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黄山旅游资源优势有哪些
黄山气势磅礴,以松石云泉闻名于世;宏村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古城怀抱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地处皖南山区安徽省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天下无双的湖光山色,还存有体量巨大的徽州古民居、古村落。为了有效保护这些绿水青山和粉墙黛瓦,近年来,黄山法院在综合运用审判手段、充分发挥旅游职能作用同时,结合当地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创新时令法庭、旅游法庭、巡回法庭“三庭”便民机制,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贴身”保护。
为推动旅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山法院还建立与公安、检察、旅游、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执法协调机制,支持保障旅游、环保、渔政等部门依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
为保障黄山“全域旅游”发展,适应现代旅游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黄山针对旅游活动异地性、流动性的特点,在全市搭建旅游法庭,28家4A级以上景区的综合服务站内均挂牌设立巡回法庭站点,“黄金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天候派驻值班法官;开辟旅游纠纷绿色通道,设立节假日调解室,最大程度节约游客时间,有效维护黄山对外形象。
❷ 分析黄山的旅游意义
黄山市要是没有黄山旅游,充其量是个小山村,就是因为有了黄山旅游才会发展成市!
没有黄山旅游就没有黄山!
这是最大的意义
你是要写论文是吧
❸ 黄山旅游的特点
黄山松
开放分类: 植物、旅游、景观、黄山、松树
学名: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英文名:Taiwan Pine,Huangshan Pine
科名:松科 Pinaceae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页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堪称黄山美景之“三绝”。而黄山的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询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之松,松松皆不相同,都独具特色。而“黄山十大名松”更是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挺立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树高5.6米,树龄约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枝叶茂盛,根扎悬崖,侧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树龄约500年。
蒲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处海拔1610米,树身不高,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铺展平整,状似蒲团。树高2.9米,树龄约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故名为黑虎松。该松枝稠叶密,遮天闭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树高8米,树龄约450年。
卧龙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龙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飞去”。现指卧龙松,横生于卧云峰悬崖石壁中,树干分两叉盘曲生长,角崭髯张,似苍龙卧坡。树高2米,树龄约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海拔1470米处,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状如送子麒麟。树高4.6米,树龄约500年。
团结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打鼓峰海拔1520米处,铁根盘结,侧干众多,6大主枝,团团簇簇,围抱生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该松树高17.4米,树龄约400年。
连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处,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树高20.6米,树龄约400年。
竖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卧云峰侧的北坡,地处海拔1660米,主干挺直,顶状如伞,侧干伸出成倒“U”状,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有游道从辕门中穿过。树高8米,树龄约550年。
黄山松精神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人们来到黄山,不仅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美丽和坚强,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黄山松精神。黄山松精神正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❹ 股票 分析下 黄山旅游(600054)
600054
最新估值参考
综合投资建议:黄山旅游(600054)的综合评分表明该股投资价值内较佳(★★容★★),运用综合估值该股的估值区间在16.60—18.26元之间,股价目前处于低估区,可以持有。
12步价值评估投资建议:综合12个步骤对该股的评估,该股投资价值较佳(★★★★),建议您对该股采取参与的态度。
行业评级投资建议:黄山旅游(600054)
属餐饮住宿与娱乐行业,该行业目前投资价值一般(★★★),该行业的总排名为第42名。
成长质量评级投资建议:黄山旅游(600054)
成长能力一般(★★★),未来三年发展潜力较大(★★★★),成长能力总排名250名,行业排名第3名。
评级及盈利预测:黄山旅游(600054)预测2008年的每股收益为0.45元,2009年的每股收益为0.57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为0.71元。当前的目标股价为16.60元。投资评级为分批买入。
仅供参考!
❺ 黄山旅游生态资源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
优势: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法律法规。
3、区位于交通的优势,位于长三角位置,接近于主流客源市场。
4、政策扶持,安徽省“861”计划与“443”计划明确提出把黄山市建设为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基地。
劣势:1、地名混乱,黄山的名称问题至今难以得到解决。
2、经济单一,旅游淡旺季悬殊。旺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及节假日,其它时段比较冷清。
3、部分旅游产品质量欠佳,接待设施有待改善。
4、旅游市场的营销的宣传力度不足。
5、经济总量与旅游产业总量都偏低。
6、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
机遇:1、体育旅游需求逐年增加,客源市场广阔。
2、新时期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机遇。
3、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契机。
威胁:1、体育旅游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2、周边旅游地激烈的竞争环境,黄山距离苏浙沪较近,像千岛湖、乌镇等景点竞争激烈。
3、旅游管理体制落后,黄山市从事旅游业的有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人企业等。各种企业的性质、规模、经济水平、服务水平相差很大。
❻ 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黄山旅游现象,大学旅游学结课论文
是的,多少字的
❼ 综合分析黄山的旅游价值
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的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另有日出,晚霞,佛光,奇峰等众多奇景。
您可以访问以下网站:
http://huangshan.abang.com/
http://www.sinohuangshan.com/
http://www.hsxz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