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材行业目前面临着那些问题
价格不稳定,“金九银十”的市场一直在震荡变化。
❷ 建材行业风险
地价过高,存在泡沫经济
❸ 建材行业的主要风险源有哪些
自然灾害:
1.地震
2.主厂房、烟囱的雷击
3.洪水
职业危险:
1.区变、电气室、电缆隧道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电线过流或故障时引发的火灾;
2.液压、润滑站内易燃物引发的火灾;
3.转炉入炉废钢中混入密闭容器或爆炸物引发的爆炸;
4.铁水、钢水、熔渣用积水引发的爆炸;
5.汽化冷却装置属高温高压操作,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6.煤气净化及回收煤气柜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7.高炉、转炉、加热炉等设备的水冷部件漏水引发的爆炸;
8.电气设备裸露部位引发的触电;
9.裸露的机械传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
10.起重机检修平台等高空作业区以及地面暗井、坑、沟、池等造成的人体坠落。
11.煤气泄漏造成的人员中毒;
12.连铸机结晶器液面控制使用的放射源C060或CS137产生的放射性危害;
❹ 建材批发行业分析
我国的水泥、玻璃、陶瓷这些传统建材的代表,其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在国内其产能过剩程度也早已为人所知,但若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是可以化解一定程度的过剩。首先是深挖国内配套建设的机遇,国内的高铁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都将对建材产品的市场有一个拉动,特别是高铁建设对水泥的拉动将有一个明显效果。再有就是要敢于走出去。
专家表示,要盯住我国建设者在国外的身影,通常我国建设单位在海外承接项目,其材料采购大多在国内进行,盯住他们,你的产品就有了一定的出路;二是走出去建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一些产品适合当地生产的可就地建厂,适合深加工的可将国内半成品出口后,建加工厂深加工,以降低成本。水泥盯住高铁、公路、港口建设,玻璃、陶瓷盯住当地配套的城镇建设。如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等企业已走出国门建厂,成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走出去合作建企业将是传统建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出路,既可化解产能、资本过剩的问题,也可发挥我国在传统设备制造优势,可实现一举多得。家居建材市场与建材物流园区的突破
为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各国政府、国内各级政府都陆续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建材家居卖场在境外建园、开店,国内相关协会,国际的一些商协会也积极行动起来,牵线搭桥,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在西北亚、在东盟这些机会更多一些。如果家居卖场走出去,家居产品生产企业也将会共享这一盛宴。现在也有一些建材家居生产企业希望到境外开卖场,这是好事情,也拉开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专家认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之大、地域跨度之广、建设周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建材与家居行业随时都会产生很好的机遇,我们既不可熟视无睹,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在转型升级上下好功夫,练好内功再上战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15-2020年互联网对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
❺ 如何快速了解建材行业优劣势
建材产品工业化与半工业化产品优劣势分析
咱们都听说过瓷砖、地板全国十强的名头,消费者知道这些有名产品,后进者再开发新产品就会吃力很多,因为品牌没有知名度,溢价方面搞不过大牌,利润和市场不断被大牌侵占,面临洗牌境地。
但咱们听说过壁纸、窗帘、靠枕、水晶灯、天然石材的大牌名头吗?这类产品大都是本地化,定制化,个性化,他们没有品牌形象可做比较,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属于陌生品牌,选定什么品牌无所谓,就看产品设计感,各花入各眼。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品牌形象,那么对于早进入市场和晚进入市场的商家而言,大家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相差不大,对于现在进入市场做销售或创业,很有行业择业之便。所以我强烈推荐咱们现在要去做软装销售,竞品没有品牌沉淀,而且产品利润还高,后发而先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❻ 建材、建筑行业目前的国家政策有哪些呢尤其是管材方面的
1、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必将拉动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建材行业的景气程度将因此有所提升。
十大扩大内需措施中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等必将增加对水泥、玻璃等大宗建材产品及非金属建材制品的需求,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将促进节能减排工程的建设,增加对节能建材产品及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PCCP)等输水管道产品的需求。在建材行业整体经营压力较大及需求预期疲弱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必将引发建材需求的增长,改善建材行业的景气状况。
此外,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举措也将减轻建材企业的负担、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不同建材产品对该政策的受益程度可能会不同,水泥的受惠程度可能更大些水泥及其制品主要基本用于工程建设,将直接受益于4?万亿投资规模的拉动。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评估4?万亿投资规模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根据业内人士估计,2008?年底我国将新增水泥产能2?亿吨左右,2009年底可能新增水泥产能2.6?亿吨左右。根据计划,2008?年、2009?年我国将每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00?万吨—7000?万吨。
??在水泥需求构成中,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及房地产开发所占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在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对水泥的需求都将保持增长,但房地产业的低迷将导致水泥需求的减少。业内估计2009?年房地产业可能会下滑20-30%。2008?年水泥产量可能为14.5?亿吨左右,其中25%即3.62?亿吨可能来自于房地产需求。若按2009?年房地产业下滑20-30%估算,则水泥的需求将减少7250?万吨—-1.1?亿吨。
??“十五期间”全国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消耗水泥1.2?吨,2007年全国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消耗水泥0.99?吨。鉴于4?万亿投资主要为工程建设,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消费水泥量应不会较2007?年继续下降,可能在1--1.2?吨之间。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若分两年完成,保守估计将每年增加水泥需求2--2.4?亿吨左右。预计至2008?年底将新增水泥产能为2?亿吨左右,若淘汰落后产能6000万吨,则实际新增水泥产能1.4?亿吨。则2009?年新增水泥需求超过新增产能6000?万吨-—1?亿吨左右;而2009?年房地产对水泥的需求可能减少7250?万吨-—1.1?亿吨,因此,新增的水泥需求与房地产低迷减少的水泥需求差距不是很大,仅有1000?万吨左右。此前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担忧将得以扭转,水泥行业的供求有望基本平衡,水泥行业的景气情况将明显改善。
??换个角度看,在国家加大投资的情况下,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不低于2007?年的水平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7?万亿,增速为24.8%,据此估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可能达到17?万亿元。由于2002?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假定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则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19.55万亿元。按每万元投资消耗水泥0.85?吨估算,则2009?年对应的水泥需求为16.6?亿吨,较2008?年水泥需求增长了2.1?亿吨,也大部分消化了2008?年底实际新增产能及2009?年房地产低迷导致水泥需求下滑的影响,水泥的供应过剩并不明显。
??当然,上述两个角度的估算均未考虑2009?年当年新投产水泥产能对市场的影响。此外,我们认为4?万亿仅是个概数,实际投资总额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偏离,且我们并不清楚这其中包含的增量部分到底有多少,因此上述估算仅供参考。综合分析,我们认为,4?万亿投资规模将直接拉动水泥需求的增长,明显改善水泥行业的供求情况,水泥市场有望维持在供需基本平衡或供应略微过剩的局面,水泥行业的景气程度将明显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投资周期的不确定,且由于投资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水泥市场的情况并不会立刻改善。目前水泥行业已呈现旺季不旺的迹象,预计至少要到09?年第二季度,4?万亿投资对水泥行业的影响才会逐渐显现。
3、玻璃行业对该政策的受惠程度有限,仍需看房地产业的景气下滑幅度及国家保障型住房的开发进度
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工业中。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玻璃的下游产业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房地产是玻璃的主要下游行业,其低迷又导致家居、家具及家电等产业对玻璃需求的减少。而本次4?万亿投资对房地产业的景气提升并无明显作用,且我国新增玻璃产能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玻璃行业的景气下滑。有关信息显示,目前浮法玻璃产能严重过剩,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当然,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也将直接增加对玻璃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可缓解玻璃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我们认为,玻璃行业的供应过剩局面依然会继续,4?万亿投资规模对浮法玻璃行业的景气影响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安居工程及机场等大型设施的兴建,将增加对LOW-E?等节能玻璃的需求,由于节能玻璃市场的过剩情况明显好于浮法玻璃市场,政策的拉动效应可能会有一定体现。
三、第三季度非金属建材业的景气已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主要与房地产的开工不足有关。
❼ 建材行业分析要分析哪些内容
分析未来的前景和成本为主 主要有哪些设施用到建材 比如国家大兴土木那么建材行业会有一波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