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公务员消费行为的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80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未来5年,老年人口将以3%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用药水平人均每年385元计算,到2005年消费总额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药消费净增79.69亿元。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来计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8.65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城市居民人均用药水平到2005年将达到400元,消费总额增长约660亿元。预测到2005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左右。
Ⅱ 白领消费行为分析
犹太人有一个致富信条: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当代都市白领女性,以其消费潜力之巨大,越来越引起诸多商家的重视,都市白领女性也因此被称为“黄金商 群”。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有着怎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呢?她们大多具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购物频次高,购物频繁。她们害怕老去,为追求美丽不惜投入自己的 大半收入;她们崇尚女性独立,在职场上从容干练,内心却大多脆弱而柔软,渴望归属感,渴望温情,因此她们喜欢不停地购物安慰自己,以觉得安全和满足;她们 大多受过大学本科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品位,有点小资情调,对潮流风尚十分敏感,并对自己的品位和个性相当自信;她们中的单身女性有不少月光一族,购物随心 所欲,只要开心就好;她们是绝对感性化的,虽然有时候会表现得十分挑剔、斤斤计较,但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却从不吝啬,出手惊人;她们是矛盾的,一方面希 望自己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一方面又很容易跟风,从不肯错过时尚流行,容易跟随朋友的选择和意见……
具体而言,当代都市白领女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主要如下:
1、重视外观形象,求美心理强烈
女性天生有着强烈的审美天赋和审美心理。她们比男人更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她们许多东西的爱好,首先来自于对其美丽外形的痴迷。这和女人感性判断事物 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小到一个发饰,大到汽车和房子,她们更多地凭感觉去选择,外形、款式、颜色、包装、甚至一个小小的装饰就能左右她们的决定。
而朵拉的目标客户群,即25—40岁、年收入25000—60000元的白领女性,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女性,对自身形象更加注重。她们或正当青春年华,对自 己的容貌和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或刚刚过了青春时节,十分害怕老去,对美丽的追求更加孜孜不倦。另一方面,她们也有了较为独立的经济基础,有较宽裕的金钱 用作自己的形象投资。
她们决不允许自己显得落伍或老土,即便咬紧牙关也要紧跟时尚。化妆品、衣服、鞋子、包包、饰品……在一切能使她自己显得更美丽的东西上,她们总是不惜一掷 千金。在选择衣服或鞋子的时候,她们永远把漂亮放在第一位。她们往往会“以貌取人”,“以貌取物”。如果有一件衣服非常舒适但样式普通,另一件穿起来不太 舒适但时尚漂亮,有99%的女人会选择后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月收入不过2000元的年轻女孩却用着价值上千元的名牌皮包和化妆品;在零下二度的冬季仍有许多女孩穿着短裙和皮靴;一个女孩在某服装专卖店门外以鄙视的语气对同伴说“这家店装修这么土,别进去看了”……
2、典型的感性消费特质——非理性消费、情绪消费
一个女孩和男友吵完架后立刻赌气去商场买了一堆昂贵而并不必需的物品;一个月收入不过5000元的女孩,却拥有三个省吃俭用买下的每个价值都上万元的LV 皮包;一个本打算上街买鞋的女性可能搬回家来的却是一套精美的装饰品;宁愿不吃饭也要把中意的衣服带回家……这就是女人,典型的感性消费动物。
而当代白领女性在工作上充满压力、渴望释放的特点,以及她们手中较为独立和宽裕的可支配收入,使她们的感性消费现象更为突出。零点调查公司2001年在北 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的针对18—35岁青年女性的《都市青年女性消费面面观系列研究》调查中,从女性的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考察了女性的非理性消费行 为。调查表明: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0%。52.8%的女孩都曾经 因为发了工资钱袋鼓了而突击消费,46.1%的女性在心情不好或者开心的时候有意进行情绪化消费。调查还表明,尽管非理性消费花了不该花的钱,但 79.0%的女性事后持无所谓或不后悔的态度,她们认为购物换来了好心情,值。
3、口碑传播的超强影响力
女性和男性的决策行为是大不相同的,男性的决策过程是直线性的,女性的决策过程则是反复不停地旋转。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接触、考虑、调查、完 成,虽然男性和女性同样经历这四个阶段,但女性的行为会有这样四点不同:一是女性从一开始就和男性不同,男性习惯自己做决定,女性会多方打听,参考别人的 意见;二是男性消费是希望得到好的解决,女性则是希望得到完美答案,因为女性买东西会考虑很多,譬如搭配、使用场合等,希望面面俱到;三是为了得到完美答 案,女性的购买过程因而变得反复不定,她们会搜集更多信息、查询更多选择性,货比三家不吃亏;四是女性在买完东西以后,并不是就结束了,她们会把这段经验 告诉朋友或推荐给别人,造成口碑传播,如果和某一商家关系好,她们的忠诚度也会很高。
口碑传播,即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对当代白领女性的消费行为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渠道。白领女性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当今遍地开花、无孔不入的商家 广告越来越持较高的警惕和排斥心理。感性的她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求自己较熟悉的信息渠道,尤其是较熟悉的朋友言传身教式的推荐。从而,她们更易产生群体交互 和从众心理,引发感染性消费。据统计,年轻女性中有55.5%的人因为“和朋友逛街受朋友影响”而购买了本来不打算或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网络 和手机的普及给口碑传播提供了更好的,白领越来越热衷于主动参与到各种口碑传播行为中,乐于通过bbs社区、手机短信、qq、msn等方式和朋友分享自己 的购物经历和意见。
4、对细节挑剔
相对于男性,女性购物时更专注事物的细节。
大多数白领女性认为,有品位的女人一定是精致的。她们往往要求自己从外衣,到鞋子,小饰品,内衣,乃至睡衣,都要做工精良,细节完美。甚至一件衣服的一个外露的线头,都能直接影响她们的购买行为。
5、对价格敏感
这一方面和大多数女性天生善于持家算计的意识、爱贪小便宜的心理有关,一方面也是由于许多白领女性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所钟爱的品牌大多比较昂贵,甚至属 于奢侈品,她们的收入不足以使她们自由而频繁的购买这些品牌。一旦这些品牌有折价促销,她们会比平时更感兴趣。她们会在商场打折的时候,一口气买好几双鞋 子、好几套不同季节穿的衣服,并为之感到很有成就感。在女性群体中,“传达打折信息比较多,一般知道哪家店打折多,就赶快去。”但是,另一方面,若一个高 档品牌一年到头频频打折,她们也会丧失对该品牌的信任。
6、越来越重视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善待自己
当代白领女性的价值观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随着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白领女性越来越认识和肯定自我价值,认为女性应为自己活得精彩, 积极工作的同时尽情享受生活。另一方面,职业女性和传统家庭女性的双重角色使她们经常感觉到压力和疲惫,渴望释放压力、放松自我。因此,她们再累也不会忘 记给自己添置漂亮的衣服和昂贵的化妆品;她们渴望美好的爱情,但不再为某一个男人而活,即便一个人也要过得丰富精彩;她们喜欢一下班到家就脱下职业装,换 上休闲放松的衣服。
2001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了针对18—35岁青年女性的调查,几乎所有被访者都认为女性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但95%的被访者 觉得这些压力是可以通过加强对自身的关爱来缓解的。另东方在线与ELLE杂志在2006年对广州白领女性的调查中,约88%的女性认为关爱自己的主要方式 是去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特别是自己喜爱的、美丽的、舒适的、高档的、奢侈的东西。
当今白领女性对自己关爱的意识已普遍存在,而且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成熟。东方在线的调查显示,92%的女性认为现在的女人懂得如何宠爱自己,同样有92%的女性觉得自己应该再多宠爱自己一点。
7、注重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对于许多白领女性来说,她们爱上的是一种购物的乐趣,而不仅仅是所购买的东西本身。逛街对她们来说,既是一项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活动,也是为了购买美丽的衣物饰品,以增添自己的美丽风采。
因此,她们视逛街为一件愉快的、放松的、享受的事情。她们很少有清晰固定的购物计划,通常愿意随兴所致,约上一二好友,或拖上男朋友,边聊边逛,看到喜欢的就随手买下来。
在购物环境上,她们也有更高的要求。她们通常更喜欢逛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良好、购物环境舒适、集美食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她们喜欢装修高档 漂亮、商场设计人性化、服务体贴入微的商场。她们希望商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方面面,都能使她们体验到尊重、舒适、愉悦、贴心、成就感等她们所 喜欢的感觉。
Ⅲ 上班族的面子消费的特征有哪些
这绝对是一个经典的问题!
现在的上班族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大本份),都受过比较高级的教育,所以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吃饭一般都在比较高级的餐厅,方便一点的在“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穿的基本都是名牌“耐克”"阿迪",平常一点的都是“李林”“颈浪”其他中国的二流品牌。如果出门住的基本都是带星级的饭店,当然为共事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聚会娱乐场所花费比较高,当今社会中生存人缘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的朋友都多了。随之而来的应酬就多了,朋友之间相互炫耀一下手机、汽车、香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出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当然有出来一笔费用。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己另一半带来的,这很容易想到,特别是男士。
至于对策,我觉得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就好了,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Ⅳ 如何对90后群体消费进行分析,需要调研那些数据
90后!提前消费是这个年龄段的普遍心理,因为他(她)们没有吃过上辈人的苦.
只买贵的 美的 时尚的,名牌、时尚、潇洒、相互攀比、漂亮、宁愿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吃馒头,也要穿出来的是名牌,总之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们会花钱,用来买美味的食物,喝着奶茶听歌
是的,会买名牌向别人炫耀
但这是每个年代的通病,大人比我们还要攀比
我们会遏制消费,
家庭条件是消费的决定因素
没有人会超前消费,谁都知道那样做的麻烦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亦不能一己之见
我只是其中的一名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
非主流,或许消费和正常人不一样
但是,作为未来的主人
我们消费情况也不会令人担忧~ 80后!由于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上一代人看重的是“物质化消费”,比如有钱主要置办“家庭资产”--大到住房,小到冰箱、彩电等;而独生子女则强调的是“感官型消费”--买CD、mp3、上网、互动游戏、旅游、聚会、出国。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上一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奉行的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了近年来愈加风行的开放式,超前式的消费观念,具有鲜明的自我消费意识的特点。这些变化,都将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中国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因此,深入了解、分析80后一代的消费行为与心理特征,对于了解中国社会消费趋势和把握这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手机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被定义为“耐用品”,现在呢?随着手机的普及,已经变成“快速消费品”了,小学的孩子都会有一部手机。他们对于手机的要求更多的是外观的设计,造型的个性化处理,时尚感,时装化,更注重的是变化和明星化,类似的还有很多,就如上面说到的mp3、mp4等等产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了,意味着企业生产产品必须具备快速推出新产品的能力,要跟得上他们迅速的品位更换和总是比上一代快得多出现的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