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索罗斯怎么攻击港元的
1997年7月,索罗斯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此举被认为是世人瞩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以美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为主力)联手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股市、期货市场斗法,双方投入巨资“激战”约两周时间,以港府胜利暂时告一 段落。
但有关亚洲金融危机起因的报道,以及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的“激战”,越来越多地将人们的目光聚集至“名声变得越来越响的乔治·索罗斯身上。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943—1944年索罗斯一家利用伪造证件化名逃避纳粹追捕。1947年移居英国。1954—1979年在伦敦和纽约默默无闻地从事证券交易和金融分析,1956年移居美国,1961年结婚并成为美国公民。
1979年,索罗斯将1973年与人合作成立的“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至1990年,“索罗斯基金组织”在26个国家设立了89个机构。
1992年9月,索罗斯趁英镑危机,短短一个月内赚取了创纪录的15亿美元,并以牛津大学主要资助人身份成为该校董事会成员。
1993年,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人。当年美国个人收入排行榜前1OO名中有9人为索罗斯基金会工作。其后的索罗斯名声大噪,1993年以“一个能改变市场的人物”成为美国《商业周刊》封面人物。
(1)罗杰斯攻击香港股市扩展阅读
索罗斯投资案例
1960年,索罗斯第一次对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通过调查,索罗斯发现,由于安联公司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
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购买了大量的安联公司的股份。但其他人并不相信,事实上,索罗斯对了,安联股票的价值翻了三倍。索罗斯名声大振。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大举入侵以色列,由于武器落后以色列惨败。从这场战争中,索罗斯联想到美国的武器装备也可能过时,美国国防部可能会花费巨资用新式武器重新装备军队。于是索罗斯基金开始投资那些掌握大量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这些投资为索罗斯基金带来了巨额利润。
全球最大的投资者,与“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合伙成立了“量子基金”,曾获利20多亿美元,被称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索罗斯个人收入达6.8亿美元,在1992年的华尔街十大收入排行榜名列榜首。
信奉“弱肉强食”投资理念的索罗斯,从1968年创立“第一老鹰基金”,即量子基金的前身,到1992年狙击英镑大赚20亿美元,1993年登上华尔街百大富翁排行榜,1997年狙击泰铢掀起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喜欢和各国央行对着干,是被各大市场视为翻江倒海的“坏小子”。
㈡ 量子基金谁了解给我讲讲
量子基因的始末展恒理财为您提供。
量子基金(QuantumFund)由双鹰基金演变而来,是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旗下经营的最大的对冲基金,亦是全球规模较大的几个对冲基金之一。该基金于1970年由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JimRogers)一同创立。该基金曾多次以金融工具试图袭击许多国家的货币而得利。包括1992年袭击英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袭击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货币,后又试图狙击港币,但因香港政府的力守而失败,但是也使香港损失惨重,香港恒生股市曾经一日大跌三千余点,2010年索罗斯又在香港设置办公室。
索罗斯是匈牙利移民,旗下的量子基金成立于1969年,是一个高风险基金,在世界范围内投资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之所以取名“量子”,是因为索罗斯认为,证券市场就像微粒子的物理量子不可能具有确定数值一样,也经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
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量子基金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焦点,是由于索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几次大规模货币阻击战并屡屡得手。他在1992年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被金融界称为“令英格兰银行破产的人”。
1994年,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索罗斯又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并很快波及到东南亚地区。
但索罗斯并不是“常胜将军”,1998年以来,投资失误使量子基金遭到重大损失。先是索罗斯对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及对日元汇率走势的判断失误,之后投资于美国股市网络股也大幅下跌,使量子基金损失近50亿美元,元气大伤。
㈢ 为什么罗杰斯一句话造成今天股市下跌
因为他是牛人,投机大师。你熟悉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创造者之一
㈣ 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㈤ 求罗杰斯、索罗斯和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的比较。
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匈牙利(1930年— )狠辣的金融狙击手 出生于匈牙利犹太律师家庭,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 国际金融的硕士学位。索罗斯遇上拍档吉姆·罗杰斯, 于1969年创立双鹰基金,后更名为量子基金( QuantumFund),建立之初,资本额为400万美元, 在1970~1980年的10年里, 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 林奇的30%。1992年的英镑风暴战役,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1998年香港官鳄大战, 这三场战役令索罗斯尽人皆知。 箴言:“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 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曾跟别人赶时髦,那么, 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索罗斯认为,股市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得到完整信息, 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 偏见”。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 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当“流行偏见” 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 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 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 羊群效应”。他认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根据, 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吉姆·罗杰斯(JimRogers),美国(1942年—), 金融界的印第安纳·琼斯 先后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学, 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1969年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 1980年离开量子基金后,开始独立投资人生涯。 从1990年起完成两次环球旅行,1999年, 罗杰斯在其第二次环球投资旅行时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 1999年上海B股指数只有50多点, 而2001年最高到达240多点,两年多的时间获得4~ 6倍的利润。1998年创立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 到2003年11月该指数已达119.73%的升幅, 超过同期主要指数。 箴言:“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 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 罗杰斯给与投资的忠告一向是,做自己熟悉的事,绝不赔钱, 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谨慎,以详细调查为基础, 稳扎稳打是他的投资风格。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 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 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越是遭遇这种情况, 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 每个人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罗杰斯较喜欢那些无人关注的、 股价便宜的股票。 彼得·林奇(PeterLynch),美国,(1944年-) 证券界超级巨星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1969年进入富达(Fidelity)管理公司成为研究员, 1977年成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任职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 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 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箴言: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 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 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 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他建议投资者, 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上而不是股票上。在他看来, 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 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甚至“女士的丝袜好过通讯卫星, 汽车旅馆好过光纤光学”,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 就可以买。
㈥ 罗杰斯VS郎咸平节目中为什么郎咸平会说不赢罗杰斯
您好!我在不久前也看了罗杰斯VS郎咸平节目。发现这是大约2004-2006年的,这个时候郎咸平名气还不是很大,加上那个时候股市经常是熊市、牛市,所以大家对股市的前景非常看好,而郎咸平说监管不力根本没什么人信。加上女主持人崇洋媚外,郎咸平的话无足轻重,在想打断话时无人理睬,女主持人也不想两个人闹下去,所以郎咸平根本占不到便宜,还被说成“无知的学者”。经过07年到11年股市大跌,人们这才清醒。加上罗杰斯肆意奉承中国股市、共产党、政府、人民,使各路诸侯十分相信他,而郎咸平话语刺耳,得不到太多人的信任。现在,索罗斯学着罗杰斯来中国“敲门”(郎咸平说倒数第二集),也是吹的中国政府到了天上去了!如果政府官员一味听这些话,粉饰太平,那么经济危机也会降临中国。我觉得外国人的话不可信,各位还是听本土“郎教授”、“郎掌柜”的吧!小卫龙哥愚见。
㈦ 罗杰斯与索罗斯谁更厉害
索罗斯做空比较厉害,撼动东南亚,香港都差点沦陷
㈧ 罗杰斯与索罗斯 分歧
索罗斯是在管理双鹰基金时认识吉米.罗杰斯的。1970年,索罗斯和罗杰斯携手合作。罗杰斯是耶鲁大学1964年的毕业生。之前,他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服军役的三年时间里,罗杰斯获得了炒股专家的声誉,他甚至掌管了他上司的股票业务。罗杰斯留给索罗斯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亲英分子和自诩的哲学家。
罗杰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尔街贝奇公司,靠600美元的本钱在股票市场开始从事证券活动。现在,他开始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为索罗斯做事。公司里很多人都认为罗杰斯特别难缠。而索罗斯认为罗杰斯就是他所需要的人。这两个人拥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极为有野心,工作非常努力,天生具有才智,而且阅读广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反向操作的好手,相当鄙视华尔街的凡俗之见和被他们认定为跟风的人。两个人都很有自信,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
罗杰斯关注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从国家的经济政策到柴米油盐;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到时间局势发生的重大动荡,都在他的关注之列。从罗杰斯关注的问题看,人们还以为他要去当政治家,其实他更关心是的经济问题。在一般人看来,罗杰斯关心政治局势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跟经济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恰恰是罗杰斯比一般炒股者的高明的地方。他和索罗斯一样,在视野上能够通观全局,在思想上能够纵横捭阖。他从宏观上把握局势,以此来指导微观上的股票炒作。
从一开始合作,索罗斯就以领导人、资深合伙人和负责决策的人自居,但也处理交易事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负责做最后的决定。罗杰斯则是分析师,研读数十种罕为人知的杂志,从中寻找投资方向的提示,因此两个人很快就有杰出的表现。然而在那时,新的经纪业条例实施,不允许索罗斯或罗杰斯从公司的股票经营中得到好处。几年下来,罗杰斯和索罗斯为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赚了不少钱,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和公司的顶梁柱,但就在这时,这两个不安分的人已经在酝酿离开,他们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他们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
1973年8月,索罗斯和罗杰斯建立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它的前身是双鹰基金,而它又是量子基金的雏形。办公室设在纽约那幢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三间房子里。这里似乎不是投资公司应该设立的地方。索罗斯说,选择这里完全是为了方便,因为他住在两条街外,可以在中央公园打网球,而且在附近的健身俱乐部游泳。尽管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不想让他们离开,但索罗斯和罗杰斯都渴望成为独立的基金经理。
在索罗斯和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分手时,双鹰基金已经成长到大约2000万美元的规模,其中大约有130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人选择跟着索罗斯,也有一些新投资人加入新基金。如果他们在1969年的原始投资是10万美元,而且一直把资金放在索罗斯的基金里,让获利继续复利增长的话,那么到了1997年底,这10万美元已经增值到3.53亿美元还多。在索罗斯基金成立一年内,基金规模已经略微超过1800万美元。
公司创办之初,仅他们两个人,索罗斯是经纪人,罗杰斯是市场的研调员。当然,后来又加了一个人,是位秘书。
办公室似乎太小,而他们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规模小有小的好处,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做手头的活,不必担心群体的失误,不必处理太多的文件,不必处理因办公室扩大而产生出来的琐事。这里远离了华尔街地区,一个对投资感兴趣的人却偏偏使自己远离象征投资中心的华尔街,这是多么奇怪的观念!
罗杰斯喜欢对此做这样的解释,他和索罗斯不具有典型的华尔街人士的思维方式,似乎没有什么理由非得置身于华尔街管区不可。
在他们的管理公司里,工作的气氛比节奏感很强的华尔街其他公司轻松很多。有时,他们穿着网球鞋上班,而罗杰斯则骑自行车上班。索罗斯和罗杰斯喜欢办公室这种和谐随便的氛围。他们希望能长期维持。不管能够赚多少钱,他们每周都工作80小时。他们订阅30种商业报刊,收集了1500多家美国和外国公司的金融财务记录。他们熟读那些一般人感兴趣的杂志,寻找那些可能有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内容。数百家公司通讯录上都有索罗斯资金董事会的名单。而董事会也存有与国内外1500家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记录。罗杰斯每天都要细心研究20或30份年度报告,以期发现一些有趣的公司发展的材料或感知一点别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的较长时间内股市走向。
结果,情势果然照他们两位预测的那样发展,他们赢得了顾客。他们做股票投资,利用期货交易或贷款,在日用品和证券市场上下注。在经营范围上是空前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包括证券、日用品。公债和股票。他们也善于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例如,当埃及和叙利亚大举入侵以色列时,由于以色列的武器装备技术已经过时,玫瑰国防部有可能会花费巨资用新武器重新装备军队。于是罗杰斯开始和国防部官员及美国军工企业的承包商进行会谈,会谈的结果使索罗斯和罗杰斯更加确信这是一个绝好的投资良机。索罗斯基金开始投资于诺斯罗普公司、联合飞机公司、格拉曼公司、洛克洛德公司等握有大量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这些投资为索罗斯基金带来了巨额利润。
从1970年开始到1980年索罗斯和罗杰斯分道扬镳时,他们没有哪一年亏损。华尔街管区的人谈到他们,总是充满敬意。他们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经济状况的变化。
公司成立当年,资产为1250万美元,一年后,达到2012万美元。增幅接近70%,利润翻了一番,达到了17.5%。从1969年12月31日至1980年12月3日,索罗斯公司赢利是3365%,而同一时期,一般的公司和经营较差公司的复合指数,只有47%。
㈨ 比较罗杰斯、索罗斯和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匈牙利(1930年—)狠辣的金融狙击手
出生于匈牙利犹太律师家庭,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的硕士学位。索罗斯遇上拍档吉姆·罗杰斯,于1969年创立双鹰基金,后更名为量子基金(QuantumFund),建立之初,资本额为400万美元,在1970~1980年的10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1992年的英镑风暴战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1998年香港官鳄大战,这三场战役令索罗斯尽人皆知。
箴言:“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曾跟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索罗斯认为,股市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得到完整信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当“流行偏见”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羊群效应”。他认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吉姆·罗杰斯(JimRogers),美国(1942年—),金融界的印第安纳·琼斯
先后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1969年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1980年离开量子基金后,开始独立投资人生涯。从1990年起完成两次环球旅行,1999年,罗杰斯在其第二次环球投资旅行时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1999年上海B股指数只有50多点,而2001年最高到达240多点,两年多的时间获得4~6倍的利润。1998年创立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到2003年11月该指数已达119.73%的升幅,超过同期主要指数。
箴言:“平常时间,最好静坐,愈少买卖愈好,永远耐心地等候投资机会的来临。”
罗杰斯给与投资的忠告一向是,做自己熟悉的事,绝不赔钱,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谨慎,以详细调查为基础,稳扎稳打是他的投资风格。若干在股市遭到亏损的人会说:“赔了一笔,我一定要设法把它赚回来。”这实际上是导致投资者倾家荡产的绝路,越是遭遇这种情况,就越应该平心静气,等到市场有新状况发生时才采取行动。每个人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罗杰斯较喜欢那些无人关注的、股价便宜的股票。
彼得·林奇(PeterLynch),美国,(1944年-)证券界超级巨星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Fidelity)管理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任职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箴言: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
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他建议投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上而不是股票上。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甚至“女士的丝袜好过通讯卫星,汽车旅馆好过光纤光学”,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买。
㈩ 为什么罗杰斯一句话造成今天股市下跌
这个寒冬腊月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没错,就是股市,这些天市场行情持续火爆,吸引了不少新股民纷纷投身股市,开户柜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甚至连银行里那些卖基金的窗口,也是天天人头攒动。
中国股市热的烫手,不少国际投资者也闻风而动,最近就有一位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世界级投资者,空降北京,要来亲自感受一下这个热度,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吉姆罗杰斯,说起这个人,可是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作华尔街的黄金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量子基金,就是他和金融大鳄索罗斯一起创建的,不过,跟索罗斯、巴菲特那些华尔街巨头不同的是,罗杰斯的一双黄金眼,一直紧紧盯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他对中国股市的神奇预言更是屡屡应验,包括 2006年掀起的这波行情,也难逃他的法眼。
他的一席话 让整个大盘庄家跑的跑撤的撤。
还有可能大户控盘,罗杰斯所市场好。
那我们就先让市场冷静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