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有的股市大牛还收徒弟
收入多样化。真正的市场高手教徒弟有种拯救者的感觉。说真的,我也喜欢这种感觉。但是通常不会直接把核心说破,提出些问题,让人思考并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教出来的徒弟是有独立创新见解的。
『贰』 中国股市大牛来 耐心等待大蓝筹是什么意思
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专绩优属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其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此类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有着优良的业绩、收益稳定、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市场形象良好。
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埃克森石油公司,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都属于"蓝筹股"。
『叁』 中国股市中有哪几次牛市
你好。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记录4081点。
2007年10月16日,大盘创造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其后,由于股改承诺的大小非解禁,估值偏高,平安再融资,CPI值不断升高,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国次贷危机等问题。大盘一度回落到2008年4月22日的3147.79点。当天最低点已破3000点。
中国股市正式从牛转熊。
『肆』 请教股市大牛们,一般人在牛市中跑赢大盘的几率高吗
牛市中跑赢大盘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需要自己的知识底蕴,只有提高自己的学识才能成为高手。要是什么都不懂的话,即使是牛市也是可能亏损的。
『伍』 股市曾经经历过几大牛市和熊市
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陆』 中国股市走出大牛行情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1证监会监管不当 ipo即将频发 2股市不能顺其自然趋势 3黑幕太多 漏洞太大 4散户很多已经心灰意冷 5经济面不看好 资金面也不看好 6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 其中哪一样都会影响股市走出大牛行情
『柒』 中国股市牛市的时期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捌』 据说股市就要大牛了,有什么依据吗
牛市的六种信号:
【信号一】 政策面刺激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政策市”明显,不论是2008年四万亿刺激、2009房地产调控、还是近年来结构性牛市背后的新兴产业扶持,每年中央政策信号的发出都对A股投资策略起到关键性影响。从下述情况来看,政策面上的利好刺激无疑是牛市能否启动必要条件。
一、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年内两次印花税减免(2008年4月、9月)
2、汇金轮番增持三大行
3、积极财政政策: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4、税改:提高出口退税率,部分商品提高至17%。
二、2010年7月2日至11月11日
1、十二五规划的推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8%。
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获批
3、持续的房地产调控
三、2012年12月4日至次年2月6日
政府换届带来政策预期改善
四、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
1、汇金增持光大银行和新华保险及国有四大行
2、上海自贸区获批
【信号二】 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资金面是指数上行的有力支撑,而宽松的货币环境无疑为指数上涨增添动力。下述4次牛市中,均处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其间鲜有加息或存款准备金上调情况,为股市提供了极大的流动性供给。
1)2008年10月-2009年8月
金融危机下,货币政策由紧变松
2008年三季度开始,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同期央行减少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和规模。2009年超大规模的货币供给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2009年11月,M1和M2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上升到34.6%和29.6%,远高于过去的平均水平。
2)2010年7月2日-11月11日 继续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三季度,基础货币余额为16.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伴随通货膨胀危机加重,央行于2010年10月加息一次,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5个百分点。
3)2012年12月4日至次年2月6日 稳健货币政策
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5.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降,3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65%,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
4)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 稳健货币政策
2013年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年初增加1.08万亿元。同期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5%,比8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
【信号三】 持续增长的经济数据
除充裕的资金面外,宏观经济数据向好则是股市上涨的内在动因,从四次牛市情况来看,其间内GDP和CPI指数均呈现稳步上涨,经济处于稳健上涨周期。
2009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3%。
2)2010年7月2日至11月11日:
2010年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9.6%;CPI前三季度同比上涨2.9%,第三季度同比上涨3.5%。报告期内,PPI累计上涨9.75%。
3)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2月6日
201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
4)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
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8.7万亿元,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
【信号四】 基金仓位大幅提升
作为A股主要参与者,牛市上涨与基金加仓推动存在直接联系,从历史数据来看,伴随基金满仓同时,亦宣告牛市顶点将至,八八魔咒效应显著。
:基金连续两次加仓
2008年4季度末基金仓位已经下降到2005年初较低水平,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为68.57%。
2009年一季度,伴随上证指数500点迅猛反弹,基金快速加仓,其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增加到76.93%,封闭式基金仓位67.4%。
2009年二季度上证综指延续着强势反弹上涨24.69%,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仓位增至84.39%。封闭式基金仓位增加到75.99%。
2)2010年7月2日-11月11日:半数基金仓位高达9成
2010年三季度,伴随大盘自2319点上行300点反弹,基金仓位迅速提升至牛市水平。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三季度,188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39%,154只标准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4.81%,其仓位分别比上季末提高了11.24和10.13个百分点。从偏股型基金的仓位看,高仓位基金明显增多,有88只基金仓位在90%以上,占比高达46.80%。
3)2012年12月4日至2月6日:仓位小幅提升
2013年一季度,尽管基金经理对股市走势的判断存在分歧,但基金整体平均仓位仍小幅提升。一季度开放式股基平均仓位较去年四季度增加0.61个百分点至83.58%。
4)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股票仓位达历史最高点
截至三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已逼近历史高位。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基金股票仓位上升至82.13%,一个季度内仓位提升幅度达到了5.37个百分点。相当部分偏股基金的股票仓位已经达到88%至90%一线,几乎没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信号五】 周期性蓝筹股领涨
有色、房地产、银行、建材等蓝筹板块仍垄断牛市上涨主力位置,但该情况伴随2013年结构性牛市亦有改变,其中传媒、计算机等成长股接过主力大旗,银行、券商等老牌反弹大蓝筹则遭到抛弃。
2008年11月沪指触底反弹,建材行业率先领涨大盘,单月涨幅达43.26%,2009年一季度有色、汽车呈犄角之势,成为A股上涨的冲锋主力,在其带动下,房地产、金融等蓝筹板块亦快速上冲,股市反攻战役正式打响。
2)2010年7月2日至11月11日
2010年7月,汽车、房地产、钢铁三大周期性板块率先反弹,区间涨幅分别高达21.07%,19.79%和17.67%,及至10月,由于CPI指数骤升,煤炭、有色金属等抗通胀的首选行业成为投资者大幅加仓重点。
尽管蓝筹股充当了第一波上涨动力,但大盘股在2010年10月初上涨一波后便迅速回落10月份之后,食品消费等抗通胀板块受到推动异乎迅猛,白酒板块率先领跑,连续五个月的持续上行,涨幅52.94%。
本轮大盘反弹中,券商保险领涨大盘,12月单月反弹高达28.56%,建材、房地产紧随其后。市场风格转变也在基金重仓股调配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13年一季度万科A成功取代贵州茅台多年不变的券商第一重仓股地位,一季度末,5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27只基金重仓持有万科A25.29亿股,占该股流通股本26.17%,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增持6466.14万股。
4)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
2013年的小反弹中,结构性牛市分化更加明显,此轮沪指上冲,成长股开始取代大蓝筹成为上冲动力。2013年7月,传媒、计算机、通信等中小盘股领涨大市,涨幅分别高达27.82%、23.02%、14.35%,另一边,有色、房地产、银行等老牌牛市信号灯则表现逊色,分别只涨7.96%、4.42%,其中银行板块更大跌6.81%。
【信号六】 持续上行的A股开户数
作为重要的投资者情绪指标,A股开户数的上扬往往标志着投资者信息回升,从四次牛市情况看,开户数往往在行情启动1-2个月后有明显提升。
:前高后低震荡上扬
开户数呈先低后高态势,在2008年10至12月处于低谷期,月开户数低于100万户,2009年1月更低至只有32.42万户。但伴随大盘一季度汹涌反弹,开户数亦随之骤增,2009年2月单月达152.78万户,环比骤增371.25%,其后一路震荡上涨,至2009年8月的单月开户数已增至217.2户。
2)2010年7月2日至11月11日:平稳上涨
7-11月单月开户数分别达106.45万户、114.34万户、102.04万户、117.77万户及199.98万户,呈同向平稳上涨态势。
3)2013年6月24日至9月12日:平稳上涨
2013年二季度沪指单边下跌后,开户数一直低迷徘徊,6月沪指反弹当月亦只有36.81万户,随后7至9月分别为36.68万户、35.15万户和39.38万户,呈小幅上涨。
『玖』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9)股市大牛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