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光伏产业现在发展到什么状态了
一纸新政着实为火热的光伏行业降温
5·31新政强调合理把握发展节奏,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同时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年我国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普通电站暂不安排、分布式2018年仅安排10GW纳入指标,包括户用或也在该指标之中。
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2017年光伏装机迎来新的增长点,行业发展迅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光伏行业投融资前景与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3.06GW,同比增长53.62%。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广泛应用,光伏装机迎来新的增长点,行业发展迅猛。
2011年至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其在新能源发电比例亦不断上升,2011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仅为0.15%,截至12月底,累计装机超130GW,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均居全球首位。2017年上升至7.30%。
2017年,光伏发电成为电源增长的主力,新能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保守估计,2018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将在30GW~45GW之间,变量在于分布式,但分布式市场较难预测,如果分布式市场有很好的表现,不排除会超过50GW。
本次政策调整的最大动因在于,财政补贴压力过大,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出了管理者的预期。而财政补贴则是产业链主体利润的主要构成。
5·31新政”的影响在于对未来带有补贴的指标的规模收紧,压力来自于巨大的补贴缺口,这次是三个部委联合发文,希望通过限制带有补贴指标的规模,来控制补贴总量的增长。
经测算,2017年新能源补贴需求约1200亿元,按照目前每千瓦时1.9分的征收标准,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收入约690亿,预计缺口510亿元。加上此前累计到2016年底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将近600亿,2017年底补贴总缺口1110亿元。在附加费不提高的情况下,即便不新增可再生能源,每年都有1110亿的缺口,20年累计缺口将达2万多亿元。
再战无补贴市场
尽管我们还是期待在户用这部分能有一定的政策松动,但大面上来讲,严控带补贴的指标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最终还是要期待,通过电力市场改革以及其他的这个自由售电的模式,能够把无补贴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
在国内需要迅速打开无补贴项目的市场,需要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在国外需要拓展更多的海外空间,新政将引发组件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这就意味着光伏行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将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在这一轮调整中,行业景气指数可能回到2012~2013年的低点,但当前与彼时又有不同。“先进技术发展、光伏产业链成本下降已不可同日而语,政策的出发点也已经不同,光伏行业在能源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同,集中式、分布式、户用发展的形态也已经不同。在政策变化面前,整个行业比拼的是更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更高的转化效率、更低的制造运营成本。
国内只有不足10GW的领跑者项目是不够国内的产能来分的。大家只有一边打价格战一边去海外寻找订单,通过价格的下降去刺激海外客户的投资需求。
⑵ 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这些年,我们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上有怎样的收获呢?
光伏产业在短短十二年,缔造了一个中国工业的传奇: 1.具有全球竞争力,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 2.产能集中在民企。 3.拥有自主品牌。中华民族曾经在电、发动机、计算机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后于西方,可是,就是这一次,中国牢牢掌控了65%的光伏产能和60%的全球市场份额。在2011年TOP10组件制造商中,中国大陆占据7家。
也有舆论诟病光伏为“又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绿色输海外,污染留中国”,也有人称“政府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去维持一个依赖补贴生存的行业”。这些言论首先是对光伏这个行业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
关于光伏的污染和能耗问题,经计算,多晶硅电池(从硅沙直到光伏电站系统)能量回收期为1.59年, 薄膜电池能量回收期为0.78年。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寿命25年,以此推算,生产出的太阳能组件在实现生产能耗回收后,几乎不用再消耗电量,即可发电约23年,并且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从光伏最终成品来看,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能源的回收,随后输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客观的讲,从整个太阳能产业链来看,太阳能是没有污染、低耗能的。只是上游生产环节是有污染和非低碳的但是可控的。随着多晶硅技术进步,低能耗还原、冷氢化、高效提纯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增强。 “高能耗高污染”的误导和妖魔化,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谎言。
关于补贴,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没有实现平价上网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场。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对待光伏产业的通行做法。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实行光伏上网电价法(FIT)的国家,据WTO公布的“欧盟产业补贴报告”透露,德国政府通过了太阳能屋顶计划(HDTP)向德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提供了5.1 亿欧元补助,德国在2010年光伏发电电价上的补贴就超过118亿欧元,这些支持政策的颁布使德国迅速成为太阳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领先者。美国也不甘落后,暨2009年实行经济刺激法案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支持额度高达16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至2009年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平均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其中70%用于风电),力度远远低于欧美。那些抨击政府补贴光伏的言论是多么的冠冕堂皇,又是多么的无知和短视啊。
关于技术,光伏产业主要有两大技术路线: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薄膜电池的技术还在初期发展阶段。
在国际光伏发电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从硅材料、器件、生产设备、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制造能力迅速扩大。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配套的辅料制造,国产化进程都在加速。在光伏产业链中,有实际产能的多晶硅生产商20~30家, 60多家硅片企业,电池企业60多家,组件企业330多家。到2010年底,国内已经有海外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家,国内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公司16家,行业年产值超过3 000多亿元,进出口额220亿美元,就业人数近百万人。
多晶硅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少数企业还实现了四氯化硅闭环工艺,使得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彻底解决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已有2家多晶硅生产商的能耗与成本接近国外同行先进水平,多晶硅能耗水平达到每千克耗电40 kWh,成本下降到每千克20美元以下。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接近16万吨,产量在8万吨左右,自给率虽然还不到50%,但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光伏设备制造业逐渐形成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十几种主要设备中,8种以上国产设备已在国内生产线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单晶炉、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设备、组件层压机、太阳模拟仪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设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有些设备开始出口,如扩散炉、层压机等。
我国已经掌握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如电池技术、多晶硅制造技术等,多晶硅电池的平均出厂效率达到16%。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将单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面积转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达到17.2%。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韩华、南京中电等国际化公司也都持有自己的专有技术,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太阳能电池的高纯硅材料的用量从世界平均水平9 g/W下降到6 g/W,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我国光伏组件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的发展上还有哪些不足?
(1)高效节能多晶硅料制备技术
多晶硅料方面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西门子法,硅烷法还需进一步消化吸收,并在大规模合成、高效提纯、低电耗还原、四氯化硅氢化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突破。所生产的多晶硅原料可以满足国内50%的市场。但是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冷氢化工艺,需要进一步完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冷氢化工艺能将多晶硅生产改造成为一条低能耗、高产量的完全闭合循环生产线,将剧毒废气四氯化硅转化为多晶硅原料三氯氢硅,实现闭环生产,做到废气系统内消化。冷氢化改造能把成本降低20%。
(2)原材料方面
在电池用银浆方面,目前国内仍是空白,依赖于进口。银浆的性能是影响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发展方向是满足高方块电阻发射极使用的低扩散速度银浆量,甚至是掺杂磷或硼的银浆料,以在烧结过程中同时实现局部重扩散。
EVA树脂是电池主要的封装材料。目前国内虽然可以生产制造,但是性能质量较国外还有一定差别,多数应用在较低端的市场。背板方面国内空白,依赖进口。EVA及背板是影响组件寿命的关键材料,高透过率、抗紫外辐照的EVA和低水、气扩散的背板是主要发展方向,组件寿命应从目前的25年提至30年或更高。
(3)太阳电池制造工艺方面
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结构电池包括选择性发射极电池、异质结电池、背面主栅电池及N型电池等,这些电池结构采用不同的技术途径解决了电池的栅线细化、选择性扩散、表面钝化等问题,可以将电池产业化效率提升1~2个百分点。电池制造新工艺还包括无触印刷、铜电极、表面钝化及离子注入等,为电池制造开拓了更多种技术路径。这以上这些新技术上,我国少数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但和国外先进水平尚保持一段差距需要追赶。
(4)设备制造方面
设备投资是电池生产线建设的初始投资中的主要部分,是制约电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中国在几种价值较高的关键设备还和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有的虽有国产化,但性能质量达不到要求。有的国内尚属空白。包括:还原炉、CVD、PECVD设备、烧结炉和全自动丝印机、线切割机、自动分选机、自动插片机、自动焊接机等、离子注入机。提高这些高价值的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是进一步降低我国电池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
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品成本在10年里获得了快速的下降,从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现在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与天然气持平,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逼近现实。在某些电价较高的地区,比如德国,在其居民光伏应用上已经率先实现了平价上网。中国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让世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前了至少5年,这就是中国光伏行业对世界新能源的巨大贡献。
中国光伏行业在洗牌整合,在等待政策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在积蓄内力提高效率,等待一个真正辉弘的故事高潮的到来---光伏平价上网:光伏发电以平等的价格和传统能源展开发电市场竞争。
⑶ 2013~2015年导致中国光伏产业纷纷倒闭破产的原因是
当年是因为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造成的。欧盟委员会2013年6月4日决定,将从2013年6月6日到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税率将升至47.6%。欧盟的反倾销“大棒”给中国光伏业带来致命打击。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竞争优势不复存在,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很多企业都倒闭破产了。
⑷ 为什么目前光伏产业陷入了灭顶之灾的窘境,多长时间可以恢复正常,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有前途吗
中国光伏产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灭顶之灾”
发布日期:2012-10-05 08:12:59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1943
主持人:本月初,欧盟对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桩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全球能源界为此一片哗然。
解说:连日来,就欧洲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商务部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德国柏林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先后与德国和欧盟官员进行密集磋商。
同期:德国总理默克尔
我们希望对话,而且我们也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谈过此事,这不仅是德国的愿望,也是欧盟委员会的愿望。
解说:默克尔表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已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但是否出台临时性的制裁措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中欧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对话。
主持人: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贸易战,欧盟并非首例,那么欧盟缘何发起这场规模巨大的反倾销调查呢?
新闻背景:欧盟缘何发起反倾销调查
解说:由于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下游技术,结合中国特殊的财务市场状况和劳动资本,至2011年,中国销往欧洲的光伏电池组件及零部件总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60%。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针对这一局面,依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由代表欧盟25%的晶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厂商提起反倾销诉讼。事实上,这一调查的背景渊源与美国关系极大。2011年10月,德国企业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取得成功。最终导致美国裁定对产自中国的部分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与反倾销税。由此刺激了欧洲市场,2012年7月25日,德国企业Solarworld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正是在此背景下,欧盟才宣布正式对中国光伏企业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主持人:今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此时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70%左右的欧盟市场又提出反倾销调查立案,使中国光伏企业陷入困境。此次风波到底能给中国的光伏产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和冲击,相关企业又应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呢?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多重风险
解说:对中国的光伏产业来说,欧盟的决定不亚于一场地震。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将有超过七成光伏企业面临倒闭,与此前美国“双反”不同的是,此次欧盟反倾销调查的立案针对的是所有的光伏产品组件,会引起国内光伏企业新一轮“倒闭潮”,光伏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同期: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
美国双反对中国的太阳能组件原产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而欧洲Solarworld公司提出的欧洲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是涵盖了产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在中国骨干光伏企业的产品销售结构中,美国所占的市场比例刚才刘总也提到了,占20%以下,而欧洲市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销售市场,占到我们市场总额的60%到70%。所以说美国双反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更多是声誉上的打击,而欧盟反倾销带给中国企业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解说:针对欧盟“双反”立案可能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业内人士建议,国家主管部门采取鼓励政策,组织国内光伏企业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扩大在新兴市场中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国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
主持人:今年以来,在欧美“双反”的双重夹击下,中国在海外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集体大幅下跌,平均跌幅达70%。
⑸ 光伏的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核心设备均靠进口,技术瓶颈已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封装环节技术和资金门槛最低,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封装产能过剩,政策的不定时波动,导致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去年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但我国光伏产业高端产能尚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工艺技术与国外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核心光伏装备领域,新型薄膜、异质结等技术路线发展缓慢,基础创新能力也亟待提升。”
另外,人才紧缺也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一大现实困境,截至2018年,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只有56家。而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有约1388所,教育部高职高专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戴裕崴教授说,因为国内缺少专门的高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电子、化工等专业毕业生,根据需要再培养。光伏产业大部分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职毕业生填补。
某知名太阳能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但是专业对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约有20万。
光伏现状资料《光伏企业应当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多做考虑》
⑹ 至2015年光伏产业的市场分析
目前光伏企业正经历着坎坷阶段,最近形势不是很好,但是光伏会走出困境,一楼说的对,总体来说光伏行业前景还是光明的
⑺ 光伏行业现状怎么样啦
你好,光伏行业经过5.31政策之后,淘汰了一大批靠谱补贴生存的尾部企业,目前行业发展稳步向前,而且在平价市场到来之后,光伏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也更加的良性,因为无补贴情况下,靠的就是产品的质量来提升企业口=口碑,获得用户的认可。
目前光伏发电的最大瓶颈就是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还未达到理想的目标,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革新,一旦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阳能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就目前来看,光伏发电依旧是很多国家大力支持的绿色用能方式,目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乡村建房配备光伏站已经是标配,且带有储能设备,完全实现用电自给自足。
在我国,目前城乡市场还有很大的,现在很多农村家庭依旧对于光伏发电比较陌生,还有很大市场可以开拓。国家目前也在大力推动光伏发电,2020年安装光伏发电站还有8分钱的发电补贴,工商业屋顶,企业厂房屋顶更是安装光伏发电的好地方。
因此光伏发电不会衰落,随着技术和国家对绿色环境的高要求,光伏太阳能发电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用能选择。
希望能够帮到你!
⑻ 光伏产业在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的前景国家有什么政策支持
前瞻网摘要:今年7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点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分布式光伏建设前景已经凸显。
今年7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点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
11月份密集出台的《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预示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为我国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也需看到目前分布式发电由在中国刚刚兴起,难免会出现各种障碍。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从政府的各项举措来看,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决心已定,如果未来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其他障碍,相信政策会持续加码。
在政策引导下,分布式光伏建设前景已经凸显。分布式式光伏将在2014年开始成为光伏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成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的函》,2014年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提高两成,达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⑼ 光伏行业的现状和将来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Solar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类,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一种是分布式(以>6MW为分界),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新增装机量为48.2GW。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中集中式装机32.7GW,我国光伏市场并网装机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并网装机为29.4GW。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新增装机量为48.2GW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2020年新增装机量为48.2GW,同比增长60%。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 kWh,同比增长16.2%,占总发电量比重3.5%。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