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的发展趋势
第一,房子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
这十多年来,单就商品房竣工面积年均都在10亿平方米以上,2017年和2018年两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更是达到创历史的17亿平方米,如果加上政府建设的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还有很多无法统计的小产权房等,数目更是庞大。
主要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一二线大城市的房子人口集中,但供应不足,导致房价越来越高。而很多三四五线城市住房供应量一点没少,特别是安置房特别多,因为拆迁成本低嘛,这些地方的房子根本就只能城市内部消化,没有外部投资介入。一句话,住房需求和供应的地域错配越来越明显。有的地方房子过多,有的地方住房供应又不足。
第二,“不动产”越来越多原因是深层次的
在城市里,我们住的房屋楼上楼下很多都是不来往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隔壁或楼上下房主是什么情况,除了自住,还有可能是投资,还有可能是金融机构查封。在一个城市里,肯定有那么一些闲置多年的烂尾楼存在。而这一切,不仅是市场因素,还有可能是金融问题,导致房屋真正成为“不动产”。
很多的县城,包括一些地级市,除了在楼市火热期,大多数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卖房仍不好卖,但为什么除了地方招商引资需求外,大多开发商仍旧乐此不疲、源源不断、日复一日的盖房呢?里面的逻辑行内人都知道,房子作为一种变相的金融产品,卖得出去更好,卖不出去还可以抵押给银行换出钱来。
第三,售楼处买房的始终就那些人
现在大城市买房,购房资格还是相当宝贵的,不仅存在于一二线大城市,还包括部分地级市也是如此。在售楼处,你会发现一个奇怪也很正常的现象,也就是买房的就是那么些人,当然,这里指的不是“拖”。能买得起房的人想买更多的房,想法设法获得购房资格,很多房子也在他们之间交易流动,随着房价越来越高,买不起房的人也就再也买不起了。
楼市调控能把房价压下来吗?比如施行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有多大作用?作用肯定是有的,至少在调控加码期内是如此。政策严厉了,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客户,对住房购买的需求也会快速萎缩,特别是一些郊区盘,或者户型产品不好的楼盘就难以去化,这些地方的房价就会面临回调,为加快销售回款,我们也会降价或给出促销折扣,毕竟,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
最后,从长期来看,依靠房地产发展国家经济的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是要靠实业、制造业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房地产会犹如温水煮青蛙式退化,房价也就不会继续沿着只涨不跌的老路永续下去,逐步回归是必然趋势。
B.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北上广土地出让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空置率持续提升。北京最近出让的大兴、房山等地块可以看到,基本顶着顶价来拿,还得加上庞大的限价房。可以说,房企在北京拿地已经不在乎住宅是否挣钱,只有有地就可以在北京生存下去。而三四线城市,好多房企都在清理库存,开始退出。最引以覆盖率广为自豪的万达也开始某轻资产,众筹,开始推出三四线城市市场。
价格:受目前城市房地产存量、潜在供应量的影响,协同产业发展、人口的迁移、老龄化,预期一线城市涨价,但难以水涨船高,很难达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和M2一同突飞猛进的状况。二线城市趋平稳,三四线城市只能祈求各自政府干点实事儿。
C. 关于房地产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这个太难说了,就目前关注度较大的问题,房产税来说,很多人都在等房产税的出台,出台后房价可能降,但等着买房的人多了,出台政策之后就有很多人买房,那又会不会造成房价上涨呢?房产方面的资讯还是要多看下新闻关注时事,比如到
房如意网
上交流交流
D. 中国房地产趋势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房产目前有回暖的迹象,未来5年内会上涨,但是较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于压制房地产,许多企业会破产,现在许多企业都涉足房地产,会大面积导致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局面,这是ZF不愿意看到的;
2、地方ZF为提高政绩,加快城市发展速度,GDP的增长,因而不仅是中央与地产的抗衡,也是与地方ZF的抗衡,作为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这种局面是不可能打破的,一旦打破又会造成不稳定的局面;
总结来说中央最重视的是社会稳定,围绕这个思想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老百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