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五次并购财富
8月29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Manassen Foods)正式签署协议,前者以3.975亿澳元(4.22亿美元)收购玛纳森75%的股权。中国食品业海外并购金额的纪录刷新。
光明食品董事长王宗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澳大利亚将成为海外并购登陆平台。
8个月并购战
与标的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对方同意打开数据库玛纳森业务渠道横跨零售业务、餐饮服务、工业出口等领域,其中自有品牌销售约占总销售额78%,代理品牌约占22%。
王宗南介绍,2010年12月20日, CHAMP私募基金有意出售其持有的玛纳森股份,光明团队在经过前期沟通和初步财务分析后,与标的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对方同意打开数据库。但在王宗南看来,真正的收购谈判始于今年4月。4月初,光明团队会同相关中介机构对玛纳森展开了初步尽职调查。4月29日,在初步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光明向玛纳森发出了非约束性报价,并要求获得项目排他期。
5月23日,玛纳森同意给予项目排他期并允许光明开展深入尽职调查。6月,该项目得到光明集团立项批复,并正式聘请野村证券为财务顾问。
7月,光明两次赴澳就交易价格、法律文件等进行谈判和讨论,双方最终在8月达成协议。
双方在价格等问题上一度僵持不下。此前,CHAMP开出了6.36亿美元的高价。最终,双方在几轮反复的谈判中达成了协议,以5.3亿澳元即5.62亿美元的企业整体估值成交。
野村证券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童慷表示,最终的价格是参考了可比交易和可比公司。
通过管理层激励等交易机制,把现有管理层留了下来。
在此之前,光明已实施了对澳大利亚CSR公司、英国联合饼干、美国健安喜、新西兰信联乳业以及法国优诺的5次并购,仅新西兰信联乳业一役获得成功。其余的4次,或是主动放弃,或是无奈出局。
在王宗南看来,在全球资产进入一个通胀通道,且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新兴市场整合成熟市场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就食品企业来说,市场在未来5-10年内需求巨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在现有产业结构下不会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要求中国食品企业通过并购,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目前,光明旗下上海烟糖集团是其海外并购最主要的操作平台,也是此次收购的实施主体。
王宗南认为,“这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告别眼高手低的时代。”竞购也让其了解到全球各区域融资方案差异、风险点的所在。以英国联合饼干为例,就是因为后来发现其存在养老金的风险问题,最终选择了放弃。
“我们总结出来五句话:符合战略、协同效应、风险可控、价格合理、团队优秀。”王宗南同时表示,通过前期的经历,光明与国际金融界、投资界、律师所、各地政府形成了广泛关系网,并形成了一套判断项目价值体系。
而童慷透露,交易成功还在于,一开始明确了排他性谈判,其次,通过管理层激励等交易机制,把现有管理层留了下来。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也是获得管理层支持的重要一点。
玛纳森其余25%的股份将由其目前的股东继续持有,包括Roy Manassen,由CHAMP管理的基金和目前公司的其他高管人员。
整合方针与难题
“这的确是更为巨大的考验。”
在此之前,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后均面临了管理、人才、文化融合等一系列问题,整合失败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这的确是更为巨大的考验。”王宗南表示,未来,玛纳森可以和光明、烟糖在品牌和生产的互通、中高端产品集成引进,国际化采购、原材料提供、业务模式复制等开展协同。
“我们会将玛纳森的产品利用我们在中国的渠道进行分销,并利用玛纳森在澳方的分销渠道来销售中国食品。”王宗南说,“我们还会把好的通路模式引入到中国。”玛纳森分销代理业务的毛利达30%,而中国企业这一业务平均毛利仅为10%左右。
拥有糖、葡萄酒、热带水果资源、投资环境相对开放的澳大利亚正是光明海外并购重点。王宗南表示,光明希望在快速获取玛纳森现有资源和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澳大利亚食品资源和产业。目前,光明正在澳洲寻觅糖业、葡萄酒、乳业等相关并购项目。
『贰』 经常性失眠吃美国gnc健安喜褪黑素,管用不
您好!人体能自然产生褪黑素,它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是内分泌的一部分,参与睡眠的生理过程。
有的人睡眠不好,就额外补充褪黑素,这种做法实际上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可能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性欲降低,所以最好不要。
此外,长期服用褪黑素还可能不吃就睡不着了。长期服用褪黑素,会导致自身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当你停服褪黑素时,用进废退的作用就出来了,你自身的褪黑素分泌功能很可能恢复不回来或只能恢复一部分了,这就形成了依赖,以前不用褪黑素还勉强睡得着,长期使用后,不用你可能睡不着了,当然其依赖程度没有滥用安眠药那么严重。
因此褪黑素不宜长期使用。不过我在西栗海外直邮平台买过这款产品,因为是纯植物提取的,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如果失眠实在很严重,可以尝试下,提醒下不管在哪里平台购买,要确保正品。
另外失眠的原因很多甚至和心理精神因素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建议必要时还是应该考虑去医院检查一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叁』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光明收购玛纳森
光明食品集团昨天宣布,与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集团在悉尼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以5.3亿澳元(约合5.62亿美元)收购玛纳森食品75%股权。光明集团称,此次历史性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澳大利亚食品生产商的产品出口,也将加快光明食品的国际化步伐,成为其集团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今后光明食品将围绕集团主业,继续在澳洲、北美和欧洲寻找合作机会,其中尤以澳洲为重。
在经历了法国优诺酸奶公司、澳大利亚CSR旗下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GNC健安喜四宗海外收购失败后,光明集团的出海之旅昨天终于获得首次成功,以5.3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玛纳森75%的股权,顺利打通了中澳之间的食品进出口通路。
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表示,光明食品致力于长期投资澳大利亚食品行业,希望此项收购有助于高品质的澳大利亚食品及品牌进入全球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同时,光明食品也可通过玛纳森食品的分销网络将光明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入澳大利亚市场。他还表示:“此项协议是光明食品在澳大利亚的首次投资,光明食品将与当地种植者、供应商、客户以及当地管理团队密切合作。 ”
玛纳森食品创始人罗伊·玛纳森表示:“本次合作是玛纳森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步,它将助力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国及亚洲市场。我们在本土取得了良好的增长,现在我们有机会在发展最快的亚洲市场大展身手,我感到非常高兴。 ”
『肆』 有没有我国上市公司因盲目融资,后经营失败的案例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并购,无论是大鱼吃小鱼还是快鱼吃慢鱼,都是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手段。在并购活动中,人们却失去了“理性”,成功率低的并购不断发生,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仔细分析,这种现象并不是缺乏“理性”所致,而是由更高层次的“理性”主导者:成功率低,意味着风险大;而风险大的事,一旦成功其收益也就大;别人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也不成功;昨天不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天不成功;权衡之后,还是值得一搏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取得了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完成了并购目标的一半。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目标,在收购完成后,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现结合企业并购的实例,分析一下并购最终失败的原因。
一、 并购后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整合
企业完成并购后面临着战略、组织、制度、业务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其中,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通过并购得到迅速发展的海尔集团提出自己的经验:在并购时,首先去的地方不应是财务部门,而应是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心。
如果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并购以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不喜欢并购企业的管理作风,并购后的企业便很难管理,而且会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2004年1月,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组建TTE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及销售彩电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2004年4月,TCL并购法国阿尔卡特,组建手机合资公司T&A。
然而并购未能达到TCL预期综合效益提高的目标,相反TCL集团2004年的净利润减少了一半,直接导致集团亏损的就是TTE和T&A的不良业绩。
TCL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诸侯分权。李东生向来习惯于分权,他看中业绩,很少过问各子公司的管理细节。所以TCL注重迅速采取行动,员工加班加点是正常现象。这种“分权”文化造就了TCL昔日的繁荣。而在汤姆逊,受法国文化影响,员工注重生活品质,重视闲暇时间,认为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据称李东生在法国时曾在一个周末召开会议,却发现所有的人都关闭手机。李东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存在文化差异下的“诸侯分权”带来的后果:对汤姆逊大量职位进行调整,由TCL派人员担任主要职位,导致被下调的原法国管理人员高度不满。2004年底到2005年3月份,法国员工的高层经理基本离职,市场和销售的一线经理也相继离职,TCL陷入空前困境。
2004年,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并购的3年时间里,联想的销售额逐步增加。2008年,联想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利润出现大幅亏损。截止2009年3月31日,其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下滑8.9%,净亏损2.26亿美元。2009年初,联想进行人事调整,用纯中国团队经营海外市场,联想前期聘用的很多海外人才相继离职,这显示出联想跨国并购后企业文化面临较大冲突。遭遇“文化门”的上海双龙联姻也是如此。
二、决策不当的并购
企业在并购前,或者没有认真的分析目标企业的潜在成本和效益,过于草率地并购,结果无法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管理;或者高估并购后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高估自己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能力,结果遭到失败。
2001年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银行。安联以240亿欧元收购了德累斯银行大部分股份,使其资产达到了1万亿欧元。兼并德累斯后,安联无可奈何地发现,银行经营风险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德累斯银行所借贷的许多小公司在当时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愤愤宣告破产,安联保险不得不用其自有资金去弥补银行经营中的亏损,从而导致自有资本金下降,信用等级随之下调。另外,分属于保险和银行两类客户互相渗透的方式也没有得到德国法律的支持。
让诺勒悔之晚矣的是,本来拥有庞大资产传动装置的安联集团,在并购之后将其30%都用做资产投资,而另外大部分资金更是花在了流通渠道等的建立上,这样,一旦市场不景气,可支配的资金便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抵御重创。2002年,安联集团共亏损25亿欧元,其中9.72亿欧元来自德累斯顿银行。尽管前9个月售出的51亿份养老金保险合同中,只有7.4万份是通过德累斯顿银行出售的。由于德累斯银行的持续亏损,安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没有经过仔细考虑的跨行业兼并,就如同不合胃口的菜肴一样,消化能力跟公司的规模乃至决心有时并不成正比。
三、支付过高的并购费用
当企业想以收购股票的方式并购上市公司时,对方往往会抬高股票价格,尤其是在被收购公司拒绝被收购时,会为收购企业设置种种障碍,增加收购的代价。
海尔收购美泰,从美国最大的白色http://www.zhao-kao.com/2-xiangmuguanli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海尔选择了退出。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
实例不胜枚举,近几年从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2010年,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失败。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无不警示我们:并购风险很大,我们应慎之又慎。
『伍』 怎么看待美国老牌保健品食品公司GNC申请破产保护事件
我觉得应该是这家保健品公司经营不善,所以才被迫向gnc申请破产保护,说明我们广大企业应该注重自己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
『陆』 维他麦为什么选择光明,光明的优势,维他麦被收够的原因。 可以加分,分析500字以上!!
光明收购维他麦始末
00对英国最大早餐谷物品牌维他麦的全杠杆收购说明,几经波折之后,光明食品的国际化道路开始顺利起来
00伦敦时间11月2日,光明食品集团对英国维他麦公司(Weetabix Food Company)完成收购交割,以1.8亿英镑现金收购后者60%的股权,光明食品还帮助维他麦置换了9亿英镑的债务。
00光明食品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保持低调,减少了外界对收购的干扰,且在刚刚开始运作收购的时候,就和维他麦签署了一个排他性的协议。为此光明食品采用了多种融资手段,包括与银行签署过桥贷款等短期贷款协议。
00罗兰贝格管理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康雁说:“过桥贷款虽然短期成本较高,但使得资金及时到位,对签署排他性协议,乃至最后完成收购至关重要,非常有价值。”
00中等身材、头发灰白的维他麦首席执行官Giles Turrell告诉《财经》记者,维他麦进军拥有广阔市场的中国,在上游资源整合的同时进行渠道互享,这是一起对双方来说战略上双赢的交易。
00在放弃了联合饼干、法国优诺等引人瞩目的食品饮料行业收购之后,光明食品近年来成功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公司(Synlait Milk Ltd。)和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Manassen Foods),并接连创下食品行业收购金额纪录。
00对于矢志国际化的光明食品来说,几经波折之后,国际化的道路开始顺利起来。
00做足尽职调查
00溯源此次收购,时间拨回到2011年末。
00经国际投行介绍,光明食品于2011年11月找到狮王资本(Lion Capital),洽谈收购英国最大的谷物类食品生产商——维他麦。彼时狮王资本正100%控股维他麦。有80年历史的维他麦在2003年之前是家族企业,因经营困顿于2003年11月被总部位于伦敦的狮王资本以6.42亿英镑接盘控股,此后八年,维他麦销售额和利润均有提升并陆续有分红。
00财报显示,狮王资本入主之前,维他麦的毛利从未超过8500万英镑,而2007年-2011年,维他麦的毛利均突破1亿英镑。2011年维他麦实现毛利1.29亿英镑,净利8174万英镑。
00已获充分投资回报的狮王资本在2011年想寻求退出,在拒绝了若干有意愿的基金后,选择了来自中国的食品巨擘光明食品。“狮王将维他麦带出困境,实现平稳盈利。但要给维他麦带来下一个80年的繁荣,就不是基金公司能做的事了,而需要一个行业的协同者。”
00在光明食品看来,收购维他麦将扩大光明食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和海外的分销网络,改善盈利能力,以及期望维他麦引入中国后进一步的增长潜力。而狮王资本舍弃诸多想接手的基金而选择实业公司,则说明狮王资本的战略目光以及注重在基金界的口碑。
00“他们不是纯粹玩钱的基金,而是希望在战略上给维他麦设计一条长远发展之路。狮王资本与光明食品在战略愿景和战略理念上很契合,我们也非常希望狮王资本能够再以小股东的身份继续参与到维他麦的管理中。”一位光明食品谈判团队的核心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00以40%的小股东身份继续持有维他麦、留下部分管理团队,这是光明食品对本想全部退出的狮王资本的肯定。狮王资本将在2014年进入还本付息的程序期,届时光明食品将可以选择直接接盘维他麦余下的40%股份,或者与狮王资本一同准备将维他麦在香港IPO。
00对狮王资本来说,这同样也是一笔可以接受的生意。维他麦正面临向全球推广谷物食品的关键时刻,维他麦主打的英国谷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中国在2011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杂货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与停滞的英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00光明食品在中国的分销渠道,正是维他麦大举进入中国的必然选择,狮王资本合伙人Lyndon Lea对与光明食品的合作表示了乐观,认为狮王资本除了拿到60%的置换现金,还获得了进入中国现成分销网络的机会。
00战略上的一拍即合不代表双方在具体谈判中会有丝毫让步,光明食品及其专业团队对维他麦的尽职调查远比一般国有企业做得深入,双方在养老金问题上的争议即是说明。
00养老金问题是不少英国老牌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根据英国法律,过去英国的老员工并不像现在的新员工一样,把养老保险交给国家,然后通过社保体系来发放退休金,而是把钱交给企业,形成一个资金池。由社会中介充当托管人来负责这笔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比如按照一定比例购买国债、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三年做一次精算,看看资金池中的钱是否足够养活那些退休人员,假如有缺口,则需要企业拿出经营利润来进行资金弥补。
00伴随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到来,英国国债持续低迷,企业养老金是否存在巨大缺口是双方的争锋点。狮王资本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口径算给光明食品看,显示维他麦的养老金有盈余1800万英镑,但是光明食品请德勤所做的计算结果却显示,有超过1.5亿英镑的资金缺口。
00此前光明食品在收购联合饼干时就因为养老金问题无法谈拢而退出收购,本次谈判,光明食品财务总监曹晓风态度鲜明:“狮王资本要退出维他麦,但这个缺口是他们经营维他麦期间造成的,所以狮王资本必须就养老金给接盘者光明食品一次性的补偿。”
00双方就这个问题反复较量,一度成为谈判停滞的重要因素。由于养老金中的50%投入到国债投资中,最后双方以当时英国国债利率水平为基准确定狮王资本先拿出3000万英镑弥补光明食品。“当时的英国国债利率已经处于非常低的阶段,回升的可能很大,而且1.5亿英镑的缺口不是一年补足,我们计算下来这样比较合理。”曹晓风表示。
00维他麦的高负债也是这起收购案的焦点之一。12亿英镑的资产价值,9亿英镑的负债,75%的负债率让众多观察者对维他麦评价不高。但康雁告诉《财经》记者,“这一点恰是此桩收购的亮点所在”,维他麦的高负债并非源于经营不善,而是原股东狮王资本有意为之,其目的可能在于避税。
00该公司财务数据显示,其9亿英镑的负债中有4亿英镑是“股东借贷”,且贷款利率高达9%。“从逻辑上讲不通,在欧洲经济普遍萧条的背景下,即便维他麦需要融资,也可以很轻松地拿到2%至4%的贷款利率。”康雁表示。
00康雁认为,狮王资本之所以给予维他麦高达9%的贷款利率,很可能是通过这样的财务方法,压低该公司的利润,进而规避英国的高额税率,“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转移利润的财务方法”。
00维他麦的高额负债,非但不会让光明食品的收购前景产生变数,反而可能成为日后维他麦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光明食品完成收购后,将通过银行置换负债的办法,将这4亿英镑的借贷利率降低至市场化水平,光明食品从香港金融市场可以拿到2%至4%的银行贷款利率,以此推算,每年就可以获得2400万英镑的盈利。
00光明食品2011年营业收入76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6.5亿元人民币。业内普遍认为,光明食品的自有资金并不足够充裕。
00为了完成收购,光明食品展开了一系列的融资行为,最后以高杠杆完成收购。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在光明食品眼里,这样的融资行为成本最低且最灵活。
00光明食品在国内债券市场已经打开局面,多次发行的中期票据一直比较热销,但走向国际债券市场还是第一回,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
002012年9月,随着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对光明食品的主体评级出炉,三大评级机构均对光明食品做出了“投资级”的评价。标普认为光明食品的业务状况较好,在全国有较大规模的销售和分销渠道,海外扩张已入轨道,这些对其固有的经营风险均有对冲作用。
00标普指出,虽然光明食品财务杠杆较高、现金流疲软,但由于其与上海市政府的关联关系,所以光明食品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非常宽敞,而且上海市政府在其面临财务困境时提供足够且及时的特别支持的可能性“较高”。
00光明食品在香港募得8.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参与银行有中资的国开行、中国银行(2.74,0.00,0.00%)、交通银行(4.22,0.01,0.24%),外资的苏格兰皇家、巴克莱、汇丰、澳新等。光明食品用过桥贷款完成11月2日的交割,并在未来的一年内寻找合适的窗口时期进行海外发债。
00“如果有好的价格,可能一两个月完成,如果没有也可能拖到十个月完成,因为利率和汇率都不好控制。我们找最专业的银行给我们服务,每天告诉我们关于风险和走势等方面的信息。”曹晓风向《财经》记者表示。
00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欧美的贷款利率普遍保持在1%甚至更低。康雁表示,光明食品采取竞标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据光明食品高层判断,此次全杠杆融资将海外并购的融资成本做到了最低,大约节省下3%-3.2%。
00维他麦中国计划
00维他麦长久以来固守英国市场,是英国最大的早餐谷物品牌,约占英国14.5%的市场份额。两年前,维他麦的品牌通过专营进口食品代理的西诺迪斯(Sinodis),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超市售卖,诸如上海主打高端食品的城市超市和八佰伴。但销售额仅做到了600万元人民币。
00这让维他麦的高层很不满。首席执行官Giles Turrell告诉《财经》记者,“此前在中国的销售量没有取得维他麦公司的预期,经销商主要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推广,渠道主要是零售商业超市。”而消费品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早餐谷物市场近年的年销售额达到26亿元人民币,近几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较发达省份,市场贡献超过65%。
0010月17日,维他麦高层人士抵达上海与光明食品洽谈在中国的销售计划,Giles Turrell并未透露更多中国销售计划的细节,他告诉《财经》记者:“与光明食品的合作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带往中国,光明食品在消费力强劲的长三角的庞大分销渠道是我们最为看重的。”记者了解到,双方对光明食品取代西诺迪斯后的销售前景相当乐观。
00维他麦面对的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然而它要想赢得中国市场,尚取决于品牌建设、消费者培育、市场营销,以及产品的创新。
00以早餐谷物市场为例,对于早餐爱吃大米粥或油条的中国人而言,吃泡在冷牛奶里的糊状谷物的习惯尚待培育。Giles Turrell坦言,将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额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是熟悉消费者习惯,第二步是打响品牌。
00Turrell认为,中国谷物早餐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维他麦进来后要做大量的消费者市场调研,熟悉他们的口味。然后通过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手段将相对不熟悉的谷物早餐向他们推广,最后利用维他麦在全球的品牌和提倡健康的形象实现品牌固化。简言之,就是先做大蛋糕,后差异化竞争。
00尼尔森在对中国早餐谷物市场的多年监测后发现,早餐谷物的进口品牌在市场份额表现上没有绝对优势,总体份额占到三成左右;相反,在中国现在的早餐谷物市场,本土品牌并没有太多品牌方面的劣势。
00虽然中国市场尚未完全开拓,但亦不乏先行者。
00尼尔森中国区零售研究服务副总监周凌卿表示:“以份额领先的本土品牌西麦(Seamild)为例,其在产品包装上很清晰地突出自身麦片原料是采用澳洲黄金燕麦,以及在中国市场十年耕耘获得的铺货优势,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认可还是非常高的。”
00国际品牌中比较成熟的是百事食品旗下的桂格(Quaker),近两三年的增长都在30%左右。它的优势主要在于创新以及市场推广,2012年推出的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新口味(红枣、紫薯)以及2011年推出的燕麦粥产品都获得比较好的市场反响。同时,桂格借助了百事食品这一国际品牌在整合市场、渠道资源方面的优势。
00另一家知名的早餐谷物厂商是美国的家乐氏(Kellogg’s),过去与维他麦类似,以原装进口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近期也宣布了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包括建立合资公司等。
00维他麦显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企图。
00这家1932年创立于英国的第一大早餐谷物品牌,拥有优良的产品组合,当中包括家喻户晓的英国麦片品牌Weetabix,以及Alpen和Ready brek这两个英国最畅销的谷物棒。多位光明食品和维他麦的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与此前只在相对高端的城市零售超市相比,维他麦可以借助光明食品旗下的第一食品、农工商超市等覆盖面更广泛的网络渠道,大大提升在中国的销售量和影响力。
00曹晓风表示,消费者认可维他麦的的品牌是“健康”的代名词。“这也是我们买它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今后几年引导的恰恰是高纤维低脂肪的食品。”
00Giles Turrell还透露,如果把产品带到中国,一定会做出适当调整,要在口感上做研发。“不期望在短期内改变中国的早餐习惯,但我们会根据中国人的口味和生活方式进行改良。”
00光明国际化路径
00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期间,光明食品的海外收购从澳大利亚CSR公司、英国联合饼干、美国健安喜(GNC)到法国优诺,四次均无果而终。
00葛俊杰作为光明食品副总裁、上海烟糖的董事长,负责了与澳大利亚CSR项目的整个谈判。他回顾说,“当时我们的报价是17.5亿美元,后来尽职调查以后发现这个公司不值17.5亿美元。我们是国有企业,风险很难控制的话,我们就放弃。”
00收购英国联合饼干时,则是因为英国养老金的窟窿而被迫放弃,德勤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帮助光明食品发现了问题。
00德勤并购合伙人丁建萍向《财经》记者分析说:“欧洲的养老金是投资到证券产品中的,因此养老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是不确定的。中国企业缺乏经验,事先往往考虑不到这个因素。”
00曹晓风作为光明食品董事和财务总监,当时首次接触英国的养老金法律制度。他向《财经》记者回顾说,英国的养老金制度规定,一旦养老金投资存在缺口,企业必须增加投入,这可能就会影响到现金流。
00“我们谈到最后的时候发现养老金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缺口比较大,基金退出的时候要求补偿机制,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达成一致。这也是联合饼干给我的教训,就是养老金缺口怎么处理非常重要。”
00在收购法国优诺的时候,光明食品曾一度势在必得,董事长王宗南还亲自拜访了法国财政部,尽努力与政府和公众做沟通。但最终被GM(通用磨坊)杀了进来,买下了法国优诺50%的股权,并且还拥有公司营运的绝对控制权。
00曹晓风向《财经》记者总结说,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光明食品必须与媒体、农民协会、议员、政府做全面沟通,向他们解释光明食品收购的意图和好处。
00通过这些海外实践,光明食品也逐步摸索出了几个收购条件:价格是否合理、风险是否可控、团队能否融合,以及能否与光明食品产品协同效益。“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我们就放弃。”
00曹晓风表示,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出去谈判,为了成功,可以不计成本地去做收购,这是一种误解。在光明食品的并购原则中,假如风险不可控,退出也是种胜利,不要把风险负担背在身上。在联合饼干身上,光明食品就是这么做的;这次维他麦的谈判中对方不希望因此而失去一位好的战略投资者,因此在多轮磋商下,狮王资本最终还是在养老金问题上进行了妥协。
00经历了这些挫折,葛俊杰、曹晓风对于国际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这其中有对于西方国家的财务、法律方面的理解。“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学到很多,比如每个国家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葛俊杰说。
00在维他麦、玛纳森的这两笔成功的收购交易中,光明食品是分别从英国的狮王资本、澳洲的CHAMP两家私募股权基金手中买入。这说明光明食品已经开始借助外力,利用外部优质资源。
00董事长王宗南给予了私募股权基金非常好的评价,“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我感觉到PE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因为它们国际化的程度比较高,对于一些行业的分析、判断,包括一些专业的人才也比较集中。”
00过去两年,光明食品完成了四次海外并购。除了收购英国维他麦60%股权之外,另外三次举动为:2010年7月收购新西兰新莱特(Synlait)乳业50%的股权、2011年8月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Manassen)食品75%的股权,以及2012年6月收购法国迪瓦波尔多(DIVA)葡萄酒公司70%的股权。
00可以看出,光明食品是围绕着糖、酒、乳业的食品制造和分销网络展开了海外收购。
00在多次的媒体采访和公开场合中,董事长王宗南表示光明食品的海外并购“才开了一个头”。光明食品需要借助兼并收购,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企业,从食品制造业,向原材料基地进行延伸,同时向终端延伸。
00葛俊杰认为,虽然中国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但是几乎没有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食品企业,所以,“你就需要与国际优秀的企业,通过合作、并购,来形成协同效益。”
00王宗南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光明食品的并购思路:遵循“符合战略、有协同效应、价格合理、风险可控”的并购原则。成功的收购,并不止于项目的谈成、交割的完成,而是签约之后的协同效益、对接和整合的成功。
00在并购方面,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遵循的也是收购兼并的发展战略。过去十年中,卡夫一直在积极进行全球布局,通过并购拓展新市场和新产品。2010年通过收购吉百利一跃成为全球糖果业的老大,并利用吉百利强大的分销渠道将产品销往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
00中信资本总裁张懿宸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光明食品做海外收购,因为是战略投资人,看重的是与现有业务之间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程度能达到哪一步,能不能释放协同效益,这个大家有不同的认识。”
00例如,通过对澳洲玛纳森食品公司的并购,光明食品认为,可以继承其在澳洲、欧洲、北美的11700多家通路终端。同时,玛纳森是许多澳大利亚品牌的代理商,又可以将这些品牌的代理权从澳大利亚延伸至中国。另外,光明食品构想借助玛纳森的平台,将黄酒、白酒、中国保健品等产品打入澳大利亚市场。
00对此,德勤并购合伙人丁建萍指出,在提出并购之前就应该考虑并购以后的整合规划,这是中国公司过去不太重视的方面。光明食品进一步的改变,或许将从这里开始。
『柒』 健安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健安喜(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09月0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等。
法定代表人:FRANCIS KENNEDY HORTON IV
成立时间:2014-09-04
工商注册号:310000500553347
企业类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6088号凯德龙之梦广场B1层52号商铺
『捌』 GNC这个牌子怎么样
GNC这个牌子还不错。
GNC在1935 年, David Shakarian 在匹兹堡成立了一家专门贩售食品的小店,称之为 Lackzoom。akarian's 于 418 Wood Street BS。
美国GNC健安喜为全球闻名之优良营养食品公司,在全球拥有5000多家连锁店;500多万个金卡会员;在亚洲地区包括新加坡、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等地,均有连锁店的成立。
光明集团总裁曹树民印证了此前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保健品产业将是集团未来核心战略产业之一"的说法,向媒体确认表示,若收购成功,光明未来在发展健康产业、保健品产业时起点会更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健安喜
『玖』 美国gnc健安喜有假吗
1
0
GNC(健安喜)是国内很少的几家纯国外原装进口的产品,我知道的还有加拿大的健美生和芬兰的汉诺金都是纯进口。还有一些企业也说自己的是进口,首次未开封使用前包装是色泽鲜艳。其实现在的水货和正品都得到差不多。真的让人不太好区分。气味仔细闻的话应该是淡淡的清香味才对,有点类似于坚果的味道。
如果有臭味说明已经变质,就不能吃了
『拾』 寻上市公司并购因融资问题而失败的案例。
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