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97年香港股灾是如何形成的
1、银行提高利息会使得部分资金从股市抽出来,回到银行,股市资金量减少,必然导致股票下跌。
2、银行提高利息大幅提高融资成本,当时香港盛行融资炒股,俗称“孖(ma)展”,收益和亏损都是多倍放大的,股票一旦下跌就是恐慌性的。
3、当时外部环境是金融危机。
当时香港很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跳楼,就是因为炒孖展。原本炒股亏损盈利也就百分之十几,严重也就百分之几十,但孖展可能一天内输光或翻倍。
港股孖展,即保证金交易,具有向券商融资的功能,孖展比例非固定的,依股票而定,比如你买入某只股票市值2W,该股票的孖展为70%,则可向券商再融资1W4再用来购买,理论上虽是如此,但实际操作要看仓位和市况而定。
❷ 97香港金融风暴恒生指数最低是多少
在1997年 8月7日恒生指数到达顶峰 16673 点。97香港金融风暴恒生指数最低跌到 6500 点
❸ 1997年香港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时李嘉诚如何应对
李嘉诚的长和系资本实力雄厚,97年的房地产动荡还不足以摧毁长和系。另外,那时香港政府和大陆政府给香港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帮助,像李嘉欣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政府主要的援助对象。
❹ 97香港金融危机
用外汇储备买进港元,防止港元的贬值!不买的话港元因为被抛售,会大幅贬值,也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就像当时的泰国,泰国的货币严重贬值,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不接是不行的,不接会造成经济动荡。
❺ 关于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香港
1997年10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黑云压城。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袭击香港,恒生指数4天之间就从16000多点狂泻至6000点,股市濒临“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悉数“挂彩”!整体经济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
1997年1月,索罗斯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泰国首当其冲。同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7月初泰铢沦陷,金融风暴开始席卷亚洲。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
在这关键时刻,特区政府力挽狂澜,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措施,牢牢地遏制住了经济下滑:
一、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动用1100多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收购部分本地股票,捍卫香港股市,捍卫联系汇率制度。此举让屡屡得手的索罗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到2000年4月,仅32个月,特区政府就回笼了这笔入市资金,而且还持有等值的股票。
二、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特区政府与迪斯尼公司达成协议,斥巨资224亿港元合作兴建香港迪斯尼乐园,第一期工程将在2005年启用。预计未来40年内,将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和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此外港府还积极修建、扩建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三、退还税收,冻结收费,纾解民困。
特区政府退还了1997至1999年度应缴纳的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的10%,总额达85亿港元,惠及125万纳税人。同时还继续冻结了政府部门向市民提供的服务收费。
四、疏堵结合,推行金融改革。
疏,即提高效率,刺激投资,增强金融中心的魅力。堵,即堵塞漏洞,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炒作。疏和堵的对立统一,实质上就是开放与管理的对立统一,贯穿于香港金融改革的全过程。
五、积极提升创新科技和高增值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
启动总投资140亿港元的数码港计划。该计划将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信息科技中心,并有助于香港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富有特色的创业板市场启动了,为成长性良好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新辟了融资渠道。守得云开见月明。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取得1.1%的增长。拐点出现了,香港走上了复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中央政府的援助之手一直没有放开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的有力后盾。旅游业是香港最早从金融风暴中“醒来”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增加了访港游客名额。
❻ 1997年香港金融阻击战的前因后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
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
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
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
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
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
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 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 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
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 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 保卫战告一段落。
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 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
(6)1997香港股市行情扩展阅读: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
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金融保卫战
❼ 我想知道1997年时恒生指数最高是多少
16365点,1997年7月的时候,回归啊。。。
然后金融风暴最低跌到6500点附近反弹,这个已经是1998年8月的事了
❽ 关于97香港索罗斯的那战争的详细情况
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罗斯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扫荡战”,扫荡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但是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8)1997香港股市行情扩展阅读:
97香港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2、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3、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❾ 求索罗斯97年香港具体做空手法,造成最后的结果,谢谢大家
做法为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结果为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
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但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他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接着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
(9)1997香港股市行情扩展阅读:
乔治·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2、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3、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❿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股市和银行有什么影响
打开你的看盘软件,找到恒生指数,周期调到年线,在2008那根k线用十字光标对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