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市场监管机构有哪些,股票市场监管机构有哪些资讯
证监会、中国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及深圳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比如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和交易所网站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公布的消息、监管层公告和每天市场情况,而中国证券业协会主要负责券商的监督教育和投资者教育,证监会就相当于证券业的老大。
『贰』 对于操纵市场的行为监管部门将怎么做
对于操纵市场的行为,监管部门从严打击、从重处罚,让违法者觉得真疼,这理所应当,更是职责所在。
还有人问,操纵一只股票罚几千万上亿,财务造假就罚几十万,这公平吗?的确,虚假信息披露也是性质恶劣的行为,目前能够实施的处罚过轻,起不到震慑效果。这说明法律有待完善,监管还有不足,需要加快补齐短板。但是,如果以此为理由,来质疑一些严管市场的举措,就不合理了。
当然,要让违法者真正觉得疼,开出罚单只是第一步。如果受罚者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处罚,“天价”罚单变“空头”罚单,就不仅不会让他们觉得疼,反而有损执法的严肃性。此外,现在小投资者利益被侵害后,还是缺少有效途径来维权,多数情况下只能吃“哑巴亏”。多管齐下,方能真正捍卫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还市场一片风清气正。
『叁』 股票的价格是由谁来控制的 有那些监管部门了 有相关的法律吗
一、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法律界定 1997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通知》第四十一条对控股股东作了如下规定: "控股股东"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股东: (一)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选出半数以上的董事; (二)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行使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表决权或者可以控制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表决权的行使; (三)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持有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股份; (四)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以其他方式在事实上控制公司。" 证监会新修订的年报准则规定,公司控股股东包括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按照股权比例、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左右公司重大决策的股东。 关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收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 (一)在一个上市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二)能够行使、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表决权超过该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的; (三)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四)通过行使表决权能够决定一个上市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当选的;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简而言之,实际控制人就是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和关系 在实践中,社会公众投资者往往很容易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知某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谁。但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某些情况下则很难辨别。实际控制人可以是控股股东,也可以是控股股东的股东,甚至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在信息披露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最终要追溯到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 例如,"德隆系"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为德隆集团或其旗下控股子公司,但其实际控制人可以追溯至唐万新等自然人。 不弄清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就难以辨别由实际控制人操纵的关联交易,也无法对其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及是否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造成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使投资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正因如此,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监管部门出台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时,必须披露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详细资料。证监会新修订的年报准则亦要求各上市公司严格披露其实际控制人,以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充分的信息。
『肆』 为什么股市如何出事,各类监管机构都不担责任呢
监管机构并不是不担责任啊,不也经常出现某某官员腐败或者违法审批被下马的嘛,只不过股市上下波动的话不是监管机构能控制的,这种无需担责。
『伍』 证券市场有哪些监管政策
政策具有连续性和可预知性,是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连续性是可预知
的前提。只有政策是连续的,社会对政府的政策才可以预知,才可以依据政府政策的走向来调适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若政府的政策变动无
常,那么社会也就无法预知政府政策的未来,不但无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适,甚至还会无所适从。政府既无法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会常常面临政策失败的尴
尬局面,进而影响政府治理目标的实现。在调查中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明显感觉到,政府关于证券市场的治理政策是变化无常的,对中国证券市场戏称“政
策市”。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政府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导致政策的左右摇摆。目前,我国的上市公
司绝大多数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是这些企业非流通国有股的股份代表,但政府同时又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这双重角色的矛盾导致了政府政策的左右摇摆。
当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政府为了国有企业继续融资的需要,便出会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制造“政策底”,刺激股指上涨,吸引投资者人市。而每当此时,市场
内具有政策信息优势的机构和个人,便会利用非法资金和游资,内幕交易,肆意拉抬,制造证券市场虚假繁荣。这表面上是为了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实际上是为了
攫取高额寻租利益。当股指持续飙升,股价飞涨时,政府又担心市场泡沫过大危及经济,政府便会以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管者身份出现,转变口气,突施利空政
策,限制股市上涨,制造“政策顶”。每当此时,具有政策信息优势的机构和个人便会成功逃顶,广大中小散户却被套其中。等市场跌得过很时,政府再出台利好政
策,就这样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其次,证监会
公务人员的职务非常任制很难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中国证监会自从1992年10月成立到2001年这9年间的时间里,历任证监会主席先后有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和周小川4人,人均任期2年零4个月,可见证监会主席人选变动之频繁。每一位主席都有各自不同的监管思路,不同思路指导下的政策自然也不同。再加上每一位主席的上任,都带来了证监会人员和职务的变动,政策的延续性自是很难保证。
最后,“中
心任务型”的管理模式必然带来政策的波动。建国以来,我党对国家的管理一直沿用着“中心任务型”的管理模式。即不同时期,我党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
为国家设立不同的中心任务,并号召和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实现中心任务而奋斗。其他的次要任务若与中心任务相冲突,或影响到中心任务的实现时,必须为中心任
务让道,以保证中心任务的实现。这一模式应用在部门或地方,就是在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一切政策都要为中心工作和目标服务。这实际上是为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设立了一个中心框架和目标,与此中心框架和目标相冲突的政策就很难出台或得到实施。然而,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目标是不相同的,政策制定的
中心框架和目标自然也不同,政策的波动也就成了必然。“中心任务型”的管理模式实际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战略,后来在建国后的政
治运动中被进一步强化,逐渐成为我党管理社会的模式。但是,社会问题不象战争中的敌人,消灭掉以后就不存在了。只要有这一问题存在的社会土壤,同样的问题
在一定时期会不断涌现。用“中心任务型”的运动式策略来解决,只会摁下葫芦浮起瓢。这种运动式的政策波动,反而使腐败分子和违轨者有了应对的策略:运动来
时腐败收,运动去时腐败兴。
『陆』 我国对证券经营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
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表现在:对于公司上市核准审核时,有走过场的嫌疑和审核不实的现象,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举荐人没有尽到审核责任,在二级市场上有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联手,拉抬股价操纵股市,有的投资机构通过纸媒网络,披露虚假信息,来误导市场。
规范和治理的办法和途径:一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使投资者能够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改变和扭转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二提高上市公司的上市质量,保荐人要起到审核责任;三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四监管办法和手段要创新,对于新问题要有新的办法进行解决;五对于个别投资机构和私募机构拉抬股价操纵股市的违规操作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予以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被访问者:冰河古陆)
『柒』 作业 对证券经营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公司上市核准审核时,有走过场的嫌疑和审核不实的现象,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举荐人没有尽到审核责任,在二级市场上有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联手,拉抬股价操纵股市,有的投资机构通过纸媒网络,披露虚假信息,来误导市场。
规范和治理的办法和途径: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使投资者能够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改变和扭转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提高上市公司的上市质量,保荐人要起到审核责任;
规范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监管办法和手段要创新,对于新问题要有新的办法进行解决;
对于个别投资机构和私募机构拉抬股价操纵股市的违规操作行为,一经发现就要予以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捌』 在中国大陆股票市场上市监管中,负责实质性判断的部门是
问的应该是一道多选题吧?如果是的话,答案是ABCD。
选A的理由:在公司进行上市辅导及申报材内料制作阶段,中介容机构(以保荐机构为首并协调审计、律师及评估(如需要)等机构)需要对拟上市企业从规范运作及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判断。
选B和C的理由:题干中没说具体在哪个板块上市,如果拟在主板或中小板上市,则申请材料由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负责初审;如果拟在创业板上市,则申请材料由证监会创业板部负责初审。初审均为实质性审核(对拟上市企业进行实质性判断)
选D的理由:由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负责初审的材料,由证监会发审委经45分钟的会议进行终审;由证监会创业板部负责初审的材料,由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经45分钟的会计进行终审。这个阶段也是实质性判断。
提示:如果再给出一个选项 “E.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那也要选上。
『玖』 针对股市泡沫监管部门的态度和措施
实际上,监管部门有必要拿出勇气来正视股市泡沫的存在。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客观评价当前股市的问题,涉及到股市的健康发展问题。当然,作为监管部门,会担心承认股市泡沫的存在后,股市会不会出现暴跌。笔者认为,承认股市泡沫的存在与硬性地挤泡沫是两回事。我们承认股市泡沫的存在,但却不人为地、硬性地挤泡沫,而是把泡沫的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
只有正视泡沫问题的存在,监管部门才能更好地消除股市泡沫。至少从市场层面来看,如果能够承认股市泡沫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投资者就会跟监管部门保持一致的看法。如此一来,市场上的各种投机炒作行为,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支持,投资者也会增加必要的风险意识。如果投资者以为管理层默认了当前股市泡沫的存在,那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不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呢?
『拾』 美国对股票市场的监管与我国的监管有和异同
单从股市的规模和技术层面来说,中国的股市已经不输于国外股市了.我们欠缺的是对上市公司有效的监管!
中国的股票市场历来重融资轻回报,这种情况一时难以改善;另外,上市公司融资的透明度不高,钱到底用到何处,又产生多大效益很难判断. 对违规的公司处理往往殃及到散户,处理拖沓,索赔困难,如"大庆联谊"案,所以在管理上市公司上,我们的股市还要有很长的路走.
外国的股票市场更看重股东的利益,赔偿机制较完善,能够有效的增加上市公司违规的成本.虽然如此,还是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如"安然"案. 但从对受损者的赔偿和严惩肇事主谋上,还是体现了全力保护社会股东权力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