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
还是对经济的一些出现的政策把,毕竟今年实在是太多的在那了
㈡ 全球宏观策略分析宏观经济的方法
我怕是要撑死
备受瞩目
金融产品狗。业余爱好股票、四柱八字。
基本分析框架(一)——宏观经济分析篇
93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8 分钟
为了防止本狗子记忆衰退,梳理一下做个笔记,当然不排除就是纯抄一遍。工作之后才越来越觉得这些从业教材贼有用啊(好了废话到此结束......如果后面还有废话,就当我这句没有说过)
基本分析主要由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策略分析四方面构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货币政策
外汇
财政政策
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学生时代的意义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并不能理解这背后的真实涵义,现在maybe是被社会搓来揉去数年之后终于能够窥见其中一二分真意。
1、意义
(做出判断)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尤其要关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每篇分析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出结论啊,看多看空骑墙都好但是分析师都会基于自己的论据给出明确的判断,哪怕某些大牛常年花样看多那又怎样,在他们自己的那一套逻辑里是能自洽的就莫问太啊。至于对不对的事儿就交给时间验证,反正就算结论对了没准依据不对呢hhhh,这大概就是预测分析的美妙之处吧~在数据和实际情况产生背离的时候可能要把时间线延长五年十年后,回过头才能明白彼时发生了什么。
(好好赚钱)把握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投资价值是指整个市场的平均投资价值,简单粗暴点就是最近指数到底好不好呀,能不能梭哈一把啊啥的。赢了会所xx,输了下海干活!
(官方重点)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比如每年的中央工作经纪会议好好看啊胖友们,发家致富的方向都已经提前剧透了,要珍惜!平时多看点新闻联播总是没错哒!想想那些年错过的一带一路、农林牧渔、雄安新区、供给侧改革,感觉寄几错过几百个亿...
(我们不一样)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中国股市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吧,中国股市特点国有成分比重大、行政干预多、阶段性波动大、投机性高、机构投资者弱势(书上写的...word妈呀韭菜还没割够吗...机构打法还是有组织有纪律蛮6的)要知道为啥有时候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背离,把握证券市场的国民晴雨表特征。
2、基本方法及资料搜集
总量分析法
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等的变动规律的分析,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总量分析法是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考察同一时间内个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抄了一遍也是迷醉,没明白戳下面,几个基本方法对比一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总量分析方法 - MBA智库网络
wiki.mbalib.com
结构分析法
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构分析法主要是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
结构分析法 (经济) - MBA智库网络
wiki.mbalib.com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侧重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侧重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总量分析方法重要,但它需要结构分析来深化和补充,而结构分析要服从于总量分析指标。为使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把握,将总量分析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来源: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了解世界经济动态与国内经济大事(再次关注新闻啊胖友)
政府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省、市、自治区公布的各种经济政策、计划、统计资料和经济报告,各种统计年鉴,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经济白皮书》等
各主管公司、行业管理部门搜集和编制的统计资料
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
各预测、情报和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资料
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省市领导报告或讲话中的统计数字和信息等
数据资料是宏观分析与预测,尤其是定量分析预测的基础。对数据质量有一定要求。口径不同数据可能会存在差异,需注意数据处理。
二、评价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指标
1.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业增加值
失业率
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宏观经济运行经期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2.投资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外商投资
3.消费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居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价值形态: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
收入形态: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产品形态: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
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支出法——GDP=C+I+G+(X-M)
C代表消费(常住居民的个人消费。所有房屋,包括居民住房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消费性支出)
I代表投资(包括净投资与折旧)
G代表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不包括政府转移支出,应避免重复计算)
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X-M)代表净出口
收入法——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GDP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工业增加值
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是工业总产值,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为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的工业产品总量。
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要素分配法)。
生产法——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从收入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失业率
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我国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通货膨胀率
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程度。
温和通胀: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
严重通胀:两位数
恶性通胀:三位数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修正方法:调整基期和权重、核心CPI的计算、计算不同消费层次的物价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PPI的上涨反映了生产者价格的提高,相应的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CPI的上涨。PPI是衡量通胀的潜在性指标。
PPI向CPI传导途径: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
采购经理指数PMI
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
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
具有先导性,是经济先行指标,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左右。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几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PMI与GDP有高度相关性,且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国际收支
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经常项目
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动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进出口)、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标。
资本项目
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一国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长期资本: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未定偿还期的资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长期借款、企业信贷等;
短期资本: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或1年以下的资本。
进出口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不得不想到这几天的贸易战了,金的感人,可能从头到尾都不存在贸易战一说吧,总之安心看戏、欢天喜地坐等大结局)
投资指标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
按经济类型划分,包括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城乡集体经济单位投资、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的单位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按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划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投资主体
编辑于 2018-04-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申请转载
分享到
基本分析
评论
赵筱航
1
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有嘛~
兔子小姐
赞
你好,想请教一下GDP各项支撑指标是如何算出来的
查看全部 (16)
添加评论...
推荐阅读
宏观经济学十日谈-Day 8-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到底是怎么来的?
Nash 的文章 · 696 赞同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
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Joll...的文章 · 33 赞同
预测:2019年宏观经济走势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当前的经济到底怎么看?问题不太大,总体上是两头可以中间难,最前面的行业没问题,钢铁水泥也没问题,现在最困难的大概是在中间层次上,往中间传导的投资比如传统的消…
十叶的文章 · 339 赞同
宏观经济分析
一、宏观研究的意义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宏观研究是干什么用的,意义在哪里。做宏观的第一点要研究长期谁有增长的潜力? 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经济好了就能赚钱?经济总量增长和通胀的变化对…
悟空的文章 · 153 赞同
做投资,你多谈一分钟“宏观经济”你就多浪费了一分钟
黑熊爱折...的文章 · 105 赞同
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框架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全部摘录自:姜超 2016.7.19 在上海的演讲 一、宏观研究的意义宏观研究的意义。 美国出了巴菲特,但日本就没有。因为背景不一样,美国经济一直在增长,但日本经济连续20…
Augu...的文章 · 44 赞同
(宏观)经济研究框架
最近整理了经济研究的框架,主要是宏观部分,分享给大家,后面会依次进行写作,欢迎交流。 本人非科研人员,只是对经济研究有些兴趣,刚刚开始写作,欢迎批评指正。 一、整体思路 进行投资…
容则秀雅的文章 · 4 赞同
存档: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Denn...的文章 · 190 赞同
宏观研究框架解析
小金子。金融求职圈KOL,卡哇伊头像背后的神秘人物,对金融机构简…
小金窝的文章 · 4 赞同
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消费可能会低迷两个季度;物价上涨,结构性通胀压力大;各行业基本上都会有影响,冲击大小不一,而基建不会有太大的冲击;复工率低,;中小企业面临…
蜗牛与乌...的文章 · 23 赞同
㈢ 2019年世界经济
Ⅱ国别与地区
2美国经济:加速冲顶【孙杰】/020
3欧洲经济:内生动力减弱,外部风险增加【东艳】/042
4日本经济:低速复苏【冯维江】/061
5亚太经济:经济趋于下行,外部不确定性上升【杨盼盼】/080
6俄罗斯经济:增长持续【张琳高凌云】/097
7拉美经济:复苏进程中存有隐忧【熊爱宗】/112
8西亚非洲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田丰】/126
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基于工业企业结构分化的视角【徐奇渊】/144
Ⅲ专题篇
10国际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形势尚可,风险犹存【苏庆义】/162
112018年国际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高海红杨子荣】/178
12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回顾与展望【王碧珺】/201
1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回顾与展望:平衡和调整【王永中周伊敏】/216
14“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徐秀军】/238。望采纳
㈣ 求分享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担保行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出现,担保行业作为一种有效且便利的融资手段,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已逐渐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存在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融资担保公司生存当务之急是要提升自己的风控能力。
挖掘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潜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担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担保机构担保债券发行出现强劲增长,进入债券市场的担保机构主体增多,多家担保机构评级上调。据了解,中合担保上半年共担保发行182亿公募债券,位居市场第一位,同时债券类业务的在保余额提升到市场第三位。
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具有一定的现实需求,比如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其股权价值快速增值,如果债权融资可以实现,企业是不愿让渡股权的。然而,创新型企业一般由于轻资产等特点,抵押物缺乏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标准,从而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债权融资难度较大,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担保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尽管行业当前面临的较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容,资质水平良好的担保机构或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㈤ 2019年发生的国际宏观经济案例有哪些
最著名的,华为问题引发的贸易战,我们终于有了被当做重大威胁的资格。
㈥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将来规划
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2009年GDP下降7.8%。2010年,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增幅达到4.5%。虽然这个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但却明显低于俄金融危机前的经济增速,2000~2007年,其年均GDP增长率接近7%。
2011年俄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GDP增长率仅为4.3%,在美国经济低迷、欧债危机加剧的外部环境下,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不错。经过2010~2011年的较快增长,俄罗斯实际GDP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中期的水平,各项经济指标趋好,2011年财政重新出现了近1%的盈余,通胀率降至俄经济转轨以来的最低水平6.1%,并保持了持续下降的良好势头。
2012年,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普京竞选期间提出的改革目标开始实施,梅德韦杰夫总理也明确了新政府工作的优先方向,全面改革、结构调整、快速增长已蓄势待发。然而,2012年下半年以来,俄经济却持续下滑,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4.8%、4.3%和3.0%,而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仅为2.1%,全年增长率为3.4%。进入2013年,经济下滑进一步加剧,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6%、1.2%和1.2%,年GDP增长率仅为1.3%。
2006~2013年俄罗斯季度GDP增长率
在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同时,通胀率在不断上升。2013年第一季度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7.1%,第二季度增长7.2%,第三季度增长6.4%,而2012年这一数值相应为3.9%、3.8%和6.0%,2013全年通胀率为6.5%,经济滞涨的趋势显现。
进入2014年,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先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在这里逐一显现:资本外逃、卢布贬值、通胀加剧。而近期,随着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升级,加之西方不断发出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的威胁,俄罗斯基金市场和外汇市场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3月11日至13日,俄罗斯两大股指纷纷下挫,以美元交易的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РТС)下降7%,降至1
078点;以卢布交易的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指数(ММВБ)下跌6.7%,跌至1 249点。14
日早上,股市开盘这两个股指就损失了2.4%和2.7%。此前3月3日(“黑色星期一”),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指数(ММВБ)的损失超过10%。
卢布继续贬值,3月13日卢布对美元汇率为36.47,自年初以来卢布对美元已经贬值了11.1%。卢布对欧元汇率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50.91。基金市场下挫和卢布贬值加剧了资本外逃,根据盖达尔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14年资本外逃将达到650亿美元。上述形势下通胀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1月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1%,2月份上涨6.2%,近期食品价格上涨加快,3月4日至11日的消费价格上涨0.2%,年初以来的涨幅达到1.6%。
实体经济方面,2014年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0%,建筑业同比下降5.5%,消费需求增长放缓,1月份零售贸易额的增长率从2013年的4.4%降至2.2%,居民服务的增速也从去年的5.6%降至1.6%。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1月份工业生产下降了0.2%。其中开采业增长0.9%,加工制造业增长0.8%,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及分配下降3.9%。
年初以来,俄经济中利好的方面是财政保持了盈余。2014年1月份财政盈余9.3%,而去年同期财政赤字是1.8%;非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财政赤字也较2013年下降,从-8.1%降至-3.0%。显然,今年的财政情况要好于此前的预期。财政利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形势下,石油价格保持高位;二是年初以来卢布的大幅贬值扩充了国库。据财政部第一副部长达吉亚娜·涅斯捷连克称,因为高油价财政收入增加了4
000亿卢布,因为卢布贬值又增加了3 600亿卢布。
今后经济预测
当前形势下,对俄2014年及今后的增长形势做出预测并不容易。3月14日,俄罗斯央行已经将今年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2%调至1.5%~1.8%,并认为,2016年之前俄经济将难有起色:增长速度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胀率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花旗银行最近也将俄罗斯2014年的增长率从2.6%调低至1%。而高等经济学院发展中心的研究结论更加悲观,认为“2014年经济停滞都是乐观的估计,很有可能是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2014~2015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其中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为2.0%,2015年为2.5%。
规划与手段:
2014年,俄经济发展部提出,“若不采取‘强力方案’,就无法实现“五月命令”的目标,这一方案可以使GDP增速达到5.3%”,而现行的“保守方案”仅能保证2.5%的增速。“强力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结构改革以改善企业环境,加强国民储蓄的有效利用,增加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规模的非原料性出口部门等。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们大体与经济发展部持一致的观点。在今年2月末向普京总统提交的刺激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中,他们声称可将经济带入稳定增长的轨道,并且,其一揽子刺激方案可达到6%~8%的年增长率,从而确保“五月命令”得以完成。其刺激方案的精髓是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建,并通过专门机构扶持非国有部门的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项目,等等。简而言之,科学院专家开出的药方就是实行政府干预主义,将刺激和提升经济增长的重任交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强力方案”能否奏效?著名经济学家雅辛认为,这一方案是通过将固定资产投资从20%提高至30%~33%,同时减少居民消费支出来实现的。而且,应使外资引进量提高到GDP的6%,在2030年之前将机械和设备出口增加到10倍来实现出口的多元化。然而,这一方案不可避免地带有宏观经济风险,因为其实现条件是持续攀升的财政赤字、国债增加以及经常账户赤字等,这同样会增加经济对外部行情的依赖性。雅辛还指出,尽管设计者声称这一方案是依靠制度改革,但事实上,上述“强力方案”,或曰“加速”发展方式未必与制度改革相兼容。
俄罗斯经济已处于重要关口,可能好转,也可能更糟。总体看,它是老问题遇到了新的挑战。老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原材料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充分暴露出其弊端和脆弱性,它已经对经济稳定构成威胁。新的挑战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一发展模式已经筋疲力尽,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高油价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红利在减弱,其增长拉动效应明显下降,这使得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挑战变得更加严峻。
资料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