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蚂蚁金服是什么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小微金服”),小微金融(筹)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
蚂蚁金服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为中国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
(1)对蚂蚁金服的收购进行分析扩展阅读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子业务板块。
1、支付宝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公司从2004年建立开始,始终以“信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旗下有“支付宝”与“支付宝钱包”两个独立品牌。自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
2、余额宝
余额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于2013年6月推出。天弘基金 是余额宝的基金管理人。
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货币基金,特点是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还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目前,余额宝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2. 从市场策划的角度分析蚂蚁金服为什么被约谈
根据上交所发出的暂缓蚂蚁上市公告得知,蚂蚁金服暂缓上市是因为公司报告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因此被约谈可能有很多原因:
第一:可能是由于不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以及信息披露要求,因此高管就会被约谈。
第二:蚂蚁金服本身的主营业务就是网络小贷业务,存在监管套利等行为,本身像借呗等业务就是行走在法律的边缘,不是本省的自有资金,都是用债权进行抵押。从2020年11月6日央行以及银保监会发声来看,蚂蚁确实有点玩“钱生钱”的游戏,因此被约谈。
第三:蚂蚁金服在科创板上市,本身就比其它金融公司估值要高,并在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几乎和科技不沾边。在科创板上市本身带有杠杆,市盈率太高,监管机构也是怕上市之后暴雷。
3. 蚂蚁金服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存贷业务小微金融服务
4. 马云蚂蚁金服收购遇挫,为何美国人如此抵触移动支付
昨日消息,备受关注的蚂蚁金服和速汇金(美国第二大全球汇款公司)的跨国并购案,因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不予批准宣告流产。
蚂蚁金服支付给速汇金3000万美元的解约金,速汇金在消息公布后股价也应声下跌9%,原本众望所归的双赢局面并未出现,反而使得双方两败俱伤,这个结果不由让人费解,美国人为何如此惧怕移动支付?
按照传统的看法,美国是互联网的诞生地,互联网发展较早并且比较充分,而中国的互联网仅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而且中国互联网企业很多都是借鉴美国,讽刺的是,如今中国的移动支付远超美国,领先全球!
数据显示2016年的双十一,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一天的交易额就达到1207亿,有机构预测,到2018年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反观美国,据《商业内幕》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市场报告》表明,2016年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290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8920亿元,仅为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二。
其实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它本身,更多的在于美国消费者忠心于传统的支付方式,并对新型支付工具缺少兴趣以及担心其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早前美国政府也曾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中兴等手机在美国本土销售。
看来深谙此道的美国人,对新崛起的中国还是充满了担忧,这样百般提防,真让美国不省心啊,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棱镜事件才发生不久,这个前车之鉴让美国政府对于安全那是时刻放心上了。
据说这次跨国收购失败,也惊动了外交部,外交部发言力挺马云,并指出美国政府在提供友好投资环境的作为上不够努力。
面对这个结果,只能替马云小小地心疼一下,毕竟是一亿8千万的人民币啊,不过马云应该不会在意,因为这还不到明年双十一的一个零头,你说呢?
5. 蚂蚁金服的危机应对和反思
2016年10月份,在杭州西湖区的黄龙体育中心,在蚂蚁金服7000多名员工的见证下,公司高层完成了新老交替,彭蕾从CEO的位置上退下,成为公司董事长,井贤栋从总裁位置上接替其成为公司的新任CEO,这颇具世代更替的意味,正如我上一期所介绍道,彭蕾是蚂蚁金服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人物,她来蚂蚁金服的6年时间,带领这家公司完成了从支付到金融的转变,让支付宝从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变成了一家互联网金融集团,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这家公司的价值观体系。
支付宝创业元老、支付宝副班长倪行军,
在支付宝去年底以来,他承担了接受采访,对外沟通的角色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原则将成为蚂蚁金服管理层和业务层面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指针,将这种原则用朗朗上口的话语提出,有助于公司上下将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从而形成组织共同的行为。
战略调整的同时,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也经历了高层组织的变化,(在阿里和蚂蚁,组织和战略的调整往往是同步的)支付宝成立了“班委制”,井贤栋出任班长,倪行军出任副班长,各个业务条线负责人成为班委,这种“班委制”最早由俞永福在UC时推行,之后又在淘宝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应该说,这一系列组合拳将有助于蚂蚁金服的自我调整,有助于其在互联网与金融矛盾纠结之中,重新找回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6. 阿里收购被美政府搅黄,蚂蚁金服为何要给速汇金支付3000万分手费
蚂蚁金服因交易终止向速汇金支付了3000万美元解约金。现在双方将专注于在汇款和数字支付市场进行新的战略合作。
蚂蚁金服最初在2017年1月宣布以8.8亿美元收购速汇金,在Euronet主动提出约10亿美元竞购要约后,将出价提高至约12亿美元。
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失败会影响国外公司对美国的投资。许多科技公司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因此他们必须进军美国。
7. 蚂蚁金服宏观环境分析
这么说吧,蚂蚁金服上市是必然的,只不过在哪里上市以及什么时候上市反而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360金融赴美上市,而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的是,360金融脱胎于360金服——这是一家在性质和业务范围上等同于蚂蚁金服的企业,不过其规模远远不如蚂蚁金服。
如果想弄清楚在哪里上市以及什么时候上市,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蚂蚁金服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今国民消费中的地位,知道这些,我们就能大致推算出一些东西。
先说蚂蚁金服在阿里巴巴体系中的地位。
对蚂蚁金服来说,阿里巴巴是它诞生的土壤,阿里巴巴推进了电商中国化及社会化,大力推动了电子商务以及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应用,而在电子商务中,蚂蚁金服就像一个人身体上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网络,它保证整个身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能源供应(资金流动)以及反馈(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支付宝如今已经成为阿里电商乃至于整个生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业务,也是阿里电商能够在国内笑傲江湖的最大底气所在。
试想一下,京东电商或许可以,但金融方面跟蚂蚁金服比简直就是渣,而腾讯也是一条腿走路,财付通或许能够与支付宝掰掰手腕,但论及商业潜力,很难跟蚂蚁金服抗衡。可以说在阿里内部,蚂蚁金服和天猫淘宝阿里巴巴这三大购物系统加起来的体量对等。
然后蚂蚁金服在国民消费中的地位。
我们就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称之为国民应用毫不为过,也许我们日常消费可以用微信支付,但对于绝大数商家来说,支付宝是更友好专业并且方便的理财工具,而我们惯用的微信支付却只是社交聊天软件微信的附加功能之一。
试想一款跟数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联系的钱包类型的应用,如果其拥有者在主要用户所在国家(中国)之外的地区(比如香港)或国家(比如美国)上市,那么必然是出于不符合国内上市制度,迫不得已才需要在香港或美国上市,而相比而言,美国确实是更为理想的上市地点,因为这里有着更广阔的投资市场。
但为什么到现在蚂蚁金服依然毫无迹象在满足其上市条件的地方上市?我想,很可能跟如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有关,但我更觉得,阿里巴巴更愿意将蚂蚁金服留在国内,国内也会极尽努力将这样一个把控着中国移动支付半壁江山以上的金融巨头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最后,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当初马云会将蚂蚁金服独立出来。
可能他也早已经意识到,电商的发展终究会引出人们对于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深层次需求,那么蚂蚁金服必然会引导一场金融革命,事实也确如所料。当蚂蚁金服前路无人一往无前的时候,那它就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据资料显示(2018。05.17),目前蚂蚁金服的理财业务管理的资产达到2.2万亿元,其中余额宝资产管理规模为1.5万亿元,其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22亿。并且这个数字一直在增长。
那么我可以说一下我自己的猜想,蚂蚁金服上市地点很有可能最终选择在香港,即可以规避国内股市的“异常”,又能尽量减少中美贸易战对其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蚂蚁金服在国外的布局。
而相对应的时间,我认为会在中美贸易战告一段落之后,中美两国以及其他各国重新致力于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时,最快也需要在明年。
以上。
8. 蚂蚁金服对中国经济有什么贡献
贡献很多:
货币基金的普及,让老百姓平时手头存活期的钱,有更高的收益。同时更好地将这些钱利用起来,用到需要的资产端;
蚂蚁金服上提供的各种其他金融产品(公募基金、定期、石油指数基金等),给了老百姓更多也更便捷的投资选择;
借呗等提供中小企业者相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高效的融资渠道;
帮助金融机构推广其产品,如公募基金等;
港股、美股等市场的讨论平台;
倒逼银行提高效率、丰富其金融产品。
想到了这些,想到再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