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96年12月16日股市

96年12月16日股市

发布时间:2021-05-01 16:28:28

㈠ 中国股市近十年出现过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说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4635

㈡ 96年12月股灾,政府有没有救市

那次没有救市,那次是给市场降温,打压下上涨行情。
详细介绍:96年12月的股灾可以说是最惨烈之一的,那次大劫给当时一代股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有的甚至至今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然也有不少幸存者在那次大劫以后不久即获得了新生。

95年由于国债期货“327” 事件,证监会5月18日发布暂停国债交易期货试点,当日引发沪深大盘爆发井喷行情,三天内沪市从582.89点冲高至926.41点,担心股市过度投机,管理层马上又对股市进行压制,于是继续新一轮下跌,并于96年1月19日见底512.83点。此后大盘逐波反弹,终于演变成一轮时间跨度一年多的中级行情。

上扬行情的财富效应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断参与进来,全民炒股再次引起管理层的强烈担忧,于是又不断出台政策压制,但效果甚微,投资者的热情仍然在膨胀中。12月2日沪市大盘单日涨幅达到9.83%,更加重了管理层的忧虑。12月11日大盘创下1258.69点高点后。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同时两市宣布即日起开始实行涨跌幅限制,这一组合拳如核弹引爆,16、17两日沪深两市大盘跌停,全天如挂绿色卷帘门。特别是16日的交易,卖盘汹涌,个股几乎没有成交量,股民们悲痛欲绝,呆若木鸡。18日大盘继续以跌停开盘,不少股民仍然争先恐后在跌停板抛售个股,不久抄底盘涌入,股指迅速拉起,全天反弹7.42%,当日跌停卖出股票的股民欲哭无泪,第二天大盘却又下跌7.23%,基本抹去前一日的涨幅,致使18日追高买入的股民悉数被套,市场继续被恐慌所笼罩。之后,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整理,好不容易市场开始缓过劲来,重新步入上升通道,97年2月18日大盘又出现跌幅达8.91%的暴跌,19日公告得知原来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当日大盘反弹7.58%!

由于当时沪深股市仍处于96年启动的牛市周期中,尽管出现政策面的大棒打压和突发事件的冲击,两市大盘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然而最终还是市场的力量占了上风,大盘不久即回到了原来的上升通道,4月4日沪市创下1269.73新高,5月12日,沪市再创1510.18点新高,收盘站上1500点,此后大盘才结束了一年多的牛市,开始步入长达两年的熊市。

㈢ 1996年12月3日股市交易量暴增的原因

这两个毯子真的好看,特别结实21

㈣ 在网上看到1996年关于政府对于股市12道金牌的事,是怎么一回事

1996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三年,许多股票已跌到极点,当时的深发展仅有6块多,四川长虹7块多。

春节过后,股市连连跳空高开,宏观政策也利好不断。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1日,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加油打气的还有两个交易所之间的较劲儿。6月20日,央行上海分行宣布,欢迎异地券商在沪开办营业部。上海还推出上证30指数。在沪市的挤压下,深圳推出30家绩优公司相抗衡。此后,深沪大盘全线飘红,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两个领头羊更是雄纠纠气昂昂,深发展从6元起步,到12月12日达到20.5元,四川长虹从7元开练,12月上旬涨到27.45元。

从10月起,管理层一团团冷风吹来,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住大盘的升势。

1996年12月16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依据……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他们众口一辞,说明年香港要回归,‘十五大’要召开,政府一定要把经济搞好,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来。这种对股市的估计是十分糊涂的看法。政府要把经济搞好是真,但绝对不会在股市暴跌时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资者对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评论员发表文章的当天,12月16日星期一,沪市跳空低开105点,开盘在1005点,收于1000点,当时绝大部分的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深市当天也是跳空低开423点开盘在3776点,同样全部的股票也是收在跌停板。

希望您能满意,祝您好运! ^-^

㈤ 1996年股市大跌之前高位是多少点

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跌发生在1996年12月16日。这天恰逢星期一,沪市跳空低开105点,开盘在1005点,收版于1000点,上证综指重权挫9.91%、深证成指下挫10.08%;当天两市绝大部分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次日,上证综指再度暴跌,跌幅为9.44%,深证成指跌幅则为9.99%。

㈥ 中国的两次股灾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 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4.2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4.3 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4.4 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5.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㈦ 十二道金牌的股市有关

1996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了三年,许多股票已跌无可跌,广大股民深套其中而痛苦万分。然而,春节过后,股市突然连连跳空高开,宏观政策也利好不断。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1日,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沪深两个交易所也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券商和资金,促使人心振奋,入市踊跃,股价狂涨。至12月12日,上证综指比4月1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深发展从6元涨到了20.5元,四川长虹从7元涨到了27.45元。
为了维稳,管理层从10月份开始,连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这一个管理办法和4个通知,先后使用了“规范、管理、坚决制止、防范和严禁”等关键词,可对疯狂的股市没有生产丝毫的影响。管理层接着又连发了《券商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严禁操纵市场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稽查工作》、《加强风险管理和教育工作》等文件,并恢复了涨停幅限制措施,但股市依然我行我素地往上涨。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重要位置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明确指出“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当天是星期一,开盘之后的4分钟时间内,沪市即跌停,深市也满盘皆绿。12月24日与12月9日相比,沪市跌去了31%,深市跌去了38%,1200亿元的纸上财富蒸发了。
此后,上述管理层的十二个关键措施就被戏称为股市的“十二道金牌”。

㈧ 股市96年12道金牌是指哪12道

1996年4月1日到抄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从10月起,管理层一道道“金牌”发出,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住大盘的升势,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依据……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股票交易过度投机明显。……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缓涨可能缓跌,暴涨必然暴跌,这是各国股市的一条共同规律。”并且,当日开始实施涨跌停板制度和T+1交割制度,当天起,股市出现了股指连续两天几乎跌停,第三天仍跳空大幅低开的局面……

㈨ 1996年12月3日股市发生什么事了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网下认购买新股票 需要上门 带现金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 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㈩ 96年12月16号暴跌时唯一飘红的股票是什么

是粤电力。
指的是股票等证券的价格普遍上涨时。证券交易场所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价格上涨时用红色字体,价格普遍上涨时显示屏上以红色为主,所以说飘红。

阅读全文

与96年12月16日股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空中客车融资 浏览:599
香港东亚银行人民币港币汇率 浏览:610
基金经理结局 浏览:366
外汇交易的十堂课 浏览:307
11月21日欧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48
个人卡收外汇 浏览:575
嘉实核心优势基金赎回 浏览:903
理财师薪酬 浏览:241
2016年境外汇款的规定 浏览:392
科创基金畅联股份 浏览:675
加纳哪里可以赛地换人民币吗 浏览:546
数米基金客服电话 浏览:897
东莞市信辉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435
惠农卡贷款用途 浏览:261
股票龙虎线龙线指的是什么意思 浏览:782
外汇帐户手机报警 浏览:319
戊肝疫苗股票 浏览:409
新华信托青岛 浏览:457
今日丙烷价格 浏览:762
平安信托车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