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石油未来前景分析

石油未来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8 20:57:10

⑴ 石油市场前景预测是什么

(1)世界能源结构向绿色转型,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从今后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各国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重视,低碳能源的增长和所占比重会进一步提升。据BP公司预测,全球能源消费将从2010年的118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15年的133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2.4%,高于1991—2000年1.5%的年均增速,略低于2001—2010年2.5%的年均增速。天然气和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将分别上升0.8%和0.6%,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分别上升0.2%和0.8%,水电所占比重基本不变,石油所占比重将下降2.3%。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地震对核能发展的影响。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后,德国、瑞士、意大利政府相继宣布,逐步退出核能发电。从短中期来看,全球核能发展的步伐将有所放缓,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的发展速度可能进一步加快;从长期看,核能的发展取决于核电厂安全水平的提升、政府及民众的态度以及其他能源的发展状况。
(2)世界石油供应持续偏紧,炼油能力更加过剩。
国际油价将保持在100美元/桶以上,未来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产能增长低于需求的增长。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石油需求将从2010年的8800万桶/日增至2016年的9530万桶/日,净增730万桶/日,年均增长1.3%。需求增长全部来自非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占增量的41%。预计2010—2016年,世界原油生产能力将从9380万桶/日增加到10060万桶/日,净增680万桶/日,其中常规原油增量占总增量的比例不到40%。预计到2016年,只有伊拉克、安哥拉和阿联酋三个国家产能有明显增长。预计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在2014年恢复到战前水平(约160万桶/日)。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2016年全球原油炼制能力将增加960万桶/日,2016年达到10270万桶/日,增加的能力超过需求的增长。由此到2016年,全球炼油厂开工率将从2006—2010年的82%下降到78%。由于供应偏紧、地缘政治风险、经济较快增长和新兴市场刚性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3)重油和油砂潜力巨大,正逐步进入市场。
非常规的液态烃包括超重油、油砂和页岩油,其资源潜力有多家机构正在进行评估,其中最现实的是重油和油砂。目前全球油砂可采资源量约为890亿吨,是常规石油剩余可采资源量的25%。全球重油可采资源量约为4340亿桶(约合723亿吨),是常规石油剩余可采资源量的20%。油页岩的资源远大于重油和油砂,某些油页岩实际上就是烃源岩中排烃后剩余的部分。世界上烃源岩排出的烃远小于剩余烃,因此页岩中的油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保存要求条件低,不容易散失。据评价,仅美国的绿河盆地的资源量就达到了2130亿吨。然而技术进步、开发成本降低是开发油页岩的关键,这可能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努力。
(4)发达国家对石油需求开始下降,新兴国家需求上涨。
发达国家人口和经济增长都比较缓慢,整个能源需求增长变缓,单位GDP的能耗低,能源结构中石油比例高,替代能源发展缓慢。石油的需求开始缓慢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2030年,美国年下降率为0.7%,欧洲发达国家年下降率为0.4%,日本年下降率为1.8%。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石油需求在2030年前的增长率将在3.5%左右,印度和中东国家同中国类似。发达国家石油需求缓慢下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上述预测的增长速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节能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应用速度很难确定。而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要低于总能源的需求的增长速度,石油在整个能源中的比例将会下滑,这是可以肯定的。
(5)今后10年国际油价总体趋高,影响因素仍呈多元化特点。
近年来,国际油价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逐步走高、由暴涨到暴跌再到趋稳的一个完整轮回。预计今后几年,国际油价将随供需形势变化、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变化而再次步入稳中走高的阶段。同时,石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将逐步上升到80美元/桶,石油价格底线也会随之上移;未来替代能源的成本也可能进一步上升,将对石油价格设置一个上限。油价必须足够高,才能对增加石油开发投资和石油供应起到激励作用;但是,油价不能持续太高,否则将影响全球的经济增长。

⑵ 石油工程未来发展前景

石油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一般的,因为现在有很多油田的采油已经不是很多了不是很丰富了。

⑶ 请哪位专家帮我分析一下中国未来“石油专业”的前景与发展前途,我现在读高三,有报石油大学的想法

石油包括天然气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只要其他能源或新能源没有占据能源市场的主流地位,或者石油在地球上没有枯竭,石油专业的前景和发展都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能源煤碳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石油替代。
新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能源。 有的是发展技术不够成熟,应用范围受限,核能 风能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发展相对不错,但也只是作为能源用来发电的应用,石油的化工 化肥 材料等方面他们却替代不了。太阳能 生物能源就是小打小闹,还不成熟。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石油专业前景取决于新能源的技术发展速度和石油的枯竭速度。

⑷ 中国未来石油形势如何

所周知,石油为战略资源,一直都是各个国家争相获取的。国家控制着油脉,因为石油对现代人的影响太大了。基本上可以说现代人已经离不开石油了,至少在未来20-50年是这样的。虽然人类已经开发出了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但还是无法大规模利用,所以现在使用的能源还是以石油为主。没有石油,一个国家机器将会停止运转,它无法面对来临的任何事件。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 石油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的石油排名在世界第一,下来是欧亚大陆,然后是中南美、非洲、北美、亚太地区。石油的四分之三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仅占四分之一,从南北半球看来,北半球占石油的大多量,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其中中东的石油占有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世界石油排名的前十名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桶升至143.1亿桶,跃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知,以开采的油田有19座,其中属大庆油田产量居多,胜利油田其次。但从开采时间看来,我国的油田开采时间都在1995年前后。而现在的出油量明显已经大大衰退。中国的石油链正在断裂
中亚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与中亚经济联成整体的关键一环。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到2040年,俄石油资源将面临枯竭,所以,中亚能源是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最重要保障。从能源安全角度上,中国将重点开采新疆石油,并从哈萨克斯坦及里海地区进口石油。[34] 不仅如此,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石油战略在贯彻“走出去”意图的过程中,在海外实现了一定的产权收购和获取“份额油”的机会。但成功项目的主要配置地是苏丹等敏感国家。美国这次借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名义已经公开宣称,任何支持过恐怖之一的国家或政府都在美国的打击之列。苏丹很可能在这个名单上。最近美国关于扩大军事打击范围的声音不断强烈。这就给中国在海外的资源产地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有三分之一来自进口,将来这一比重还要加大。中亚各国是一个重要的新供应来源。自黑海沿岸石油产地铺设管道进口,是中国确保油源的一项重大措施。美军长期驻留阿富汗和中亚地区,争夺中亚主导权及其油气输送管道的走向,已对中国油源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此外,更加现实的问题是,美国要把“反恐战”扩大到中东,伊拉克、叙利亚等国早已被列上黑名单。第二阶段“反恐战”一旦打响,必定引起中东地区的动荡。中国进口石油的绝大部分来自这一地区,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不仅油价会上涨,部分供应也有可能中断。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是能源供应被切断,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充足的战略储备(中国的石油储备仅够用一周)。 2006年世界主要产油国储量排名

1 沙特阿拉伯 362亿吨
2 加拿大 184亿吨
3 伊朗 181亿吨
4 伊拉克 157亿吨
5 科威特 138亿吨
6 阿联酋 126亿吨
7 委内瑞拉 109亿吨
8 俄罗斯 82亿吨
9 利比亚 54亿吨
10 中国 50亿吨 近年来,美国频频发动战争,从06年的海湾战争后占领了伊拉克,11年的奥德赛的黎明占领了利比亚,12年有望突袭伊朗。从这些行动中不难看出,美国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石油,从先今美国掌握的国家看来,美国拥有了全世界51%以上的石油(前提打下伊朗)中国虽然是产油大国,但本身所产根本不及所用,所以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靠进口,而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科威特的覆灭,代表着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石油危机,往后的中国只能靠俄罗斯,以及委内瑞拉的共计。但是自1991年俄罗斯独立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就一直萎靡不振,石油(包括天然气凝析油)由1990年的51 600万吨降至1994年的31 800万吨;天然气由1990年的6 410亿立方米降至1994年的6 070亿立方米;加上与美国争阿富汗的战略夭折,导致现今没有资金去开采不冻港那一片石油田。虽然近年俄罗斯经济有回调之趋势,但短时间内无法开采出更多的石油来供给中国,委内瑞拉本身就是北美国家,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内陆自己产的油说句夸张的:还不够印钞机用的呢!。日后的中国要么是与越南,菲律宾抢夺南海油田。要么跟日本开战抢东海油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近日来频频向亚太地区增兵的缘故)。正如现实所证实的在先进还没有能代替石油的能源出现。未来20-50年还要靠石油打仗。而掌握住油脉。无非是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美国可以用石油来 限制中国 西欧的发展。保持着自己世界NO1的局面。

⑸ 石油未来30年发展前景3000字

3000字是达不到,你参考一下《2016-2021年中国石油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吧,里面显示,石油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如此重要,而想要找到它的替代品却并非易事。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受技术、资金和其他因素制约,其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新能源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光伏产业为例,虽然通过太阳能获取电能看上去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资源,但是,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多晶硅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而且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其次,新能源转换效率仍然不高,储能时间有限,比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装臵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最长的设计寿命只有20年,且会由于环境变化对发电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减少使用寿命。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1》显示,在未来20年时间内,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单种燃料。即便是在可选择政策情境分析(AlternativePolicyScenario,世界各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的所有政策都能付诸实施)中,化石能源的需求仍将大幅度增加。到2035年,化石能源将占到一次能源需求的75%。
由此,新能源将长期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角色而存在。从全球范围来看,化石燃料仍将在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这说明,石油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地位在长期内都不易改变。

⑹ 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

石油行业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衰弱的,毕竟他是工业发展的血脉! 中国的石油勘探尚处在中等成熟阶段,石油储量仍处于高基值稳定增长时期,但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中国的主力油田总体已进入递减阶段,稳产难度不断加大,但开发上仍有潜力可挖。
石油行业是一个资金投入高度集中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几乎都是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大石油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回报水平各不相同。在石油工业的整个生产链中,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管道运输、下游的炼油与销售以及化工业务在不同时期的项目投资回报水平差异也十分明显,这决定了石油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如何充分、合理地确定投资规模以及资金投向,求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是石油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18150万吨,比2004年增加648万吨,增长3.7%;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比2004年增加143万吨,增长1.2%;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比2004年减少899万吨,下降34%。全年石油净进口13617万吨,比2004年减少756万吨,下降5.3%。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767万吨,比2004年减少108万吨,下降0.3%。
2007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下降,但天然气产量增速加快。2008年原油产量达1.89亿吨,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增长。中国充满爆发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视为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涨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预估10年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00万桶膨胀近一倍至1150万桶。十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汽车工业将是汽柴油消费最主要的生意推动力。乙烯工业的发展将使化工用油进一步上升,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石脑油。今后20年,国内原油产量虽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有限,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7亿吨和1.8亿吨左右。
既然你爸妈都在中石油工作,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不过也看个人意愿,如果你自己对其他某领域相当有兴趣的话,可以喝你爸妈心平气和的谈谈,相信他们也会尊重你的想法和决定的!

⑺ 石油发展前景

目前来看石油的价格都不高

⑻ 什么是石油资源前景预测

世界石油储量大幅增长,油气新发现成为全球储量增长的重要来源。截至2010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13亿吨,增长8.5%。其中欧佩克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459亿吨,增长12%,占全球储量的72%。

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基础雄厚,为1031亿吨,占全球的51%;西半球地区因委内瑞拉重油的加入,石油储量增长34%,达605亿吨,占全球的30%。非洲地区近年来油气储量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均有4%左右的增加,分别达到169亿吨和15万亿立方米。

2010年,全球石油产量同比增长1.7%,达到36.05亿吨。欧佩克放宽石油产量限额,石油产量增长1.4%,至14.55亿吨,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0%。中东地区继续保持世界主要石油产区的地位,石油产量为10.6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0%,其次是西半球、东欧及前苏联地区,这几个地区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72%。

预计未来几年石油资源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如下特点:

(1)石油主要生产国积极上产。

2010年,全球石油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中国和伊朗,这五个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4%。加拿大超越墨西哥,成为全球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在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除伊朗、墨西哥、伊拉克持续减产外,其他国家在2010年都表现出积极的上产愿望。俄罗斯除2008年略有减产外,近5年石油产量的平均增速保持在2%左右。美国继续增产2.4%,达到2.75亿吨,进一步展示了老区的增产潜力。中国在2009年压产后,2010年石油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03亿吨,增加6.8%。加拿大扭转减产趋势,增产6%。墨西哥在产量连续6年下滑后,2010年继续下降1%,产量为1.29亿吨。

(2)西欧石油产量连年下降,其他地区普遍增产。

西欧地区石油产量近年来持续快速下滑,从2006年起年均减产约8%。2010年减幅达10%,产量降至1.77亿吨。其中挪威、英国、丹麦等主要产油国,降幅都在10%左右。亚太地区是2010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增长3.9%,至3.79亿吨。西半球石油产量增长3.3%,至8.66亿吨。东欧及前苏联地区,近5年石油产量保持了3%左右的增长速度,2010年的产量为6.69亿吨。非洲地区石油产量增长3%,至4.49亿吨,主要是由于尼日利亚产量强劲增长13%,至1.03亿吨所致。

(3)主要资源国优势仍然明显。

全球石油储量排名居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356亿吨)、委内瑞拉(289亿吨)、加拿大(240亿吨)、伊朗(188.7亿吨)和伊拉克(157.5亿吨)。这五国的石油储量为1231.2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61%。委内瑞拉由2009年的第6位一举升为榜眼(表12.1)。

图12.1深海钻井船

⑼ 石油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业产品销售额可达每年2.9万亿美元,远高于全球市场上的石油销售额,而且虽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场,但在新兴经济体中也得到了强劲的增长,石油化工市场已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非洲的情况可能是个例外,那里的需求量仅仅占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产品已成为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直接产品有塑料包装袋、农用化学品、涂料,这些产品占化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们熟悉的产品有飞机制造(10%)、房屋用品(20%)、制药设备(30%)。化工产品的用途日益广泛是新兴经济体的关键因素,从基础建设到工业包装、消费者产品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乙烯本身的直接应用并不多(如在西班牙,人们将乙烯用于西红柿的催熟,但应用得并不广泛)。同样,乙烯也有许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纤维(聚对苯二酸盐和聚醋)。在美国,约70%的终端利用是非耐用产品,包括管材、汽车部件和电器部件。许多广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经济活动上,如包装业与建筑业。石油化工工业与GDP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产品与区域之间的GDP变化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熟程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在中国与东南亚所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导致亚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长率高达75%,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则仅为3.2%。随着GDP构成的多重性,这种增加可以扩大在整体经济增长中这些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导致库存物资的大规模流通,对于可储存的下游产品来说,这种特征更加突出。暂时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更大,涉及消费者与储备供应两个方面,由于较高的利润会刺激较高的工业发展,对此,生产与供应就会表现出某些灵活性。然而,更难保证的就是那些潜在的需求中任何额外的增加而不是暂时的供给中断,原因在于国际制裁与消费主流中的长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产能。
过多的利润会促使过度投资,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生产能力过剩与利润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过去的10年中出现了一些合并,乙烯工业依然保持着相对的分散性,对任何天然气市场机遇的限制都会导致由减产引起的投资减少。由于高密度资本的投入与大量石油化工产品与市场的高度融合,获利的生产者感到有必要继续生产,即使他们已经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要稳定价格,或者在出现一个循环的低迷时期,生产者也会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石油化工工业的极速增长,曾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中。对于当代的石油化工工业来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长与现有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失衡,这与需求增长或生产的价格优势严重脱节有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生产能力再次增加,开始开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气,而欧洲人则致力于将石脑油作为满足当地需求的最便宜资源。这两种方式现已无人采纳,新兴的市场既可满足需求也可供给充足的生产原料,这可以体现竞争优势。这种失衡的解决可能会使这些生产者感到痛苦,但却可为那些善于把握的人们提供重要机遇。
影响需求、供给、利润和价格的原因是什么?石油化工生产能力的新浪潮还有空间吗?如果没有,会有赢家吗?或者仅剩输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业显得极其有效------它是整个石油化工工业关键的驱动力的标志。

⑽ 中国石油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我是江汉石油学院的,现在前景还不错,不愁找工作。未来的前景也还好,但可能会差些。现在油田的人数趋近饱和了。但比起实力不强的一般专业还是好的多。顺带问一句,兄弟想报哪啊?我们这的这专业现在是一本分数录取,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做我学弟,呵呵。

阅读全文

与石油未来前景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2p定期资金 浏览:470
金管家外汇 浏览:676
优胜理财 浏览:335
银行股份公司幕集资金 浏览:977
华林证券投资分析 浏览:505
6月2日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972
房屋低压怎样贷款 浏览:745
靖江融资 浏览:977
基金公司006551 浏览:406
2019年几月份柴油价格最低 浏览:824
史玉柱理财 浏览:382
知名理财方式 浏览:501
央视财经频道悟空理财 浏览:954
哪些理财网站 浏览:294
外汇k线1分钟 浏览:589
私募股权基金司机 浏览:331
金融资产ppt 浏览:772
沪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343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408
188美金的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