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爸叫我去上海自贸区见见世面,学学东西,考察几天,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办啊又不想去问他,我该怎么做
可惜啊 ,早点看到你的这个信息就能帮到你了,我们有个自贸区的课程,一共六天,其中有两天就是去自贸区学习考察,非常适合你。你在哪个城市啊?
2. 如何选择合适的园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园区税收优惠政策是地方性政策,因此园区返税回企业的部分,是地方留存以后的税收。增值税地方留存为50%,所得税地方留存40%。比如: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地方留存比例的50%-70%。也就是如果企业年纳增值税500万、所得税500万,企业可以得到的奖励是:增值税500万*50%*70%=175万,所得税500万*40%*70%=140万。再次,鉴别园区政策是否存在虚假,主要可以看园区政策是否虚高,因为园区给出的政策是不可能超出原有的地方留存部分的。
3. 去升庵 桂湖 实地参观后,写一篇作文。
参观是以直观的感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由出国留学网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当前,连云港市海州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时期,未来面临的任务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和连云港南部新城。俗话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区委、区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南京、镇江、无锡和盐城考察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拓眼界、开拓视野、开拓思路,在考察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将海州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定位好,对于今后高标准开展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通过考察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考察的南京、镇江、无锡都是苏南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示范区,可以说是江苏乃至全国开放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所见所闻,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感悟很多。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先闯、先试、先干,现在他们发展的都是包括物联网、数字地球、云计算、感知中国、网络经济产业园、微纳产业园等在内的高端产业,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大家之前可能听过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了解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参观让大家对其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高端产业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存在于构想阶段,但是参观的几个城市敏锐洞察了这些高端产业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海州未来建设高新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思维和眼界。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建设网络经济园,一些干部怀疑,认为网络经济离我们很远,海州没有能力发展网络经济,困难多、阻力大。这次出去考察,我们发现苏南发达地区都在发展网络经济,很多比我们起步还晚,规模还没有我们大,这一点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既有的发展思路,即以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好的人才集聚需要好的政策扶持,高端产业并不是遥不可及,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要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高起点建设高新区。
其次,感受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参观的几个城市,都是发展高新产业的先行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实成果,而创业之初的艰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可想而知的。如今他们的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投融资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科技产业创新等等,凝聚了很多智慧,走了很多弯路创造出来的。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仅是看了几个产业园,更具意义的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发展经验,对于海州发展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学习借鉴不代表照搬照套,海州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要学习别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怕走弯路,找到适合海州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感受到了争创一流的标准意识。我们考察的几个地方,大到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到道路绿化、规划文本,都做到高标准。参观的几个园区,都戴着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帽子,起点定位很高,标准意识贯穿建设的始终。以绿化造林工作为例,以前我们一直说今年自己的绿化标准高,但是与苏南的绿化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苏南从高速沿线绿化到城市绿化,标准都非常的高。海州前段时间也在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与人家相比,标准意识明显不足。在今后各项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坚持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感受到了办成大事的宏大气魄。南京的河西新区94平方公里,是在一片滩涂地上建设起来的。平昌新农居集中了80多个自然村的人口,可以容纳5万人居住。亭湖区去年的拆迁量是140万平方米,今年的拆迁目标依然是100多万平米,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海州未来发展,不再是以前的城乡结合部边缘地区的定位,而是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开放城市的南部新城,这在海州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发展机遇,所以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有办大事的宏伟气魄。
第五,感受到了言出必行的务实作风。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政策不贯彻等于没政策,政策落实归根到底是干部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光耍嘴皮子一点用没有。我们要学习人家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把发展的压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实现海州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考察成果?
这一路下来,大家是一路看一路议,讨论很多,有的人认为我们所学的经验、参观的地方与现在的海州很相似,有的经验拿过来就能用,但有的同志认为人家是发达地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经过思考分析,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考察成果。
首先是能够学习。苏南苏北的经验并不是不可及的,许多都是切合海州发展实际的。一些干部考察结束后发现差距大,泄了气慌了神,这种态度看待考察过程,就会适得其反。要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早发展了20年,20年前的无锡、镇江高新区比我们现在的基础差太多。以建邺区为例,建邺区建设初期的情形和现在的海州极其相似,区划调整使建邺失去了城区的5个街道,3个划入白下区,2个划入鼓楼区,但是他们在河西荒芜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惠山区也是如此,在建设初期占大部分财税收入的老城区划入锡山区,自己只保留了几个农业镇。经过几年发展,惠山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锡山。所以海州的干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因为有了困难就泄气,敢于抛掉包袱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最新最美的园区。尽管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总量不同,但是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未来会更美好。
其次是值得学习。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典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层次高,都是被实践证明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的地区和行业中也是最先进的,大都是全省、全国一流的,有的是世界一流的,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二是门类全,有城市建设的,有新农村建设的,有产业发展的,有社会事业的,有工业产业的,有现代服务业的,有实体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涉及到许多领域。三是挨得上,新区建设与产业园区的结合,这些都非常符合海州现阶段的发展实际,都是我们要所思、所想、所求的,想学的,是我们下步发展的珍贵财富。
第三是急需学习。四个街道划出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南部新城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崛起,责任重大、形势逼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密集的工作强度来推进各项工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如何设置组织机构,如何招引高端人才,坐在办公室不一定能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别人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四是深化学习。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紧、行程满,很多经验还要深入地研究讨论。各个条线的同志在会后要找到自己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学习请教。比如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建口的同志要到建邺区的河西新区再学学;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业区土地整理,相关部门要到镇江平昌新区再学学;高新区的组织架构、产业选择,要到无锡新区再学学;绿化美化、拆迁工作要到盐城的亭湖再学学。把一些政策性文件收集起来深入研究,深入交流经验,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学习,将考察内容成果化。
第三,如何把握考察成果与海州实际的结合点?
外出考察学习是有成本的,不能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走一遭就算了,一定要找准外地经验和海州发展实际的结合点,找准与高新区建设的结合点,找准与新城建设的结合点,取得考察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运作架构。这次考察的开发园区组织架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建邺区河西新城建设为例,成立了4个发展板块,每个板块成立一个管委会。无锡新区是分为六个板块,板块内又分成若干个park分区,即独立的领导机构。亭湖开发区也是这样的架构,分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独立的领导体系,同归大管委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卢部长要深入研究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海州未来高新区的管理架构谋划好
其次,规划建设。规划引领这句话耳熟能详,大家都懂,而先策划后规划的做法我们以前做的不多,我看不错。要学习人家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找专业的策划单位为海州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升海州的发展档次,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完成策划之后再开始总体规划。发展要以规划引领的,我们下一步规划要多学习别人的规划经验,高标准完成规划工作。
第三,产业选择。无锡新区主要以5大产业为支柱,但是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亭湖是将散落在区内各处的环保产业集中起来,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形成集群抱团效应,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好的经验都值得海州学习,以新坝为例,新坝电力辅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是否考虑建设专门的电力辅机产业园,将现有的40多家中小企业引导集中起来,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的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才能形成集聚。
第四,城乡统筹。目前,我们海州的90%面积在农村,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色,无论是建设高新区,还是南部新城,都必须重视“三农”,重视城乡统筹。才能打出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学习四个城市的城乡统筹工作,特别是平昌新镇区建设。要做好与平昌新区的对接沟通工作,学习他们的城乡统筹经验,完善新镇区建设机制,走市场化运作模式。
第五,资本运作。平昌新城的建设就是将土地策划之后包装,向省农商行申请了20亿元的贷款,利用这批资金启动了可以容纳8万人的新镇区建设。无锡新区的以房权换股权,也是很好的资本运作模式,减少时间和成本,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方面,我们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区级海发集团和昊海集团等大平台,扩大资产规模,资本运作的路子走的更宽、更活。同时,我考虑,我们的每个镇街都要成立自己的融资平台,目前板浦已经开始做了,运作的还不错,新坝、锦屏也要探索着搞起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六,绿化造林。搞好绿化造林,既是生态建设需要,也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我们这次参观所到处,非常羡慕人家的绿化状况和环境,我们条线的同志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提升农村、城市、道路、河道等绿化的档次,我多次讲,绿化要密植、大苗,做到一次成林,乔、灌搭配增加美感。海州的绿化造林工作要学习苏南的经验,高标准高投入,才会高产出,实现既美化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
第七,土地整理。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土地整理之后,以增减挂钩、万顷良田的形式腾出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土地整理就牵扯到拆迁,未来高新区会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显得尤为迫切。每个镇街今年都要开始启动一千亩的集中居住区建设,为下一步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工程,省下空间,扩大回旋余地。
4. 有朋友能帮我把"热烈欢迎越南高平省党政代表团莅临公司参观考察"翻译成越南语吗,跪求啊,要多少分都可以,
nhiet liet hoan nghenh doan dai bieu dang chi Tinh Cao bang viet nam den tham cong ty minh.
仅供参考
5. 在宝山和闵行办理上海自贸区注册公司有哪些的
这个有很多,因为上海每天注册公司的人数1000多人以上,代理自贸区公司注册一般有点资质的代理公司都是可以办理的,选择代理公司可以参考一下几点。
1、 代办公司的口碑
可以选择的代理注册机构是有很多很多的,我们在挑选代理注册公司的时候,可以先观察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素养及公司的业界口碑等等,以及公司对于服务顾客的性质来作出判断!
2、 代理注册公司的规模
代理机构的规模往往就体现了公司的实力,一般刚刚成立的代理机构公司基本都是只会有几个人在跑业务而已,而且在业务知识上面也有一定的欠缺。
3、 代理注册机构的专业性
可以从多方面来了解代理注册机构,从机构的宣传资料以及网站内容、公司的服务人员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直接也是很可靠的就是实地考察看起是否是可靠和信赖。
4、 代理注册机构的后期服务
办理注册一家公司只是第一步,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正规的代理机构进行代理注册!注册公司之后还会有一连串的后续服务,包括公司的代理记账业务等等。
6. 在韩华人协和会的协会历程
2008年6月1日召开投资人会议,确立协会方向,及协会主要人员。确定绿色服务宗旨,争取做到韩国地区资源共享,优惠带给在韩华人。
2008年6月7日获得创立许可,建立韩国地区第一个华人公益组织。
2008年9月正式开始论坛进行建设,版本为6.1版本。
2008年10月建设美化,论坛经过3次封测正式对外开放。无偿服务正式开始运作。
2008年11月购置100G硬件防火墙,更好得做好服务器防御工作。
2008年12月开始开设办公室,正式接受大家的信息反馈。 2009年1月招收第一期校园代理协助宣传,面积覆盖了全韩国150多所大学(包括济州岛)
2009年3月‘在韩宝典’软件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2009年4月开设,客服部,技术部,网络部,外联等几个部门。
2009年5月建立韩国华人娱乐网
2009年7月转移服务器及数据升级论坛为DZ7.2版本。
2009年8月‘在韩通’软件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2009年10月‘在韩影视’网站搭建完毕,正式对外运作。 2010年1月 联合网络贴吧中国大使馆举办注文津首映会,实际发票389张。
2010年2月 购置第二套八核心服务器,正式缓解网站运行压力。
2010年3月 二十大QQ主群及4大高级主群,会员突破3500人。
2010年5月 建立人人网络2度人脉,初期会员将近3000人,举行大型会员的聚会,加上QQ二度人脉,总会员突破7000人。
2010年6月 建立万人聊天室。建立完全超越论坛的信息交流模式。
2010年7月建立韩国导航网,后更名为韩网导航。
2010年8月 转移服务器及数据正式升级论坛为dx2.0版本。
2010年9月 人人网络FANS的数量突破万人,成为人人网中最大的韩国地区社区组织。
2010年11月 获得华侨投资,正式更名为“在韩华协”,全称“韩国华人协和会”。
2010年12月 人人网络FANS的数量突破2万,巩固了组织的韩国地区地位,同月,举行了校园代理的大型聚会。
2010年10月 组建协会内部韩国代购团队,实际人数3500人,也意味着韩国代购行业正式兴起。 2011年1月 ‘在韩宝典’开发完毕,正式进入试运作测试,当天下载量就超过了一千华人。
2011年2月 为了缓解在韩通的聊天室压力,正式购置第三套八核心服务器,专用于聊天室建设。
2011年5月 “华协一卡通”在韩国正式进行办理,韩国第一张华人通用消费积分卡面世,举行发布会。
2011年6月 参加海外创业青年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
2011年7月 韩国全州地区产业链建设完成,华协一卡通正式投入消费使用。
2011年8月 接收飞象网络等众多媒体专访,采访文被转载到各大新闻网络。
2011年10月 第一款韩国地区华人自主开发的安卓手机应用面世,人人网络用户即将突破3万人
2011年11月 苹果手机应用正式进入开发阶段,功能将会结合将“在韩宝典” 功能
2011年12月 由于“在韩宝典”不能支持韩文系统及中国地区无法下载资料,造成很多会员的反馈,协会决定进行二次开发,于11号正式更新完毕,开始对中国地区资料开放。 2012年1月 中国地区办事处在宁波海曙区成立
2012年2月 中国地区办事处在上海普陀区成立
2012年4月 吉林省办事处在临江正式启动
2012年5号 全国企业热线正式启用
2012年6月 企业QQ正式启用
2012年8月 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启动,并且通过认证
2012年9月 微信公众平台FANS突破25000人次
2012年10月 正式成立韩国地区留学洽谈部,当月负责人新浪新闻正面回答韩国留学市场的弊端。
2012月11月 与中国湖南卫视爱的车轮战节目组初步达成共识,同月,韩国百校部长二次选举正式开始。
2012年12月 与韩国BNT新闻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开始全方位的中韩文化交流。 2013年3月 为韩国第一代购团队su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2013年4月 韩国东大门style手机端项目研发完毕并且同月发布
2013年6月 和湖南奥斯卡集团正式达成中韩双向共同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7月 手机端下载总量超过6000万,获取奥斯卡公司投资金。并且启动4套全新服务器
2013年8月 入驻韩国东大门style办公室,成立韩国东大门地区的华人信息咨询处 2014年5月 拥有中国地区实体商户数量超过10000铺,促使韩国代购市场正式进入火爆期。2014年6月 携手天娱传媒,韩国SBS,奥斯卡集团共同制作电影《成人记2》2014年9月 受邀参加韩国东国大学108周年校庆
2014年10月 联合韩国经济电台举办在韩华美大赛2014年12月 海拼网正式上线 2015年1月 出资在河南郑州设立研发公司郑州华韩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2015年2月 受邀对上海自贸区进行考察学习。
2015年3月 旗下韩国东大门项目成为全韩国对中国第一服装输送平台。2015年4月 受邀参加大连双D自由港韩国城项目的引进会议。2015年6月 于K-NOTE演艺培训学校金亨锡院长及JYP董事朴振英代表会晤,韩国各大演绎公司达成合作关系。
2015年7月 负责《星动亚洲》节目在韩国的交接及统筹工作。2015年8月 于长江商学院项兵院长会晤,就开办韩国第一家商学院进行探讨交流。同月会晤哈尔冰副市长刘奇先生,就哈尔冰引入韩国城项目交换意见。2015年9月 正式启动韩国城入驻中国项目。
2015年10月 受邀参加釜山电影节,和金东虎主席以及金泰勇导演深刻探讨中韩影视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参加了作品鉴赏会。2015年11月 正式会晤国会崔宰诚议员,就中韩的经贸及文化达成共识,议员更是带领韩国众多产业巨头进行了中国地区入驻的事宜的讨论。2015年12月 陕西西安汇华集团成立,为韩国城入驻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1月 韩国HG医疗集团全中国项目启动,标志着“一日口腔”,“纽莱茵”等韩国最知名的美业品牌将正式入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