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经济景气分析中国

经济景气分析中国

发布时间:2021-05-12 16:51:51

⑴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6.9%,从物价走势看处于比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其间还有股市异常动荡,以及外围局势不稳的困扰。前瞻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怎样的趋势?我们的猜测如下:

  1. 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略有缓解。

  2.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达到7.2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深的不景气状况。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于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和服务业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

  3. 综合权衡,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可能温和缩小。从物价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略有缓解。同时,在2015年余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会减弱。

  4. 2.增速将跌破10%。

  5.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20%和17%,预期2016年中国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的三大因素中,工业有好转的可能性很弱,房地产增速将仅在0~3%之间,关键因素在于主导的基建。2015年基建规模可能在13.5万亿元,即便要维持12%的基建增速,也意味着2016年基建规模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极具挑战。即便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放松到3%甚至3.5%,也难以支撑基建持续膨胀,更何况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给侧政策的减税,而非基建。

  6. 3.实体经济利润率会有轻微改善。

  7. 2016年,从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这些总量指标看,要观察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比较困难的。但也许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会有所改善,这个净利润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别在5.5%和5.2%,到2016年工业利润率也许会轻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利率保持在稳定低位,改善了财务成本,并且债务成本的重置定价可能持续3年以上;二是PPI也许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对2016年实体经济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判断分歧,关注总量指标者倾向于认为实体经济仍在恶化,关注边际指标者也许会认为出现改善的迹象。

  8. 4.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入零时代。

  9. 这并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影子银行重新萎缩,实体贷款需求不振,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枯竭,这些都迫使中国银行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利润零增长时代。2015年银行业可能出现约3%的账面利润增速,之后2~3年中银行业的大致格局是,整体利润零增速,业绩分化加剧,不良资产双升,资本补充困难,行业并购重组提速,银行控股渐成主流。如果说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属于干预下在次贷危机后三年扩张过快的行业,那么符合干预和急剧扩张的银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10. 5.人民币汇率日趋灵活。

  11. 目前看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许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加速发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态是减少汇市干预,扩大汇率波幅,引导人民币汇率走上均衡可持续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的最大特点也并非贬值,而是波动区间的灵活扩大,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围绕6.35上下波幅达到4%左右,也并不令人意外。

  12. 6.消费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13. 导致消费持续较强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跃,目前中国房地产已不太具备对钢材水泥等端的拉动能力,但仍具备对家居家电等消费端的拉动能力,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可能同比分别增长8%和15%,创造超越2013年的历史峰值,明年地产情况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较大;二是涉车,尤其是成品油销售金额的改善。

  14. “啃老”现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就业困难并未直接冲击消费。2016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业的贡献率则持续缩减。

  15. 7.A股市场加速常态化。

  16. 回顾2013年以来的中国A股市场,融资功能时断时续,监管力度或松或紧,市场热度忽冷忽热,始终不是一个具有融资、重组和者保护的常态化、多层次市场。经历了2015年7~8月间异常动荡之后,A股市场正从救市后的非常态加速向新常态回归。IPO的重启、注册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层、股指期货交易的常态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战略新兴板、国际板也并不遥远。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2016年回归常态的A股如果被纳入到MSCI指数也并不会令人惊讶。

  17. 迄今为止,权益资本在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中不足5%,而该比率在美国为20%。此外,非居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占比不足3%。2016年中国股市加速常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不可避免。

  18. 8.低利率终于姗姗来迟。

  19. 中国从2011年开始就呈现出增长持续放缓,但利率水平却和增长放缓背道而驰,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影子银行系统的不断膨胀,加杠杆加风险的影子银行提高的名义利率水平充实了银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银行在中国已重新萎缩,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重新回到决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缩小利差和迫使中国经济承受去杠杆压力,目前利率市场化已近尾声。

  20. 因此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利率水平呈现和经济增长放缓逐步一致的状态。如果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强劲复苏,那么低利率也将持续。影响未来中国利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国内物价的总体走势,二是央行持续宽松的意愿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总体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国利率水平将平稳,和债务重置致使债券供应端压力沉重,信用债打破刚兑的阴影不散。

  21. 9.中国外贸将受煎熬。

  22. 中国外贸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5%和20%,但这种高增长已逐渐远去,因素有三个: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兴国家无法再依赖外需型增长,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从一度高达GDP的5%~10%萎缩到目前的只略高于2%。二是区域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推行的TPP/TTIP都偏离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袭击也会迫使欧洲更为右倾和保守,中国也许会尽力推动和相关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和协定,但难以扭转大局。三是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贸易,中国外贸的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中国ODI(对外直接)的增长。2016年中国外贸仍将和全球贸易一同处于煎熬状态。

  23. 10.中国金融改革将呈现新格局。

  24. 这种新格局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金融改革快于实体经济转型的节奏,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快于对内开放和市场化。“十三五”规划给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监管框架的变革、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硬通货都是“十三五”期间金融变革的应有之果。但实体经济要实现去产能化、战略转移和实现新兴产业的崛起仍然艰难。同时,以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布局,比国内金融改革市场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25. 总体上看,从2016年开始,金融变革新格局可能逐渐清晰。日美等国的历史均显示,一个国家主动引导储蓄和产能的海外布局,是钱、产业和就业都向外走的过程,将对本国资产价格带来长期抑制。

⑵ 现在中国经济景气吗

从09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之后的几年会越来越下滑的厉害,做好准备吧!
之前10年的过度发展和消费,已经把中国经济拖入沼泽,现在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不沉下去,然后想法爬上岸去。

⑶ 用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现状

国务院近日决定出台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市场无不被这中国式经济刺激方案所鼓舞。不仅沪深股市第二天强势反弹,整个东南亚市场都大受鼓舞。国家明确“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有效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中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我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当然是非常及时的,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与欧美出台的救市计划是有很大不同的。欧美是流动性不足,急需补充流动性,而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并不相同。事实上,我们的流动性不久前还是过剩的,虽然在国际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可能消失,但未必会马上变成流动性稀缺。因此这4万亿元是作加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之用的。近十几年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始终是投资、外贸出口及内需。然而,这三驾马车并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协调的。在这十几年里,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有几年基本是依靠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发展。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固然见效快,但这些投资一定要化为有效的投资,也就是说,这些投资项目必须是为今后的经济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大众的消费市场上。根据一般规律,有效的投资长远看都会落实到消费市场,即使在短期内,投资金额的四分之一大约会转移到消费市场。可是,大约在世纪之交的几年里,我国大规模的投资并没有在短期内转移到消费市场。不能落实到提高消费市场景气的投资,也就是说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资其总体效益必然低下,而经济效益低下的投资建设无法也无能力做到与自然环境自然和谐。投资建设在经济、环境两方面都是低效益,那么这个投资必定是过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连续几年偏重投资而无法启动消费市场以后,中国出现经济过热、通胀就是必然的。近20年来最有效最实在拉动中国经济的,是外贸出口。可外贸出口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繁荣与否。由于金融危机,从去年年底起,中国外贸出口开始不景气,沿海地区大批中小企业倒闭。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增长的形势迅速恶化,三季度GDP增幅由去年的11.9%下滑至今年的9%,最新的工业产出、进出口增速等指标均显著回落。按此趋势,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在经济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一直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对策。但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投资除了希望达到扩大内需、创造就业等目标以外,首先要追求的还是以扩张性的投资建设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积蓄后劲。眼下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一定都紧盯着国家这块4万亿元的“大蛋糕”,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对于上海及整个华东地区而言,当前及今后几年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项目审批相对宽松之际,加快过去几年积欠的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一体化的许多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进度。在这一时期,应当加快建设上海的轨道交通,加快上马长三角地区的城际铁路、公路网,也包括许多软的东西,如一卡通互通、医保、社保及其他信息联网等……这些既能够扩大内需,也是使中国经济最活跃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保持活力的基础。如果抓住机遇,长三角地区不仅能为全球经济未来重新进入新的景气打积累潜力,也完全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迈向世界级城市群。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

⑷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近期,全球股市、汇市、商品市场大幅震荡,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符合内在经济规律。

⑸ 试用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世界贸易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认清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很重要。朱天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根本优势不在制度而在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优势不会在一两代人内就消失。他反驳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流行解释。比如:

1

流行解释一

基数低、劳动力廉价?但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快过几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中国增长之谜。绝大多数低收入国家的增长并不快,直到10年前,它们的GDP增速比发达国家还慢。

2

流行解释二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可以解释中国在1980年后的三十年,增长为什么远快于1980年前的三十年。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增长快过其他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程度要超过中国,所以改革开放不是中国的独有优势。

3

流行解释三

人口红利?中国在1982年到2012年之间,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GDP增长率是8.56%,但是总人口的人均GDP年增长率是9.07%,所以直接的人口红利是就是0.5%。很有意思的是,不只是中国人在少生孩子,全世界都有这个大趋势。

4

流行解释四

出口拉动?不是出口带动了经济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出口,因果不要搞反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经济增长指的是长期、持续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

物质资本的积累,即固定资产投资

人力资本的积累(如教育、培训)

生产率提高或技术进步

我们平时讲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是需求侧的角度,只能用在分析短期经济增长的问题上。从供给侧的角度来讲,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的提高以及技术进步。长期的经济增长是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对于所有的落后国家而言,不是因为消费不足才导致落后,而是生产不足。

消费、储蓄与投资

当一个国家经济不景气时,增加消费和投资都有利于经济复苏。

但长期的经济增长是不能靠消费拉动的,而是靠投资、靠资本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相对较低的消费率(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反而会促成较高的消费增长率!

消费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是制度还是文化造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文化中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价值取向有两个:不管是制度还是文化,最终都是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来影响经济增长的。中国文化中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价值取向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节俭,一个是重视教育,前者涉及物质资本的积累,后者涉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涉及技术进步的速度。

常常有人说中国经济发展得好,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勤劳。但是勤劳本身其实只影响到产出的水平而不是产出的增长率。勤劳只有与节俭结合起来才会导致经济增长。

用经济学的语言讲,勤俭节约的作用是提高储蓄率,而储蓄是资本积累的前提,储蓄率低的国家,其资本积累速度也慢。

高储蓄可以加快物质资本积累的速度,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经济长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人力资本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本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乃至价值观,但经济学家在衡量人力资本时,通常只用教育水平作为指标。

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以及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都并不突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用于公共教育上的支出不断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有显著的提高,但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加快。所以有学者指出,教育质量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哈努谢克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沃斯曼两位经济学家利用国际性的(中小学)数学、科学和阅读考试成绩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具有可比性的70多个国家的所谓“认知技能”指数,通过比较各国同龄的学生在相同的受教育年限里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寡,来衡量各国教育质量的高低。

他们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其认知技能指数高度正相关。根据他们的数据,所有东亚国家(地区)的这个指数都名列前茅,更是遥遥领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二战之后除少数欧洲和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以外,只有东亚四小龙成功加入到了发达经济体的行列,为什么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增长的优势不在制度而在文化,这不是说制度不重要——搞闭关锁国、计划经济,再好的文化也没有用——而是说与别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优势要远远超过任何可能的制度优势,因为文化优势不会在一两代人内就消失。

那么,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不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这对中国不是特别大的难题——而是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缓解巨大的环境负债、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以及推动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中国所面临的这些挑战,恰恰是节俭和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帮不上忙的,而是需要政府的努力和制度的变革。

荐读:readersup(百家悦读)

朱天 著

中信出版社

⑹ 简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现状与形势

当前,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拖累,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投资实际增长率正在回落,出口面临困难局面,需求总水平偏低,经济增长遭遇比较严格的约束。

纺织业以外需为主,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纺织业出口受冲击;钢铁行业过去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建材用钢需求量非常大,现在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钢铁行业增速自然回落;轿车产量下降是受持续高油价影响。纺织、钢铁、汽车等的回落非常突出。今年8月份,纺织业增速为8.9%,而去年同期是14.4%;钢铁业增长8.1%,而去年同期为19.0%;轿车产量下降6.0%,而去年同期增长17.1%。

“未来几个月,影响这些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些行业乃至整个工业增长会持续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度恢复和增加需求。特别是汽车和住房是这轮增长的源头,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快出台一些扶持措施。比如,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将逐渐显现。

“从长远看,中国工业需要转型,走信息化、高技术之路,更多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在这一过程中,会有阵痛。”

⑺ 谁能分析中国经济走现状

国内经济目前步入一个降息周期阶段,通胀情况有所好转。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美国经济的复苏,欧债危机还在继续,外围环境呈现出美强欧弱,中东地缘危机恶化的现象。中国随着房地产深入调控,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值得期待。毕竟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数据急剧恶化,已经呈现出进口大于出口,外汇占款逐渐减少。投资方面,最大的房地产投资受到政策限制,国内的基建铁路也随着动车事件的影响,减慢很多。农业水利方面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消费方面,房价回落,导致购房者观望情绪陡增,交投不是很活跃,从期货盘口来看,未来看好农业方面的农产品发展空间,工业处在一个缓慢上升阶段,化工类随着人力成本,国家原油价格的攀升,后市维持螺旋上升态势。

全年看呈现前低后高的增值模式。

老百姓最佳的保值方式我认为可以进行新农业开发投资,进行土地承包种植或养殖都是很不错的,有时候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御,因为银行利息一降再降,几乎没什么利息了。而股票市场不稳定,农民朋友们又缺乏专业知识,都是血汗钱赔不起啊

⑻ 中国经济景气

短期的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是房地产吸血,货币超发,影响了消费.长期的原因可能就是万恶的强制计划生育导致的老龄化.

阅读全文

与经济景气分析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加坡币对人民币汇率2月24 浏览:547
第三方支付对基金销售 浏览:901
ltraderfx外汇 浏览:729
股票联结票据 浏览:704
投资银行做市商的风控对策 浏览:52
台湾股票书籍 浏览:142
美锦能源注册资金 浏览:998
乐视股票激励 浏览:818
惠信贷款 浏览:441
鹰连期货 浏览:787
九鼎投资证券公司 浏览:62
俏江南股票 浏览:770
钱放投资公司安全吗 浏览:375
北京外汇管理局 浏览:675
长发科技股票 浏览:352
创业板基金收益第一年 浏览:960
陈辉股票讲座 浏览:542
焦炭焦煤股票 浏览:771
内蒙宏峰股票 浏览:35
出售长园电子投资收益 浏览: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