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的孩子4岁了,谁能谈一谈孩子敏感期问题!
语言敏感期(0-8岁) 当孩子3个月大的时,已经拥有良好的听力,他能够随着您发出的声音转动视线,这种自动寻声能力,虽然多数的机械性的,可是为语言的听力训练提供了最初的机会; 当孩子6个月大时,他能够用口水发出声音,并经常陶醉于制造这种声音,这是他自主训练语言表达的开始。此时他能够听懂许多词汇,如“妈妈”、“爸爸”,以及一些常见的事物。因此,此阶段利用常见的事物与动作,可以让孩子学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管他还不会说话,这并不妨碍他的学习。 当孩子一岁多时,他对细节与逻辑充满了兴趣,因此他对语句的理解也到了快速的学习期,他已能理解您跟他说的许多话。快2岁的时候,您突然发现孩子会说许多话了,接下来孩子语言的发展往往会超乎您的想象,您将为此感到幸福和自豪。许多妈妈在这个阶段才想到孩子语言的教育,实际上已经晚了,许多妈妈误认为孩子不会说话,教孩子会称为他的负担,实际上恰恰相反,孩子尽管没开口,但他对语言的学习充满了渴望,而且当他开口说话时,多数的语言已经掌握。 2-3岁,是孩子学习精确表达的时期,“吃饭饭”、“去嘘嘘”,这样以为可爱的说法,实际上是对孩子学习语言的阻碍;4-6岁,是孩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的时期,而且他可以大量的早期阅读,去充实他的知识。 语言沟通对孩子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掌握孩子语言发育的各阶段的特征,我们给他提供针对性的教育,他的语言能力就能得到超常发展。许多经过系统蒙台梭利教育的孩子,3岁能够擅于表达,认识上千文字并可以阅读,这都并非难事。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不是填鸭式的教具,而是遵循孩子自身的需要,大人通常认为学语言是辛苦的,孩子恰恰轻松和快乐。 感官敏感期(0-6岁) 幼儿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事物、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2-3个月后,宝宝能够视觉跟踪与听觉寻声,此时宝宝视敏力在20-50厘米左右,当您把10厘米边长是红色方纸,放在他35厘米的眼前缓慢运动时,他的眼睛就会跟着运动;当您叫他的名字,或者敲击发出声音,他会把头转向发声的一侧,这些就是您需要为孩子提供的早期与视觉与听觉教育。 当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的时候,你不要误以为他肚子饿,想吃东西,或者是要长牙齿了,需要东西咬,多数的时候是他在探索,蒙台梭利说,“舌头是人类第一个灵性的工具”,宝宝用它去感觉东西的属性,硬的还是软的,温的还是凉的,他实际上是用嘴巴在探索世界。 6个月以后,孩子的视敏力基本与大人相当,他可以学习色彩的区别了,他的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都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最佳的训练期。尤其这是训练皮肤触觉神经敏锐度的好时期,孩子能够轻松掌握冷与热、轻与重、粗糙与光滑、大与小等物理属性。 1-2岁后,宝宝更能精确地区分事物的细微差别,这是培养他观察、判断、分析的良好时期。3岁后,孩子的观察力更强了,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了,我们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与分析决策能力,纠错能力至关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超强的纠错能力会给孩子带来大成功。 动作敏感期(0-6岁) 当孩子3个月时,他会把您给他的小东西紧紧握住,然后松开扔掉,这是他最初的抓握练习;4个月大时,他开始欣赏自己的手,市场会注视它,看它的运动并发出会心的微笑;6各月后,他能更好的使用手了,抓住东西,敲击、扔、推、拍,许多动作能做了,这是他对事物进行的探索。之后几个月,他的手指开始分化,能做更多的精细动作;1岁后,当他会走路后,他的世界变得无比宽广,他对许多东西充满了好奇,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他整天精力充沛,他的手部精细动作也得到充分的训练。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他不同阶段,让他充分地做这些他热爱的精细运动,给他不断创造机会。人是依靠手去做事的,无论吃饭穿衣,还是写字打电脑,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手的劳动,由此可见孩子手部精细动作教育的重要性。手的精细动作能力越强,意味着孩子探索能力越强,他的智慧也将积淀越丰厚。 关于大运动能力,在他6个月前,引导他做蹬腿、伸手、侧身翻身、抬头、扶坐等被动练习,在7、8个月后,在宝宝爬行的阶段,多引导他摸爬滚打,让他的四肢更加有力,心肺更加强壮;在12个月后,宝宝学步阶段,用他探索世界的激情,走到更多的地方,在探索中锻炼下肢的肌肉与身体协调能力。 孩子一定需要体能的锻炼,这不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锻炼体魄,提高意志力、激发探索与冒险精神,这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成功因素 社会敏感期(1-6岁) 宝宝在1岁的时就开始有社会意识了,他已经知道家里人的关系,并知道与亲近的人进行互动交流,哭与笑经常成为他表达与沟通的方式。 1-2岁是孩子形成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尤其关心他心理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他已有反抗心理,有时他以大人拿他没办法而感到自己的独立,大人们也开始发愁,吃饭不好好吃了,而大人有时越说“不许”,孩子越做得起劲。他在这种独立行为中学习与大人的相处关系。 2岁半后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倾向与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感兴趣。这时,我们应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培养亲社会行为等,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数学敏感期(1.5-8岁) 大人通常认为孩子学习数学就是数数,让孩子从1数到100,或者记一些加减公式,这些都是表面的,对孩子无益, 数学需要从感官认知开始,孩子1岁半后,就可以认识大小、长短、高低、粗细等感官属性了,这些都是数学的前奏。2岁后,孩子可以学习数与量的关系,当孩子直观地发现数字是代表数量的符号,他的数学世界就此开启了,他很快的理解了加法、减法,甚至与乘法与除法、奇偶数,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里的题目,4、5岁的孩子用蒙台梭利教具都能轻松演绎出来,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比尔·盖茨在学习蒙台梭利数学后,对他今后在电脑软件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Goole的两位创始人布林和佩奇,何曾不是从小受此深刻影响。 蒙台梭利把这个阶段孩子表现出的对数学与逻辑思维的无穷兴趣,称为“数学的思想”,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将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孩子3岁前没有接触数学,以后学起来就费力了。 书写与阅读敏感期(3-5.5岁) 孩子的早期阅读,可以早在1-2岁,就可以给他对照着图画书讲故事了,这种被动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这种活动。3岁后,宝宝的识字量增多,他自主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如果我们对他有意识的培养,可以发现他非常热爱阅读,并经常主动来问哪个字怎么读,当阅读称为习惯,孩子的识字与阅读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当孩子开始在墙上、沙发上涂鸦时,千万不要制止孩子的“破坏行动”,因为他的书写敏感期到了,字本身就是图形,孩子在涂鸦中学习书写的乐趣,您可以引导他在大幅的纸上画,或在可擦洗的瓷砖上画,总之让他尽情地画。当他手指肌肉、以及眼手协调能力得到充分练习后,他不仅会写字,而且他以后必定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学习敏感力,我们顺应孩子学习敏感期,并提供专业教育,这样的学习不仅事半功倍,更重要的符合孩子本身需要,这种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 在多数情况下,大人们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敏感期,而是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想法,或者从众心理,让孩子服从大人的意愿去学习,结果孩子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身心疲惫。
B. 蒙台梭利解读儿童敏感期的内容简介
《蒙台梭利解读儿童敏感期》中案例全部来自李利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生动有趣。九大敏感期,从孩子日常行为入手,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分析现象,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际操作和理论均通俗易懂。四色图文,把专业的育儿理念用童趣的方式表现,更贴近生活,也更易于接受。
C. 婴幼儿的敏感期具体如何划分
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 (3.5至4.5岁) 阅读敏感期 (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D. 如何把握孩子敏感期教育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将它形容为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 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8岁)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心理发展中最艰难与复杂的工作,然而,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这个艰难的语言学习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和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然后有意识地吸收。在这一敏感期内,孩子都经历了牙牙学语、说出单词、将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句子,然后到模仿更复杂的句子结构的阶段,并进而到学习新的语法形式和谈话的阶段。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声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能够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感官的敏感期(0岁~6岁)
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其中在2岁半左右时达到高峰,表现非常明显。孩子在2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虫、一幅画的背景上的小东西发生兴趣病机以极大的关注,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且引发了儿童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体,这些均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吸收周边事物;3~6岁则更能透过感官分析,具体地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凳,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蒙台梭利强调,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边事物,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儿童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快乐就是在适当的地方找到物品。”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种是内部的,这种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他们的相对位置。如果儿童发现物品的放置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为了适应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要求“儿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还规定了适用物品时的规则、方法和具体的动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地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了,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去建立起他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只能也因而逐步建构,这一点家长不可忽视。
曾经有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请了一个保姆,这位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一种秩序性使孩子从不喜欢洗澡到喜欢洗澡,后来呢又换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拽着胳膊就是胳膊拽着腿就是腿,毫无秩序性,孩子也因此渐渐地由喜欢洗澡到不喜欢洗澡,然后母亲又把先前那位请回,孩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细节的敏感期(0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儿童开始对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体,比如不起眼的小东西感兴趣。儿童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那些我们毫不注意的东西,这一现象可以作为儿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证据。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全神贯注于细枝末节的儿童必然带着议定程度的轻蔑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通常是做这种综合的。结果,她必然把我们看成是一个多少有点无能的人,一个不能正确理解的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很不精确。”
(5)运动的敏感期(0岁~4岁)
在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内,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动作逐渐完美,这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对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而且甚至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要导致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喜欢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4岁左右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发展。
(6)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3岁半~5)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和阅读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5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即儿童很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趣。在阅读中,吸引儿童兴趣的是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声调,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书写和阅读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发展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岁~7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儿童必须通过工作使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7岁。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就像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早晨开始进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后,他第一个跑进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学为止。蒙台梭利不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8)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4岁)
2岁半~4岁是形成“正确生活规范”的最佳时期。儿童不仅对外界的感觉印象有所关心,而且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注意。例如,儿童细心、轻巧地学习开关窗户、优雅地用餐、喧闹的方法、步行坐姿、举止动作等生活规范,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这一时期是儿童开始萌发社会性意识,结交朋友、组织团体、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岁~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岁~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儿童敏感期教育问题,要求在儿童敏感期时适时加强儿童的教育。敏感期是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如果家长能够捕捉住信息,对敏感期孩子进行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且有效地获得各种能力。例如特小的孩子不管大人吃饭、说话都特别注意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咿咿呀呀学语声音。这说明他们已有口语敏感期;再如,一开始让他学叫爸爸、妈妈,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后他们才会叫,这说明孩子在学习语言时有一个沉默期,通过内在系统感化进入爆发期阶段几即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对儿童敏感期需求的满足就是对儿童成长的满足,而成长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如果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变得优秀,此刻就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探索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E. 敏感期的敏感期归类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掌握九大敏感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为什么孩子孩子用嘴尝试任何东西?为什么孩子喜欢抓这抓哪?这里面有什么奥秘?这说明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到来了。孩子来到世界上首先是啼哭,啼哭所使用到是口。
8个月的迟迟喜欢坐在玩具堆里玩,孩子抓住什么就放到放到嘴里又啃又咬,还口水流老长的,无论是硬的还是软的他都用口尝过遍,感觉什么都是很好吃,什么都可以吃到肚子里。儿童是通过口和物体亲密接触,就是这样孩子慢慢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
儿童口的敏感期是0到1岁的期间,主要是0到8个月左右儿童能准确的使用口。儿童不仅仅用口来吃东西而且用口能捕捉到所有认识到的事物。我们把这个关键时期作为儿童口的敏感期。
通过口的不断的探索使脑很好的得到发展,并唤醒了手的灵活性,孩子就开始用手来探索。孩子见到方的就捏,见到圆的就按,见到线就拽,见到扁的就扔。孩子把手放在墙角摸一下,握紧拳头,再张开,就这样不停的玩起来,看起来孩子在做一个简短的动作。其实孩子用手去捕捉到任何事物,来认识世界,增加了手的灵活度,通过手去摸去揉,去扔去拽,来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触的东西物体,来感知他们之间的差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如:株株喜欢水,妈妈常常用大木桶给她洗澡。妈妈用舀子把水慢慢的倒进桶里,株株喜欢用手去抓,看看,抓住了!抓住了!可是再看看手,手上什么都没有?孩子被这个现象所吸引了,每次都去抓,可是就是抓不住,乐呵呵的,反复玩着,好不开心。
孩子用手的探索需要反复去体验,去抓水去抓沙。孩子这是与环境有个真实的连接。孩子是通过手的探索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孩子通过手的探索发现外在的世界并建够自己内在的世界。这是孩子很重要的认知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很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掉。 我们家长应了解到,手是儿童最好的感知工具,手的活动不是一个简短的动作,而是幼儿是有目标探索世界的行为。这样世界在儿童的跟前变得鲜活起来。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开始。就拿撕纸这个简短的动作来说。科学家认为孩子在撕纸的时候,是在进行一向完整的科学研究,孩子把纸片撕开后,先想想纸是什么材料做的,再闻闻纸的气味,尝尝纸的味道,然后把纸片在空中摇摇听一听纸片发出的声音。这套动作调动孩子所有的脑细胞来进行研究,因此下次看见孩子在撕纸片的时候千万要遵守孩子的科学探索。
那任何顺利的度过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方法是多和和宝宝一起做轻松愉快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好玩的球:
妈妈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腿上,把大小颜色软硬各不一样的多个球放在宝宝跟前,宝宝会用小嘴小手去触摸,去感知,去探索。球在地上滚动是让宝宝爬行的去抓球。整个过程中家长让宝宝鼓励引导孩子去探索,这样增进亲子关系。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孩子通过口和手的去了解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是唯一工具。出现的年龄是0到2岁,处理的方法:是把玩具洗干净,给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能够动手的材料如报纸,化装品的瓶子或其它物品,让孩子自由的发挥自己手的智能。注意事项不要怕麻烦,不要怕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克服我们原由的观念最为重要。
是靠口和手的探索的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幼儿是都定下了基调。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到世界,无论孩子是哭是笑,是闹还是乖巧,都包含了生命的惊喜。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至为重要。
孩子抓的高兴,吃的开心可是我们家长却担心,怕不卫生,其实没有关系,这是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作,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这是因为幼儿具有自然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细心、认真观察的好时机。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而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F. 幼儿敏感期的介绍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我们来分析下3~4岁幼儿的敏感期的特征:
G. 试运用关键期敏感期和最近发展区等概念的原理分析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
您好,儿童的学前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让他们学习,也可以在玩乐之中教会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
H. 为什么身教大于言传敏感期的角度分析
榜样的力量是想象不到,不知不觉影响着
I. 幼儿敏感期的解析及应对方法
01
情感敏感期
出现时间:一般在4岁半-5岁半这个阶段出现。
虽然上了幼儿园后,孩子慢慢的已经接受了和妈妈的分离,分离焦虑会减轻很多。但不少细心的妈妈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感情变得很脆弱,会很粘着妈妈,会对爸爸妈妈的反应与对他的表现很敏感。
比如,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
还总是粘着妈妈说“妈妈,你不要看手机,陪我玩”、“妈妈、你陪我睡”、“妈妈,你陪我上厕所”……
这时的孩子,并不是变得爱哭了、脆弱了、越来越胆小了,而是正在经历情感敏感期,是孩子情感的正常表达。
建议:
① 给宝宝表达情感自由,并且正向、理智的应对,千万别抱怨孩子、也别对孩子发脾气;
② 多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③ 多安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02
人际关系敏感期
出现年龄:一般出现在4-6岁。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可能喜欢往人堆里凑,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但从某个时期开始,回家和妈妈聊起幼儿园的生活,会经常念叨某一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只喜欢和某一两个小朋友玩。
而且往往是从用食物、玩具到用个人能力交朋友三个阶段。
等到最后就是和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小朋友一起,或是双方能够相互理解。这时孩子会慢慢发现,原来真正的朋友是有相同的兴趣、可以相互理解、能玩到一块去。当孩子交朋友时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衡量,那就会与好朋友相处的很和谐了。
最近,我发现我儿子放学后,经常和他们班的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而且他们三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动画片《迷你特工队》),他是塞米,而且三人一起玩,用他们的方式,每次都特别开心。这就是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
建议:
给孩子自由空间,让他自己去处理问题,直到需要家长时再介入,介入时要先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03
身份确认敏感期
出现年龄:一般出现在4-5岁。
就像前面说到的,孩子会开始崇拜某一个偶像,或是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小女孩会爱穿爱莎公主的裙子、小男孩会希望别人喊自己“蜘蛛侠”、“超人”等,当孩子有这些表现时,说明孩子处于身份确认敏感期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常通过模仿、扮演偶像,不断充实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偶像身份来表达自己。
建议: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允许孩子模仿,并且用偶像的力量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敏感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04
婚姻敏感期
出现年龄:一般在4岁后,也有些孩子3岁多就会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阶段。
前阵子,儿子放学回家,总跟我说“结婚”的话题,每次都说“妈妈,我要和你结婚!”
不清楚缘由的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很好笑,但请不要笑话孩子,在经历了“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会进入“婚姻敏感期”,孩子在这个阶段会“爱上”某个人,喜欢与这个人分享、一起玩等。
建议:
不要笑话孩子,也不要回避孩子问的问题,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从这个时候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婚姻观。
05
审美敏感期
发生年龄:一般发生在2.5~5岁之间。
当进入审美敏感期的孩子,家长会发现,会变得很爱美,自己挑选自己觉得漂亮的衣服穿、会学妈妈“化妆”、穿妈妈漂亮的高跟鞋,并且在自己的一番装扮后,还希望被家长夸奖。
建议:
无需按着成人的审美观,给予负面的评判,而是要迎合孩子的审美标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坚持与执拗,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审美敏感期,等孩子大了,阅历丰富了,审美观自然会慢慢趋向于正常。
京妈说:来说说,你家孩子经历这些敏感期的时候,都发生过哪些好玩有趣的事儿。
J.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阶段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秩序敏感期(0~3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6、动作敏感期(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7、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8、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