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
规模在世界上数得着的埃及阿斯旺水坝竣工于20世纪70年化初。表脸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的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该水坝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了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获量减少1.8万吨,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致使水库区一带血吸虫流行。埃及造此大坝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人们深深地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问题 1 造成阿斯旺水坝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答:1.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考虑
2.没有从尊重自然的角度出发,违背了自然规律
问题 2 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答:人们往往只记得“人定胜天”,但忘了他后面紧接的一句“天定胜人”!但这并不是阻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而是提醒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不盲目,对于民生大计更要慎重考虑再做抉择!
『贰』 求管理学案例分析答案,今天就要完成,各位高手帮帮忙,不胜感激
A厂是我国北方一家生产电工产品的大型企业,也是“一五”期间我国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一直列在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500家利税大户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同行业之首,生产的产品是名牌产品,产品主要用在电力、铁路、矿山系统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目前经营却陷入困境,明亏潜亏达7亿元,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一、病急乱投医遍地设点
20世纪90年代以前,A厂产品由国家计划订货量每年就有3亿~4亿元。国家物资部门根据订货以计划价格向其供料,在当时,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是无法与之抗衡的。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全面放开,A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厂领导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专门成立了销售总公司,统一销售A厂的产品。但由于观念陈旧和根深蒂固的老大思想,销售公司的工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时,厂领导受相邻一个厂家实行“全员销售”经验的启发,也搞起了全员销售,除销售总公司的直属门点外,又陆续办了大批销售门点。这些销售门点有四种类型:
一是厂里投资在各中心城市办的销售处或公司;
二是各分厂、车间办的集体性质的销售门点,解决部分富余人员就业问题,厂里给予优惠条件;
三是本厂职工合伙或个人办的销售门点,人员停薪留职或是业余时间销售;
四是各地其他单位或个人挂A厂的牌子办的门点,每年向A厂交管理费。
这些销售公司和门点销售形式各异,或是厂里下达任务,或是承包,或是代销,还有的做中间人牵线。一般是先交一部分定金,由厂里按出厂价供货,货售完后,货款返回厂里,高出出厂价部分(费用加利润)归个人或单位。
二、彻底失去控制
经过几年的运营,A厂的销售门点几乎失去控制,总厂、分厂、各部门、三产、个人和其他单位在各地办的大大小小的门点近1 000个,具体到底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销售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
1. 各销售门点普遍拖欠货款,每年有上亿元收不回来,到1998年底,账面反映有162户门点欠A厂货款共达1.5亿元。
2. 厂里投资的销售公司有的大量占用货款挪作他用。其中本厂所属的南方一家销售公司,1992年至1998年,销售A厂产品亿元,其中1.6亿元货款没有直接返回厂里,而是无偿地占用这笔货款与他人共同投资兴办了一个股份公司,还打时间差,不间断地用货款做流动资金,发展起了一个3亿多元净资产的企业。
3. 由于推销组织没有统一规划,分散、重复设置,出现各销售门点争夺市场,破坏了统一的价格体系,使客户有机可乘,压低产品价格。
4. 本厂职工或三产办的门点公开赖账,有钱不还。
5. 外单位和个人以A厂名义办的门点,拿到货款后,人走点空,无处追寻。有的根本不卖A厂的货,而卖其他厂家的货。
厂领导针对这种情况,曾绞尽脑汁想了一些对策。比如,简单地要求客户先交款后提货,但这样做又赶走了一些大的客户;再有,让中间商直接带客户到厂里签合同,返给一定的利,结果有些有推销手段和固定客户的门点感到利少而不愿做。两种方法都影响了产品的销售。更致命的是,有些门点已控制了A厂的部分销售渠道,使A厂处于想清理这些门点又不能清理的境地。
三、难咽的苦果
由于A厂销售环节管理出现的问题,使A厂的整个营销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 滞留在销售中间环节的货款不能及时回收,使A厂流动资金原本不足的困难状况更加严重,不得不增加贷款。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银行利率较高时期,贷款的增加使A厂财务费用激增,加剧了营销活动的困难。
2. 由于财务费用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其他原因,A厂的产品成本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又使困境中的A厂雪上加霜。
3. 由于许多销售门点以A厂名义注册或挂靠A厂,当这些门点发生民事纠纷后,由A厂承担连带责任,又造成了一部分损失。
『叁』 管理学案例分析急求此题答案
咱做的是管理不是要你自己干是要你不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即使那时你不干都行 第一人
既然是科研机构大家都是一样的不需要你的什么制度 需要的是课题 第二人
第三人没什么要说的因为他成功了 只有经验没有理由 也因为这是应该的
『肆』 管理学十个经典案例分析的答案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
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公司规模大了。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个经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业规模是有界的。
他认为,一个经理自己所能胜任的经营规模,最大不能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观点,通用电气公司拆成了150个部门,各部门的经营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各部门相对独立,各有各的经营业务,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管理,每个部门的经营直接对总裁负责,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就等于分成了150个"小公司"。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格局:当某部门的经营业务超过5000万美元时,按照斯密迪的观点,必须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
第二点,以部门经营的好坏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斯密迪在测评一个部门经营好坏时,设计了8项指标,其中,两个较为典型: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部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稳。可实际工作中,利润是很容易测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长期利益的平衡怎么测定呢?当时无法测定,实际情况也测度不了。
第三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么都能管理好。
他认为,能管理好一个钢铁厂的人,也能管理好一个大菜市场。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流动能力的训练。一个管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要训练他做市场工作、工程工作、制造工作等。这样,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这3年可能在做洗衣机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让这些经理们流来流去,以训练他们的流动能力。
后来,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统经营方面碰到了困难。1966年通过竞争,通用电气获得了新加坡一发电厂的承建权。该业务要求电厂的设计、基建、设备和安装等所有业务全由承建方一家公司承包下来,搞系统经营。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分成150多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承包所有这些发电厂的业务,要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公司不得不必须成立一个协调部门--通用电厂公司,来组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承接下这种系统业务。但是,由于各业务部门已经有了自己的责权利,互相独立,其开展工作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当通用电厂公司到各部门去购买各种设备时,各部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本部门的利润,就尽量提高设备的售价。最后,通用电厂公司发现,各部门提供设备的价格,往往比外公司的价格还高。
1970年博希当上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进,采取有关措施对分权制度进行了完善。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斯密迪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要在通用电气公司建立
A.事业部式结构 B.矩阵式结构
C.直线--职能式结构 D.混合式结构
2、斯密迪把管理看成一种职业,对于这种观点你的看法是:
A. 更适合于高层管理者; B. 更适合于一般管理者;
C. 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管理者必须精通本项领域的具体业务;
D. 是否正确,取决于组织业务的复杂程度。
3、从斯密迪改革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
A.管理的系统原理 B.管理的权变原理
C.管理的责任原理 D.A+B
4.以下各项,哪一项在实行分权后可能会出现:
A.销售额有可能不断地增加
B.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受到压制
C.由于内耗,导致各小公司中是亏损
D.总公司总裁失去权威性
5、以上案例说明:
A. 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权制度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其实,分权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关键是其它方面也要配套进行。
B. 企业管理中有分权制度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总裁要用人得当。
C. 分权制度不符合管理的一般原理,对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利。
D. 本案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分权。
参考答案:1.A 2.A 3.D 4.A 5.A
『伍』 管理学第一章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大连三洋的柔性化的员工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三洋制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为精髓,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
大连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价值系统是纲,组织系统、员工管理、现场管理、营销管理是目,纲举而目张。从表面上看,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从组织结构到现场管理直至营销活动,一切都但是变化着的,实际上,比起企业制度约束和纪律监督来,企业的价值观更富有“刚”性。向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是刚性的,以此为手段之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是刚性的。价值系统的构建为企业发展搭造了创新活动的舞台,为实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各个系统可以尽情发挥,以柔克刚。
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管理是以“管人”为核心来运作的,所谓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物的目的。在这种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员工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组织的僵化与工作的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具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转化,这些对以“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再就是,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产柔性化和精细化。像大连三洋实行的“质量三保证”“柔性化营销”都是赢得最终消费者的有力武器。
柔性化管理在企业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并不是抛开企业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管性理的“升华”。
夕照柔波
『陆』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答案
实际上这 三个问题属于同一范畴,最好是糅合AB两个厂长的观念,把B厂长的想法做为纲领,把A厂长的想法作为具体的细节,即要使员工感受到责任(如案一中的业务员),又要使他们感到关心(如A厂长)。必尽打一棒子还地得揉三下。
『柒』 管理学 案例分析 求参考答案(急~~)
一、定位不正确
如果你想开家正宗的牛肉馆,味道与价格是一定要占优势的,如果这两样拿不下来,就在环境和服务上面下功夫,为大学生们打造一个安静的、温馨的聊天或聚会的平台。
二、都要负责任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制度,制度除了要完善以外,还要分门别类,如岗位责任制等等,与其相辅相成的还有制度执行的考核机制以及奖惩措施。
『捌』 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供参考。
1、作为一家小企业,伊诺食品公司能够将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1)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
(2)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
(3)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
(4)公司决定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
(5)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
(6)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
(7)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产品的储藏期延长3个月。
(8)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
2、伊诺食品公司采取了哪些策略?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伊诺食品公司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产品策略: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
(2)包装策略:公司为产品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储藏期延长3个月。
(3)价格策略:通过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低于最初的报价;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
(4)渠道策略: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市场上保证公司形象,同时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
(5)促销策略: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之后,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l0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
启示:产品营销成功靠的是“整体营销策略”,任何单一策略的单打独斗均难以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