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决策分析的基本程序
决策的基本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2、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就应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第一步是分析和研究目标实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及决策事物未来的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将外部环境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内部业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同决策事物未来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案;
第三步是将这些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比,权衡利弊,从中选择出若干个利多弊少的可行方案,供进一步评估和抉择。
3、评价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拟定以后,随之便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看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达到决策目标。评价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试验法。
4、选择方案。选择方案就是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后,由决策者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
5、执行方案。任何方案只有真切的得到实施后才有其实际的意义,执行方案是决策的落脚点。
6、回馈评估方案。通过对决策的追踪,检查和评价,可以发现决策执行的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对决策进行控制
(1)决策分析的不精确不完全扩展阅读:
决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 1) 决策主体
决策是由人做出的, 人是决策的主体。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只承担提出问题或分析和评价方案等任务的决策主体称为" 分析者", 而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能做出最后决断的决策主体称为" 领导者"。
( 2 ) 决策目标
决策必须至少有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决策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 决策的开端是确定目标, 终端是实现目标。决策目标既体现了决策主体的主观意志, 也反映了客观事实,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
( 3 ) 决策方案
决策必须至少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方案有两种类型:
明确方案 具有有限个明确的具体方案;
不明确方案 只说明产生方案的可能约束条件, 方案个数可能有限个, 也可能无限个。
( 4 ) 结局
结局又称自然状态。每个方案实施后可能发生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结局, 如果每个方案都只有一个结局, 就称为"确定型"决策;如果每个方案至少产生两个以上可能的结局, 就称为" 风险型"决策或" 不确定型"决策。
( 5 ) 效用
每一方案各个结局的价值评估称为效用。根据各个方案的效用值大小来评估方案的优劣。
⑵ 请帮忙编程,C语言,运筹学中决策分析里的不确定决策方法
自己学吧,我有教程
⑶ 决策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
决策分析常用方法
对于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决策方法。
①确定性情况:每一个方案引起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结局。当方案个数较少时可以用穷举法,当方案个数较多时可以用一般最优化方法。
②随机性情况:也称风险性情况,即由一个方案可能引起几个结局中的一个,但各种结局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通常在能用某种估算概率的方法时,就可使用随机性决策,例如决策树的方法。
③不确定性情况:一个方案可能引起几个结局中的某一个结局,但各种结局的发生概率未知。这时可使用不确定型决策,例如拉普拉斯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遗憾准则等来取舍方案。
④多目标情况:由一个方案同时引起多个结局,它们分别属于不同属性或所追求的不同目标。这时一般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例如化多为少的方法、分层序列法、直接找所有非劣解的方法等。
⑤多人决策情况:在同一个方案内有多个决策者,他们的利益不同,对方案结局的评价也不同。这时采用对策论、冲突分析、群决策等方法。
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还有对结局评价等有模糊性时采用的模糊决策方法和决策分析阶段序贯进行时所采用的序贯决策方法等。
不同决策分析的区别
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
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
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
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比,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有:
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
b.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
c.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
⑷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一般指从若干可能的方案中通过决策分析技术,如期望值法或决策树法等,选择版其一的决策过程的权定量分析方法。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2)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有: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⑸ 什么是决策,决策分析的特征及分类是什么
决策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管理学所讲的决策,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专目标和在属处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的活动。决策是指向未来的,而未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现在使用决策相当广泛。但是对于什么是决策,不同的人却理解不一。 凡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可称为决策
⑹ 常见的决策分析系统是什么
一、系统概述:
瑞联财政决策支持系统专门为各级财政部门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度身订做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深入分析业务特性,打破孤立信息堡垒,其可伸缩性、安全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一个整合系统数据资源、挖掘问题、分析业务规律及预测前景的全面解决方案。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制造及服务等各大行业,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各具特征的分析需求。
二、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 我们如何整合资源
打破各业务系统分割造成的信息壁垒,使各业务系统数据相互关联、统一规范又不影响原有系统运作
◆ 我们如何展示数据
打破枯燥的传统信息展示方案,提供多种自定义报表、仪表盘等形象全面的展示工具,让数据“活”起来
◆ 我们如何挖掘问题
使用多种智能工具自动化处理大批量数据
发现问题更深入、更全面
◆ 我们如何预测前景
通过历史数据总结推断出业务规律,并可自定义业务规则;
面对市场及政策变化,对业务规则进行调整,预测未来变化
三、主要功能:
● 形象多样的数据图表展示
------多样化数据展示形式,包括仪表盘、趋势图、对比图、三维图等;
------图形具备3D、背景、缩放、旋转、动态效果;
------数据表格、图形分析结果可用Excel、Html等多种方式进行发布。
● 对跨平台数据进行全面整合
------基于B/S架构,可与各厂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整合。
● 强大的复杂报表定制和管理能力
------无需编程,通过鼠标的简单拖拉,轻松自定义任何复杂的报表;
------系统自动按要求生成各类分析报表;
------自定义报表样式,实现报表共享;
------报表权限管理和版本管理,可根据访问级别灵活设定。
● 灵活定制业务分析规则
------提供丰富函数集合,可对业务分析规则进行自定义;
------根据不同业务特性动态扩展,满足用户各种分析要求;
------通过定制规则实现对业务的纵横向比较,总结业务规律。
● 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
------提供常用计量统计功能,如:80/20集合分析、绝对值分布分析、比重分析、异常值分析等;
------可从历史数据利用不同模型对各类指标进行趋势预测;
------对研究对象进行信用等级划分;
------考察主要因子的实际影响及相关性等等,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
● 强大的仪表盘功能
------生动而明了的图形显示各业务的关键性指标,对业务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为制定和调整战略提供依据。
● 灵活完善的关联分析功能
------提供切片切块、钻取、旋转、三维分页、过滤、自定义计算值、排序、等多种OLAP分析功能,支持用户决策分析;
------不同分析维度灵活组合多角度、多层次的主题分析,精确地掌握业务发展趋势;
------支持OLTP和OLAP查询分析,支持多种展现方式,支持多种分析工具进行有机结合。
● 直观的电子地图与决策图功能
------可通过不同颜色标识分析不同指标,在地图上按预设钻取路径进行上钻下钻;
------提供直观的方式实现模拟业务管理链,将与管理决策最关联的指标高度浓缩在一个页面,让决策层快速掌握业务运营全局状况。
● 自动生成应用工具
------无需编程,通过系统管理工具能方便地完成系统定制及语义层定义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无需编程就能生成前端应用工具,可轻松满足各种决策需求;
------利用用户熟悉的业务术语封装工具背后的计算机专业术语,通过鼠标简单操作可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
● 智能告警技术
------提提供指标的分级功能,当指标突破设定的告警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信息,并及时地传递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⑺ 决策分析的特征
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构成要素
决策分析是一门与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决策, 它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决策质量, 减少决策的时间和成本。因此, 决策分析是一门创造性的管理技术。决策分析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标准、方案制定、方案选优和方案实施等过程。决策分析通常有如下构成要素:
( 1) 决策主体
决策是由人做出的, 人是决策的主体。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只承担提出问题或分析和评价方案等任务的决策主体称为“ 分析者”, 而在决策分析过程中, 能做出最后决断的决策主体称为“ 领导者”。
( 2 ) 决策目标
决策必须至少有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决策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 决策的开端是确定目标, 终端是实现目标。决策目标既体现了决策主体的主观意志, 也反映了客观事实,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
( 3 ) 决策方案
决策必须至少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方案有两种类型:
明确方案 具有有限个明确的具体方案;
不明确方案 只说明产生方案的可能约束条件, 方案个数可能有限个, 也可能无限个。
( 4 ) 结局
结局又称自然状态。每个方案实施后可能发生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结局, 如果每个方案都只有一个结局, 就称为“确定型”决策;如果每个方案至少产生两个以上可能的结局, 就称为“ 风险型”决策或“ 不确定型”决策。
( 5 ) 效用
每一方案各个结局的价值评估称为效用。根据各个方案的效用值大小来评估方案的优劣。
⑻ 决策分析的步骤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2)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有: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1)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用数学规划等。
(2)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有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修正。
(3)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有: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b.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曾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c.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
⑼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比确定性决策分析还要困难得多
项目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http://www.docin.com/p-371503599.html
第11页开头“比较简单,人为的他是确定的。。。。。。”第一段就有答案,这句话是错误的,应该是确定性决策分析比不确定决策分析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