用的(借以观察利润变化的多少百分比是由于公司以外的因素导致的)。
⑥ 如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指一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的比较。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中所作的目标公司估价、管理当局的业绩评估与报酬计划、财务危机预测以及超额利润税的公共政策制订等领域,都需要进行横向分析。但在常用的横向分析过程,容易忽略一些关键问题,财务报表信息的横向分析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可比对象的标准、横向分析中的汇总方法、横向分析中资料的可得性问题。下面分析加以阐述。
(一)选择可比对象的标准
比较的对象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是“相似”的:
(1)供给方面的相似性。是指具有相似的原材料、相似的生产过程、或相似的分销网络等。产业分类一般就是基于供给的相似性。
(2)需求方面的相似性。这主要强调最终产品的相似性,以及消费者所认为的产品的可替代性。
(3)资本市场特征的相似性。指从投资者观点看,具有类似的诸如风险、市盈率、或资本市值等股票的公司,也可认为是具有相似性的。
(4)法定所有权的相似性。指公司之间在供给和需求方面或许十分多样化,但它们为同样的股东群所拥有,因此,这些公司之间需要进行比较,以决定资源的分配。
(二)横向分析中的汇总方法
在将一公司的财务比率与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时,分析者通常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汇总”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
(1)使用单一的、概括的集中趋势度量,如中位数、简单平均值、价值(权益市值)加权平均值等。
(2)同时使用集中趋势度量和离中趋势度量,如平均值和标准差。
当然,如果样本中有极端观察值,就应将各极端观察值描述清楚,或予以剔除。
(三)横向分析中资料的可得性问题
(1)数据不充分——即横向分析中可能得不到我们所关注的实体的数据,其原因包括:
①该实体隶属于一个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而该公司只提供有限的关于该实体的财务揭示。
②该实体是私人持有的,因而并不公开揭示财务报表信息。(注:一部分私人公司可能自愿公布财务报表。另外,产业协会经常公布基于其成员提供的财务报表的汇总数据,并保证不公开这些私人公司的个别的财务比率。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向产业协会提供其报表。)
③该实体是为一外国公司拥有的,而外国公司只提供有限的财务揭示。
④可比对象的缺乏,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是该国唯一的航空公司,因而没有国内竞争者。(注: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作国际间的比较。)
(2)报告期不一致——即财务年度报告期在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国际之间。12月是美、英、比利时等国最普遍的财务年度终止时间;3月是日本和新西兰最普遍的终止时间;6月是澳大利亚最普遍的终止时间。当样本中的所有公司并不具有可比的财务年度结束时期时,在作横向分析时就可能存在问题。
(3)会计方法不同——即当分析所面临的样本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方法不统一时,可以考虑采取下列办法:①将样本公司限制在那些采用统一会计方法的公司范围之内;②利用公司提供的信息,将报告数字调整为按统一会计方法取得的数据;③利用近似技术,将报告数字调整为按统一会计方法取得的数据。
必须指出的是,在有些决策问题中,会计方法选择的不统一并不造成真正的问题。例如,如果分析者关心的仅限于解释公司间存货周转率的差异,那么,其诸如租赁会计方法的差异就不是一个问题。
二、财务报表信息的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除了有助于发现趋势,从而借以预测未来外,在管理当局业绩评价等方面,纵向分析也是有用的(借以观察利润变化的多少百分比是由于公司以外的因素导致的)。财务报表信息的纵向分析关键问题:结构变化问题、会计方法变更问题、会计分类问题、极端观察值的处理等。
(一)结构变化问题
所谓结构变化,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及购并等引起的企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如技术进步会改变企业产品的本、量、利关系。
(二)会计方法变更问题
会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所要求的期间数,严格来讲应该在10年以上(至少5年)。其间,会计方法很可能发生了变化。当会计方法变更时,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采取的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方法1:不作任何调整。其隐含的假设是,这种变更是并不重大的,或者这种变更是管理当局对商业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当的适应。
方法2:保留所有观察值,但进行调整,以使整个时间序列中所采用的会计规则保持一贯。
方法3:只考察该时间序列数据中那些按同样的会计规则得出的观察值。(如果会计变更太频繁的话,此法显然就不可行了)
(三)会计分类问题
许多事项的记录时间和在财务报表中揭示这些事项的分类方法的选择,公司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分析者假如能够获得比较明细的数据,从而能够了解到报告数字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的“内情”,那么,就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调整报表中所描述事件的记录时间和分类方法。
(四)极端观察值的处理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所遇到的极端值从经验上看更多的是“负”而非“正”。当遇到极端观察值时,分析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办法。一是不作任何处理,即认为极端值代表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在预测期内再次发生;二是将所报告的损失调整到一个绝对值较小的极端值。做此调整的动机之一是,极端值背后隐含的原因(如工人罢工等)会再次发生,但其严重性不会有极端值发生的那个期间大;动机之二是,极端值出现的原因(如火灾等)在随后的期间预期不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