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产能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吗,为什么
房地产不能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将在本国国民经济中,行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举足轻重的三个行业形象的称为三大经济支柱。
如美国以建筑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为三大经济支柱;新加坡称旅游业、建筑业、造船业为三大经济支柱。
我国未明确提出三大经济支柱。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 “大力发展建筑业,使它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1)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的房地产扩展阅读:
地产的特性
1、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是自然生成物,位置不可移动,房屋是建筑在土地上的,因此决定房屋不可移动、固定性,使房地产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2、地域差别性: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位置的房地产价值也不相同;
3、房地产的高质耐久性;
4、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性,前提是国家的政局稳定,由土地性质决定,土地有限、不可再生,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大、增加,物以稀为贵,房地产作为龙头产业,税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❷ 现在国家对房产的最新政策是怎样的
房产新政策2018一:限购
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也引起了发改委的重视。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
需通过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增加住房供给,采取诸如限购等行政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等。
房产新政策2018二:增加土地供应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两会期间表示,将采取分类调控的原则,增加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面积。
最近一线城市房价上升快,引起关注,为防止异常交易推高房价,全力支持一线城市地方政府调控措施。
房产新政策2018三:整治“首付贷”
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以“首付贷”为代表的杠杆资金被认为是推动此轮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上海“链家事件”发生以后,记者曾在《地产中介链家的“金融风暴”》中提到“首付贷”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风险。
(2)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的房地产扩展阅读:
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继去年5月的“国10条”后。
于2011126日出台“国八条”指导全国楼市的政策导向,随后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各地执行细则,对楼市进一步进行调控。
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继去年5月的“国10条”后,于2011126日出台“国八条”指导全国楼市的政策导向,随后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各地执行细则,对楼市进一步进行调控。
第三条“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
税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
第四条:“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银行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❸ 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哪些
获批的16家央企名单
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2、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3、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4、华侨城集团公司
5、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6、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7、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8、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1、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12、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13、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14、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5、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6、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3)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的房地产扩展阅读:
在继酒店业之后,房地产成为央企的非主业资产整合对象。据《证券时报》昨日报道,此次国资委确定的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共有16家,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等。而其他未获批准的央企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将面临被调整。
此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将中央企业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并明确指出,突出主业、加快清理非主业是央企2010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则于1月发出通知,从2010年起,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全面开展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工作,今后未经国资委批准,不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将不得再投资新建经营性的宾馆酒店。
今年2月底,国资委还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央企内部的国有产权协议转让审批权被下放到央企集团,无需再上报给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在央企重组地方国企方面,也“减掉”了地方国资审批这一环节;但涉及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并没有松口,仍需按照此前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央企非主业整合政策的推动下,大多数央企介入的行业集中度都会大幅提升,央企房地产行业也可能发生类似变化,因为大多数央企均涉及房地产业务,而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则有望借此实现较快的外延式增长,可能为旗下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注资或直接对外并购机会。部分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或民营企业,也有可能通过承接央企非主业资产实现业务快速扩张。
此外,2009年,各地地王频现,而其中大都或隐或现的有着央企身影,因此,央企被认为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并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议。因而有观点认为,此举将对央企向房地产扩张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不过在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看来,“短期内对市场并无实质影响”。他认为,由于不知道具体实施细则,未获批准地产主业的央企虽然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但是它们还是有可能通过入股或者参股的方式间接进入。
❹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中国目前房地产现状分析与未来的预测
住房是否过剩引发网上大讨论 专家不愿说过剩
2006年02月10日12:52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2月7日刊登《统计局三大数据揭示我国面临住房过剩风险》的文章,引发了各界的激烈讨论,有网站更是根据此文进行了我国住房是否过剩的网上调查。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本报记者对一些房地产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但多数人士对这一热点问题持谨慎态度。
在网上进行的网上调查中,截至9日中午,有53.59%的网民对上述文章的意见表示支持,反对意见占37.44%,还有8.9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问题不清楚。在被问到“一方面空置房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人买不起房,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什么”时,61.82%的网友认为是“开发商利润期望过大,宁可空置也不愿意降价”。
与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群情激奋相反,学者和业界人士反映比较谨慎。一位研究房地产的朋友甚至对记者说:“这个问题现在太热,关注的人太多,还是少发表意见为好。”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力求面面俱到,不轻易下结论。戴德梁行研究顾问部高级经理王晨对记者说,仅仅通过统计局公布的汇总数据还不能笼统地判断住房是否过剩。他说,对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加以判断,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并不能作为判断住房市场过剩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更详细地了解有关情况或探讨解决问题办法,则不能仅凭一个笼统的汇总数据,还需要了解统计的具体方法和细分的统计数据,比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物业类型等等。
王晨说,目前,我们统计数据的渠道不多,这也使得消费者比较难于对市场形成相应的判断,所以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成了众人手中唯一能够拿到的数据。如果有关数据能够更透明,大家都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那么结论会更客观、准确。
对王晨的观点,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尚教蔚表示赞同。她也表示不能仅仅通过统计局公布的这几个统计数字就判断住宅市场是否过剩,而应对这些数字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尚教蔚说,从统计数字来判断,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上升的速度并不是特别快,相反,非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上升的势头更快一些。从我国住宅的长期走势来看,我国的商品住宅应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不应该是过剩。出现比较高的商品房空置面积,这是由于供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消费者需要的是中低价位的商品房,而开发商销售的中高价位的商品房居多;与此同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老百姓持币待购现象增多,对房价走低的预期更强,这些因素使得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多。
尚教蔚建议,应多发展中低价位的商品房来缓解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
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金育松也有意回避这一问题。他对记者说,当前争论住房是否过剩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果说住房存在过剩,但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人没有解决住房的问题,而且房价也处在不断地上涨状态;相反,如果说住房不过剩,但市场上却又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空置房。他认为,目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控制和消化空置面积。
金育松说,首先,要有效地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除了靠开发商对商品房采取精准营销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审批制度上的控制和把握。
其次,要快速消化现有空置房的存量面积。一方面,应建立权威的空置房信息网,加大空置房的信息披露,促进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与空置房之间做到最大匹配;另一方面,要实现销售模式及空置房管理办法的多样化,促进空置房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率。比如采取“以租代售”、“租售两全”、“通路销售”等新的销售模式,让空置房在“空置期”依然产生价值;此外,还应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刺激空置房的消化
❺ 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很大的泡沫,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纵观现在的国内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很大的泡沫,而且也预示着未来的泡沫危机,所以对我们来说,可能房地产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实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随着政府管控力度的加强,所以相信未来房地产市场也会更加平稳的运行,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来思考问题。
其实不得不说,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泡沫,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也是国内经济发展方式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现象,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也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管控力度的加强,相信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行业在有市场监管的同时也会平稳的发展运行。
其实不得不说,是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也是因为房地产行业近些年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也可能确实会存在很大的潜在危机,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国家管控力度的加强,所以也能够促进房地产未来的平稳在发展。
❻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住房是否过剩引发网上大讨论 专家不愿说过剩
2006年02月10日12:52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2月7日刊登《统计局三大数据揭示我国面临住房过剩风险》的文章,引发了各界的激烈讨论,有网站更是根据此文进行了我国住房是否过剩的网上调查。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本报记者对一些房地产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但多数人士对这一热点问题持谨慎态度。
在网上进行的网上调查中,截至9日中午,有53.59%的网民对上述文章的意见表示支持,反对意见占37.44%,还有8.9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问题不清楚。在被问到“一方面空置房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人买不起房,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什么”时,61.82%的网友认为是“开发商利润期望过大,宁可空置也不愿意降价”。
与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群情激奋相反,学者和业界人士反映比较谨慎。一位研究房地产的朋友甚至对记者说:“这个问题现在太热,关注的人太多,还是少发表意见为好。”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力求面面俱到,不轻易下结论。戴德梁行研究顾问部高级经理王晨对记者说,仅仅通过统计局公布的汇总数据还不能笼统地判断住房是否过剩。他说,对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加以判断,一方面,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并不能作为判断住房市场过剩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更详细地了解有关情况或探讨解决问题办法,则不能仅凭一个笼统的汇总数据,还需要了解统计的具体方法和细分的统计数据,比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物业类型等等。
王晨说,目前,我们统计数据的渠道不多,这也使得消费者比较难于对市场形成相应的判断,所以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成了众人手中唯一能够拿到的数据。如果有关数据能够更透明,大家都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那么结论会更客观、准确。
对王晨的观点,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尚教蔚表示赞同。她也表示不能仅仅通过统计局公布的这几个统计数字就判断住宅市场是否过剩,而应对这些数字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尚教蔚说,从统计数字来判断,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上升的速度并不是特别快,相反,非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上升的势头更快一些。从我国住宅的长期走势来看,我国的商品住宅应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不应该是过剩。出现比较高的商品房空置面积,这是由于供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消费者需要的是中低价位的商品房,而开发商销售的中高价位的商品房居多;与此同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老百姓持币待购现象增多,对房价走低的预期更强,这些因素使得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多。
尚教蔚建议,应多发展中低价位的商品房来缓解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
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金育松也有意回避这一问题。他对记者说,当前争论住房是否过剩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如果说住房存在过剩,但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人没有解决住房的问题,而且房价也处在不断地上涨状态;相反,如果说住房不过剩,但市场上却又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空置房。他认为,目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控制和消化空置面积。
金育松说,首先,要有效地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除了靠开发商对商品房采取精准营销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审批制度上的控制和把握。
其次,要快速消化现有空置房的存量面积。一方面,应建立权威的空置房信息网,加大空置房的信息披露,促进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与空置房之间做到最大匹配;另一方面,要实现销售模式及空置房管理办法的多样化,促进空置房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率。比如采取“以租代售”、“租售两全”、“通路销售”等新的销售模式,让空置房在“空置期”依然产生价值;此外,还应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刺激空置房的消化
❼ 有没有业内人士知道房地产行业在国家未来5到10年会是怎样的一个趋势
看目前是要降一点的,因为全中国的资金紧张问题,但长期看房价还是要涨的,主要是几个大方面:思想观念、城乡一体化、土地财政等。
❽ 房地产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否合理健康,理由
房地产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我认为并不是合理也不是健康的。一个国家主要的经济发展应该以制造业为主要基础。这样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发展后劲。
❾ 国家近两年都出台了哪些房地产有关政策
近两年都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包括:
1、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国务院已签署国务院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2015年 3月1日落地实施。
2、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中国立法规划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2015年8月5日,房地产税有了新动向,最新调整过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包括房地产税法在内的34项立法任务亮相其中,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法正式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3、房贷降准降息
2015年5月10日,央行在宣布年内第二度降息之后,再次强调后续仍将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经过不足半年的时间里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后,尽管后续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是“稳健的”,但从当前看,央行在应对实体经济变化的手段上已经开始向“积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