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站货运量 客运量是多少
2008年上海铁路发送旅客5339万人,周转53.18万人,铁路运输量为985万吨,周转29万吨
上海连接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有:
G2京沪高速/G42沪蓉高速(原A11沪宁高速),
G15沈海高速(原A5嘉金高速和A4莘奉金高速山阳镇--沪浙段),
G40沪陕高速(原A14,上海长江隧桥段已通,崇明岛启东在建)
G50沪渝高速(原A9沪青平高速)
G60沪昆高速/G92杭州湾环线高速(原A8沪杭高速)
S26沪常高速(原A16,在建)
S32申嘉湖高速(原A15,在建)
② 跪求上海近年航运信息及数据
港口:
1949年上海港万吨级泊位只有6个,装卸作业区主要在浦西南码头至提篮桥、浦东周家渡至高桥一带。1973年起兴建军工路码头和共青码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集装箱码头和老港区改造迁移,先后建成了朱家门、关港、宝山、罗泾一期、外高桥一期等新港区以及宝钢等大型货主码头。与此同时老港区改造实质性启动。进入新世纪后,上海港先后建成了外高桥集装箱码头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建成了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二期和三期,以及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其中,洋山深水港区已形成规模化经营,罗泾港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杂货码头。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0%,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港。集装箱业务从1978年起步,至1997年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位,2008年达到2800.6万标准箱,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2%,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国内外60余家船公司加盟国际班轮航班营运,平均每月国际国内航班达2258班,其中国际航班1098班。上海港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全年引领船舶超过6万艘次。上海港生产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生产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变为以集装箱为主,生产布局从以黄浦江内老港区为主转变为以长江口和洋山新港区为主。
远洋运输:
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中波轮船公司一家运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成立,并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改革开放后,上海相继成立了一批远洋运输企业,1997年,中国海运集团在上海成立,成为上海最大的远洋运输企业。同时,一批国际著名班轮公司在上海开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对船队结构进行大幅调整,完善船队结构(过去单纯增加船舶吨位),增添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减少普通散杂货船,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期运行,开辟了基于中国本土的全球运输网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远集运将目光瞄准航运业中的“高端服务”——快速交货服务(H.D.S.)——定时开航、定时到港、定时交货。实现船到港2小时以后即可提货,将海运服务提升到准空运水平,从而吸引了如三菱商事、AIT、TRADIA、NOHHI、日通运输等一大批大型企业。中远集运逐渐成为菲利普、埃克森美孚、杜邦、ABB等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核心承运人。
中海集运类同。
沿海运输:
改革开放后,上海沿海运输开始跻身与国际航运市场,实行沿海运输与远洋运输并举。至1990年,上海海运局(已并入中国海运集团)的外贸运输量已超过700万吨。至1987年上海沿海客运干线由80年代前的4条扩大至8条,年客运量近380万人次。上海与浙江间先后恢复与开辟多条沪浙间客班航线,并从80年代末起投放小型高速客轮,兴起海上短程快速客运。但现在客运航线早已严重萎缩,只剩下舟山群岛航线和日本航线(至外省市的长江航线已全部取消,只剩下崇明三岛)。“七五”期间,上海沿海运输以能源物资运输为重点,上海海运局完成的3亿多吨货运量中,煤炭、石油两项即达2. 5亿多吨,占总运量的80%以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沿海运输中的集装箱运输发展令人瞩目。1984年,开展东北经上海等地的铁、水、公路联运,上海港成为江海、海海、铁海、公海联运的国内集装箱枢纽。2008年,上海内贸沿海航线集装箱运量达193万TEU。
内河运输:
上海的内河运输担负着华东地区及长江沿线省份的物资交流和上海港的集疏运输任务。
改革开放初期,内河运输主要是为宝钢建设工程和金山石化二期工程运输做贡献;延伸航线,扩大服务,进江出海拓展运输业务,创办“运销联营”服务项目,改善干支直达运输服务。1984至1990年,每年通过内河集疏运输的上海港物资达6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客运也日趋繁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客运不断发展,1978年为470.5万人次,1985年已增长为610.4万人次。对江轮渡客运量也增长迅速,1978年为20683万人次,1985年已增长为33878万人次。内河的水上旅游客运也逐步恢复。1979年5月恢复浦江游览,并充分发挥上海内河通江、近海、连湖的特点开发了淀山湖水上旅游等项目,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0年上海内河运输已有各类经营性运输企业和个体联户2932家(户),全社会运输船舶12564艘,643976吨,246188千瓦,12925客位,在占全国2%的内河航道上,用约占全国总数10%的船舶,完成了占全国22%的内河货运量,航道货运密度高达3.11 万公里,是全国密度的10倍;对江渡运量每天100多万人次,渡运量为世界第一。上海内河运输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上海内河运输货运量为0.21亿吨,内河货运周转量48亿吨/公里,三岛客运量1493万人次,内河运输船舶1156艘,上海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362.1万吨。浦江游览船舶数从1979年的2艘1000余客位已发展到2008年的36艘9480客位,2008年浦江旅游人次达239万人次。
信息来源:交通运输部
③ 上海港口货运量居世界首位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地理位置好,由于海运国外来的大多经过马六甲海峡,新加坡关税的优惠,所以大宗货物交割会都会在新加坡,新加坡过来上海是最近的港口之一,第二上海交通好,到了上海想继续运往别的城市,上海的铁路航空都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上海的港口吞吐量是全国最大的,这是硬件。这是上海为何在国内是首位
至于为何在国际首位还要牵涉到中国本来就是进出口贸易超大国
④ 上海港06年货运周转量是多少
据悉,2006年1-10月份,全市货物运输总量6.02亿吨,同比增长6.6%;港口吞吐量4.47亿吨,同比增长22.4%;集装箱吞吐量1788.4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8%,2006年全年突破2000万标准箱;航空货邮量204万吨,同比增长12.2%。上海港平均每天需出运的货量达到60000标准箱
⑤ 上海浦东机场发展迅速 货运量连续几年排名第三
【导语】上海浦东机场市国际上非常著名的机场之一,近年来上海浦东机场发展迅速,货运量逐年上升。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浦东机场国际货运航班数目突破3.6万架次。自2008年,浦东机场超过韩国仁川机场、日本成田机场、美国安克雷奇机场,货运量已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3,在亚太地区增长最快。 目前,浦东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和纯国际货运航线分别达到112条和38条,全国 58%的国际和地区航空货运航班经过浦东机场进出国境。 据了解,2012年,浦东机场国际货邮航班量最多的航空货运企业是中国货运航空公司,达到6819架次,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和UPS联合包裹航空公司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达2877架次和2330架次。近期,联邦快递公布,在每周68架次航班进出基础上扩大航班规模,并在浦东机场建设全新的上海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届时,加上已建成启用的UPS上海转运中心、敦豪速递(DHL)北亚关键,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吸引国际物流三巨头入驻并建立转运中心的机场。保运通提示: 上海浦东机场货运量连续四年在全球排名靠前。笔者认为,这主要因为上海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货物量的上升,促进机场货运量逐年上升。
⑥ 2006和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
上海港2006年的货物吞吐量达5.37亿吨,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为2171万TEU.
2007年1月至11月,上海港累计完成1978.4万标准箱,1-10月,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46545万吨。
基本找到这些,希望有用
⑦ 请问上海新能源货运平台的单量怎么样
上海新能源货运单的数量。
⑧ 哪里可以查到主要城市间的年度铁路货运量数据,比如2012年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货运量
统计年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