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孙绍振如何用“还原-分析法”解读古代诗词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读后(1)福建龙岩一中 邱静芳 古代诗词的鉴赏在高考中属于雷打不动的固定考点,长期是教学复习迎考的重点,而且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无论怎么说,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孙教授强调,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统一的对象加以剖析,不应该从统一性出发,而是应该从差异性,或者矛盾性出发。因此,就要善于从看来相同的作品中看出相异的地方,而且要善于看来相异的作品中,看出来相同的地方。这是科学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而看出矛盾所在,看出相异所在,是分析的前提。孙绍振教授在他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一书中,解读了27首古代诗词。为了便于学习,笔者试着对他的解读方法作个归纳。一、多角度提出质疑1.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比。如解读《敕勒歌》,提出这个问题:类似写草原的民歌并不少见,为什么这一首却成了经典性的,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2.从诗话家已有的定评中提出质疑。如解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一句,有这么一段文字: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经霜草脆,故能折断。这种说法也许有根据,但是其中有矛盾:既然很坚韧,就不易折断。至于经霜草脆,则不是西北草的特点。草枯则黄,枯久则朽,朽则发白。这是北方普遍的现象,并不是某一种草的特有现象。为什么古代的学者要这么费劲地考证西北实有其物呢?3.从诗歌类型角度质疑。如写景抒情诗歌,解读《春夜喜雨》,提出:诗凭什么感人?解读《望庐山瀑布》,提出: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的感情呢?4.借助诗话家的定评,进一步质疑。如解读《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提出:众口一词都说好,但是好在什么地方,一千多年来,那么多诗话家,却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解读柳宗元的《江雪》,提出:这也是一首以图画来抒情的杰作,历代诗评家,一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大多数是印象式的论断,并没有把道理讲出来。如解读《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批点唐音》说:“此篇鲜媚如晚唐,但不俗。”孙教授接着写道:为什么并没有感到俗艳呢?自从这个问题提出来以来,几百年了,还没有人从理性上回答过。在我看来,这是因为……5.从风格还原上提出质疑。孙教授强调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抓住作品的特殊点,要对作品的风格或者作家的特点穷追不舍。如解读《西江月遣兴》,直接提出:它很有特点,特点何在?6.在同一种表现手法上比较质疑。如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大多词评家都集中赞赏她的十四个叠词。叠字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效果,但从修辞技巧来说,这样连续性的叠词并不是越多越妙,孙教授接着列举了许多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提出质疑:为什么其他人用的叠字给人多余繁冗的感觉,而李清照却不会?从而探究其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在内容上,情感上的深沉。7.还原情感逻辑提出质疑按常规情感来理解,提出假设。再与诗歌的情感逻辑发展作比较。前后对比,提出质疑。如解读《独坐敬亭山》的三四句时,孙教授解读道:和孤独联系在一起的,是寂寞、苦闷、烦厌。这对于人来说,有一种否定的性质,诗人完全可以宣泄他的苦闷和烦厌。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俗了,就没有李白的特点了……但是,就在这样的极端孤寂之中,诗的情感,却发生了一次倒转。面对无声的敬亭山,不但没有感到烦厌,相反倒是感到“不厌”。这不是无理吗?不,这里隐含着诗的情感的逻辑特点。……这里,李白的妙处在于,既突然,而又不太突然。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孙教授在自序里所说的,各种还原法、比较法都是低层次的操作性方法,而最高层次,从哲学上说,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他说,“如果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话,那也不过是,我把这种方法用得很彻底,用得很坚决,将之转化为操作性方法,并使之系统化。”笔者笨拙,并没从纷繁复杂的分析之中看出其系统性,但是,确实知道了孙教授如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抓住诗歌创作特点如解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时,引出《万首唐人绝句》编者提出的问题:“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表面上是一字之争,实质是关于诗的写实性还是想像虚拟性质的分歧。因而,这首诗歌解读时,孙教授抓住诗歌创作的特点,进一步解读道:“诗歌的感人力量并不仅仅来自真切的画面,来自视觉写实,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更为依赖假定、想像来超越现实,如果拘泥于写实,诗人的感情就比较难以渗透在景观之中而得以自由发挥了。只有在假定的、虚拟的情景中,主观的情感才能渗透在客观的情景之中,得到比较自由的发挥。”“诗歌的艺术准则,不是写实与否,而是情感与景观的猝然遇合、交融中是否有独特的感触,虚拟的自由,意境的创造是否产生特殊的审美价值。”2.抓住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解读《凉州词》抓住绝句的特点,从结构上去解析,先讲述作为绝句的共同点:比较杰出的绝句,往往是第三句、第四句,在句式上有所变化,从陈述句变成疑问、感叹、否定,条件复句的比较多。这是因为,这种句式,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强烈。并举了大量例子证明“这是一种规律,许多杰出的绝句都是合乎词规律的”,然后重点鉴赏“何须”二字:因为有了这个“何须”二字,这首绝句就从描绘图景,转入为抒情。这样的解读扩展了诗歌的深度,有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倘若你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必须占领知识的高地。还有对《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的解读更是从结构上去分析的,六言绝句,缺少变化。联系王维精通音律,不会不知道六言节奏上的缺陷,最后分析得出结论:“或许正因为六言缺少了起伏变化,才更有一种淡漠、平静、闲适的感觉”。3.抓住作品特殊的角度如解读《敕勒歌》最后三句时,孙教授分析道:从意念上来说,这是一个对转:从苍凉,到水草丰美;从无人,到人的欣赏的目光和喜悦的心灵。从结构上来说,这是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解读《木兰辞》还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理解“英雄”。4.抓住诗人的特点进行分析如解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抓住岑参的两个特点进行分析:其一是很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尤其是抓住局部特点,以激发读者全面的联想;其二是善于运用比喻。解读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时,开篇就明确: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如……而陶渊明的诗,则不太相同,好像没有什么激情似的。……这种特点,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的语言,他的文字,不像一般诗作那样词采华丽,而是相当朴素。5.多方比较深入分析孙教授在解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最后一段中对“比较”一法作了补充说明:“比较只须一点相通,四面八方,无可不比。故本文有意将该诗与李白、杜甫,甚至李世民的相比,以显示比较作为方法贵在不拘一格。”例如,提到雪,就从汉语讲到英语,从谢道韫讲到李杜,并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归纳解说:岑参从战争的现场写边疆将士感觉中的雪,雪仍然是美的,但不是李白式的浪漫的温暖,他并没有回避寒冷的感觉,但是也没有杜甫那样的悲苦之感,而是一种以酷寒为美的豪迈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岑参对唐诗中苦寒美感的一种开拓。6.运用美学知识提升解读的高度如上例,解读陶渊明的朴素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朴素美的相关知识:“……朴素,本身并不一定就是美的。从字面上孤立起来看,是很平淡的。但是平淡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深沉,主要靠整体结构,各关键语词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和照应,字里行间,默默地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构成一种有机的情感和景物的‘场’。”这也是诗歌结构的一种,是内在的结构。如解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鉴赏时含有哲学的思考。孙教授抓住“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字,解读了其三重内心感应暗示,说其无人而有人怜,有人而无人影。内心和外物之间的多重的互动,构成了情感的“场”,无声地升华为意境。并明确“这是从诗的内在结构和人的情感结构来欣赏的”。又如解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作者运用到了时空变化的审美知识:“在这首诗中,情感主要是依赖空间和时间的自由的双重跳跃性转换而得到充分的表达的。……以时间空间的转换,表现情感的转折,就这一点来说,是中外诗歌不约而同的:眼下的一切会成为未来的回忆,而回忆可能使不幸转化为美好的欣慰。如普希金著名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这样。”三、点滴感悟要会揭示矛盾,才能找到可分析的对象。而要从天衣无缝的统一中找出相异点、特殊点,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是没法做到的。“只有具备抽象的想象力,才能把隐秘的矛盾揪出来”(第10页),这谈何容易?而要能够从四面八方对作品进行还原进行比较,也不是一件易事。不仅要掌握各种诗歌体裁的结构特点章法特点外部结构内部结构,还要了解历代诗话家对其的相关评论;既要有诗学知识,还要有美学知识、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文化学知识。所以,孙教授的解读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当然,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B.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八百字左右
“谷贵伤农”现象虽令人莫名惊诧,不过分析起来并不意外。很容易洞见的事实是:稻农难以从高价的五常大米销售中获益,是因为他们在产业链中处于惯常的弱势地位。在有着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诸多环节的农业产业链中,稻农身处产业链的最前端,位置注定了他们的议价能力并不强,很难获得均势的价格谈判权,往往只能获得最低的原料价格。不过当价格悬殊到四五十元与两元之差,这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某种小农经济模式的缺陷,而更是政府管理的漏洞。
数十年的市场经济漫漫之路,早已经让不少地方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了冲动的权力之心,或多或少地缩回了对市场过度干预的手。但市场边界感并不等同于对农业产业链的不管不问,也不等同于,地方政府拒绝用公共管理产品的供给来适度提高生产者的博弈能力,从而纠偏畸形的价格现象。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受损,中间商过度获利,只能说明公共管理是有短板的。
不难看出,所谓谷贱伤农也好,所谓谷贵伤农也罢,它们其实都是源于同一种管理病:即一些地方政府把日常生活品的价格过度交给市场,最终让市场的中间流通环节掠夺走过多收益,让农民失去了应有的利润份额。事实上,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公共管理也需要行政之手。尤其,对于粮价这样关系到公益和民生的领域,政府行政之手更不能“该出手时不出手”。因为,相对于市场的效率,粮价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没有哪一个地方政府,可以对公平和稳定熟视无睹。
不可回避的是,快速的城市化运动,早已经让农业生产成为一项日益萎缩的产业,城市郊区菜地稻田面积的显著减少就是一项明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需要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的合理管理,培育与维系生产者的积极性。其实,说到底,让稻农收益最大化,打破稻农与市场之间力量的过度不平衡并不难,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也是那些学者早已经指出的日常举措:农超对接、组织起以农协为代表的农业集体户组织、建立半市场化与半公益的会员制中介组织,当地方政府真正助力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博弈能力,谷贱伤农与谷贵伤农现象都不难消弭。
C. 除了古生物分析法,古环境分析方法有哪些
除了古生物分析法,古环境分析方法有哪些
古生物是地史时期的生物,也遵循达尔文进化论的原则。进化论所指明的进化方式──分支进化、阶段进化、辐射适应、趋异进化、趋同进化、平行进化、动态进化等同样适用于古生物。除此以外,古生物进化
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比较重要的规律有:不可逆律,为比利时古生物学家L.多洛所提出。它指出,无论是生物体或其器官,一经演变再不可能在以后生物界中恢复,一经消失也不可能再在后代或别处重现。例如,鱼类演化为陆生哺乳类后,一部分哺乳类又回到海洋成为鲸类,但鱼的鳍、鳃等都不能在鲸类中恢复,鲸类只能靠肺呼吸并以演变的四肢和尾起鳍的作用。根据不可逆律,在较老地层中已经绝灭的化石物种,在较新的地层中不会再出现,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必具有不同的化石生物群。把层序律和不可逆律结合起来,就构成利用古生物学方法确定地层时代和划分地层的基本原理。
D. 古生物地史学中形态和功能分析法的原理
有地质锤,应该是同行,这是风化的板岩片岩,砂质板岩,一般情况请是可能有化石的,不过得分区域,古生物多的地方肯定会有,古生物少的地方,就很难有化石了,此种岩石里一般发现的印模化石较多。
E. 关于古构造地质图分析方法的一般知识
(1)问题的提出和术语
大地构造学和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的。历史地质学可分为地层学、关于相的学说、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本身和古地理学。大地构造学可分为区域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和普通大地构造学。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产状形态和任何区域以至整个地球的构造变形,确定地壳中构造形态的组合和现代分布规律,而不是研究老地层水准。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在岩石—相图中提出采用编制专门的古构造图,这种图的基础应当建立在古构造—地质图上。
图13.10 冀东水厂南山构造略图
(据马杏垣,1965)
1—小褶皱枢纽倾伏方向及倾伏角;2—矿物线理的倾伏方向及倾伏角;3—磁铁石英岩中的面状构造(流劈理S2)的产状;4—混合花岗岩中的面状构造(流劈理S2)的产状;5—小褶皱轴面产状;6—岩层(片麻理、片理S1)产状;7—混合片麻岩;8—混合花岗岩;9—磁铁石英岩;10—橄榄辉长岩;11—推断的次级倒转背斜、向斜;12—线状定向构造的玫瑰花图:带点的区域为倾角,断线与点组合的区域为倾角
(2)原始资料
地质测量资料、钻孔资料和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以及在构造研究中已完成的地质图、剖面图和其他图件是编制古构造地图时利用的基本材料之一。
图13.11 河南嵩山地区登封群、嵩山群构造图
(据原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马杏垣等)
1—第四系;2—上古生界;3—下古生界;4—新源古界;5—中元古界五指岭组;6—中元古界罗汉洞组;7—标志层;8—太古宇登封群;9—伟晶岩脉;10—辉绿岩脉;11—花岗岩;12—登封群中岩性标志层;13—混合花岗岩;14—角闪岩岩性。燕山运动形成的断裂;15—压性断裂,19—压性断裂,20—压扭性断裂,21—挤压破碎带。吕梁运动(中岳运动)形成的第一形变期的有关构造形迹;16—背斜、向斜枢纽(F1),17—倒转背、向斜枢纽(F1),18—横向背、向斜枢纽,23—流劈理、篇理产状。吕梁运动(中岳运动)形成的第二形变期的有关构造形迹;24—背斜、向斜轴迹(F2),25—张扭性断裂,26—压扭性断裂。嵩阳运动形成的构造形迹;27—背形、向形轴迹;28—片麻理产状。其他符号:29—岩层产状;30—倒转岩层产状;31—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产状;32—主要地质界线;33角度不整合界线;22—玉寒滑动形成的张扭性断裂
图13.12 嵩山地区东部纸房水库东面溢洪道南壁断面上褶皱的褶曲现象
(据刘如琦)
岩石为嵩山群五指岭组下段,1,2,3,…为测点;图下虚线代表纲要图
1—石英岩;2—白云质大理岩;3—千枚岩;4—褶劈理
地质测量和根据地质测量的资料编绘的裸露地区的地质图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必须利用钻孔资料。利用钻孔资料追索沉积间断,查明沉积厚度,识别断裂破坏,研究古地貌和进行相—周期分析。
地震、重力、磁力和电测等方法在古构造地质分析和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对比法说明地球沉积部分和整个地壳的地质结构。
带有钻孔、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的综合磁力资料有可能探索地下深处某一标高的破坏和确定断裂面下陷的倾斜度,查明前寒武纪面的大致深度和盐丘地区喷发作用的形成及其他问题。
电法勘探资料广泛被有效地应用于建立煤沉积分布地区和碳酸盐构成的熔岩地区的古构造地质图。
地质和地震地质剖面或断面图是建立古构造地质图的重要的原始资料。但应指出的是,考虑到由于建造内间断和地区性局部隆起成长的结果所产生的厚度影响,划分埋藏在不整合面下面的沉积地层界线,应该以埋藏在冲刷面下面的地震层面性状作为基础,对于构造层内部岩石地层剖面图以及埋藏在不整合的较浅层位只需在钻孔的地质测量资料基础上建立起来。
根据标准层或地质反射层编制成的构造图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造地质图、层状图(中段图)和地质图对古构造地质分析和编制古构造地质图具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地质图指的是埋藏在松散沉积物覆盖层下面的岩石露头被缩小到一定比例尺的垂直投影图。层状图指的是岩层任意水平面断面图。构造地质图是按照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标准层编制的。
等厚度图和相图在古构造地质分析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编制古构造地质图之前确定造成厚度缩小的先决条件——断裂破坏或者是建造内冲刷——是非常重要的。钻孔揭露的厚度应按公式作真厚度计算:
T=Tu·cosδ (在垂直钻孔中被测量的可见厚度)
T=Tu·cos(δ—σ)(在沿着隆起层面向上倾斜的斜孔中测量)
T=Tu·cos(δ+σ)(在沿着倾向向下偏转的斜孔中测量。那时地层比钻孔更接近垂直)
T=Tu·cos[180°—(δ—σ)](在沿着地层倾向偏转的斜孔中测量。那时地层比钻孔更接近垂直)
式中:δ为根据岩心或者构造图确定的岩层倾角;σ为钻孔偏离铅垂方向的夹角,即天顶角;T为岩层真厚度;Tu为在钻孔中根据测量所见到的倾斜厚度。
F. 谷草谷丙偏低是什么意思
1、 第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都属于转氨酶的一种,都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用谷草谷丙比值来判断病情,谷草谷丙比值偏高或者偏低都预示肝功能不正常。
2、 第二:如果肝细胞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炎症,中毒,坏死而造成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血液中的转氨酶就会升高,在临床检查中最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偏低是肝细胞受损。
3、 第三: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在肝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升幅是有区别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幅度,比谷草转氨酶升高的幅度要大。谷草谷丙正常比值是0.8-1.5,当谷草谷丙比值小于1.0时,说明是慢性轻度肝炎或者急性肝炎。
(6)谷谷分析法扩展阅读:
谷草转氨酶高饮食注意:
第一:转氨酶高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加强肝细胞的修复,例如:可以吃一些瘦牛肉、瘦猪肉、鸡肉、兔肉、泥鳅、虾等等。
第二:转氨酶高可以吃一些菌类的食物,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例如木耳、香菇、蘑菇等等。
第三:转氨酶高吃一些猕猴桃、李子、杏、鲜枣、苹果、橘子等等类的水果。
第四:转氨酶高吃一些小白菜、金针菇、大豆、海带、西瓜、西红柿、菠菜等等类的蔬菜。
第五:转氨酶高要尽量选择用一些粗粮和清淡类食物为主。
G. 谷(谷)是什么造字法
谷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谷
造字法:会意
笔顺:撇捺撇捺竖折横
H. 谷种与谷子的鉴别方法,
不好分辨
I. 谷子的谷是什么结构
谷,部首:谷。
谷从造字法讲是会义字,表示山岭间涧水汇集,上部是”水“的变形,表示涧水从山坡两侧向下淌,下部是”口“,表示水流经的通道,因此是上下结构
J. 请教什么是谷谷积分
EDQM关于多肽质量标准制定的会议上也提到:“对于多肽相关肽,通常采用峰谷对峰谷的积分方法”(Related Peptides method Description: General Integration Statement:Tangential Integration (Valley to Valley))
在药检所老师的课上,如果没有听错的话,谷谷积分四个字应该没错,当时讲案例的时候一笔带过,据说是可以增加分离度,相对基线积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