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少“海归”就业扎堆金融业吗
调研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仍然是“海归”就业的首选城市,占比分别为:18.6%、15.6%、13.4%、12.0%,杭州、武汉、南京、成都、苏州等城市也成为新热门。
据悉,有“海归”招聘计划的雇主覆盖了27个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教育培训、机械制造五大行业对“海归”的需求量最大,以互联网运营和软件开发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公司中,有29%的雇主表示有招聘“海归”的需求;约11%的金融行业雇主表示有招聘海外留学生的需求,这些雇主分别来自银行、保险、证券和风险投资等行业,其中国有企业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行业的雇主表示有招聘“海归”的需求占比约为8%,其中民企和国企几乎各占一半。调查发现,各行各业的“领头羊”企业都有招聘海外留学生的需求。
B. 211的金融硕士,在上海能拿多少钱
第一 上海是金融中心可以找到一般的金融工作看在你是金融毕业的应届生的份上
第二 其他的没有什么的 关键做金融要看团队 看领导 这个很关键 没有人提拔你 也没有教你如何成长 你就是什么都会也没用
第三 上海有很多海归的金融专才 你要多掌握各种国际上金融知识才有可能 和他们对接这样更容易得到升职的机会
第四 建议你多了解下相关的背景 然后决定 其实很多城市还是要相关的金融专才 看你如何看待了。 是想走鸡头还是凤尾
第五 祝福你工作顺利 事业发达 生活安康 学习进步 家庭幸福
C. 上海的金融界当中,什么职位最好
在上海的金融界中,我认为最好的职务的话,那肯定是他们的总经理职务了
D. 上海陆家嘴进入世界500强的金融行业有哪些啊
排名 公司名称 总资产(单位:亿元) 公司类型 注册地
1 工商银行 154768.68 大型银行 北京
2 建设银行 122818.34 大型银行 北京
3 中国银行 118300.66 大型银行 北京
4 农业银行 116775.77 大型银行 北京
5 国开行 62520.00 政策性银行 北京
6 交通银行 46111.77 大型银行 上海
7 邮储银行 41000.00 大型银行 北京
8 招商银行 27949.71 股份行 广东
9 中信银行 27658.81 股份行 北京
10 浦发银行 26846.94 股份行 上海
11 兴业银行 24087.98 股份行 福建
12 中国平安 22854.24 保险公司 广东
13 民生银行 22290.64 股份行 北京
14 中国人寿集团 19600.00 保险公司 北京
15 农业发展银行 19534.67 政策性银行 北京
16 光大银行 17333.46 股份行 北京
17 进出口银行 13650.00 政策性银行 北京
18 华夏银行 12441.41 股份行 北京
19 北京银行 9564.99 城商行 北京
20 广发银行 9190.00 股份行 广东
21 上海银行 6558.00 城商行 上海
22 中国人保集团 5856.00 保险公司 北京
23 中国太保 5706.12 保险公司 上海
24 江苏银行 5141.46 城商行 江苏
25 恒丰银行 4372.88 股份行 山东
26 新华保险 3867.71 保险公司 北京
27 北京农商行 3768.33 城商行 北京
28 泰康人寿 3488.06 保险公司 北京
29 重庆农商行 3448.00 农商行 重庆
30 渤海银行 3124.88 股份行 天津
31 上海农商行 3088.61 农商行 上海
32 浙商银行 3018.58 股份行 浙江
33 南京银行 2817.92 城商行 江苏
34 广州农商行 2737.00 城商行 广东
35 汇丰中国 2690.15 外资行 上海
36 宁波银行 2604.98 城商行 浙江
37 徽商银行 2569.82 城商行 安徽
38 杭州银行 2439.37 城商行 浙江
39 天津银行 2349.75 城商行 天津
40 盛京银行 2212.70 城商行 辽宁
41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2185.00 资产管理公司 北京
42 广州银行 2060.00 城商行 广东
43 哈尔滨银行 2024.99 城商行 黑龙江
44 大连银行 1879.00 城商行 辽宁
45 成都农商行 1876.94 城商行 四川
46 吉林银行 1837.00 城商行 吉林
47 成都银行 1814.14 城商行 四川
48 包商银行 1783.00 城商行 内蒙古
49 东亚银行(中国) 1744.03 外资行 上海
50 渣打银行(中国) 1732.00 外资行 上海
51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1724.00 资产管理公司 北京
52 中国太平 1640.00 保险公司 上海
53 龙江银行 1533.00 城商行 黑龙江
54 天津农商银行 1498.90 农商行 天津
55 东莞农商行 1486.00 农商行 广东
56 中信证券 1482.80 证券公司 广东
57 汉口银行 1381.35 城商行 湖北
58 佛山顺德农商行 1369.00 农商行 广东
59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 1309.00 农商行 江苏
60 昆仑银行 1303.00 城商行 新疆
61 重庆银行 1272.17 城商行 重庆
62 中再集团 1247.00 保险公司 北京
63 长沙银行 1227.20 城商行 湖南
64 东莞银行 1226.23 城商行 广东
65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 1211.12 外资行 上海
66 广西北部湾银行 1107.06 城商行 广西
67 锦州银行 1061.00 城商行 辽宁
68 厦门国际银行 1050.76 合资银行 福建
69 华融湘江银行 1035.10 城商行 湖南
70 广东农商行 1008.62 城商行 广东
71 河北银行 1000.00 城商行 河北
72 国银租赁 921.60 租赁公司 北京
E. 听老师说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年薪二三十万的多如牛毛,在上海年薪没有百万以上都算不上白领,去过上海,
房价贵得颤抖,好好学习吧
F. 上海各大高校金融专业排名
很可惜,财大并不是第一。如下才是最权威的上海地区各校金融专业排名:
1 上海交版通大学权
2 复旦大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5 同济大学
6 上海对外经贸学院
7 华东理工大学
8 上海大学
9 东华大学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除了以上列出的,还有其他几所高校也开设了金融的相关专业课程,只不过相互差别不大且实力较弱,没法排名了。
交大、复旦和上财的金融专业算是最好的了,交大的金融实力和名气在全国排前三,相比更好一些。
G. 上海金融行业比较著名的是什么呢
猎头公司是帮助企业挖掘高级人才的,他们都储备有大量的人才资源,联系他们可以帮您物色合适的职员,我知道一家金猎猎头做的不错,人才储备多,你可以咨询下
H. 海归如何找金融方面的工作
那就等你回来再说吧.其实现在的外资金融机构更喜欢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哪怕只有一两年.不过现在很多外资银行都有MT的,就是Management Trainee计划,尤其针对应届生,海归背景比较有优势,不过也是要报考的,有的两年出来就是manager level的,你可以打电话去咨询一下.你这样的状况外资机构遇到的应该比较多,他们应该会知道怎么操作的.不过,最好还是毕业后马上回来,然后再找,反正又不是只有这段时间招人,没关系的.
I. 海归落户上海的有关政策
上海对海归的户籍政策还是比较开放的。
你需要准备的东西:
1 护照
2 大使馆文化处证明
3 学校证明
4 毕业证书
5 论文
6 成绩单
7 出国前最高学历
有了这些,需要先到北京留学生服务中心办理一个学历认证,拿到了这个认证,就可以到上海的人才交流中心申请户口了。
但是你需要先有一个工作单位接收才可以,否则可能比较难。
特别提醒:来上海容易,海归落户容易,但是在上海买房子很难。如果日后在上海没有自己的房子,有了户口依然感觉自己是无家可归。那样的感觉其实也非常不好。
无论怎样,还是希望你顺利。
你可以查询2个网站进行咨询:
1 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咨询学历认证
2 上海21世纪人才网:咨询上海落户
J. 私募基金属上海海归引进单位吗
证券类私募基金的发行正在进入冰封期。管理着逾两百亿规模私募基金的老张(化名),尽管去年的业绩超过50%,他的一只新发基金,却在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失败。
不是该银行拒绝推他的产品,实际上银行渠道很卖力地推,客户却热情不高。这只产品面向全国销售,最终只获得了不到5000万的认购。
经历了从5000点到2000多点的“闪电熊”,尤其是屡遭千股跌停的A股市场,业绩说话也不灵。这与去年相比已经是天堂地狱的差别。去年4月,老张每日在渠道间奔走,不停地路演,各渠道抢着帮他发产品,“钱像水一样流过来。”因为是老牌私募,有良好的业绩和口碑,2015年他发了近百只产品。
在牛短熊长的市场环境下,私募似乎总是遇到一个怪圈——在行业大扩张之后,随即进入行业洗牌和整顿。此次又是一场戛然而止的牛市,2016年也是最严监管年,这都意味着2016年私募进入一个艰难时刻。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牌私募因自身优势可能会更加壮大。
猜想一:“马太效应”加剧行业洗牌
老张虽然遭遇到了发行寒流,但是因为去年的业绩较好,他的基金几乎没有遭遇赎回,只是新客户较少。但是,北京另一家规模过200亿的大型私募人士透露,在熊市中,银行方非常害怕承担责任。“当下发行对他们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业绩好了只有两个月奖金,也没有管理费分成,但是如果引进了一个差的产品则算重大失误。”他说,“曾经有银行就是因为产品出事,私募业务的负责人因此被开除,该银行的私募业务被暂停多年。”
据悉,目前银行渠道已经很少卖私募产品了,对于其不了解的草根私募,银行更是高挂免战牌。
在目前私募的发行格局中,银行仅占40%,另两大渠道是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分别占据40%和20%的发行规模。然而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这两个渠道的发行也不给力。据悉,券商资管平台如中信、国泰君安、华泰、招商等,虽然仍然在发行产品,但更加挑剔了。某券商私募业务负责人透露,目前其平台对私募产品要求有四:第一,已经在其平台上有半年以上的运行记录;第二,私募自己找一个主力营业部进行推广,该营业部需要承揽一定规模的发行量;第三,私募关键负责人背景必须过硬,或名校,或海归,或有20亿元资产规模的管理经验。“草根私募想要发行基本没戏。”
同样,即使是券商力推的产品,销售压力也很大。上述另一家券商私募业务人士介绍,多只正在发行的产品档期延长。
在市场寒冬下,口碑好、规模大、老牌、股灾中回撤小的私募,还可能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比如老张的产品虽然在银行端门可罗雀,但是今年他依然拿到一家央企的资金,有望合作发行专户。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认为,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是成熟投资者,愿意在市场低位入场,但是能争取到这部分资金的必然是业绩稳健的老牌私募。因此,马太效应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投资者结构在逐步改善,只是在熊市年份,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我们目前八成的收入,都来自于老牌私募。经历了市场多年的考验,在这次的艰难时刻,存活下来的还是老牌私募居多,他们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一位券商PB业务人士透露。
猜想二:两类产品悄然崛起
2016年A股很难再有系统性行情,“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局面已成共识。
上述券商PB业务部门的人士透露,其平台上多家量化对冲基金处于“涣散”状态。“资金来了也做不了,有的产品甚至成立了,但因为做不了又解散了。”
深圳知方市投资总经理刘钊认为,目前股指期货的高贴水和流动性不足,对量化对冲产品有较大影响,很多策略准备不足,就做不下去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
另一类产品却有望在2016年崛起。管理期货型产品,即所谓的CTA策略,有望成为私募规模发展的救命稻草。CTA基金作为一种主要投资商品期货、期权、股指期货的私募,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相关性较小。其投资范围也非常广泛,投资品种遍及农产品、能源、金属、外汇、股指和利率等多个领域,能够有效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做空,但是与沪深300的相关性较小甚至为负相关。
国内一家知名券商介绍,CTA确实是当前渠道推销的重点私募类产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受资金青睐的产品之一。
相比于CTA,一根更粗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保本型的私募产品。自从市场陷入低谷,保本型的产品在公募基金中强势回归,最近一个季度,公募保本基金发行成立规模逾660亿,超过此前三年多成立的保本基金规模。素来保本型较少的私募基金,也开始逐渐增加对保本产品的重视。
根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因此之前几乎没有私募发行保本型产品。但是目前部分私募正通过各种产品设计突破这一规定。记者获悉,上海部分知名私募正与担保公司签订保本协议,一旦亏损,由担保公司向投资者承诺保本。这一结构与公募保本基金模式雷同,但不同的是,公募保本基金通常还与担保公司签订反担保协议,即担保公司担保后,可向公募基金公司追偿。这也是过去私募基金未能发展出保本产品的原因——作为资本金较少的私募基金,没法签订反担保协议。
然而,记者了解到的私募保本基金,采用了特殊的产品结构,使得私募基金无需签订担保协议。“我们旗下的投资公司与私募基金担任产品的联合投顾,只给予私募基金很小比例进行权益类投资,大部分资金由我们进行固定收益类投资,这样风险较小,我们也能获得一部分管理费,不再和他们签订反担保协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据悉,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正在打算发行这类产品。“因为权益类投资比例很小,很明显这类产品做不出什么收益,但是,至少能留住客户,这是2016年我们的目标。”上海某规模近200亿的私募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记者还获悉另外一种产品模式打算采用另外的保本结构,即选取一些质量较高的非标产品,将其利息作为安全垫,去投资权益市场。不过,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较为难做,因为在经济下行之时,优质标的稀缺。
不过,刘钊认为,目前弥补量化对冲的产品类型都有限制。“股指期货的市场容量大,单家私募做个几百亿没有问题,但是CTA策略全市场的保证金余额在活跃的时候也只有几百亿,完全比不上股票市场上万亿的日交易量。如果策略有效,一家CTA私募最多也只能做到10亿的规模。”
猜想三:最严监管年增长将放缓
自2002年诞生第一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以来,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已经有13年的历史。前几年发展缓慢,但近年来,私募发展逐渐步入黄金时期。2013年中,新修订的基金法颁布,私募基金纳入监管。2014年2月私募登记备案制度实行,与此同时,投资工具也在增加,因此私募的数量越来越多。2014年-2015年,久违的股债牛市到来,私募数量开始井喷,产品发行也爆发式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已登记的私募达到10965家,管理规模达到5.21万亿元。
不过,近期对于私募的监管开始趋于严格。2015年底,基金业协会颁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规则。此外,还密集展开对失联私募机构的排查,迄今为止已有三批。在登记备案方面,2015年底,基金业协会表示,对于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的机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不予登记。原来“宽进”制度正悄然改变。记者获悉,目前,基金业协会在审核登记资料时,重点排查经营范围,对于一些不合规的经营范围,直接将申请材料驳回,因此,业内感觉到登记的周期在变长。而且有市场传言,对于一些迟迟不发产品的私募,已有的登记资格或将取消。一级市场方面,2016年初,北京停止对PE的注册,新三板停止对PE机构的挂牌融资。
由此看来,2016年对私募的监管升级。1月21日,基金业协会表示其将继续强化自律检查,继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对非标债权业务的关注。对低质量、不合规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采取自律措施。还将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管理办法》,推动明确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投资顾问机构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相关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在蓬勃发展期之后,监管层正逐渐加大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旨在规范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监管升级,也意味着私募的准入门槛在提高,对于已登记但不规范的私募而言,私募牌照或成烫手山芋。记者发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转让私募牌照的现象。预计2016年私募数量的增加将放缓,但行业质量将提高。
2016“大资管”新路径
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与之相对应,一系列的分化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悄然产生,而这种分化,在2016年将尤其突出。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正在做出特色各异的配置选择;而另一方面,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跨界业务的态度变化,则让不同的机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愿景。
从2013年正式开启的“混业”和“大资管”之门,使各类机构在资管领域座次重排。2015年,“后起之秀”基金子公司管理总规模逼近10万亿元大关,与发展多年的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体量相当。
但随着规模的积累,一些问题也开始涌现,业务层面的重整提上日程。中国基金业协会一位监管层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是“落实资产管理业务中新制定的‘底线’。”2015年,由于市场变化,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出现包括场外配资在内的一系列新问题,“监管机构对于新的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负面清单,亟待落实。”
此外,2016年,注册制、深港通、战略新兴板等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即将落地,这些都将带给资产管理行业新的转型升级空间。未来,“大资管”业务将如何发展?对此业内却有截然不同的答复。
规模激增下的模式抉择
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内部交流会上,北京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和深圳一位量化投资机构负责人相互间争论就颇为激烈。
前者正准备登陆新三板和进军公募业务,为做大盘子而紧锣密鼓筹备。后者则意在精品店,与“大而强”的思路截然相反。
双方争执的焦点正是资管行业面临的模式选择问题。过去的几年里,“大资管”规模突飞猛进迈向百万亿大关,同时监管层在“底线监管”原则下不断推行金融领域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了混业经营趋势的加速,这都促使资产管理机构走向了分叉路口。
国内主流的公、私募机构,乃至券商、信托和保险资管等,如何做出新的业务选择?究竟要开展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要全方位混业还是小而精的专业化之路?
对于“全面发展”与“小而精”的提问,上海重阳投资一位负责人透露,“重阳计划筹备公募,同时准备着手海外业务。”与发展思路相似的还有凯石投资陈继武、鹏扬投资杨爱斌等“私募大佬”,也在私募业务之外钟情拓展公募业务。富善投资总经理林成栋则表示:“我们目前更加专注于服务好高净值客户。”
券商资管中也呈现出同样的分化现象。
面对统一监管趋势下竞争加剧和以定向资管计划为主的通道业务即将关闭的双重压力,有实力的大中券商已开始“去通道化”,回归主动管理。而许多小型券商仍旧延续通道为主的战略。最具代表性的是,华福证券前三季度总规模排名第五,主动管理业务占比仅3%。
在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眼中,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正逐步走向融合,在“大资管”行业中,除了上市银行、保险公司拥有大体量优势外,其更看好管理精致的私募或是科技类公司出身的机构。
“大资管”时代下,资管行业上下游间不断融合,行业边界逐步模糊,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对机构自身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洗礼”下的反思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杠杆强化推动下的牛市,跌宕起伏,过往的发展思路再一次面临转型阵痛,监管细节也随之做出新的调整,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可谓一次洗礼。
“证监体系积极修订了新一年监管的底线,对于场外配资、杠杆匹配和投资顾问等业务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且明确了合规范畴。”上述基金业协会人士指出。“比如在去年迅猛发展的私募,就出现了违反合同约定、内控制度差、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因此证监会及其会管单位在内的多家监管机构联合施力治理。”
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对于私募类机构的工商登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均试行了最新的管理办法。目前已叫停“中字头”机构的工商注册,深圳、上海相继宣布暂停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北京开始暂停“投资类”企业注册登记等。
而另一个直观的变化则是,全国股转系统收紧了私募类机构挂牌新三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差异化在大波动中显得更为重要。部分机构过于‘散户化’的思维和‘同涨同跌’行为,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对公募基金而言,当下首要的是抓住投资能力这一核心,以产品为导向,做好投资。非公募业务则应当逐步改善风险控制、人才流失、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许义明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逐梦新制度蓝海
2016年,即将落地的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更将深刻影响机构的配置与策略。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注册制带来的不仅是供给侧量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价值理念以及结构的影响。资管机构将更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市场更加青睐相对安全、相对低风险的资产,行业龙头的价值将逐步凸显。
资产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关注由右侧向左侧转移,即更多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这也意味着,资管行业的投资布局会更注重长端的突破,带来并购、资产证券化、PE、REITS等投向比例的提升。
根据多位业内人士预测,由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带来的新资产证券化路径,或是2016年各类机构下大力追逐的业务领域。
“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例如财通基金等公募基金已经逐步形成了有序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业务模式;一级市场投资类机构,则在布局各类一级市场的产业链条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部分债券类私募基金,除了为资产端提供融资之外,还从事类投行业务,帮助所投资企业进行后续的资产运作。”上述投资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