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每半年波动一次,这是因为: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养猪户增加存栏数,以求获得更多利润。但生猪养殖周期大约6个月,当存栏生猪上市后,造成供大于求,于是猪肉价格下跌,使得养殖户亏损,因而减少猪存栏数,造成供不应求,这就给半年后涨价埋下隐患。
B. 猪肉价格的下降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猪肉价格的下降,体现了经济学关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经济的许多范畴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之中,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之一。马克思在商品供求关系原理中提出,供求关系不决定价值,但决定价格的波动;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猪肉价格的下降,是猪肉作为一种商品其供求关系的反映,体现了供求关系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联规律。猪肉是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人们的需求量变化不大。当猪肉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
C. 为什么有的股票符合技术面选股反而下跌了
技术面的选股是大多数投资者喜欢炒股方法,所以造成市场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方法,传统的技术方法主要是日本蜡烛图技术,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市场通过这些基础的理论衍生出的各类技术方法,有关于K线形态的,关于技术指标的,关于的均线的,关于成交量的等。
所以有的投资者通过技术分析方法选出来的股票,并且运用各种技术分析叠加后,认为该股要出现上涨,但结果是个股却出现了下跌的情况,难道是技术分析的失效,还是技术分析方法本身存在问题,还是自己的技术分析方法不过关,下面我们重点围绕该话题重点讲解,让大家充分理解技术分析。
由于受到疫情的情况下,当天市场出现大幅度调整的情况,基本上所有个股跌幅都在8%,当时通过技术面分析大部分个股肯定存在上涨的可能性,但结果都是出现了明显的下跌,所有“胳膊拧不过大腿”,市场的整体环境会影响的个股的走势。
可能还存在很多影响着个股上涨和下跌的因素,比如资金的流进流出等,我们不一一讲解了,我们只需要个股上涨和下跌的因素较多,个股符合技术面的原理,大概率的会出现上涨,到也会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出行下跌。
总结:技术面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市场的三大假设,所以的假设都无法保证接下来的情况会跟随之前的假设预期走,技术面分析方法存在概率性的情况,再次股票的波动受因素较多,技术面只是一个方法,无法一直引导股票的上涨与下跌。感觉写的好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D. 2005-2009各年猪肉价格波动分析,及原因分析。
2008年4月份全国各地猪价涨至了历史最高价,广东、福建、浙江等部分地区出栏肉猪价格甚至突破了10元/斤,河南、山东、湖北等主产区猪价涨至9元/斤左右。但正当广大养猪界人士沉浸在幸福中之时,5月份开始,新一波猪价暴跌开始了!
仅仅4个月的时间,主产区猪价便从9元/斤左右跌至了9月底的5元/斤左右,跌幅近50%!中国生猪市场直接从“天堂”掉进了“地狱”。2007年4、5月份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在这轮猪价跳水中首当其冲,损失最为惨重,因为补栏时的仔猪价格普遍在600元/头以上的“天价”,出栏肉猪的成本在6.5 元/斤左右,又恰恰赶上9月份的价格低谷,每头猪亏损了200元以上。
“猪价跳水”的原因有哪些?之前是否有先兆?春节前的猪价将如何波动?2009年的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专门分析研究国内生猪市场方面的专家、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首席顾问冯永辉先生。
猪价“跳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冯先生认为,猪价从2008年5月份开始暴跌,短短4个月便下跌了近50%,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大的跌幅,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属意料之外。说它是情理之中,原因在于,2007年年底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及业内媒体发布了对2008年生猪市场的分析预警报告,报告里我们对今年生猪市场的走势整体判断就是会持续下跌。说它是意料之外,主要是因为,猪价的下跌幅度和底线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测。之前我们曾预测,今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的底线是在6元/斤左右,但没有想到的是9月中下旬很多产区的最低价居然达到了5元/斤,销区也跌破7元/斤。
猪价“跳水”:原因有三
猪价在短短4个月便下跌近50%,分析其中原因,冯先生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去年补栏生猪开始陆续出栏。从2007年5月份猪价暴涨,各地养猪场(户)母猪补栏积极性大涨,母猪存栏出现拐点,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其第一窝仔猪就是在2008年的5、6月份前后出栏,因此,这意味着5月份开始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一年前母猪存栏的增加开始反映在生猪的市场供应上。也就是5月份后生猪市场的供应开始增加了。
其次,5月份开始猪肉需求进入淡季。夏季是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旺季,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如果猪肉价格过高的话,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既然是淡季,自然价格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5月份开始需求减弱也是猪价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也是令众多养猪界人士愤愤不平的,就是下游产业的恶意压价。2007年以及2008年5月份以前,我国养猪业一直处于强劲恢复阶段,母猪存栏量虽然大幅增加,但生猪供应量仍远远不足,很多屠宰企业由于猪源紧缺,不得不互相竞争争抢猪源,人为加剧了猪价节节攀升,但屠宰企业却因为成本居高,而盈利状况非常差,部分屠宰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今年5月份以后随着去年补栏母猪第一窝仔猪的出栏上市,猪源紧缺的现象开始改善,生猪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屠宰企业为恢复自身“元气”,其措施就是维持高肉价,压低毛猪收购价,扩大两者之间的价差,确保高利润。这也就是为何毛猪价格暴跌,而猪肉价格坚挺或者缓跌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且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现状。生猪市场若想摆脱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如何让产业链各环节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春节前猪价会振荡徘徊
按照惯例,猪价在春节前往往会有一个上涨,今年会不会仍是这种状况。冯永辉根据中国生猪预警网前段时间发布的2008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说,春节前的猪价应该是一个振荡的行情,涨不上去,也跌不下去,预计主产区的生猪价格大部分会在5.2-6.5元/斤之间振荡。
第一,根据2007年母猪的补栏来看,今年5月份以后生猪的出栏量将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势头,市场供应量会越来越大;第二,自10月份后猪肉的需求将逐渐进入旺季,而且整个冬春季节都是猪肉需求的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集中消费量非常大,历史上很少出现春节前猪价低于成本线的,即使有些时候春节前猪价会下跌。例如:2005年底2006年初的春节前,当时生猪市场已经在2005年10月进入了亏损,但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春节前猪价便在需求的拉动下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以上,又维持了两个多月,直到春节过后才进入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期。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需求对猪价的作用,因为春节前的猪肉需求比平时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应很难在一个时间点上高出30%以上。
由于春节前生猪供应、需求都保持在高位上,再加上生猪的出栏体重是在150-300斤的人为可控区间,那么生猪的供应就会因为人为控制出栏体重、出栏日期而改变。同样,需求也会因为节日效应而变化。因此,春节前的生猪供求关系是一个胶着、博弈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下的猪价很难会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
明年猪价走势难容乐观
对2009年的生猪市场怎么看,冯永辉认为,不是很乐观,很有可能春节过后猪肉需求逐渐走入淡季并进入亏损期。但明年的走势仍要看春节前这几个月的市场情况。
之所以这样判断,冯永辉说,一个重要依据是去年和今年的母猪存栏量变化。2008年上半年大量补栏的母猪第一窝仔猪将在2009年上半年上市,而且会和 2007年5月份开始补栏母猪的第二窝仔猪重叠上市。也就意味着届时的生猪供应量还会比现在高出很多。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量会很大,市场不容乐观。
虽然市场不容乐观,但明年的行情又并非都是悲观的。冯永辉说,今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跳水”有其积极的一面。5月份开始的猪价暴跌,极大地遏制了母猪存栏量的疯狂增长势头。过去在对2008年的生猪市场进行分析预测时认为,上一轮猪价下跌时散养户大量退出养猪业将会留下巨大的市场空缺,而规模猪场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规模填补这个空缺,因为规模猪场向来是理性的,不会盲目扩张,同时扩大规模所需要的资金、占地、环保等问题也制约着他们扩大规模。这样生猪的供应会长期保持供不应求,猪价将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位运行,甚至以为会维持到2009年上半年。但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下半年的长期高猪价在使规模猪场的资金实力迅速增强之后,房地产等行业大量资金进入养猪业,同时政府为了缓解高猪价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对养猪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规模猪场扩大规模的势头。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规模猪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入进来,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建百万头甚至千万头养猪基地。
同时小规模养殖户在经过了2007年的高利润后,也迅速扩大规模,今年4月份前后,多数省份二元母猪价格居然涨到了2300元/头以上,足见补栏积极性有多高!有的养殖户在看到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三元猪里面的母猪留下来当种猪。“养猪热”进入失控状态。
这一势头一直保持到了今年5月份,猪价“跳水”非常及时地遏制了这一疯狂的势头,给“高烧”的猪市及时降了温。直到10月份猪价触底反弹,母猪补栏积极性仍没有明显回升迹象,仔猪价格也从4月份的800元/头以上,回落到了200元/头左右。因此,如果春节前这段时间的生猪行情仍保持振荡,那么母猪的补栏势头就很难回到“发烧”阶段,而且,据调查不少规模猪场已从7月份开始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这都将明显减轻2009年生猪市场的压力。
因此,2009年的市场也许并不十分悲观。
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面对充满风险的2009年,冯永辉认为,养殖场(户)最好暂时不要补栏后备母猪,已经补了的,尽量在春节前压缩规模,以规避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风险。因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虽然前段时间有淘汰母猪的,但多数为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真正在2007年5月份以后补栏的大量母猪才刚刚开产,而且购进成本很高,不到万不得已,很难淘汰。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的养猪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后,抗风险的能力也将增强,在此种状况下,母猪存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除非明年长期深度亏损,规模猪场资金链出现问题
E. 那里可以学习猪肉分割技术
我在太原五龙口市场经销猪肉,生肉区11;12号柜台找小尹,每天分割十几头,理论加实践齐并用,保证你不出一个月准学会,真的想学请回复细谈,ok!
F. 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猪肉精事件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价值 上下波动。
②企业只有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给 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甚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但是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局限性。瘦肉精猪肉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者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发性追求,不是真正依靠正常途径,降低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G. 以猪肉为例 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因为活猪的供给量减少了。
2019年因为非洲猪瘟和周期性因素叠加的因果,活猪内供给少了容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全国存量普遍减少30%的话,价格上涨一倍都是很正常的!
猪肉一直处在供给上升和下降的变化中,因此也带动了猪肉价格的变化。包括大葱和大蒜涨幅过快的话,也是这个原因。
(7)猪肉逻辑技术分析扩展阅读:
经济学视角下的供需变化
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供给上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会下降;供给减少、需求不变的话,价格就会上升;当供给和需求量一致时就会达到平衡点,如果供需长期不平衡就会引起冲突。
真实生活中,市场供需往往会因为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而不断调整和修复,将价格平衡在一个范围内,所以哀叹以后吃不上肉的人不需要担心,因为猪肉价格会因为供给的变化而平稳下来,只需要等待一个小周期。
H. 分析2019年我国猪肉涨价原因,并运用你学习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猪肉涨价带来的影响
2019年我国猪肉涨价的原因是没有给养猪专业户很好的待遇。大家都不养猪了。国家应该对农民和养猪专业户好待遇,才能让大家都吃上放心的便宜的猪肉。
I. 为什么猪肉比鸭肉便宜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鸭肉比猪肉的味道好(鸭肉需求比猪肉高)只有让猪肉降低价格猪肉才会有所需求! 而且猪比鸭更容易养殖,也更适合养殖(猪比鸭的供给多) 答案就是: 鸭比猪供给少,但需求比猪高! 所以:猪只有比鸭便宜!(也许哪年猪的技术得到非常好的改良过后, 知道味道比鸭好, 猪的价格可能会增高一段时间, 但是从长期看, 猪的价格应该是:始终会底于鸭的。)
J. 谁敢保证进口猪肉的质量,再说,国内的养殖大户关闭了不少,到国外进口,这个逻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养殖户关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些事因为非洲猪瘟爆发而关闭,有些是因为划定禁养区而关闭的,有些则是因为一些行政原因而关停的。
因为养殖场大量关停,导致出栏猪数量骤降,国内供应量不足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猪肉价格上涨等等。但是生猪养殖不是马上就能有出栏猪卖肉的,生猪养殖有周期,为了保证这个周期内的猪肉供应以及市场稳定,就得依靠进口。
进口猪肉品质是有保证的,因为国家对进口肉产品是有严格规定和海关检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