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各种刑事案件数据统计
可以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查询。
方法如下:打开中国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站首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站),选择“权威发布”—“司法数据”即可查看。
(1)数据分析当代中国犯罪扩展阅读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
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当事人不主动向国家司法机关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一般不介入干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即会介入侦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公正的审判从而达到制裁犯罪人和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参考资料刑事案件 网络
Ⅱ 社会学当代中国的犯罪状况有哪些特点
1、犯罪统计
犯罪统计方法是通过获取和分析有关犯罪情况的统计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是犯罪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犯罪的统计分析.
犯罪统计方法的要点和特点是:(1)将犯罪现象个别量抽象为一般量,以一般量来研究犯罪现象量的变化规律.(2)描述犯罪现象动态发展的量的轨迹,以这一轨迹分析犯罪现象的历史、现状,预测其未来趋势.(3)寻找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量的相互关系,以这—关系来观察与犯罪现象密切相关的其他现象,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犯罪现象.
犯罪统计在我国的犯罪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社会学界所开展的犯罪研究中,普遍存在样本太小,抽样方法的科学性不够,研究不能定期重复进行等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犯罪社会学研究还无法达到真正科学的程度.
2、犯罪调查
犯罪调查专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去收集犯罪研究的所需资料进行研究.较常见的有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抽样调查是犯罪研究中既常用又有效的方法.抽样调查主要是面上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而个案调查则主要是点上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犯罪研究中一般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点
(1)主体特征:a 青少年犯罪仍然十分突出 b 流动人口犯罪渐成主体 c 白领犯罪日益突出
(2)类型特征 经济型犯罪最为突出 黄赌毒犯罪快速蔓延 暴力型犯罪仍然严重
高科技犯罪日益增多 犯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化色彩日益浓厚
4、犯罪的主体因素 是指犯罪主体 也就是犯罪人本身所存在的影响犯罪的的个人因素 如家庭 学校 社区等 也叫犯罪的个体因素和犯罪的微观因素 这种因素受个人的直接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通常犯罪主体的因素具有横向差异 即在同一时代和社会体制下 不同犯罪人的主体因素各不相同
5、犯罪的社会因素是指个人因素之外的影响社会犯罪情况的社会宏观因素 如政治制度 经济结构 社会变迁等因素 这种因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对社会群体有着普遍影响力 但是不同主体对其影响会因自身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这也就是说社会因素总是间接的对犯罪人产生影响
6、犯罪预防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多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条件,以防止、控制和减少社会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
犯罪预防的手段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按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指防止社会成员实施犯罪行为.其特点是没有特定的具体对象,只是作为社会一般的预防措施来加以应用.主要内容有: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条件性防范措施,减少犯罪的机遇和条件等.特殊预防为一般预防的对称,指采取特殊预防手段和措施,对犯罪分子依法进行监禁和改造,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是犯罪预防措施的重要组织部分.其预防功能在于:一方面教育人民,一方面震慑社会上有犯罪倾向的分子,以达到防止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在防止被判刑者重新犯罪方面,特殊预防的作用表现在:通过死刑的适用,从肉体上消灭罪大恶极的罪犯,彻底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无期徒刑的适用,将罪犯与社会终身隔离,剥夺其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的条件;通过有期徒刑的适用和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亲身体验到刑罚的痛苦,使犯罪人自觉地消除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2)按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犯罪的宏观预防和微观预防 .犯罪的宏观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整体性措施,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宏观预防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犯罪的微观预防,指设置各种防线,预防和减少社会犯罪和重新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为减少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各种专业性的防范措施.如对特种行业的管理和控制,对流窜犯罪分子的控制和收容审查等;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加强预防犯罪工作的防范机制等.技术预防,是指利用光学、声学、化学、电子等先进技术预防犯罪的措施和方法.随着犯罪的大量增加和不断的智能化,技术预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并在犯罪预防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预防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如防盗门窗、防盗锁等)、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术预防措施.如计算机犯罪预防技术等.
另外,犯罪预防措施还可划分为: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 、犯罪后预防、战略预防、战术预防、长期预防、中近期预防、近期预防、群众预防、专业预防等不下数十种.
Ⅲ 犯罪的种类及其数据分析!
问题太大,刑法448条分十章十七节每章都是一大类罪名,每节都是一小类罪名,共有347个至多这个问题答好得一本书.
Ⅳ 区域犯罪数据分析在国内有前景吗
有一定前景,但是大数据特定行业的蛋糕不好做大,可以作为征信数据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跟犯罪有关的数据我认为商业方面一是在犯罪率高的地方可能视频监控、安防系统等与财产安全相关的产品的销售可能更好,如果销售这些产品的领域有大企业,可以向这些生产厂家提供数据产品,加大对犯罪率高的地区的销售,如果是小企业众多,前景就比较一般了吧,他们可能不会为数据产品付钱。二是可以把数据卖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可能需要这些数据开发保险产品。三是如果这些犯罪数据如果有个人信息的话可以卖给银行等贷款机构或者征信机构,因为这些机构可能知道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这是我能想到的,个人意见
Ⅳ 中国历年犯罪率
经典犯罪经济学模型把犯罪视作是人们在权衡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基础上的理性选择,一些人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先天遗传、心理机能或者是个人道德范畴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他们从事犯罪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存在差异。
犯罪率指的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者与人口总数对比计算的比率
作为犯罪密度相对指标,犯罪率是比较不同时空条件下犯罪严重程度的最常用指标。如果此时此地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彼时彼地不规定为犯罪,就不能对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作简单的比较。即使需要比较的不同时空范围的犯罪定义一致,这种犯罪密度的比较也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因此,在研究、分析、引用和比较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时,应当注意以下因素:①犯罪率只是犯罪人数与总人口对比的相对数。如果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相应地变化,那么,作为可能的犯罪被害人,每个公民遭受犯罪侵害的几率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而作为相对数的犯罪率却反映不出这种变化关系。所以,要把犯罪率和犯罪的绝对数结合起来考虑。②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只表明该时空范围内由官方掌握的犯罪情况(犯罪明数),而那些未被官方知晓的犯罪(犯罪黑数)则是大量存在的。犯罪黑数的存在,势必给犯罪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犯罪学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也必然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在分析、研究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率时 ,还要充分考虑到那些虽不为官方掌握,但实际存在的犯罪黑数问题。
为便于对犯罪进行调查统计,可按不同的标准对犯罪率进行分类,如以犯罪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少年犯罪率、老年犯罪率、妇女犯罪率等;以犯罪类型为标准可分为杀人犯罪率、财产犯罪率、强奸犯罪率等。
Ⅵ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犯罪少年占全部少年中的数据,只要数据
关于中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数据如下:
在2001-2003年罪犯构成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
据公安部统计显示,2005年到2007年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5%。其中,18至25岁的青少年人数同比下降4.5%;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同比下降11.4%。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分析:
1、从属性犯罪。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例如17岁的骆某在与成年人李某所进行的盗窃活动中,一次又一次的充当“放风”的角色,事后未得任何赃物,但仍心于情愿地去做,仅因为李某平时给他买两碗面条,在他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的话。
为了这个简单的原因,骆某甚至两三个月回家,与李某吃住在一起,连续做案十余次。
2、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例如徐某等四人合伙抢劫一案,除徐某外其余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先是由徐某提出去打某某,在打人过程中又由徐某提议发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
三名学生被捕入狱后,很是后悔,认识到不该和徐某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3、报复型犯罪。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例如在校生雷某在自己和同学遭到社会流氓殴打,并被抢走钱物,自己 学校、,派出所报告又未得到及时处理后,出于一种报复心理,去打别人,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
4、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自己也感到后悔的事。
例如17岁的杀人犯赵某,由于汽车与他相撞,在遭到殴打和辱骂后,失去理智,掏出随身所带的水果刀,连砍数刀,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后,深感后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教育别人。
5、无知型犯罪。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不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例如抢劫犯胡某骑车与他人相撞,要求赔偿未得逞后,就强行抢走他人钱物,并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行为。
再例如抢劫犯李某认为找别人要点东西,不给打两拳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找人要,又不是偷偷摸摸地去偷,怎能算犯罪。
此外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网络-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讲解
Ⅶ 中国近些年的犯罪率,要具体的
1、人民日报评论《中国“安全感”带给世界的启示》指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长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世界瞩目。2017年,中国是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到95.55%。
2、2016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5743人,比2010年减少32455人,减幅达47.6%。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为2.93%,比2010年下降3.85个百分点。青少年作案人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21.3%,比2010年下降14.6个百分点。
3、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黎栋国指出,2014年香港罪案共有67700多宗,数字较前年下降,减少约7%,表明香港治安情况有改善。据悉,2014年香港搜获的病毒、K粉、大麻数量有所上升,而检获的海洛因则减少。虽然吸毒人数下跌,但隐蔽吸毒案例则有上升趋势。
作为犯罪密度相对指标,犯罪率是比较不同时空条件下犯罪严重程度的最常用指标。如果此时此地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彼时彼地不规定为犯罪,就不能对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作简单的比较。即使需要比较的不同时空范围的犯罪定义一致,这种犯罪密度的比较也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因此,在研究、分析、引用和比较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时,应当注意以下因素:
①犯罪率只是犯罪人数与总人口对比的相对数。如果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相应地变化,那么,作为可能的犯罪被害人,每个公民遭受犯罪侵害的几率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而作为相对数的犯罪率却反映不出这种变化关系。所以,要把犯罪率和犯罪的绝对数结合起来考虑。
②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只表明该时空范围内由官方掌握的犯罪情况(犯罪明数),而那些未被官方知晓的犯罪(犯罪黑数)则是大量存在的。犯罪黑数的存在,势必给犯罪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犯罪学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也必然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所以,在分析、研究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率时 ,还要充分考虑到那些虽不为官方掌握,但实际存在的犯罪黑数问题。
Ⅷ 分析当前中国犯罪增长的原因
中国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太落后,心理教育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