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港股的“每股资产净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包含无形资产吗
每股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普通股数目,即将公司拥有的全部证券的市场价值总额,减去全部债务,余额部分除以股数, 不包含无形资产。
『贰』 港股窝轮问题请教:认股证的价值要怎么评估
认股证的价值评估:
(1) 认股证理论价值 = 内在价值 + 时间价值
首先我们看一下内在价值,在此之前必须要了解一下一个重要的概念――"等价比率"。
"等价比率"是衡量认股证价值一个最为基本的指标,其反映认股证的三种价值状态:价内(in the money)、价外(out of the money)与等价(at the money)。
等价比率=相关资产市价/股证所代表的相关资产行使价
就认购证而言,如果等价比率大于1,表示该认股证处于"价内";如果等价比率小于1,则表示认股证处于"价外"。对于认沽证而言,则是相反。如果等于1,无论是认沽还是认购,都表示"等价"。
认股证只有在价内时时,才能具有"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一个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即使认股证"价外",其内在价值也不可能是负数。所以认股证的内在价值为零时,其价值只会剩下时间价值,所以也能理解到为什么即将到期的而有处于等价或价外的认股证的价格会非常低。
(2) 响认股证价格的几种因素
1. 相关资产价格的变动
如相关资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认购证的价格也将会上升,反之亦然;相关资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认沽证的价格将会下跌,反之亦然。
2. 尚余时间
正如上述一样,认股证的尚余时间越长,其时间价值越大,也就是说认股证的价格越高,无论对于认购和认沽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仅是理论上而言,对于我们主要
介绍的欧式认股证,由于只有到期日才能执行,其到时候的相关资产的价格可高可低,这也是一个风险的因素,大家必须要注意到这点。
3.
相关资产的波幅
波幅是测量相关资产风险的标准方法。波幅越大,相关资产的风险越大,因此认股证价格会越高。
4.无风险利率
在香港无风险利率一般指的是HIBOR(银行同业拆息),是投资者承担的机会成本。
无风险利率对于认股证的影响是双面的。
当无风险利率上升时,相关资产的价格理论上是趋跌的,从而认购证的价格下跌,而认沽证的价格上升。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投资认股证是一种杠杆式的投资,由于利率上升,购买相关资产的机会成本增加,致使一些较为稳健的投资者将摆放更多的资金去收取
利息,反而会将少量的资金去购买认购证,令认购证的买方力量加强,而认购证的价格会因此而上升;认沽证的价格则因为无风险利率的上升而下跌。
发行商发行认股证时,得调动资金购入相关资产。如借货成本(即利率)增加,成本将反映于较高的认股证价格。同样道理,利率增加,认沽证价格将会下跌。
所以总体而言,无风险利率上升,认购证的价格趋升,而认沽证的价格趋跌。
5. 认股证有效期间的现金股息收益
由于认股证的持有人一般而言不能象相关资产的持有人会得到现金股息,所以从理论上而言,现金股息越高反而越不利于认购证的价格,认沽证则相反。但是由于
发行商在发行相关的认股证时的定价已经将相关资产期间可能的派息计算在内,如果派息符合预期,对认股证的价格应该影响不大。从市场的实际操作来看,如果派
息较预期高,由于相关资产的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前景较看好,相关资产的价格升幅可能会超过其多派的现金息,因此而有利于认购证的价格,认沽证则相反;而如果
现金股息比预期少,虽然从理论上而言有利于认购证,但是相关资产的投资者可能会看淡其未来的前景,相关资产的跌幅有可能会大于少派的部分,而认沽证因此而
受益,但认购证则相反。总的而言,我们认为股息的影响是双面的。
『叁』 计算港股价值时,汇率按现钞还是现汇的中问价折算
基准价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用于对各个商业银行汇率确定的指导。一般情况下,银行直接采用这个价格做为其折算价,即中间价,该价格用于财务记账处理,现实交易当中不采用。
现汇买入价,指企业将外汇现汇(即存于帐户中的外币资金)卖给银行,换取人民币时采用的汇率。
现钞买入价,指企业货个人将外汇现金卖给银行,换取人民币时采用的汇率。
卖出价,指银行将外汇卖给企业或者个人,取得人民币是采用的汇率。
卖出价一定高于现汇或者现钞买入价,即银行卖出的价格一定高于其买入的价格。
『肆』 港股市值是什么意思
就如北海港 11.46元是每股净值.那市值就是每股X总股数(公司总股数)=上市公司市值.那港股市值.就是所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伍』 美股港股同时上市市值怎么算
总市值=总股本数*当时股价。
总市值等于总股本数乘以当时股价得出的股票总价值,沪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沪市总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总市值。
总市值用来表示个股权重大小或大盘的规模大小,对股票买卖没有什么直接作用。但是最近走强的却大多是市值大的个股,由于市值越大在指数中占的比例越高,庄家往往通过控制这些高市值的股票达到控制大盘的目的。
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上市关注公司的时间点,不太一样。A股市场。更多的是关注这个公司的过去。美国市场更多是关注公司的未来。香港市场,是在美股和A股之间的,既关注过去,也关注未来,相对比较平衡。
第二方面,公司在市场上市,对上市公司分红要求是不同的。A股市场虽然有要求分红,但是分红率一直都非常低,可以基本忽略上市公司的分红。但是香港市场。
分红率整体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好的公司,比如说汇丰银行,每年分红率都能达到5%左右。美国股市,相比A股市场的分红率更高,但是相比港股市场分红率就更低。
第三方面,不同的是,证券市场有不同的市盈率。整体而言,A股市场的市盈率水平比较高,因为A股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市场,加上A股是散户为主的市场,喜欢炒作,就把市盈率推高。香港股市的市盈率,在这三个市场当中是最低的,也是比较保守和稳健的。
美国股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两极分化,很好的公司、有未来的公司、大公司,这些类型的公司市盈率是比较高的,也有一些小公司市盈率非常低。
『陆』 港币贬值,港股价值如何计量
当前最新货币兑换:1港币=0.8378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柒』 港股牛熊证的剩余价值怎么计算
目前在港交所挂牌的所有上市的牛熊证均为R类,也就是说该牛熊证可能会有残留的剩余价值。
R牛熊证的剩余价值
牛证=(期内最低成交价-行使价) / 换股比率
熊证=(行使价-期内最高成交价) / 换股比率
一般来说,剩余价值不会低於「最低剩余价值」。所谓「最低剩余价值」是以发生强制收回事件至下一个交易时段,正股於期间内最低成交价(牛证)或最高成交价(熊证)与行使价之差价。
『捌』 港股上市公司市值什么意思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 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即为这家公司的市值,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 市值K线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价格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但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
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主要有:开市价,收市价,最高价,最低价。收市价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场行情图表采用的基本数据。
『玖』 炒港股运用的基本换算公式有哪些
在中国银行工作的李先生2002年开始投资港股,一入市他就发现了这样一只“宝贝”股票:小盘、科技股、连续赢利、有母公司注资和重组概念,每股七分钱。所有的条件都在提示老李这位A股资深股民:人一生发财的机会只有几次,这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老李果断地重仓持有。
两个月后,该股票匪夷所思地跌到每股一分钱。由于没有了买盘,上市公司采取了合股的措施,这也是A股市场没有的做法:即10股合成1股,此时股价成了1毛钱。
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又经过两个月后,股价再次从1毛钱跌到了1分钱。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该股票下跌幅度高到98.5%。老李实在想不通,一个基本面并没有变坏的公司股票何以能跌得如此惨烈。
后来,老李才发现这样几分钱的“仙股”在香港比比皆是,这些没有机构关注的小股票流动性极差,只有很少的散户投资者参与其中。一旦仅有的少数散户“不玩了”,这个股票也就“玩完了”。
香港是机构定价的市场,机构持有流通市值70%左右,因此他们对于市场的走向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同时,跨国机构和本地金融公司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绝对上风,他们往往通过全球比较定价方式进行投资。机构投资者非常理性,行动往往高度一致。这一点曾经有过投资港股经验,目前在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任基金经理的赵东(化名)认识非常深刻。
2003年1月,比亚迪公司宣布拟投资汽车行业,消息甫一传出,股价在一周内从18元暴跌到11.6元。
内地投资者可能难以理解,市场反应为何如此激烈。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出现问题,而且拟投资的是当时利润率非常高的汽车行业。
然而,机构投资者的逻辑非常明确:一家做电池的企业,现在不专注主营业务去做什么汽车,其结果多半不好。因此,机构采取的行动是即刻减持,越快越好。
在香港市场上,中小企业始终要面临强烈的质疑。机构投资者认为,小公司的成长有待足够长的时间验证。因此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没有一定规模,在香港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只能获得较低的估值。
A股的小公司目前P/E在50倍到100倍间,尤其是今年以来在深圳中小板新发上市的企业,估值动辄超过80、90倍。这在香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香港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看来,小公司成长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最终能发展壮大的微乎其微。
在香港市场中,小股票不好“炒”,对散户来讲,大股票你可能也炒不好。作为全球开放的金融市场,香港市场中存在大量金融衍生品,如期权交易,对赌交易,一些大股票在特定的时期内也会表现出非理性的情况。
中国人寿今年1月在A股上市,此前不少国内资金以28、29元左右的成本买入大量的中国人寿H股,国内投资者期望人寿在A股市场上市能提升港股的价格。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寿在A股上市后,一度冲高到40元,但在香港却出现了恐慌性下跌,价格从29元下跌到19元。原因是不少国外机构此前发行了大量中国人寿认沽权证,其数量之大在一段时间内足以操控股票本身的价格。一通暴跌之后,不少国内的投资者于20元左右价格斩仓出局,而境外机构在18、19元的价格又将该股票拣回来。
“香港市场上的有些玩法,国内的投资者根本想象不出来。”赵东说。
目前,“港股直通车”在政策面上已获“通行证”,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港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无论是投资理念、价值判断、估值方法、炒作手法、交易规则等等,港股与A股都差异明显。业内专家指出,用买卖A股的习惯做法去买卖港股,恐怕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