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分析墨西哥1994年

分析墨西哥1994年

发布时间:2021-04-30 09:04:49

㈠ (十五)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


(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2)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3)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
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㈡ 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村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材料二:1994

38、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地形平原,沿海,低纬,受赤道低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
39、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依据材料,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得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根据图表分析出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并由此推测出该国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原油到组装汽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故答案为:
38.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髙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39.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很大冲击所致.
40.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
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㈢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墨西哥货币危机的成因

近年来墨西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实行了稳定汇率的政策,即利用外资的流入来支持本已非常虚弱的本国货币,使新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仅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波动。但由于外贸赤字的恶化,外国投资者信心动摇,在资本大量持续外流的压力下,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贬值15.3%。然而这一措施在外国投资中间引起了恐慌,资本大量外流愈加凶猛。墨政府在两天之内就失掉了40-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12月22日,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降到了少于一个月进口额的水平,最后墨政府不得不被迫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政府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几天之内新比索下跌了40%。

墨西哥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从1990年起,其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每年流入量达250至300亿美元;其次是实际汇率逐步持续上升,损害了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增加到每年约23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再次是国内储蓄率急剧下降,上1990年的19%降到1994年的14%左右,同时,国内投资和生产率停滞,经济成长率仅为2%。第二是墨政府推行控制通货膨胀措施之一的稳定汇率政策时间过长,使外国投资者觉得这是一种隐含的“汇率保障”,为他们减少了风险,因而吸引了外资证券投资的涌入。然而大部分外资被用来增加消费,投资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这就使整个经济过份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流入减缓,外汇储备就大量减少。外国投资者一旦察觉,便开始把投资于股票证券的资金回撤回本国,由此触发了危机。
美国救援了墨西哥

1995年初墨西哥发生的“龙舌兰酒效应”使金融监管当局谈“酒”色变。分析家的分析表明,墨西哥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如果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则美国将在墨西哥的销售额1995年减少100个美元,使本来贸易赤字高企的美国外贸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稳定的墨西哥比索有利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稳定。在最近的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克林顿政府是这样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评价的,报告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扩张起了积极作用。这项协定对美国的净出口、收入、投资和出口所带来的就业岗位都起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金融稳定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克林顿政府于是决定从美国340亿美元的外汇稳定基金中提出200亿美元援助墨西哥政府,以挽救一泻千里的比索。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成功地稳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㈣ 九四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1994 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数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3月3 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为了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墨西哥政府经过多方协商,推出了紧急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将通货膨胀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为帮助墨西哥政府渡过难关,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损失, 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提供巨额贷款,支持墨西哥经济拯救计划,以稳定汇率、股市和投资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

㈤ 如何评价1994墨西哥金融

墨西哥金融危机是指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的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中文名
墨西哥金融危机
时间段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
状 况
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
类 别
金融危机

㈥ 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1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大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大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袖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数跌6.26% 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W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为了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墨西哥政府经过多方协商,推出了紧急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将通货膨胀减少到尽呵能小的程度,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为帮助墨西哥政府渡过难关,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损失,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提供巨额贷款,支持墨西哥经济拯救计划.以稳定汇率、股市和投资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干平息。

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绝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①金融市场开放过急,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墨西哥通过金融开放和鼓励外资流入,1992一1994年每年流入的外资高达250亿~350亿美元。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外贸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结果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在230亿美元的高水准徘徊,使得整个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外资。②政局不稳打击了投资者信心,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接连不断,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和总书记鲁伊斯先后遇刺身亡,执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政局不稳打击厂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开始减少,撤资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巨额的外贸赤字,造成外汇储备从1994年10月底的170亿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亿美元,不到两个月降幅达65%。③忽视了汇市和股市的联动性,金融政策顾此失彼。墨西哥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的本意在于阻止资金外流,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引发通货膨胀,也使投资下股市的外国资本因比索贬值蒙受损失,从而导致股市下跌。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㈦ 外汇储备不足为什么会导致货币贬值呢根据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所谓的本币贬值是指本币相对外币来说的,一旦外汇储备不足,会导致干预外汇市回场的能力下降,从而使本国货答币的稳定性降低、增大风险!而当货币风险加大时,在外汇市场中,本国货币的风险性突现,吸引力大幅下滑,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抛售,从而对本国货币形成贬值压力。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㈧ 请问有没有关于 1994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的视频

不好意思 目前找不到视频 只有资料 希望能帮助你 呵呵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墨西哥金融危机概述

1994 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12月20日汇率从最初的3.47比索兑换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兑换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锐减近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70%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数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3月3 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为了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墨西哥政府经过多方协商,推出了紧急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就业,将通货膨胀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为帮助墨西哥政府渡过难关,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损失, 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提供巨额贷款,支持墨西哥经济拯救计划,以稳定汇率、股市和投资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1)根源
显而易见,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比索贬值。而塞迪略政府之所以在上台后不久就诉诸贬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汇储备不断减少,无法继续支撑3.46比索兑1美元的汇率。那么,墨西哥为什么会面临外汇储备不足的困境呢?

萨利纳斯上台后,政府将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即把比索钉住美元)。以汇率钉住为核心的反通货膨胀计划虽然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但是,由于本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币值高估在所难免,从而会削弱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估计,如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比索的币值高估了20%。此外,这样的反通货膨胀计划还产生了消费热,扩大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在进口急剧增加的同时,墨西哥的出口却增长乏力。在1989—1994年期间,出口增长了2.7倍,而进口增长了3.4倍。结果,1989年,墨西哥的经常项目逆差为41亿美元,1994年已扩大到289亿美元。从理论上说,只要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能保持相应的盈余,那么经常项目即使出现较大的赤字,也并不说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危机。问题的关键是,使资本项目保持盈余的外资不该是投机性较强的短期外国资本。而墨西哥用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资本项目盈余却正是这种资本。80年代末,每年流入墨西哥的间接投资净额为50亿美元左右,而至1993年,这种外资的净流入量已近300亿美元。据估计,在1990—1994年,间接投资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资总额中的比重高达2/3。

为了稳定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政府除了表示坚持比索不贬值以外,还用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取代一种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结果,外国投资者大量卖出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购买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墨西哥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已高达300亿美元,其中1995年上半年到期的就有167.6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只有数十亿美元。事实表明,墨西哥政府用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来稳定外国投资者信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种债券固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目的,使200多亿美元的短期外资留在国内,但由此而来的风险更大,因为比索价值的下跌,不管其幅度大小,都会降低间接投资的利润,从而加剧资本外流,也使短期债券市场面临更大的动荡。因此,到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政府已处于一种越来越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无法摆脱对外国间接投资和短期国债的依赖;另一方面,这两种资金来源使墨西哥经济愈益脆弱,政府的回旋余地不断缩小,而金融投机者的影响力则持续增加。当政府宣布比索贬值后,金融投机者便大量抛售短期国债。

所以说,外汇储备的减少、比索的贬值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则是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根源。

(2)社会经济原因再分析
墨西哥金融危机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总结于以下三点:
①金融市场开放过急,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
墨西哥通过金融开放和鼓励外资流入,1992-1994年每年流入的外资高达250亿-350亿美元。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外贸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 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结果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在230亿美元的高水准徘徊,使得整个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②政局不稳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接连不断,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和总书记鲁伊斯先后遇刺身亡,执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政局不稳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进入墨西哥的外资开始减少,撤资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巨额的外贸赤字,造成外汇储备从1994年10月底的170亿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亿美元,不到两个月降幅达65%。
③忽视了汇市和股市的联动性,金融政策顾此失彼。
墨西哥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的本意在于阻止资金外流,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引发通货膨胀,也使投资于股市的外国资本因比索贬值蒙受损失,从而导致股市下跃。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金融危机的影响

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也产生冲击作用。由于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拉美国家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这些国家。由于外国投资者害怕墨西哥金融危机扩展到全拉美国家,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引发拉美 股市猛跌。在墨货币危机发生的当天,拉美国家的股票指数同墨股票指数一起下滑。其中巴西股票指数下降11.8%,阿根廷下降5.0%,智利下降3.4%。 1995年1月10日股价指数与1月初相比,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证券交易所分别下跌9.8%和9.1%,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证券交易所下跌 15%,秘鲁利马证券交易所下跌8.42%,智利证券交易所下跌3.8%。同时拉美国家发行的各种债券价格也出现暴跌。在股市暴跌中,投资者从阿根廷抽走资金16亿美元,从巴西抽走资金12.26亿美元,相当于外资在巴西投资总额的10%,整个拉美证券市场损失89亿美元。

受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1995年1月欧洲股市指数下跌1%,远东指数下跌6.5%,世界股市指数下降1.7%。作为墨西哥邻国的美国受到巨大冲击,美国在墨的200亿美元股票就损失了70亿美元,加上比索贬值,损失近100亿美元。

金融危机的教训

作为“新兴市场时代”出现后的第一次大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除必须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外,下面两条也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首先,要正确把握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墨西哥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和爆发:
(1)银行私有化后,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建立起正规的信贷监督机构,银行向私人非金融企业提供的信贷大量增加。1988年,这种银行信贷相当于GDP的比重仅为10%,1994年已提高到40%以上。坏账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2)1989年取消资本管制后,包括投机性短期资本在内的外资大量涌入墨西哥,仅在1990—1993年就有910亿美元,占同期流入拉美地区外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些外资在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同时,也提高了比索的币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墨西哥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赤字更难得到控制。因此,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尚不完善、对国际资本的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必须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适当控制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速度。

其次,必须慎重对待经常项目赤字。萨利纳斯政府始终认为,只要墨西哥有能力吸引外国资本,经常项目赤字不论多大,都不会产生风险。它还认为,如果外资流入量减少,国内投资就会随之萎缩,进口也会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就自然而然地下降。所以,萨利纳斯政府对经常项目赤字持一种听之任之、顺其发展的态度。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不正确的。因为:
第一,大量外资的流入有可能提高本国货币的币值。
第二,只有在外资被用于生产性目的时,资本流入量的减少才能影响国内投资的规模,进而达到压缩进口的目的,使经常项目状况得到改善。
第三,在墨西哥,大量外资被用于进口消费品(包括奢侈性消费品)。消费的性质决定了这样一个难以扭转的趋势:虽然用于进口消费品的外资减少了,但其他形式的资金会取而代之。因此,外资流入量的减少并非永远能够控制经常项目赤字。
第四,即使外资被用于生产性目的,其流入量的减少也会对所投资的工程带来不容忽视的副作用。投资者或以更高的代价筹措其他形式的资金,或推迟工程的完工日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S·爱德华兹认为,经常项目赤字不应该长期超过占国内生产总值3%这一限度。而墨西哥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经常项目赤字已达29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

金融危机对中国启示

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政府有责任保持汇率稳定。中国的这种安排的可行性在于:首先,浮动汇率允许政府更灵活地控制汇率。其次,人民币不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中国政府仍保持对资本帐户强有力的控制。

通过1993年和1996年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在这四种风险业务上的投资占其总资产的比例的比较,我们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每一种风险业务上的投资比例都超过了10%,1993年与1996年在这四种业务上的投资比例都达到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而商业银行遵循保守性的原则,投资风险业务比较 谨慎,其在抵押品贷款和证券投资这两种业务上均未作投资,即使在不动产贷款与消费者贷款上的投资比例也远低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很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遭受风险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由于政府管制松弛和非金融机构难以进入公司借贷业务,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受力极低。当泰国中央银行于1995年中期开始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以抑制经济过热时,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马上大受打击。从1996年6月到1997年7月,泰国证券交易指数跌幅超过60%。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不动产和消费者贷款方面的坏帐急剧上升。它们所持有的证券大大贬值。另外,尽管非金融机构80%的贷款是完全抵押的,但这些抵押品在一个下降的经济体中价值很低。这些因素都使非金融机构在经济出现困难时马上陷入困境,从而引发整个金融部门的危机。如何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一点中国与墨西哥和泰国非常相像,即三国都存在一个潜在的危险:银行系统中有大量的呆帐。如果一个突发事件使得人们预期国有银行的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存在问题,银行挤兑就有可能发生。银行挤兑一旦发生,就会引发金融危机,通胀率上升,人民币贬值,甚至银行系统崩溃。从这一点来看,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银行系统脆弱的基本因素是存在的,潜在的威胁是现实的。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资本市场的开放有一个顺序,可能最先是政府借款为主,接着是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然后是外国金融机构来华设立机构,逐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再是有限度地允许证券组合投资,最后是一个有较高监管水平的高效资本市场的全面形成。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开放的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各国经验来看,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大。日本、台湾、韩国等的金融开放相对其经济发展都是滞后的(尽管当时美国对它们的压力很大),总的来说它们都是成功的。墨西哥、泰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开放尽管速度很快,但它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人说泰国的金融开放是吃亏还是占了便宜,目前还说不清,理由是没有金融开放就没有泰国前一段的高速发展。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这样一条路,它可以使我们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而不发生这样大的危机?我们对金融监管一定要加强。金融开放要渐进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我们无法在一夜之间建立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的操作水平、内部监控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一下子就把发达国家的银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放进来,政府不知如何去监管,也没有手段去监管, 国内的金融机构只学洋人其表(现代金融工具、衍生工具),而不知洋人其里(内部监控系统、激励制度)。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如果金融监管滞后,就可能发生问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实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有利于相对独立地实施本国的货币政策,从而不断化解不平衡因素,防止问题的积累和不良预期所可能产生的剧烈振动

㈨ 墨西哥的历史

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驯化玉米 ,并推动农业革命,从而导致形成了许多文明 。 这些文明发展成城市、建筑、天文研究、数学、和军队。有名的文明像是奥尔梅克、提奥提华坎、阿兹台克和玛雅人。
1.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约存在和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位在于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的热带雨林中,以大型的头部雕像闻名。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为爱比奥尔梅克文化所取代。其消失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萨波特克、提奥提华坎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2. 特奥蒂瓦坎文明
特奥蒂瓦坎文明(Teotihuacán)起始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大约在现在墨西哥的中部,是个在奥尔梅克文明灭亡之后才诞生,约与玛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特奥蒂瓦坎人在西元元年到150年间,建造了一个人口约为5万的城市,堪称是整个美洲地区最早存在的城市等级之聚落,其建造许多金字塔。然而,不似其它古印地安文明般在谱系上的脉络比较分明,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起源,迄今为止仍然是尚未厘清的谜题,也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该文明曾拥有文字并且留下资料记载。今日我们之所以知悉这文明的存在,除了是因为他们遗留下了巨大的遗迹可供分析证明外,一些与他们同时期的其他周边文明在典籍或绘画中提到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事情,也是另一个参考的关键。特奥蒂瓦坎人并不用这个名字称呼他们自己,这名字是该文明灭亡后,接着存在于此地区的后继文明托尔特克人以他们所使用的纳瓦特语(Nahuatl,一种墨西哥中部的印地安原住民语言)用来称呼前人,意指“众神造人之地”。虽然在托尔特克人乃至于更后期的阿兹特克时代,该古文明早已消逝无影踪,但他们仍然视特奥蒂瓦坎人曾居住过的古代城市作为圣地,也因此会有这样的称呼。 在经过波菲里奥·迪亚斯长时期的独裁统治后,墨西哥革命终于在1910年爆发。革命武装击败了联邦军队,但却又发生内斗,让墨西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陷入内战。革命结束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Partido Revolucionario Institucional,PRI)获得了政权,并且统治着墨西哥,直到20世纪末,而于2000年实现了首次的政党轮替。
2006年7月2日,墨西哥总统和议会选举开始投票。9月5日,墨西哥联邦选举法院正式宣布,墨西哥国家行动党总统候选人费利佩·卡尔德龙·伊诺霍萨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墨西哥新总统。
2012年7月1日,反对党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恩里克·培尼亚·涅托参加总统选举。他的竞选纲领以“变革”为核心内容——要向外国开放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的石油业,增加税收并改革劳动力市场,加上他年轻俊朗的形象,使他的民意支持度一直领先于其他三位总统候选人。最终以38.21%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第二次和平实现政党轮替,革命制度党历经12年在野后再次执政。

㈩ 墨西哥比索的比索危机

在20世纪大部分年份里,墨西哥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而它碰巧位于美国这样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的南部。墨西哥的繁荣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已经把它的经济转变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兴市场的成功史话。
相继上任的墨西哥总统——何塞·洛佩兹·波蒂略、米格德拉?马德瑞德(Miguel de la Madrid)和卡洛斯?萨利纳斯(Carlos Salinas),都是制度革命党(PRI)人——在1976~1994年期间建立了“新”墨西哥形象。随着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缔结了于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墨西哥的前景更加乐观。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突然遭受巨大的抛售压力。在几天时间里,比索对美元的比价降到了先前的一半以下。一次大规模宏观经济紧缩紧接着出现,破产像野火一样蔓延,墨西哥人民开始经历巨大的经济痛苦。
墨西哥什么出了问题?弗兰西斯科?希尔?迪亚斯和奥格斯特?卡斯特斯这两位墨西哥银行的经济学家研究了这场危机并说道:“我们发现明显的证据,墨西哥经历了一场由政治引起的投机性攻击,而不是一场基于真实经济混乱的危机。”
然而,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下文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比索的贬值实际上源于真实经济影响。正确的事后分析必须从墨西哥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
墨西哥的“爬行钉住”汇率制的运行机制如下。从1991年11月11日开始,墨西哥银行将比索对美元的价值固定在一个官方干预的区间内。比索对美元的上限是3?0520。下限每天按0.0002比索扩展,也就是说比索逐渐贬值在理论上是允许的。最低限价上的这种日常变化在1992年10月21日每天被增加到0.0004比索。
尽管实施了比索稳定化计划(要求政府随时按照钉住汇率购买比索),墨西哥利率和美国的利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1994年1月,Cetes年利率和可比的美元年利率之间的差额为6.22%。Cetes是由墨西哥政府发行的以比索标价的短期国库券。到7月,Cetes利率与可比的美元利率之间的差额已经升到了9.94%。而在危机爆发前的12月初,这一差额约达7%。
然而,只要外国投资者认为墨西哥的固定汇率制度可以维持,他们就会有强大的动机持有比索。比索的最低限价被允许以每天仅0.0004比索的速度下降,即理论上的最大年均贬值率为该货币的4.8%。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资本大规模涌入墨西哥。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在1990~1993年间,墨西哥吸收了910亿美元的外资,仅1993年一年就达300亿美元。考虑到墨西哥巨大的经济繁荣,比索贬值的风险看起来是很遥远的。但是,事实上,墨西哥正在为自己制造一个头等“比索问题”。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危机之后外国投资者也没有意识到,正蜂拥进入墨西哥的大批资本有一天可能会流出并使墨西哥陷入混乱。人们对于墨西哥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从1988年的38亿美元稳步上升到295亿美元而沾沾自喜。

与分析墨西哥1994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闲人理财 浏览:390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2016 浏览:921
淘宝集市贷款 浏览:616
天风汇盈创业投资基金章程 浏览:294
汇市期货证券 浏览:754
邯郸永年外汇 浏览:892
外汇反弹图解 浏览:907
怎样找沪深两市的外资资金 浏览:2
龙大资金流打法 浏览:286
2500英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649
项目投资理财 浏览:793
泸天化股票股吧 浏览:887
206年央行基准贷款 浏览:716
新子基金 浏览:430
452亿美元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358
农行贵金属有哪些 浏览:885
通达信软件怎样资金驱动力 浏览:46
4月12日湖北废铜价格 浏览:223
公司外汇账户pen 浏览:182
中芯国际上市后续融资 浏览:285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