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你好,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一般呈正比关系,即货币供给量增大使股价上升;反之,货币供给量缩小则使股价下降。但在特殊情况下又有相反的趋势。
货币供给量对股价的正比关系,有三种表现:
①货币供给量增加,一方面可以支持生产扶持物价,阻止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对股票的需求增加,又成为股价止跌回升的重要因素。
②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数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价也相应增加。
③货币供给量的递增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最终出现企业利润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证券,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价相应增加。
由上述可见,货币供给量的增减,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大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资于股票上,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如果货币供给量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就会减少,失业率就会增加,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但是,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甚至超过了两位数,将会推动利率上涨,从而使股价下跌,这又是其对股价作用的另一方面。
总之,当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当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趋势相反。
通胀走势里隐含着股市的行情
通货膨胀的走势与股市的指数一样,也可以按月或年通过曲线表现总体的运行状况。这种运行状况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对散户们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和通胀总体形势是呈现同步运行的,通胀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这类政策又对股市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货膨胀越快则股市收益越高,通胀发生之初,货币供应量必然增多,这种增加的货币量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价将上涨。但是因为通货膨胀代表货币贬值,随后而来的必然是股价的大幅回落。
另外,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赢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赢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各项成本的上涨情况。而且,企业利润也会因为通货膨胀下按名义收入征税的制度而极大减少甚至消失殆尽。因此,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不稳定,会使新投资裹足不前。
当然,通胀走势的升跌还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及赢利能力,而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也有区别。但在新兴的中国股市上,企业效益的变化并非影响大势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1998年的中国股市表现得较突出,这一年的中国股市无疑给以效益为人市参考依据的一些理性的投资者一个沉痛的教训——“不亏不涨”、“绩优股阴跌不止”。
就股市的宏观趋势而言,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必然要引起政府的关注,我们可以根据通胀的走势判断政府可能推出的措施,并从力度大小的角度把握这些措施对股市的影响。就我国而言,过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抑制通胀始终是一对矛盾。经济增长过快则通胀压力加重,要抑制通胀有时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通胀率上升过快,政府为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一般会采取诸如控制和减少财政支出等措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价下降。因为中国股市的升升跌跌很大程度上是机构的资金在起作用,这些机构大多是国营或集体企业,现在很多转变为股份制公司。不管是何种形式,国家资金是它们的主要依赖对象。一旦政府收紧资金流出的源头,限期还贷,就会造成抛股套现压力,并且这类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一去不回头。随着资金的紧张,公开的拆借市场和民间借贷的利率上升,这种相对稳定且可观的利率收益,又造成股市中的部分资金流出。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的结果必然造成股市的下跌,若政府已经出台的调控措施仍未减缓通胀压力,政府还会加大力度实施调控,推出更为严厉的措施。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很低(如5%以内)时,危害并不大且对股价还有推动作用。货币供应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股市,使得股票更具吸引力。当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发展和物价
的前景就不可捉摸,整个经济形势会变得很不稳定。这时,企业的发展会变得飘忽不定,企业利润前景不明.影响新投资注入。这时候,政府必然进行宏观调控。当通胀压力逐步加大并引起政府关注时,散户们首先应考虑到股市的上升空间已经有限,逐步减磅了结方为上策。
同样,当通胀见顶回落并达到合理范围内时,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又会推出如放松银根、盘活企业的一系列措施。
专家们说:可以把通胀理解为生产能力的不足,而通缩则是生产能力的过剩。生产能力不足时,任何低效率的企业都可以分得一部分资源来补足供给,这就意味着整个经济体价值的下降,所以股市预期下降;而生产能力过剩时,最先被淘汰的一定是效率低下的企业,从而意味着整个经济体的效率提高,所以股市预期上升。这就是股市与通胀、通缩之间相关性的真实含义。
如果散户能够紧紧把握通胀的整个发展趋势,分析判断出通胀的顶部,那么必然会赢得较大的收益。
提示:
1.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和通胀总体形势是呈现同步运行的。
2.在开始时,通货膨胀越快则股市收益越高,但随后股价会大幅回落。
3.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不稳定,会使新投资裹足不前。
4.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必然要引起政府的关注,散户可以根据通胀的走势判断政府可能推出的措施,并从力度大小的角度把握这些措施对股市的影响。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2. 金特会,今天将会有什么结果呀,对股市会有什么影响吗
金特会对我们大A股影响不大!我们的股市现在正在逐步放量走牛!短时间的调整,日内洗盘都会有的!但需谨慎,小心空头彻底投降后的杀多头!
3. 进出口值对股市的影响
基本面上看,出口(顺差)是利好,进口(逆差)是利空。
对于个股来说,要看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了
4. 铁矿石谈判最后结果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如果按照33%降价幅度,那么钢铁股可能短期会下跌,因为现在钢铁产量过剩版,供大于求的形势比较明权显。
如果降价幅度超过33%,那么对钢铁股就是短期,中期,长期利好。
我个人估计,到这个时候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力拓间谍,澳大利亚电影节,谈判降价的幅度超过33%的几率非常高,因为中钢协不可能妥协了,谁主导了妥协,那么谁就只能背黑锅,这个责任估计没多少人能承担下来。
我相信降价幅度会超过33%,即便是35%,也是可以下台阶的,满足咱们要面子的心理。
5. 请问IPO对股市是否影响很大,如何影响
IPO重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重启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压力则使得众多市场人士内颇为担忧,担心目前市容场仍处于疲弱状态,IPO重启将会瞬间击垮目前正处于积极上攻的动力。有市场人士担心,这次如果IPO重启,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可能使大盘直接触碰本轮上涨的“天花板”。平安证券研究员蔡大贵则认为,最近IPO重启不会拖累大盘表现:“100个中小企业个股也顶不上1个中国石油!”他认为,中小企业上市规模一般流通股本为1亿股左右,只要不是大盘股IPO,对大盘影响不大。
刘毅铭也认为,如果以创业板或中小企业开启IPO大闸,对市场的资金压力并不大。“中小板首批登陆仅8只个股,如果以创业板的推出来开启IPO大闸,首批上市个股也会控制在10~20只个股的规模。”他解释到,如果按照每只个股的流通股本1~2亿股计算,首批IPO的资金压力也不大,进入市场的流通股为10亿~40亿股。“首批进场的流通股数不会超过50亿股”。如果不是创业板,IPO重启相信也是以小盘股为主,管理层将控制发行规模,而且会选择优质企业,以目前市场状态来看,发行价格也不会过高,因此对市场的压力不会太大。
6. 什么是IPO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
IPO的全称是Initial Public Offer,即“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常为“普通股”。
IPO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分流了股市中的原有资金,造成了总供给增大,供过于求,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如果一个大型的公司上市则会分流很多资金,而如果是小型企业则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更多是信心层面上的影响。
此外,新股发行可以吸引场外资金,增加市场资本总额。 在IPO期间,短期内将有大量资金退出原有所持有的股票,短期内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从面对市场疲软,管理层仍在加速IPO,在投资者看来,管理层只关注融资,不重视投资,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很容易对投资者造成信心上的打击,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用脚进行投票,并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
(6)第十一轮磋商结果对股市影响扩展阅读:
IPO对证券资产管理机构的影响
IPO可能转变资产管理机构盈利模式,假设证券公司具有保荐代表人资格,那么就可以用这个身份获得不错的收益。
券商在新三板市场中主要是通过投行业务为公司挂牌收取挂牌费、定向资本融资、转盘包销的保荐人费用、持续监管费等来进行交易和已有的经纪业务佣金收入等。 新三板业务是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三板可能会改变券商的盈利模式。在这方面,除了能够与高科技园区直接对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外,还将为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还可以提高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能力和品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