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医疗器械互联网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互联网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08 12:12:56

① 互联网医疗发展很有前景,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些什么困难

互联网医疗行业终于迎来春天
互联网医疗并非新鲜事物,但过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大多局限于信息提供、用户挂号、轻问诊等内容。由于无法沉淀线下,真正激活医院、医生等资源,许多投资人曾一度将这个领域视为“烧钱不赚钱”的行业。
事实上,行业在过去两年也经历了一个清洗期。由于线上流量资源瓜分基本结束,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注销的移动医疗公司高达1000家,目前幸存下来的不超过50家。直到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整个行业终于迎来春天。
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只有2亿元,主要还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行业的一个探索期。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此后,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市场增长率也逐年稳步上升。2016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41.8%。预计2018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91亿元。到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且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发展将越来越快。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95亿,占网民的26.6%,年增长率为28.0%。其中,医疗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挂号用户使用率最高,分别达到10.8%,10.4%;其次为网上咨询问诊、网购药品/医疗器械/健康产品、运动健身管理,占网民比例在6%左右。
互联网医疗痛点分析
目前,国内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等候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为常态,受制于顶层设计、医保联网欠缺以及分级诊疗制度不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始终难以落地。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患者只信任三甲医院)。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2016年被称为移动医疗“移不动”的一年。一方面,初创移动医疗企业因遭遇严酷的资本“寒冬”而大批量死亡。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约有38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没有挺过A轮;另一方面,老牌移动医疗企业仍迟迟没有找到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持续亏损造成的资金紧张和业务架构的频繁动荡导致大幅裁员的消息频频曝出。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规模庞大,但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投资人趋于理性,移动医疗企业因为盈利能力不足,越来越难以获得融资,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国内医疗在门诊费用与国外相比低很多,利润微薄,而很多APP恰恰将盈利重心放在诊疗环节,导致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盈利上先天不足。
另外,公立医院仍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在医疗领域,留给企业的空间本身就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医疗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更难以说服投资人心甘情愿为他们买单掏钱。一旦这类企业融资失败,则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结局可想而知。
在互联网医疗盈利难现状下,投资人也变得冷静下来,趋向于回归,市场在降温的现实是不得不面对的。暂不考虑其商业模式是否值得肯定的情况下,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在短期内裁员也是非常值得理解的事情。尽管如此,互联网医疗在未来仍然值得期待。但是只有真正贴近医疗本质的,才是互联网医疗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重线上与线下结合
政策的春天到了,企业应当如何把握住?中国其实不缺患者,而是缺好的医生和药品。在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医联不但构筑了集学术、执业、社交、游戏化的专业实名医生平台,并且率先搭建起以患者为中心,覆盖疾病筛查、医生教育、诊疗服务、药品配送、金融保险服务、患者管理服务的整体生态闭环。
而已经宣布盈利的微医则致力于将三医联动的医改逻辑融入公司的战略布局,并且继续深入布局保险领域。过去的2017年,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国内首个专注智能医疗的云平台微医云发布以及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险平台”,都构成了微医的竞争壁垒。
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将是一个全面竞争的概念,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巨头最终都要做闭环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即线上有服务、线下有诊所或医院,再加上商业保险和其他形式。更何况,截至目前,行业并未出现真正的巨头,这意味着所有玩家想要继续生存下去,都不得不往这条道路去靠近。
在监管原则上,意见提出,“谁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谁就必须要负责任”。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责任主体就是医疗机构本身。监管按照属地化管理,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此外还特别强调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它们应该确保提供服务的人员资质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对其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依旧挑战重重,任重而道远。

②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往互联网+发展,2015年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大年,扶持政策密集出台。除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外,梳理发现,2015年,针对国产医疗设备的转型升级,政策方一共下发18部文件。如此巨大的政策扶持力度,足见用心良苦。这也使得医疗器械行业的地位与重要性大幅提升,进口替代成为行业发展主要趋势。这种趋势在2016年仍将延续,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会改变。

③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怎样

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3年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15%以上; 2013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888.63亿元,同比增长20.72%。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中具有天然优势:如较低生产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享受国家政策的相对倾斜,对本地化渠道掌握的优势等。
因此国内企业占据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低端市场的75%,目前本土企业能提供大部分的基础必备器械,其价格相比进口产品低至少30%-50%。虽然GE、飞利浦和西门子分别推出了战略计划,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基层市场的中低端医疗器械需求,但是本土企业的价格优势和逐渐提高的技术指标仍然将在大部分的招标中拥有优势。
此外,一些细分行业已出现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较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而在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医疗器械领域生产厂家较多,产品区分度低,行业集中度低。

④ 医疗器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很好,市场广阔,利润也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器械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也发展迅速,利润总额增长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7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2006-2011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8%。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行业的份额较低,2011年仅为13%,远低于全球25%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13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元。
对于那些刚出院的患病群体来说,是迫切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疗器械进行持续性康复治疗的。
家用医疗器械一般分为治疗仪类、检测类、保健类和康复类等4大类,像体温计、助听器、血压计、血糖仪、牵引器、高电位治疗仪、温热理疗床等。中国有接近2亿的高血压患者和6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类似慢性病都对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有很大潜力。随着国家医疗保障的投入、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3年中国按摩器械、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市场规模将分别可达65.9亿元、52.0亿元、24.0亿元。
目前,全球高端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在华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抢占市场份额。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不断进步,目前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⑤ 您对医疗行业的前景分析

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这也就预示着它们需要更新换代,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正在逐步加配和更新医疗器械,从而带来行业的内生性增长;除此之外,政府近几年正在大力改造和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和设备;在这两个行业大背景下,中低端医用设备市场将实现较快速增长。

前瞻网预计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在3年内很难下降,主要因为:家用医疗器械和中低端医疗设备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家用市场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0%-35%,中低端医用设备增长25%-30%。虽然植入性器械也处在快速增长时期,但是高端医用设备的增长仅靠产品自然更新和县级医院的部分加配,相比增速略慢。因此,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仍然是发展的主旋律,本土企业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有非常大的机会。

总体来说,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还是很不错的,市场前景很不错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⑥ 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前景怎样

要看行业细分,你说的太笼统了。
像影像类都是可以的,耗材也不错,辅料类。但是有些就不行了比方检验类,比方一些小的东西
和政策有关,也和行业曲线有关

⑦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

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这也就预示着它们需要更新换代,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正在逐步加配和更新医疗器械,从而带来行业的内生性增长;除此之外,政府近几年正在大力改造和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和设备;在这两个行业大背景下,中低端医用设备市场将实现较快速增长。

前瞻网预计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在3年内很难下降,主要因为:家用医疗器械和中低端医疗设备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家用市场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30%-35%,中低端医用设备增长25%-30%。虽然植入性器械也处在快速增长时期,但是高端医用设备的增长仅靠产品自然更新和县级医院的部分加配,相比增速略慢。因此,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仍然是发展的主旋律,本土企业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有非常大的机会。

总体来说,医疗器械行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还是有很不错的成长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医疗器械互联网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483003基金累计净值查询 浏览:681
理财分几份 浏览:17
信托游戏 浏览:691
79外汇100 浏览:148
公务员可以贷款 浏览:114
银行柜面外汇业务 浏览:798
一元人民币换外币汇率大全 浏览:94
北京泰和兴投资老板 浏览:779
科创版基金买不买 浏览:181
贷款不良率融资性机构 浏览:937
银行保函可以贷款吗 浏览:652
长春燃气股票股吧 浏览:882
公积金贷款年限和年龄 浏览:302
185000韩币对人民币 浏览:696
今天哈尔滨鸡蛋价格 浏览:605
5月6日汽油柴油价格 浏览:741
2019年4月09日美元人民币汇率 浏览:620
基金经理年薪排名 浏览:294
私募基金bp什么意思 浏览:543
上海一家投资 浏览: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