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钻井常见事故
石油天然气钻井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配合的野外流动作业,除钻井队自身的工作外,还有地质录井、测井、管具、注水泥等单位的配合。钻井队常年工作在野外,工作条件差、技术要求高,加之现场的交通不便,增加了作业的难度。综合上述特点,钻井作业过程中隐藏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不切实注意和防范,很容易发生钻井事故,如井下工程事故、地面设备事故和钻井人身事故等。发生事故后会危害人的生命、设备和井筒的安全,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石油天然气钻井的对象是地下的岩石,钻头在井底破碎岩石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在钻井施工中会出现许多复杂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如地层中的岩石有软有硬、软硬交错,地下的压力有高有低(高压层和漏失层),地层的岩性变化也很大(有岩盐层、膨胀层、坍塌层和蠕变层等),地层中有时还会出现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一切都给钻井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并可引发多种井下工程事故。钻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井下工程事故主要有:钻头事故(断刮刀片、掉牙轮和掉钻头等)、钻具事故(钻具刺坏、断钻具等)、套管事故(卡套管、断套管等)、井下落物事故(小工具等落入井内)、卡钻事故(钻具在井内不能上下活动或转动)、测井事故(测井电缆遇卡、遇阻或测井仪器落井等)、注水泥事故(固井时水泥浆在钻具内未替出、水泥浆返高不够,或将水泥浆全部替出环形空间等)和井喷失控事故(不能人为控制的钻井井喷)等。对钻井工作者来说,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捕捉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在复杂多变的钻井施工中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损失降到最小或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2. 谁有石油钻井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本
安全生产责任书
×××××项目部 (以下简称甲方)
×××班组 (以下简称乙方)
按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市建设系统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要求,为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特制订以下条款:
1、工地负责人和各管理人员必须对本工地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同时要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根据工程进度,不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员工做到心中有底,预防为主。
2、甲方应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设施,从施工用电、脚手架、机械设施、临边、洞口等都必须要有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3、乙方有违章操作、不戴好安全帽、违反规章制度等,经指出后仍不改的,甲方有权对其处罚,直至辞退,违者按项目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乙方应遵守工地的各项规章制度,穿好工作服,穿软底鞋进行施工操作。严禁穿拖鞋、背心上班,工作前禁止喝酒,工作中严禁打闹和开玩笑,违者按项目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5、乙方应服从工地领导的安排。但在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甲方如强令乙方冒险作业,乙方有权拒绝操作,产生的后果有甲方承担。
6、乙方在操作前必须对自身的安全保护设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才可进行施工,不符合的要向上级汇报,不得冒险作业。
7、特殊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操作人员不得玩弄机械设备,违者按项目部相关规定处罚。
以上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名后合同生效。
甲方(盖章):×××××项目部 乙方:×××班组
签约代表:××× 签约代表:×××
××××年××月××日
3.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
钻井平台灭火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污染情况
海上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为了帮助美国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美国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将与美国紧密合 水面油污作,避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挪威的一个石油公司许诺提供除油剂和设备,并派遣人员。伊朗将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防止原油继续泄漏的技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对各国的援助表示感谢。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达400万加仑计算,再漏油3个月,就相当于漏出约3.78亿加仑,“这可能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英国石油公司(BP)利用“灭顶法”堵塞墨西哥湾油井失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数百群众冒雨示威抗议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1]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 水下漏油场面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2]
[编辑本段]损失情况
截至目前,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岛。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顾问大卫·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消防队员在扑灭大火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科托克说,不管油井何时被封闭,都会导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墨西哥湾周边相关企业的税收却会减少。“由于这次悲剧性的事件,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大了。” 美国密苏里州媒体报道说,漏油事件已经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海鲜和进口食品价格已经上涨,汽油也可能因此涨价。如果原油污染区蔓延到航运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目前,这片污染区距离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公里)。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从墨西哥湾来的船只将被要求在进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误的时间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3]
[编辑本段]泄漏清理
石油持续从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产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难燃烧,甚至很难清理;这个季节的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诞生地;海岸线上有大量很难清理的沼泽。 美国海岸警卫队正在清除浮油大风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和周围各州。这里有三种类型的海滩:沙质海滩、岩石海滩和沼泽海滩。例如佛罗里达州的沙质海滩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难清除的是沼泽地上的浮油,这里是深水地平线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尔表示,沼泽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尝试会对它造成严重破坏。浮油一旦渗入,必须砍掉沼泽上的草才行。不过它还能渗透到土壤下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细菌必须有氧气才能产生作用,在沼泽地的土壤里,它们没有足够氧气进行这一过程。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阶段。飓风季6月即将到来,专家相信到时浮油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尽管这听起来似乎与直觉不符,但是一场大风暴将有助于驱散和冲淡浮油。欧文顿说:“飓风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尘器。”它经常会把一切清理干净。但是对于持续不断的石油泄漏事故来说,飓风起不到彻底清理的作用。[4]
[编辑本段]设立赔偿基金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6月16日证实,英国石油公司BP同意设立200亿美元基金,赔偿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生计受损的民众。[5] 此次漏油事件已发展成美国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根据15日公布的最新估计,目前每天的漏油量在3.5万桶至6万桶之间。这场灾难令奥巴马政府陷于“舆论风暴”,颇有酿成政治灾难的趋势。15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71%的美国人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对英国石油公司过于“手软”,53%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应对漏油事件中表现“不好”或“非常不好”。 [6]
[编辑本段]封住漏油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英国石油公司高级副总裁肯特·韦尔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工程人员当天下午2时半左右关闭了新控油罩三个阀门中的最后一个,再没发现原油泄漏的迹象。他说:“我很高兴,现在再没有原油流入墨西哥湾。事实上,我非常激动。” 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成功封住墨西哥湾漏油英国石油公司是在对漏油油井进行“油井完整性测试”后宣布这一结果的。该公司于10日卸除了旧的控制漏油装置,换上了目前的控油罩。 据美国媒体报道,接下来需要观察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后,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现漏油点。 英国石油公司管理人员此前曾表示,即使新装置能完全控制漏油,英国石油公司将继续打减压井,因为这是永久性封住漏油油井的最可靠方法。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7]
4. 钻井事故怎么预防与处理
随着井眼的形成,井壁的地层裸露在钻井液中,因而破坏了地层的平衡状态,可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例如,破碎裂隙地层引起井漏;井壁掉块引起卡钻;高压油气流跑到井中引起井喷等。这些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井眼报废。因此我们应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事故有井漏、井喷、卡钻、钻具折断及井下落物等。
一、井漏
钻井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差作用下钻井液有轻微失水现象,并伴有钻井液少量消耗。产生井漏时,钻井液池液面明显下降或钻井液不从井中返出(钻井液不再循环),严重时钻井液只进不出,全部流入地层中。此时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降低,将引起井壁坍塌(见图4-21),严重时引起井喷。发生井漏的原因是地层疏松、处于渗透性地层、有地层断裂带或有裂缝。井漏的处理方法是:
(1)对渗透性漏失,首先提高钻井液黏度、切力,降低钻井液密度和泵的排量。
(2)严重漏失时,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物质,如锯末、麻刀、黏土块(黏土球)等,并注入胶质水泥或将石灰乳配成的新钻井液,然后加入烧碱水和水玻璃,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井喷
图4-21井漏井塌示意图
在钻进过程中,当钻遇高压油、气、水层时,如果该油、气、水层的压力大于循环钻井液液柱的压力,或者由于起下钻作业对井筒产生抽吸作用,降低了井筒压力,油、气、水就会从地层进入循环钻井液中,引起钻井液的密度下降、黏度升高,泵压下降,钻井液进少出多,钻井液池液面升高。当油气侵入严重时,从井中返出的钻井液中有强烈的天然气和原油的气味,钻井液有气泡,井口有外涌现象,进而产生井喷。如果井喷不能及时控制住,往往引发火灾、爆炸,尤其是海上钻井,一旦井喷失去控制引起火灾,可能酿成井毁人亡,同时可能使一个有价值的油气田枯竭失去开发价值,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石油钻井中最严重的灾难性事故。
当发生井喷时,应立即关闭防喷器,提高钻井液密度压井,控制井喷;同时清除钻台和钻井液净化系统附近的易燃物,关闭全部发动机,切断电源,避免引起火灾;将不必要人员撤离现场。如果井喷控制不住,需请井控专家处理。一旦发生火灾,就得采用空中爆炸或打救援井等特殊方法灭火。
三、卡钻
卡钻是指在钻进过程中钻柱转动和上提、下放活动受阻。常见的卡钻故障如能及时妥当处理便可消除,否则,就发展成钻柱卡住、完全不能活动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硬拔、硬转可能导致钻柱折断;如钻柱折断处理无效,可能造成井眼报废。从原因上看,常见的卡钻事故有沉沙卡钻、落石卡钻、地层膨胀卡钻、泥饼黏附卡钻、键槽卡钻。
处理卡钻事故时,首先要找出卡钻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一般卡钻,可采取上下活动及转动钻具的措施。上提钻具时,应注意设备和井架的许可负荷及钻具的强度,并加大泵量冲洗井眼。当上提活动钻具仍不能解卡时,可向井内注入原油或碱水浸泡,降低吸附和摩擦力,并活动钻具。如上述方法均不奏效,可用倒扣或爆炸的方法,将卡点以上的钻柱取出,另钻侧眼。
四、钻柱折断事故
在钻进过程中,钻柱承受着拉、压、弯、扭力(力矩),井壁摩擦力,钻井液冲刷力,岩屑磨蚀力等复杂的作用力,往往由于操作不当和钻柱疲劳而引起钻柱折断事故。一般折断发生在钻杆连接的螺纹部位。钻柱折断后必须进行打捞,如打捞不上来,可在折断部位旁钻侧眼。
五、井下落物
井下落物是指在钻进过程中或起下钻时,由于检查不严、措施不当、操作不慎而将工具、钻头牙轮、刮刀片、测井仪等物件掉落井中。发生落物而不能继续钻进时,必须及时进行打捞。对铁质小物件可在井中下入磁铁打捞器,将落物吸上来;对一些难以打捞的落物,可在井中下入磨鞋将其磨掉,也可根据情况自行设计工具打捞。
5. 油井动态分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国民油井 油井监控 下雨油井停 国民油井华高 油井水泥
美国国民油井 兰石国民油井 油井深度 油井管 油井 是什么
6. 印度一油井爆炸后烧了5个月,给当地造成哪些损失
该油井爆炸后使得印度几名石油工人因为此次事故死亡。并且油井爆炸之后的恶劣影响一直在困扰着周边的上千名居民,而且居住在油井工地旁边的农民的家已经被烧毁了,甚至他们自己养的奶牛和山羊都没有了。
7. 海上油井事故知多少
1896年,美国人以栈桥连陆方式在加利福尼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洋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3。我国大陆近海也是世界公认的海洋石油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005年,渤海油田建成年产原油2000万吨的大型海洋油田。随着全球范围大规模海洋石油的开发,海上油井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些油井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使海洋环境面临巨大威胁。从1955至1988年,世界上较大的海上油井事故就多达131起。
1969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湾井喷12天,漏油1.3万吨。
1977年2月23日,北海发生井喷,漏油2.2万吨。
1977年4月22日,挪威埃科菲克油田的布拉沃油井发生井喷,8天漏油2.8万吨。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的油井发生喷油事故。关闭油流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油井失去控制。到8月初,一条长640千米的粘稠原油膜向北漂往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海岸。在这起严重的喷油事故中,约有8亿升油被喷出。
1979年6月3日至1980年3月24日,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号油井发生爆炸,漏油60.3万吨,为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喷油事故。
1985年11月6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兰杰地区,油井发生井喷,漏油2.1万吨。
2001年3月15日巴西钻井平台爆炸(转载自:BBC网站http://newssearch.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227000/12276211.stm)
1988年7月16日晚9时31分,西方石油公司在英国北海的帕尔法采油平台发生爆炸火灾,死亡166人,受伤20人。该石油平台于1976年耗资9亿美元建成。
设置漂浮障碍防止油污染扩散
(转载自:中国石油网http://www.oilnews.com.cn/gb/tpbda/2002-11/20/content_145894.htm
图片说明:这是2002年11月13日“威望号”油轮断裂时泄漏出了大量的燃料油后,营救人员设置漂浮障碍试图防止油污染扩散)
1988年7月2日,我国渤海七号钻井平台发生持续28小时的井喷,大量原油泄漏大海中。
1989年山东营象油库爆炸起大火,630吨石油流入胶州湾。
巴西石油公司在里约热内卢州坎普斯湾海上油田作业的P-36号平台长112米,高119米,相当于一栋40层高的大楼。平台耗资3.56亿美元,于1999年1月建成,2000年3月投入使用。根据设计方案,使用寿命为19年,能开采1360米深的海底石油。设计生产能力为日产石油18万桶 *1桶≈0.14吨(原油,全球平均)。,天然气7500万立方米。该平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平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浮动式海上油井平台之一。2001年3月15日凌晨,P-36号平台发生爆炸,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9人失踪。20日,钻井平台沉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事故造成的油井停产就使巴西每天损失300多万美元。这次事故迫使巴西增加石油进口,导致贸易赤字增加,使巴西实现石油自给的目标推迟。
赴汤蹈火
(转载自国家文化网—全国首届网络优秀摄影作品展http://www.nationculture.com/news/pic/html-50/0246.htm)
8.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分析作答.位于墨西哥湾的油井曾发生过重大原油泄漏事故,原油泄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抹香鲸属于哺乳动物,棕颈鹭属于鸟类,二者体内都有脊柱,故抹香鲸和棕颈鹭都属于脊椎动物. (2)抹香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肺是其主要的呼吸器官. (3)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鳃丝多且细,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5)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当外来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原有的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因此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脊椎;无脊椎;脊椎(2)肺(3)鳃;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面积;气体交换(4)基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5)生态平衡 |
9. 油田事故案例.ppt
塔里木油田井喷失控案例
轮南22井由华北钻井公司60156钻井队承钻。1990年10月2日取完芯,由于密度偏低,起钻中发生井喷。
1、发生经过 :
取芯钻进至5130.35米,起钻至28柱时发生井涌,抢接箭形回压凡尔,实施关井,开手动节流阀(液动节流阀控制管线漏油)泄压,后因气流量大,泥浆气体分离器的排污蝶阀蹩开。接着,关液动阀和泥浆气体分离器的进口闸阀(实际未关死),开压井管汇放喷,在操作过程中,实际先打开了18号闸阀,后开15号闸阀,在15号闸阀开了4圈时,喷出的气流带着泥浆卷起尘土高达10米,射程达50米远。慌乱之中闸阀未全部打开,此时15号闸阀已经刺漏。后开节流管汇放喷,停电、停柴油机,人员撤离井场。
2、处理经过 :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立即成立了抢险领导小组。10月6日,用两台水泥车通过钻台消防闸阀向井内注水,完后放喷并卸松15号闸阀上螺栓,在井口气量减少、出小股水的情况下,启动两台50吨吊车和钻台风动绞车并在人力作用下,拖出压井管汇。紧接着抢装好4 1/16"×10000PSI闸阀,向井内注清水,后又开泵从钻具内注入1.45g/cm3的泥浆29方,套压为零。接着抢下钻具到井底,节流循环压井,入井泥浆密度1.70 g/cm3,出口泥浆密度为1.65 g/cm3,井下恢复正常。
3、失控原因 :
对井控工作重视不足,井控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
地层发生难以预见的变化。
泥浆密度偏低。
录井设备不灵,未起到监测作用。
措施不当,贻误战机。
4、事故教训:
地层压力的预报和监测方面的工作薄弱,确定钻开油气层的泥浆密度缺乏科学依据,致使出现钻进中动平衡和起下钻中欠平衡的现象。
在井控环节上出现失误和把关不严。一是已知石炭系区块上存在以气为主的高压油气层后,应在起钻前进行“短程起下钻,循环观察”,以便检验起下钻是否安全;二是在起钻过程中监测溢流存在漏洞,没有及时报警,从而造成大量的油气进入井眼和上串;三是在发现井口外溢和井涌
的情况下,未能采取正确的关井程序,错误地采取节流循环排气,促使井内泥浆不断气侵,不但未起到井控作用,相反地导致了井口压力急剧上升,失去有效的控制能力,被迫放喷。
随着参战会战钻井队数的增加,许多井队没有在高压油气井区工作的经验,未能在井控方面从组织上加强,井控工作缺少组织保证,这就使得关键井的井控工作出现“脱节”和环节不能把好关。
井控装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缺乏制度保证,指挥部管材工具租赁中心井控车间技术力量薄弱,检修能力差、人员不足,难以保证井控设备的正常使用
改善措施 :
总结此次井喷失控的教训,召开钻井监督和平台经理会议,具体分析此次事故中的失误和工作中的漏洞,发动大家找差距,举一反三对全探区的井控设施、井控工作进行大检查、大整改,使井控工作有一个大的改进。另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根据LN-22井井喷失控事故的教训,修改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的“井控技术细则”;
加强监督力量,重点井必须保证同时有两名驻井监督昼夜值班;
设置井控专业监督,充实人员,授以职权,严格把关;
加强地层压力预测和监测工作,利用各种科学手段摸索和搞清地层压力,合理地确定泥浆密度,做到既有利于发现和保护油气层,又有利于安全钻进;
抓好指挥部管材工具租赁中心井控车间的建设工作,充实人员,购置设备,建立一套井控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的规章制度,确保在用井控设备完好无缺,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