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板块成本分析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板块成本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2 07:16:55

Ⅰ 中国石化都有那些板块

您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实现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遵循“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通过“业务、资产、债权债务、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整体重组改制,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Ⅱ 三个月把利润翻了十倍,中石化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中石化二季度净利润预计能涨10倍?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石化一季度的业绩实在是不能再差了。今年第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下探到了近一年来的最低点,不足50美元/桶,而三桶油第一季度的业绩亦同时大幅下滑。
今年4月29日晚间,中国石化公布了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82.41亿元,同比下降25.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跌87.5%。16.9亿元的一季度利润,是中石化数年来的最差开局。
分业务来看,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影响,一季度中国石化勘探及开发板块经营亏损12.3亿元,经营收益环比减少65.4亿元。而勘探板块的利润一直是中石化整体利润中重要的一环。
受消化高成本库存影响,中石化的炼油板块经营亏损则达到了33.6亿元,但一季度经营亏损环比2014年第四季度减少了97.0亿元。
安迅思能源与策略研究总监李莉认为,勘探板块利润减少主要是受出售原油价格下跌所致,而炼化板块则受油价不断下跌中时间差的影响。
此前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石化80%的原油都靠进口,而炼化业务占比又较大,因此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使公司所受影响更大。
“中石化进口原油从下单到接货,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再加上炼化、分销等过程,又需要一个月时间。因此中石化进口原油时,油价是3个月前的价格,而炼化再卖出时,就需要按进口后三个月的油价来进行折算,在油价大幅下跌的过程中,中石化不得不承受贬值风险。”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分销板块中,非油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了75.0%。中石化分销板块一季度经营收益环比增加人民币22.7亿元,不过,受消化高成本库存影响,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收益同比下降,为52.8亿元。
按照中石化的预期,公司二季度利润大约在169亿元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得知,2014年中石化二季度的利润约为179亿元,而2014年2季度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的高位,因此今年2季度,中石化在60美元油价下取得如此业绩并不差。
不过,中石化的半年报仍然不会很好看。按照中石化对二季度利润的预估,中石化2015年上半年利润大约在185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314亿元的利润将下降40%左右。
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随着油价的止跌,中石化的业绩在一季度也正式见底,未来的业绩只会更加好转,中石化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油价止跌三大板块发力
既然中石化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那么翻10倍的净利润会来自于哪里?
对于今年二季度的板块经营业绩,中石化方面表示并不方便透露。不过,既然是石油企业,那么我们自然可以从油价对板块产生的影响来进行判断。
从板块来看,2013年,中石化在勘探板块收益为548亿元,炼油板块收益86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收益为351亿元,化工板块收益9亿元,本部及其他亏损34亿元。勘探板块占比超过57%,为利润最大来源,销售板块及炼化板块的收益分别以36.5%与9%的占比次之。
2014年,中石化勘探板块经营收益471亿元,炼油板块则亏损20亿元,营销分销板块收益294亿元,化工板块收益22亿元,本部及其他亏损11亿元。勘探收益占比62%仍然居首,销售板块利润则占到了38.9%,而炼化的收益则由正转负。
对于中石化来说,由于进口原油较多,因此油价下跌对于炼化板块影响很大。在2014年上半年,炼油事业部的经营收益还为98亿元,下半年则因油价下跌亏损了118亿元。
李莉认为,油价止跌并维持在低位缓慢上涨,对于中石化的炼化板块益处颇大。
“油价较低时,会刺激对成品油的需求,中石化在炼化上的销量和毛利都会有所好转,因此可以判断中石化二季度炼化板块会有不错的业绩。同时随着油价走稳,中石化二季度勘探板块经营情况应该也会相较一季度有所好转。”李莉进一步分析道。
除去勘探和炼化这两块受油价影响较大的板块,销售板块尤其是非油业务业绩的提升,亦将在中石化二季度的业绩增长中功不可没。

非油业务是中石化去年业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去年非油业务营业额171亿,增加28%,而今年前2月非油业务经营增幅超60%,被中石化方面人为远超公司预期。而中石化今年将全面启动基于互联网的车联网、O2O、互联网金融等多项创新业务,非油板块的经营业绩有望进一步走强。
尽管还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此前中石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柴志明曾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在非油业务上,中石化延续了去年的良好势头,今年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今年1到5月,中石化非油业务的业绩同比去年增长了50%,且这一业务的范围也得到更大拓展,在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均有探索。
柴志明进一步表示,环保产品在非油业务方面的业绩增长超出公司预期,其中燃油宝以及尾气处理等业务的业绩都实现大幅增加。
“中石化产业链较为全面,抗压能力会更强。在油价趋稳并逐步上涨的过程中,预期中石化接下来的业绩会逐步走好。”林伯强表示。

Ⅲ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组织机构

1、院长办公室是行政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有关行政事务的管理部门。
2、科研管理部是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科研经费计划、科研装备采购的组织和管理部门。
3、生产管理部(外事办公室)是海外科研生产技术支撑和服务的组织、协调管理部门,是研究院与国勘相关职能部门的归口联系部门,也是外事管理及服务的管理部门。
4、人力资源部是干部、人力资源、职工培训、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和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部门。
5、发展计划部是改革发展、综合计划、科研条件和建设投资的管理部门。
6、财务管理部是财务、资产、资金和成本的管理部门。
7、内控审计部(法律事务部)是内控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和审计的组织和管理,及法律事务的管理部门。
8、综合管理部是离退休(含内退人员)的管理部门,也是合肥培训测试中心、荆州勘查技术中心的归口联系和管理部门。
9、党委办公室(企业文化部)是党委的日常办事机构,是院党建工作、统战工作、企业文化工作、宣传工作、工会和共青团工作的管理部门。
10、监察(纪检)部是纪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监督监察的管理部门。 1、战略规划研究所是中国石化上游发展战略和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的研究机构。
2、海外油气战略研究所是中国石化海外上游发展战略研究和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的主要技术支撑机构。
3、项目评价研究所是中国石化海外新项目评价及执行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研究机构。
4、重点项目技术支持中心是中国石化海外勘探开发重点实施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机构。
5、油气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及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应用的研究机构。
6、地面工程研究所是油气田开发地面工程的技术、环保节能研究和咨询机构。
7、西北勘探研究中心是西北地区油气地质基础理论、勘探核心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
8、油气勘探研究所是油气地质基础理论、勘探核心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
9、天然气研究所是开展天然气开发、经济评价、市场、战略与规划、计划、天然气核心技术研发的研究机构。
10、油田开发研究所是油田开发地质理论、开发方案及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机构。
11、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石化上游提高采收率的规划参谋部,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
12、采油工程研究所是采油工程技术规划和采油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机构。
13、信息技术研究所是综合数据库建设、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网络、计算机维护与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机构。
14、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下设盆地研究中心、实验地质研究中心、油气化探研究中心和西北勘探研究室四个研究部门,主要承担石油地质基础理论与实验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承担中国西部、南方、海域和东部新区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与评价、实验测试与油气化探生产任务,为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15、合肥培训测试中心是中国石化专业化培训基地之一,主要承担中国石化上游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研究院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开展勘查地球化学测试技术服务。 1、地质资料中心是中国石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研究院图书资料管理、油气工业信息情报调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出版和科技查新的科研支撑部门。
2、质量标准化室是中国石化上游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技术管理的科研支撑部门。

Ⅳ 对中石化的风险反应的分析

由于原油价格从三季度开始回落,并且去年三季度炼油开始巨亏,两大石油巨头中国石油(601857)和中国石化(600028)今日交出的三季报,比起上半年要“好看得多”。

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石油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8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1.8%,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增加约0.05元。

中国石化同期则实现净利润83.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7%;基本每股收益0.096元。

上缴特别收益金继续增加

今年7月份原油价格冲到147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到9月中旬回落到100美元,因此整个三季度原油的平均实现价格仍然较高。前三季度中国石油的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为97.24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60.93提高了59.6%;而中国石化同期的原油实现价格为人民币4698.73元/吨,折合约91.57美元/桶。

在如此高油价之下,三季度两大公司的原油加工量仍然在提高。

中国石油1-9月累计加工原油6.425亿桶,同比增长5.1%;生产汽油、柴油和煤油5,559.7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汽油产量为1770.7万吨,同比增长10.0%。销售汽油、柴油和煤油7,025万吨,同比增长9.3%。

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为12,877万吨,同比增长7.25%,成品油产量为7,982万吨,同比增长11.76%,其中汽油和柴油产量分别提高了10.28%和14.78%;国内成品油经销量和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7.05%和13.94%。

前三季度高昂的油价,使得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上缴了巨额原油特别收益金。前三季度中国石油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980.83亿元,同比增长114.7%;中国石化则为471.61亿元,同比增长100.58%。该指标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石油特别收益金增加及成品油销量增加使消费税增加。上半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上缴了478亿元和和133亿元特别收益金。

中石化确认补贴117亿元

中国石化公告,三季度确认补贴117亿元。

今年3月公司收到补贴款123亿元,其中49亿元已计入2007年补贴收入,74亿元计入今年第一季度补贴收入。从今年4月1日起,中央财政对进口原油加工形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并对进口成品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二季度中国石化共获得补贴229.3亿元,进口成品油退税30.7亿元。由此,前三季度中国石化共获得451亿元的财政补贴。

而中国石油前三季度的营业外收入为147.25亿元,同比增加了690.0%,公司解释该项目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收到政府给予的补贴。

不遗余力加强上游开发

尽管油价目前回落,但相比以往仍算得上“高油价”,因此两大公司仍不遗余力加强上游资源的开发。

中国石油1-9月累计生产油气总当量8.807亿桶,同比增长6%。其中累计生产原油6.526亿桶,可销售天然气13,681亿立方英尺,同比分别增长2.8%和16.3%。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9%和2.16%。

特别是中国石化,前三季度累计资本支出为588.12亿元,其中勘探及开采板块资本支出320.59亿元,油气勘探开发继续加大川东北、塔河等重点区域的勘探力度,积极挖掘已开发油气田的潜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新建原油生产能力368万吨/年,新建天然气生产能力6.99亿方/年。

中国石化同时公告,于2008年四季度或2009年间申请注册并择机在中国境内一次或分次发行本金总额不超过300亿的中期票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置换到期贷款等。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下降超过100%。

Ⅳ 油气勘探开发状况分析

一、油气勘探状况

(一)油气资源探明状况

截至2004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48.44×108t,探明程度32.5%,平均采收率27.33%,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7.91×108t;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43662.61×108m3,探明程度12.5%,平均采收率63.25%,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7617.76×108m3

我国已发现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渤海湾和松辽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51.53×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75.89%;西部地区的准噶尔、塔里木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8.15×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12%;近海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4.93×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7.26%;中部地区的鄂尔多斯等盆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3.26×108t,占全国总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的4.8%;南方地区探明石油储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探明石油储量。

我国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为15529×108m3和7080×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探明可采储量的56.23%和25.64%;近海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029×108m3,东部地区为1954×108m3,分别占全国天然气总探明可采储量的10.97%和7.08%;南方地区探明天然气储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探明天然气储量。

(二)已发现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

我国油田大部分属于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砂岩油藏。陆相沉积的水体规模小、变化大,纵向上往往是砂泥互层,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天然能量低,边底水不活跃。

已发现石油储量以中高渗(>50mD)储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低渗(≤50mD)储量占总储量的30%以下;但在近五年发现的储量中,50%~60%是低渗储量。

陆相生油母质中腐殖质较多,生成的原油粘度较高,且油藏埋深多为中浅层,油层温度较低,因此,地下原油粘度以中粘度以上(≥5mPa·s)为主,占总储量的65%以上。另外,陆相生油母质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生成的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较高,含蜡量大于20%的原油储量约占70%以上,凝固点大于25℃的原油储量约占90%。

总之,已发现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已发现油田大部分是陆相沉积的储层,天然能量低,需要注水补充能量开发,且由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粘度大,导致采油过程中含水上升较快、水驱采收率较低。

二、油气开发状况

(一)油气资源开发状况

截至2004年底,石油累计采出量43×108t,当年采出量1.75×108t,剩余可采储量24.9×108t,储采比14;天然气累计采出量3 861.98×108m3,当年采出量317.2×108m3,剩余可采储量23755.78×108m3,储采比75。

石油累计采出量以东部地区最多,为36.41×108t,占全国的84.68%,储采比14;西部地区石油累计采出量为3.67×108t,占全国的8.54%,储采比18;近海石油累计采出量为2.01×108t,占全国的4.67%,储采比12;中部地区石油累计采出量为0.88×108t,占全国的2.06%,储采比15;南方地区石油采出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石油产量。

天然气累计采出量以中部地区最多,为2 632×108m3,占全国的68.16%,储采比56;东部累计采出量为594×108m3,占全国的15.39%,储采比7;海域累计采出量为377×108m3,占全国的9.76%,储采比11;西部地区累计采出量为257×108m3,占全国的6.65%,储采比26;南方地区天然气采出量很少,青藏地区则没有天然气产量。

(二)油田开发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的主要特点是:

(1)占全国原油产量近70%的陆上东部地区原油产量已出现递减,西部地区产量持续上升,近海石油生产发展较快,全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

东部地区产量由于受大庆、辽河等主要产区影响,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3年产量下降到11071×104t,比1990年末减少1572×104t,平均年递减1.0%;“九五”以来,西部地区的勘探开发有了较大的进展,新疆、长庆、青海、塔里木等油区产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西部地区产量达到3668×104t,比1990年增加2636×104t;海洋石油近十几年生产发展较快,“九五”以来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90年的126×104t上升到2003年的2205×104t,增长2079×104t。

(2)已开发油田大多数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主力油藏已进入开采后期。

2003年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综合含水分别达到83.7%和88.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别达到72.6%和75.3%;其中占全国产量近30%的大庆油区.综合含水达到88.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7.3%:占全国产量近1/6的胜利油区,综合含水达到89.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8.9%。

统计2003年底三大石油公司已开发油田的分类情况,含水率大于60%的油田,产量、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比例都已占2/3以上,其中含水率大于80%的油田,可采储量的比例达到68.7%,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达到50%左右。

这种情况表明,我国已开发油田主体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阶段,以大庆、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已出现总递减。

(3)已开发油田储采比略有下降,从近10多年陆上油田生产的情况看,可采资源的接替是制约原油产量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区储量品位下降,开发难度加大,同时老区调整的余地也越来越小,剩余可采储量近几年已出现下降趋势,陆上油田储采比从1990年的11.9下降到2003年的11.1,其中中国石油为11.6,中国石化为9.9。海洋目前已开发油田的储采比仅有7.2。

总的看,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80%,平均采出程度大于65%,油气产量呈明显递减趋势,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Ⅵ 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方法研究

文必龙 计秉玉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3)

摘 要 当前的各种IT规划方法和软件工程方法在指导石油企业进行数据资源规划时,需要结合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具体化。本文分析了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基于业务驱动的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方法,给出了构建勘探开发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的方法,以及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为石油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提供了完整的方法论。

关键词 数据资源 业务驱动 业务模型 数据中心

Research on Method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Data Resource Planning Based on Business-driven

WEN Bilong,JI Bingyu

(Dep.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To guide data resource planning,the IT planning method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ory need to be specified according the features of petroleum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The feature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data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and a method of data resource planning based on business-driven is put forward,that presents the approaches how to build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business model and data resource catalogs,and architecture of data centre.These provide a complete methodology to pl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ction data resource.

Key words data resource;business-driven;business model;data centre

在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过程中,需要从海内外油田收集大量的数据,同时综合研究成果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如各种图表、报告。为了管理和应用这些数据,各研究部门纷纷开展了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在数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数据库建设 “小、散、杂”,难以管理;数据分散存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度低,不能集成共享;数据收集困难;缺少专门的数据服务机制,数据应用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即开展数据管理与应用需求分析,从总体上设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资源规划(Data Resource Planning,DRP)的方法主要是基于软件工程理论和IT战略规划的各种方法论。目前多数国际知名的IT咨询公司均采用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这一先进理论方法,例如TOGAF企业架构框架,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IT规划编制方法论,并在企业规划咨询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针对数据资源,高复先在信息工程方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方法[2]。IRP方法以面向主题数据库的总体数据规划方法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利用有效的软件支持工具进行各职能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全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本文根据EA理论和IRP方法,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业务驱动的勘探开发数据资源规划方法。

1 数据规划的基本思想

数据资源规划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数据的相关内容、标准、技术、软件、人员、支撑条件等进行全面梳理、优化和设计,提出全面的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解决方案,以便企业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降低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的成本,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价值。

数据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优化企业数据管理质量。这包括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降低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的成本,提升数据资源的价值等。其中,首先要向企业不同层级提供相关的信息。对决策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有哪些数据资产,还要投资建设哪些,数据投资效果如何,是否有重复建设;对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数据保存在哪里,谁在管理,哪些人在使用,数据质量如何;对执行层,提供的信息包括:有什么数据,数据在哪里,如何获取数据,如何提交成果;对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包括:业务部门需要什么数据,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数据资源规划的目标是提出一个数据资源建设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方案,可以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及配套的建设和管理体系,达到数据资源规划的目的。数据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梳理数据需求,即数据内容;设计数据相关标准,包括数据元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管理标准、数据代码标准等等;设计数据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方案;数据管理和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数据建设的组织架构和配套制度等。

数据资源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如果把数据中心的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项目,数据资源规划位于需求分析阶段和概要设计阶段。在项目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根据规划的各项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运行维护。

在数据资源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调研,梳理当前勘探开发综合研究的业务范围、研究活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及数据内容、应用软件及部署情况。根据调用情况建立业务模型,用规范化的方式描述各项研究活动及每项活动的数据需求,并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需求分析阶段最终成果是需求分析报告,核心内容由一组规范组成,包括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目录、数据流规范。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据数据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形成数据资源建设方案,具体包括:综合数据库建设方案、综合研究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形成数据模型、数据服务功能、数据管理功能、数据汇交管理流程、数据管理与服务组织架构等总体架构,并形成数据中心建设的项目框架。通过数据资源建设方案明确了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控制数据质量,数据如何建设,数据如何管理,数据如何获取、提交、应用等问题。

图1 数据资源规划过程

图2 数据资源规划的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

在项目实施阶段,还需要根据数据资源建设方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和开发。

数据资源规划的成果包括数据资源需求分析报告和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需求分析报告中,包含了业务模型、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元目录,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包括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在内的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体系。

图2给出了这些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业务模型中的每一个业务活动使用和产生的每一类数据都应在数据资源目录中进行注册,数据资源目录中的每一类数据都要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元进行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实例应该归类到数据资源目录中,数据元与数据模型之间要建立映射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应用软件或用户可以根据业务活动利用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非常方便地从数据中心获取需要的数据。

2 基于6W的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Business Model)是一种通过定义组成活动及活动之间逻辑关系来描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模型。勘探开发业务建模就是要将石油勘探开发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业务抽象为一个完整的业务功能结构,建立勘探开发业务模型。建立此模型,在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勘探开发功能结构的同时,还要建立勘探开发业的数据模型、知识模型、软件模型等与功能相关的信息模型。

业务分析与建模过程从形式上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业务领域划分;二是分业务领域建模;三是业务模型集成;四是业务模型标准化。

业务模型采用 “业务域-业务分类-业务活动” 3层结构。将石油勘探开发涉及的所有业务划分为多个业务域,每个业务域建立多级业务分类,每个分类中定义一个或多项最基本的业务活动。

业务域(Business Domain)是对企业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的抽象,而不是现有机构部门的照搬。对油田业务域的划分可以依据某一主题进行。业务领域的划分原则是:(1)根据专业划分业务领域;(2)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业务领域;(3)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管理阶段划分管理业务域。业务领域的划分参照以上3种原则进行划分,尽量符合油气田勘探、开发管理约定俗成的管理习惯,做到不同业务域间的业务不重复,并保证能覆盖所有的勘探、开发业务。根据以上原则,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可划分为“物化探”、“井筒工程”、“分析化验”、“综合研究”、“油气生产”、“地面工程” 等六大业务领域。

业务是由一系列业务活动组成的,对业务活动的描述按照 “6W” 的模式进行[3],即活动是由谁(Who)发起的、在什么时间(When)发起的、在哪里(Where)发起的、为什么(Why)要发起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都涉及了哪些(Which)对象、这些对象的特性是什么(What)。采用业务单元定义了参与业务活动的基本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一个业务单元包括以下8类元素:1个业务活动,该活动作用的1个业务对象,实施该活动的组织机构,1组结果对象(输出),1组参与对象(输入),业务规则,相关对象的特性,对象之间的关系。业务单元的结构如图3所示。

业务单元中,“特性” 定义了业务活动需要的数据、业务活动相关的知识,是数据规划中梳理的重点;“参与对象” 包括各种人员、软件、数据、设施、材料、方法等;“作用对象” 包括区块、油藏、井、层位、油田、企业等;“结果对象” 可以是油井等油田实物对象,也可以是文档、方法、研究成果等技术性对象。

基于6W的业务模型的建模通过在统一的业务域分类架构下对单一业务活动的业务单元进行描述,没有进行专门的业务流程梳理,但由于业务单位中描述了业务活动参与对象与结果对象,即定义了活动的输入与输出,以这些对象为中介,因此很容易自动形成业务流、数据流、知识流等各种流程。

业务活动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CUR” 矩阵描述。矩阵中,行对应业务活动,列对应数据元。如果业务活动中创建了某一项数据则行列对应的值标识为 “C”(Create),如果业务活动对数据进行了更新则标识为 “U”(Update),如果业务活动引用了某一项数据则标识为 “R”(Read)。通过CUR矩阵,可以检查某一数据是否有唯一的创建源头,保证数据源头的唯一性。根据CUR关系,可以自动形成数据流。

图3 业务单元的结构

3 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目录

勘探开发数据资源目录是对油田企业、勘探开发研究院或中国石化整体已有和需要数据的分类与组织方式描述。数据资源目录描述了企业需要什么数据、有什么数据、数据在哪里、谁在管理数据、哪些人在使用、哪些应用软件在使用等信息。数据资源目录既是一个数据建设单位的数据分类与数据组织规范,也是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核心元数据,同时也是用户建设和使用数据的依据。

数据资源目录的分类模式是多维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用的维度包括:

(1)按业务对象组织。包括区块、油藏、井、层位、油田、企业等,除对象本身的基础数据(如井基础信息)即通常所说的静态数据外,还包括该对象的各种动态数据(如井的日报数据)。

(2)按业务活动组织。根据业务模型的 “业务域-业务分类-业务活动” 3层结构进行分类,每一个业务都有一组按 “CUR” 标识的数据。

(3)按特性组织。按数据或知识本身的特性进行分类,如长度、密度、渗透率等。

(4)按项目组织。一个项目使用和产生的数据有哪些。

(5)按单位组织。一个部门使用、产生、管理的数据有哪些。

数据资源目录的各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对象、活动、特性、项目、单位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除建立分类目录外,数据资源目录还包括数据实例,因此需要将数据分类与数据库中的实例关联起来,明确标识出每一类包括哪些实例。分类与实例关联的方式主要采用数据集进行定义,通过数据实例的标识符、标识条件确定数据集中的实例[4]。数据资源分类在数据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分类与数据实例的关联在数据中心运行期间形成。

数据资源目录中数据分为两级:逻辑数据实体和属性。从技术角度,逻辑数据实体的本质就是数据视图,一个数据视图是一个虚数据表,每一个数据视图由多个属性组成,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关键字。实体的属性用数据元进行描述。数据元是不必要再分的基本数据单元[5]。当前可直接参照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元字典[6]

4 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

不同企业数据中心的架构会有所不同[7]。本文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数据中心为例,说明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数据中心包括综合研究勘探开发数据库、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如图5所示。

图4 数据资源分类维度之间的关系

图5 综合研究勘探开发数据中心

勘探开发数据库包括元数据和专业数据。元数据是以数据资源目录为核心,描述了专业的分类、目录、结构、使用动态等信息。外购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由于来源于外部,自带有成熟的管理软件,属于公共数据,独立于具体的项目研究。由于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有专门的格式,由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但要与项目数据进行关联。项目资料与成果主要以文件形式保存,对共享程度较高的数据需要从半结构化的文件形式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实现数据的集成。综合研究应用软件有自己内部的项目数据库,通过数据桥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数据访问。数据通道用于实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中心与中国石化各级数据中心的互联。

综合研究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GIS研究目标查询、地震剖面显示、测井曲线显示、资料查询、资料搜索、资料提交、资料下载、系统管理、数据发布等。

数据中心运维体系包括运维管理组织机构、数据资料上交管理、数据服务管理3个部分。运维管理队伍的职能包括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服务支持、数据质量控制等。数据资料上交管理按照数据流和数据生命周期,对各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外部数据申请、数据采集、原始资料上交、个人/项目组资料管理、成果上交、数据流程调整(数据资料目录注册与注销)、安全与权限、审核与验收等内容。数据服务管理通过数据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数据服务行为,建立数据服务技术规范,通过数据应用服务接口规范,为应用系统提供标准的服务接口。

5 结论

数据资源规划方法提出了一套适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开展数据资源建设的方法论。从勘探开发业务需求出发,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建立业务模型,并梳理与业务相关的数据,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在此基础上提出完成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从人员组织、数据建设、服务平台构建及运维管理进行规划。数据资源规划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数据模型标准建设,开发了中国石化业务模型(Sinopec Business Model,SPBM),定义了物化探、井筒工程、分析化验、综合研究、开发生产、地面工程六大业务域,包括1237个业务活动,对每一个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数据项进行了梳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把数据资源规划方法应用于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资源建设,通过研究院业务进行调研,结合SPBM,建立综合研究数据资源目录,设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针对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综合研究的数据资源规划成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石油行业各石油公司的综合研究数据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涛,郑树泉,李名敏,等.企业架构驱动的IT规划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2):164~166.

[2]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肖波,景帅,吴建军,马承杰.模型驱动技术在油田企业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78~82.

[4]时贵英,文必龙.基于数据元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8):4223 ~4227.

[5]Wen Bilong,Zhang Li.Defining semantics for data element with semantic tree[C].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12:524~527.

[6]文必龙,肖波,陈新荣.石油勘探开发数据元管理技术[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83~87.

[7]李剑峰,肖波,段鸿杰.中国石化油田企业数据中心总体框架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1):73~76.

Ⅶ 中石化成本与道达尔成本

外资石油巨头开进中国 中资公司保护伞渐失2007-11-04 02:43外资石油巨头开进中国 中资公司保护伞渐失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今年9月底宣布准备出售其拥有100%开采权益位于中国四川的川北气田;与此同时,新加坡石油公司宣布以2.23亿美元收购中国渤海湾一个海上油田,完成此次收购后,该公司将拥有渤海湾六个浅水油田,每天可产油4300桶。

如果不是和在此之前几天前中国国务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放在一起加以解读,这样的信息可能只有行业媒体才会加以关注。而按照国务院刚刚出台的这部新规定,境外公司将有权在政府批准合作开采的地区进行石油勘探、油田开发并在未来分享石油产品。

外资石油巨头盼全面开放

对外国石油公司而言,上游的油气勘探、开采是最早进入但多年来又鲜有建树的领域。早在1970年代,英国石油公司(BP)就被允许在境内勘探石油,但外资石油巨头很快就开始抱怨中国油气资源有限,石油又被看成战略资源,留给它们的只能是那些开采前景黯淡的贫油地区。

时至今日,在陆上石油开采中,仅有荷兰皇家壳牌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项目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在外资公司在国内油气资源交易中逐渐活跃,政策上又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中国的石油行业开放即使在最为谨慎的上游,也出现了加速的迹象。

相比开放尚处在初级阶段的上游,几乎所有的外资石油公司近期都开始在中游的炼化领域发力。壳牌、BP、科威特国家石油、沙特阿美等石油公司开始频繁在一些谈判桌上出现,希望在中国建立更多石化项目。以壳牌为例,其与中海油投资43亿美元建立的中海壳牌炼油项目已经投入生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资石油巨头盼望的全面开放的时刻已经来临。事实上,它们要在中国深入拓展业务,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必须继续耐心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在石油领域,中国是逐渐开放,资本在逐步的多样化,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有些领域比如非常好的油田,不可能让外资介入,这涉及到能源安全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妨碍外资企业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描绘:下游销售网络的扩大;合资甚至控股炼油厂的建立;原油及成品油进口资格的获得;深度参与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外资企业接下来的突破方向。

统一上下游

石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通常选择建立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对冲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包括上游勘探开发,中间炼油环节,下游的成品油批发和销售网络的拓展。

外资石油公司如果希望中国业务取得更大的进展,就必须补足和加强这一链条中薄弱的环节。而在中国的市场格局中,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中国,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不仅独占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和80%左右的石油进口,垄断着原油的炼制,还拥有大部分的零售加油站,从而在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在政策上放开后,依然有效控制着市场批发和零售环节,很大程度上挤压着外资和民营石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截至2005年,外国石油巨头们已经在中国石油勘探领域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外资,主要通过与中海油的合作,在渤海、东海、南海拥有了不少油气资源的开采权,但无论海上还是陆地,国际石油公司所获得的区块都是勘探难度相当大的区域,最可能获得的是边际油田或者偏远地区的高风险项目,暂时还无法获得大量的油气收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今年6月表示,将推进石油勘探、开采等方面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出台细化文件,实现各种所有制公平对待。康菲石油和新加波石油在中国的最新交易显示了这一迹象。

实际上,对在海外拥有丰富油气储备的跨国石油公司而言,在中国境内的油气勘探并非当务之急,相较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的石油开采成本较高。更现实的是将国际原油运到中国境内加工,占领中国广阔的成品油市场。

成品油零售2004年底放开,为外资拓展市场提供了通道,道达尔、BP、壳牌等外资企业已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建立了多个成品油零售的合资及独资企业。目前,外资在中国已经拥有2000多座加油站。

www中国加油站网分析师李昱说,中油BP加油站的数量占广东加油站的8%,但其销售却占广东省的20%。外资企业在管理和销售模式上技高一筹,这让它们在零售环节的潜在优势非常明显。

不过,油源仍然是外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合资加油站必须从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网络获得成品油,这妨碍了外资石油公司在下游市场推进自己拟定的时间表。因此,实现在零售市场自由行走,核心在于拥有稳定自主的成品油供应。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建设外资自己或者控股的炼油厂,还需要与之配套的石油进口和批发权。

按照入世协定,成品油的零售、批发权在2007年后已经全部放开,国营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进口配额也被取消,而对非国营石油贸易配额,也允许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但实际操作中,民营石油企业进口原油不仅需要资产和硬件设施等资质要求,而且同时需要证明其进口的石油已经被纳入两大石油集团的成品油生产计划,已经完全是在夹缝中喘息。

理论上,拥有雄厚实力的外资石油公司受到的限制要小得多,但迄今并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获得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权,如果没有成品油进口权和自己的炼油厂,即使外资企业获得了成品油批发资格,依然要从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厂购买成品油,难以发挥国际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油气资源的优势。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成品油批发权开放前后,壳牌、BP、埃克森美孚、科威特国家石油等巨头并没有积极去申请,而是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炼油和零售网络的拓展。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今年1月与中石油合资的年产量达1200万吨的炼油及乙烯项目落户广州南沙,该项目投资50亿美元,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国石化9月合资组建的中石化森美(福建)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总投资达46亿美元,这是一个集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为一体的合资项目。

与此同时,沙特阿美入股青岛大炼油项目也接近批准,科威特国家石油更多的项目也在筹备之中。随着外资在华合资炼油项目的增加,甚至是独自炼油项目的放行,国际石油公司成品油批发将拥有自己的油源,使零售网络的扩张获得保障。

光大证券分析师裘孝峰说,参股炼油厂只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触角。更重要的是,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已经拥有从上游勘探、中游炼油,一直到成品油批发销售的业务,距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有一步只遥。

一旦能够完全打通产业链,国际石油公司将可以把更多的原油、成品油输送到中国,获得多元利润,而整个产业链条所发生的合力也将使它们真正具备与两大石油公司竞争的能力,从而推动中国石油行业的竞争与市场化。

价格接轨

其实,对国际石油巨头来说,完整产业链意味着获得一种资源输送能力:原油不必通过中石油、中石化的排产计划才能出口到中国,成品油出口不必只通过少数有资质的中国企业进行;成品油的销售也不必通过与两大集团的网络。这一切,它们都可以自己做。

问题是,无论直接进口成品油还是原油都面临着一个根本障碍——成品油的价格改革。一方面,国内成品油价格由于管制仍滞后于国际市场,很少企业愿意直接进口成品油;另一方面,在油价没有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原油在中国炼制,则要承受炼油环节的亏损。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看来,外资企业最盼望的就是中国油价放开,价格市场化,放松对贸易的管制,“核心还是能源价格的改革,它们不放弃现在,更着眼于未来。”

在成品油价格改革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已经筹划多年,但一直因时机问题未真正让油价与国际接轨。

国家2006年调整了盯住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的成品油定价方法,制定了《原有成本法》,希望在解决炼油行业亏损的同时,完成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不过,由于油价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一改革难以推行。

在中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石油行业的各个环节,一直被认为是打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垄断的重要一步,油价市场化则与这一过程相伴相生。

不过,这一观点已经开始遭到分析人士的反对。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三大集团是中国自己的企业,它的利润将最终用在中国人的养老等社会保障各方面,要保护它们,而不是刻意让外资企业参与竞争,“让油价高涨,这对中国人没什么好处”。

韩文科也认为,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满足中国能源需求的必然选择,但也必须做好准备,规避可能带来的诸多风险,以保障中国的石油和能源供应安全。

但并没有人怀疑,成品油价格在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后将最终走向市场定价。时机仍然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中国经济过快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显现的情况下,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

外资企业似乎也不着急,起码对外保持着谨慎。BP中国发言人赵元恒说,“目前我们只是按照国家的大政方针去执行,国家进一步开放的格局还不明朗。”在目前有限度开放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才是指导行业发展的规矩

Ⅷ 分析中国石化的 基本面

8月25日中石化中报亮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347.8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0.3%,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2.55亿元,每股利润0.108元,同比下降77.3%。中报显示,该公司炼油事业部亏损460.21亿元,而去年同期还实现了盈利57.3亿元;炼油毛利亏损752元/吨,毛利率为-18.8%。
主要是炼油板块亏损过大,上半年亏损了460亿元,今年上半年,国内炼厂原油进价大约在90美元/桶,但6月20日调价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仅处于60美元/桶.
由于炼油业务板块亏损严重,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降,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将下降50%以上。

Ⅸ 谁能简单说一下中国石化涪陵气田的勘探开发状况

效果不错,
战略布局篇·中国石化加快实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要走在中国前列。”——傅成玉董事长高度重视并亲自组织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在2011年6月就明确提出了要求。
早在2008年,中国石化就涉足页岩气领域研究。2009年,在中国石化集团党组的部署下,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成立非常规勘探处,统一组织实施上游页岩油气勘探。
认识实践篇·探寻页岩气“大粮仓”从建立评价标准开始
“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必须有非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受地质认识和关键技术制约,国内页岩气发展前景受到业界普遍质疑。但中国石化没有放弃,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工作者在深刻反思中摸索前行。
高效开发篇·探得着更要“牵”得出 21口井口口高产
埃克森—美孚的页岩气勘探评价专家评价:“中国石化川东南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是一流的,无论是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还是水平井钻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试气工艺技术, 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安全环保篇·安全与环保并重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中国石化与重庆市合作开发页岩气项目签字仪式上承诺:中国石化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一定做到保证安全生产,一定做到保证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一定做到让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提高。
组织管理篇·从打先锋到大协同 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充分发挥中国石化整体优势,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流管理模式。”这是所有参建单位共同给出的响亮回答,也是聚力的源泉。
铁军奉献篇·从探路人到建设者 用拼搏铸就清洁能源发展之基
从勘探到开发,焦石坝这个大战场,会聚了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石化铁军。他们是勇敢的探路人,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探寻出一条崭新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他们是勤劳的建设者,用坚定的信念、忘我的奉献构筑起一座安全环保高效的绿色大气田。
未来发展篇·新发现点燃新希望 全方位建设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2014年3月1日,中国石化与重庆市签署了《关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努力将重庆开辟成“全国页岩气主战场”。
展望未来,这股来自武陵山脉深处的绿色之气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增值,它孕育的不仅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发展的万千机遇,而且是观 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必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的生机与活力,那些昔日停留在人们脑海中的绿色能源畅想,将一步步绘成身边的画卷。

Ⅹ 中国石化分为几个板块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阅读全文

与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板块成本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金属鉴定检验编号 浏览:759
企业融资6大 浏览:235
2019年打新基金 浏览:400
2019年资本市场投资逻辑 浏览:475
一般多少资金才能算上主力 浏览:319
外汇管理局企业报告 浏览:357
中国银行澳元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浏览:846
雷根基金港股打新 浏览:680
云南焦煤价格 浏览:322
建设银行贵金属空头平仓什么意思 浏览:450
263刀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5
宁波信托招聘 浏览:788
四川信托黄金 浏览:906
股票池文件 浏览:530
信托法的修改 浏览:842
为什么农行转期货转不了 浏览:396
中铁信托待遇 浏览:679
商品期货60分钟K 浏览:758
白糖期货基本面分析 浏览:644
贵州西部金融投资公司集团网 浏览: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