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查找股票的历史市盈率数据
如果你是学生为了作业可以这么做,如果你是为了炒股票而做的模型,建议你不要这么费心去干,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中国的股市不是谁的市盈率低就会上涨,你如果用头脑想一想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所谓的价值低估问题---市盈率越低、那么就应该越有投资价值,可是二级市场上十几、二十倍市盈率的股票没有人去捧场,新发行三十倍市盈率的股票反而有几万亿的资金争抢申购、或者几百倍市盈率的股票天天高歌猛进,你今天准备走的道路我在10年前就已经走过,所以建议你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2. 怎样能知道恒生指数历史市盈率
http://main.hsi.com.hk/hsicom/c_statistics/content.html
加权平均市价/盈利率
有1973年以来的数据。
3. 香港上市的市盈率是多少
1、据统计,2015年沪港通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3.3倍,从长远角度出发,内地A股以及港股仍回旧是答不可多得的选择,数据显示,港股和沪股市盈率、分红率差异依然较大。
2、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场广泛谈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
4. 请问哪里可以查到香港股市的市盈率
同花顺里按69键就可以了
5. 1973年香港股灾的深远影响
进入1973年,市场继续疯狂,于3月9日高见1774.96,于三个月内再上升1.1倍,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到消防员以消防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所谓的“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而牛奶收购战进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曾经由12元,炒至历史新高67元。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资本增值税”,人心更加不安。
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由高点44元,下跌至1元多,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 R. A. Wyllie)入主整顿。
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跌幅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不料翌年再爆发股灾,恒指于1987年10月19日和26日共急泻33.33%,复见1894点,最后要到1990年打破4000点以及于1993年12月穿破10000点才稳定上升至1997年的16000点之上。
6. 目前美国和香港股市的平均市盈率
滚动四个季度的标普盈利在 55 美元左右,以标普980点计算,现在的估值达到17.8 倍。从历史来看,估值的平均水平是15 倍,再加上一个标准差也就是20 倍,在138 年历史中,只有12%的时间,估值水平在20倍以上。所以,如果需要判断这一波上涨的动力会在何处耗竭的话,从估值上看,1100 点是上限了。19000已经使得恒生指数市盈率估值达到2009 年市盈率16.8 倍(即仍然在高于0.5 至1 个方差的范围),市净率1.77 倍。
香港证券市场与内地市场存在不少分别,当中包括
1. 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海外及本地机构投资者成交额约占总成交额的65%(分别为39%及26%),海外投资者的成交额更占总成交额逾40%。由于各地的投资者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加倍审慎。
2. 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股本证券、股本认股权证、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
在交易安排上两地市场亦有不少差异,例如:
1. 内地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即涨跌波幅如超过某一百分比,有关股份即会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时间;香港市场并没有此制度。此外,根据香港法律,除非香港证监会在咨询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后指令,否则香港的证券及期货交易所不得停市。
2. 在香港证券市场,股份上涨时,股份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内地则相反。
3.香港证券市场主要以港元为交易货币;内地股市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
4. 在香港,证券商可替投资者安排卖出当日较早前已购入的证券,俗称「即日鲜」买卖。内地则要求证券拨入户口后始可卖出。投资者宜与证券商商议是否容许「即日鲜」买卖。
5.香港证券市场准许进行受监管的卖空交易。
6.香港的证券结算所在T+2日与证券商交收证券及清算款项。证券商与其客户之间的所有清算安排,则属证券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商业协议。因此,投资者应该在交易前先向证券商查询有关款项清算安排,例如在购入证券时是否需要实时付款,或出售证券后何时才能取回款项。
7. 世界各国在其泡沫经济时期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数值
这是日抄本的~~袭~
年份 定期存款利率 同比增长率
1971 5.00 -
1972 4.75 -5.00%
1973 7.25 52.63%
1974 6.75 -6.90%
1975 5.75 -14.81%
1976 5.75 0.00%
1977 4.50 -21.74%
1978 3.75 -16.67%
1979 5.25 40.00%
1980 6.25 19.05%
8. 香港股市的市盈率的平均值是多少
1、据统计,2015年沪港通股票平均市盈率为23.3倍,从长远角度出发,内地A股以及内港股仍旧是不可多得的选择容,数据显示,港股和沪股市盈率、分红率差异依然较大。
2、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场广泛谈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
9. 1973年香港股灾的背景
1972年,借着中美会谈,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的国际大背景,香港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各公司相继派息并大送红利,加之西方金融继续动荡,香港股市更加狂热,宛若遍地黄金。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恒生指数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一路高歌的股价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都被忽略了。
被挑起来的寻金美梦引发的股市狂潮几乎淹没了一切。由于交头过分活跃,有交易所甚至疲于应付而被迫宣布压缩交易时间。在股市炒得热火朝天时,批评众多企业在股市“一拥而上”、力劝大家警惕市场风险的文章接连不断,就连汇丰银行主席也公开呼吁小心股市过度投机,可这样的声音没有人听得进去。据当年的报纸报道,港府曾印制了诸如《购买股票须知》之类的册子,放在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免费派发,可误信“买股可以致富”的股民埋首炒股,那些小册子与灰尘相伴多日后被无奈收回。
如脱缰野马般暴涨的股市并未能与经济因素相契合,行情过急、过剧、过滥的膨胀与扩张,终于乐极生悲,酿成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覆巢之下,香港焉有完卵?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
处境最糟的总是接到最后一棒的散户。因为先前差不多所有参与买卖股票的人都能获利,所以就有人辞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股市,不少人简直如痴如醉,乐而忘返,当市场突然翻脸大跌,兴高采烈的人们顿时呆若木鸡,部分人一夜变疯,有的因突然失去所有财产而走上自杀自毁之路。
在一浪接一浪的炒买炒卖、企业倒闭、停牌和合并浪潮下,一向信奉不干预市场的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年通过了《1974年证券条例》、《1974年保障投资者条例》。同年4月及8月,香港先后成立了证券登记公司总会、证券交易所赔偿基金,期待以此拨乱反正,恢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