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纱丽为什么不会滑落
可以选择不易滑落的材质。
有些人用别针固定了。
纱丽 (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用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纱丽(Saree或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舍弃不了的一种情结,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审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有人说“如果泰戈尔的诗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义,那么纱丽里就有女人最美丽的情怀”,委实如此。纱丽之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不啻汉服之于中国女性、奥黛之于越南女性、和服之于日本女性,雅致而又不落奢华,清婉而又不失庄重,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街区,还是在幽静的乡村巷弄,无论在婚丧宴席的重大场合,还是在上班劳作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能瞥见飘逸、妍丽的“纱丽”。尽管婚后的印度妇女普遍日渐体态丰腴,但只要她们裹上纱丽,半是遮掩半是敞露,影影绰绰的身姿美感立生,顾盼神飞,慑人心魄。
B. 请问现在上海电气广告的音乐名!它跟日剧美丽人生里一首插曲一样的!谢谢!
mongolia
Armand Amar
C. 急求,关于上海正泰电气公司的有关情况
我也要去那实习了,7月18到8月17
D. 丽达,朱赫来,冬妮娅的人物形象
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资产阶 级小姐冬妮娅,纯真的共青团干部丽达
保尔志同道合的战友有(朱赫来)、(冬妮娅)、(丽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摘要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2岁的保尔·柯察金被赶出了学校,因为他在瓦西里神甫家里等候补考的时候,把一小撮烟末儿撒在神甫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他跟着母亲去车站食堂找活儿干,被老板打发到洗刷间,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就这样,保尔的劳动生活开始了。
保尔在车站食堂干了两年,受了许多磨难,也窥见了生活的底层。5月里,哥哥阿尔青在发电厂给保尔找了活儿 ,他便离开了那个地方。
一天,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进了镇子:“沙皇被推翻了!”于是,居民们听到了“平等、自由、博爱”这些新鲜名词。不过,充满兴奋和骚动的日子很快过去了,除了镇公所飘扬着孟什维克的旗子外,其他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到了11月,从前线战壕里回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都有一个雄壮有力的称号:“布尔什维克”。镇上的人虽然不知道他们的称号从何而来,但是知道生活准是又有变化了。
1918年春夏之间,谢别托夫卡这个乌克兰小镇的确经历了许多变化。红军游击队来了,富人跑了,群众得到了红军发放的枪支。不久红军撤退了,德国人进了镇子,富人又回来了。保尔在发电厂当火夫的助手,他跟来厂里做装配工的朱赫来成了亲密的朋友。朱赫来是个水兵,是红军撤退时留下来做地下工作的布尔什维克。他教保尔学会了拳法,还告诉他要知道为什么打和应该打谁。
一天,保尔在湖边钓鱼的时候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开初,他可不想跟这个女孩子闲扯。但是,冬妮亚活泼可爱,对保尔没有一点儿嘲弄和侮辱的举动,来往几次后就使保尔觉得她跟别的富家女不一样。他们亲近起来,盼着见到对方。一种不自觉的爱情偷偷窜进保尔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安了。
激烈而残酷的阶级斗争在全乌克兰逐渐地展开了。彼得留拉属下的匪帮布满了全省,红军游击队不断地与这些乌合之众战斗。小镇上时而飘扬着游击队的红旗,时而又是彼得留拉部队的黄蓝旗。
一个漆黑、闷人的夜晚,朱赫来为了避开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来到了保尔家。保尔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朱赫来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他对彼得留拉军队的愤怒和憎恨,完全传给了如饥似渴地倾听着他每一句话的保尔,还让保尔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他们在一起生活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但这几天对保尔这个年轻的火夫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朱赫来每天总是黄昏出去,深夜回来。可是,有天晚上他一去就没返回。早上保尔慌忙穿衣出门,去打听朱赫来的下落。当他走到岔路口的时候,突然看见朱赫来被一个彼得留拉士兵押着从拐角处走过来。“原来他是因为这样才没有回家啊!”保尔的心狂跳起来。他得帮朱赫来逃走!朱赫来昨天还对他讲过需要有一伙勇敢的弟兄!当那押送兵走到跟保尔并肩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往地下按,拖着他跟自己一起倒在马路上。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挥起他那只铁拳朝押送兵脸上打去,把他打得滚进了壕沟。
夜里,朱赫来离开了镇子。保尔被人告了密,被抓到城防司令部关了起来。那夜保尔受尽了折磨,拳头、脚尖不住地向他袭来,他浑身是伤,可什么也没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他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
“大头目”彼得留拉要亲自来镇上检阅部队,镇上忙着准备迎接。捷涅克上校怕大头目看到监狱里关了那么多没用的犯人,竟胡乱问了问保尔就放他走了。保尔简直不能相信他的运气,抓起上衣就朝门口冲去,一口气跑上了大街。
保尔不能回家,也不能去朋友家。他拖着疲乏的腿跑着,竟不知不觉地跑到林务官的花园来了。狗叫声惊动了冬妮亚,她激动地叫了一声,疾步朝保尔走去。冬妮亚央求母亲让保尔留下来,又张罗着让保尔洗澡、吃饭和睡觉。保尔又累又饿,太需要休息一下了。他不愿连累这个心爱的姑娘,必须离开,可他又觉得一点儿也不愿意离开这儿。晚上,冬妮亚去铁路工厂找来阿尔青,他们决定保尔第二天就动身去喀查丁。保尔留在冬妮亚家里过夜,两个年轻人谁也没有心思睡觉。再过几个钟头就要分离了,而且说不定将永远不能再见,他们都感觉到心里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倾述,然而却不知从何说起。
早上,保尔登上开往喀查丁的火车头。开车后他看见了站在岔道上的两个熟悉的身影:高大的阿尔青和苗条娇小的冬妮亚。
不久,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镇,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了,乌克兰共青团的地方委员会也建立起来了。保尔已经参加红军,成了科多夫斯基骑兵师的战士。他和几千个同他一样的战士在一起,穿着破得遮不住身的衣服,怀着烈火般的斗争激情,走遍了乌克兰。在战斗中,他大腿受过伤,得过伤寒病,在灾难和痛苦中他迅速成长起来。一年以后,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骑兵侦察员了。这期间,他看了《牛虻》这本书,为牛虻的坚强和死而深受感动。
1920年6月,布琼尼骑兵第一军冲破波兰白军的防线,准备袭击基辅周围的敌人。加入这个部队的保尔同战友们一起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日托米尔。他伏在马背上,向前奔驰,军刀在空中画着闪光的弧形,朝十字路口上发出野蛮笑声的机枪阵地冲击。
布琼尼的骑兵排山倒海地前进着,日托米尔和别尔迪契夫两城相继被攻克……每天都在激烈的激战中,保尔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个人。8月19日激战中敌人的榴霰弹在空中爆炸了,一片绿光在保尔眼前闪过,一块烧红的铁钻进了他的脑袋,黑夜立刻降临了……
昏迷了13天后,保尔恢复了知觉。只是他的头还昏沉沉的,在石膏箱里不能动弹。10月里,保尔伤愈出院了。可是,他的右眼已经永远失明了。“要是左眼瞎了倒好一点儿,现在我怎么打枪呢?”他还想着前线。保尔出院后住到布朗诺夫斯基家里,冬妮亚也在那儿。他邀请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全体大会,可是她却用轻蔑、挑衅的眼光看着保尔的同志们。冬妮亚不愿意跟穿着脏制服的人们一个样子,这使保尔难以容忍。他们的友情渐渐开始破裂,最后终于分了手。这时,朱赫来正担任省“契卡”主席,保尔便去找他,参加了肃反工作。
“契卡”的紧张工作严重影响了保尔还没恢复的健康,他的头时常痛得像针扎一样。结果,在搜捕苏达尔匪帮两天没有睡觉之后,他失去了知觉。这样,共青团省委把保尔调去铁路总工厂担任共青团书记,开始了新的工作。保尔认识了共青团省委委员丽达,跟着她学习党史,渐渐地对她产生了好感。可是,他又十分惶惑、苦恼:难道现在是谈爱情的时候吗?保尔以牛虻式的态度斩断了情丝,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了。
秋天里,“契卡”人员、红军学员和党团员组成的队伍及时制止了一场反革命暴动,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一伙阴谋分子。但是,新的敌人威胁着新生的政权,铁路不通了,接着会有挨饿受冻的危险。为了拯救城市和铁路,必须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去。一个筑路工作队开去完成这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保尔则率先到达了工地。
秋雨不停地下着,路基不断地延长。人们白天冒雨筑路,夜里穿着沾满泥浆的衣服挤在水泥地上睡觉。工作队除了需要顽强地忍受着饥寒的折磨外,还要对付奥力克匪帮的袭击。有人开小差了,也有人退出共青团了。可是,留下来的人们却展开了竞赛。保尔领着同伴们向别的队挑战,他自己总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到了12月,筑路工作越来越慢了,伤寒病每天都要夺去几十只有用的手。满身伤残的保尔这时又患了关节炎,最后,那要命的伤寒病也终于使他躺下了。
保尔没有死于伤寒,他又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盛春时节,苍白瘦削的保尔来到公墓。他的同志们就在这地方英勇地牺牲了,他们是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一出生就开始做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生命的。保尔缓缓地摘下帽子,满怀悲愤地立下了庄严的誓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几天以后,保尔告别母亲,又回到了铁路总工厂。大家都感到惊讶,人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面对着热情的朋友和同志,保尔心情激动,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两眼闪闪发光。
日子飞快地过去了。保尔总觉得时间太短,不够分配。他在厂里做助理电器装配工。负责政治学习,每天晚上还去图书馆读书。不久,他成了布尔什维克候补党员。可是,急性风湿病迫使他伤心地离开了工厂,直到一个月后他才丢掉拐杖。保尔被调到别列兹多夫镇担任共青团书记和民兵第二大队政委,他的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和同志们紧张地做着苏维埃的建设工作:选举、剿匪、文化建设、缉拿走私、军队中的党团工作等等,使他们经常从天亮一直忙到深夜。一年后,保尔被转为正式党员,并调任州团委书记。
保尔在全俄共青团第六届大会上与丽达重逢了。他向丽达检讨了自己3年前以牛虻式的态度处理感情的荒唐举动。但是丽达告诉他,她已经结婚了,并且有了孩子。保尔很难过,但他坚强地挺着。会后,丽达在留下的信中告诉保尔,希望他对自己不要那样严酷,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光有斗争,而且有真正的爱情带来的快乐”。
两年过去了,保尔在这期间一直匆忙地生活着。他的身体正在逐渐衰弱,秋冬两季都给他带来许多肉体上的痛苦。终于,州卫生处长把他的神经中枢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诊断书送到了党委会。保尔被迫去了疗养院。可是没呆多久,他就提前离开了那儿。深秋时节,保尔因车祸又住进了医院。两次手术之后,他的右腿已经残废,而且脊椎暗伤无药可治,完全瘫痪的危险威胁着他。
不幸的遭遇和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保尔手脚麻木,有时甚至突然不能起床,情形一天比一天坏起来。中央委员会停止了他的工作。在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废证明书。
保尔去了黑海港口。他在岸边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他的一生,一幕幕地在眼前闪过,这24年生活过得怎么样?他在力量完全丧失之前并没有离开队伍。现在,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应该怎样来处置自己呢?既然失去了最可宝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保尔慢慢地从口袋里抽出手枪来想开枪对自己射击。可是,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又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着说:“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东西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最容易的出路。……即使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使生命变成有用处的。”
保尔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而回到队伍里去。他和达雅结了婚,搬到沿海一个小城去了。现在,保尔的生活就是学习,他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又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还在晚上和青年们一起学习。不久,他的两条腿完全瘫痪了,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他很镇静,他坚信自己决不是个百分之百的残废。他继续坚持学习,眼睛看不见,就借助无线电广播进行。他完全忘掉命运对他的残酷打击和身体的巨烈疼痛,他为祖国的壮大、人民的成长感到快乐,也为他的妻子成为布尔什维克正式党员而自豪。
他们搬到了莫斯科。从割去副甲状腺的手术中脱离危险的保尔又开始工作了。他要写一部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中篇小说,写科多夫斯基骑兵师的英勇壮举。他用硬纸板框子中间卡出的缝来限制铅笔,摸索着进行写作。紧张的劳动终于使完成了三章,谁知在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这些稿子竟被邮局遗失了。他6个月的心血白费了!没有办法,只好重新开始工作。这次,邻家姑娘戈莉亚主动跑来帮忙,充当他的“书记”。每天工作一结束,戈莉亚就把记下来的东西念给他听。当保尔认为写得不好的时候,就亲自动手重写。
最后一章写成了。母亲把那沉重的邮包寄往省委文化宣传部。保尔从早等到晚,焦急地盼望着回音。许多天后,省委会的电报来了。电报上说:“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又砰砰地跳起来了。生活箍在他身上的铁环已经破碎,他又拿起新的武器,走回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出身在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团。在革命战争中,他身负重伤,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
本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作品是以作者生活史为原型写成的,但又并非作者本人的自传,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典型化的文学珍品。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斗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本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它在国内被成百次地再版,并被译成50多种民族语言广泛传播;在中国、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国都被翻译出版。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热爱的艺术典型和生活中的榜样。保尔关于“生命”的名言成了千百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E. 上海电气在印度的项目
好吧,我告诉你工程公司的总机吧~
67681122
印度的项目很多,你自己问吧
F.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以后的发展怎么样福利如何
关键的关键是,你进到这个单位的哪个板块呢?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底下有无数小公司。
G.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地址、电话、主要产品
地址:闵行来区金都路自3669号
电话:021-54429500
主要产品楼上已经描述了:
下属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
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经营大型发电设备
鄙人就是其中员工
H.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严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实,并不把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认为是在英勇的战斗和艰苦的劳动中,在刻苦的学习和严格的律己中锻炼出来的。
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
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I. 上海的正泰电气怎么样
项目经理/主管 8000-10000元/月
电气/电力/水利 | 企业性质:合资
工作描述:
具体协调供配电配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供电公司公司的操作流程及项目实施各施工单位的交叉技术问题及相关市政配套工作,按工程进度申办有关相应的施工流程,负责工地现场勘察以及掌握工程施工进度,能够按时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人参与过供配电配套工程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设计方案协调会审工作,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标的协调与时间安排; 供配电配套工程施工图的制作修改和内部审核,配合完成施工图的对外报审工作,并参与各参建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负责协调处理项目部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协调处理各专业之间的技术和进度问题;负责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土建施工单位作业和管理以及施工进度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及时处理;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能够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确保安全降低成本;竣工验收和交接工作以及其他售后服务工作的妥善安排和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J.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内容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有电站、输配电、重工、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机床、环保、电梯、印刷机械等多个产业集团,现拥有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等50多家合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70000人。公司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优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位。是中国最重要的发电设备供应商之一。
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是上海电气集团的核心业务,能源装备占销售收入70%左右。主导产品主要有1000MW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重型装备、输配电、电梯、印刷机械、机床等。中国第一套 6000千瓦火电机组、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中国最大的12000公顿水压机、世界第一台镜面磨床、中国第一套3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国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中国第一套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都来自于上海电气。
2014年5月8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意大利热那亚市与意大利战略基金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拟出资4亿欧元向其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据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安萨尔多公司在意大利、荷兰阿联酋美国印度等地拥有机构,是仅次于GE、西门子、三菱,并与阿尔斯通年产量相当的著名重型燃机厂商。
“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袖品牌。在“亚洲品牌500强”评选中,上海电气为亚洲机械类品牌排名第五名,中国机械类品牌第一名。
上海电气确立了以中央研究院、集团所属的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明确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及其技术中心,上海电气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是产学研合作。上海电气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上海市级技术中心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