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海油服回购分析

中海油服回购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4 02:55:09

1. 中海油服为什么要回购10%的A股

您好,中海油服如回购10%a股,这样中海油持有1808A股比例将达到91.41%的比例,29.6亿的盘子,回归专完成后,流通在外的股份仅属有2.5亿股了,扣除社保等大主力的,可能真正流通在外的只有1亿多股了。这是非常惊人的占比。结合中海油服长期横盘不涨,显然有长期的主力在操作吸筹。其根据公司需要回购10%,合理解释就是中海油要回归A股市场,要吸收合并中海油服。如果按照大陆A股市场的法律,大股东持股超过75%,就要退市,因为公司是在A股和H股上市的,实际上打个擦边球。

2. 中海油服“先锋”号钻井平台是什么

中海油服“先锋”号(COSLPIONEER)由中集集团下属的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服欧洲钻井有限公司(COSL Drilling Europe AS)总包承建,为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建造业最先实现交付的首座深水半潜平台,主要用于该公司在挪威北海深海海域的钻井作业。该平台于2010年10月26日顺利交付,标志着中国已开始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工产品的垄断。
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中集来福士采用了全面陆地建造、大型驳船下水、2×104t吊车坞内合拢、18m深水码头水下安装推进器等一系列创新型建造工艺,并自主完成了全部系统的试航调试工作,开创出一种独特的海工建造模式。
“先锋”号是按照挪威海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来设计和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满足挪威石油安全管理局(PSA)、挪威海事局(NMD)、挪威船级社(DNV)、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标准(NORSOK)及传统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相关要求,不仅具备在挪威北海海域作业的能力,同时也适用于全球其他海域。该平台全长104.5m、型宽65m、型深36.85m,设计吃水9.5~17.75m,作业水深70~750m,生存状态最大风速51.5m/s,最大垂直钻井深度7500m,最大可变甲板载荷4000t,额定居住人员120人,集钻修井、居住等功能于一身。
“先锋”号采用DP-3动力和锚泊双定位系统及无人值班的机舱设计,在驾驶室及操作室集中遥控操作。DP3动力定位系统的安全优势显著,在平台任一舱室、任一系统发生故障后,平台仍能维持动力定位能力。另外,在合适海域使用锚泊定位系统则可以降低作业成本。
“先锋”号在建造中对关键设备的选配,综合考虑了先进性、可靠性、功能性、后续服务等因素,采用了世界海洋工程行业一流厂家的成熟产品,钻井设备的设计和建造满足最新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平台配备的水下防喷器(BOP)工作压力15000psi,具备套管剪切和密封功能,能实现液压遥控、声纳遥控、海底机器人应急操控功能,能有效防止井涌、井喷、溢油等恶性重大事故的发生。平台还配备有采油树输送系统和隔水管悬挂装置,能与钻井过程同步实现采油树的水下安装,可大大提高油田开发生产的整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先锋”号在设计、建造阶段还充分考虑了对各种潜在风险的防范。根据挪威特定标准并结合海洋石油行业的相关经验,对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环境污染、设备损坏、平台遇险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从风险分析、技术应用、整体布局、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自动化水平等硬件和技术方面,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另外,“先锋”号还通过消除各种可能影响员工身心安全的潜在因素,给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钻井设备实现了全自动钻进和遥控操作起下钻具功能,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在保护环境方面,“先锋”号设计为钻井过程零排放,岩屑可全部送回陆地处理,污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危险区污水处理系统及非危险区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所有生活污油污水、工业污油污水、雨水集中处理合格后排海,能做到对环境的零污染。
2013年3月18日,从中海油服欧洲钻井有限公司传来消息,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先锋”号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对所有31个平台的2月份综合绩效考核中荣登榜首,被评为“2月月度平台”。
据悉,这是“先锋”号第二次获得“月度平台”称号,第一次是2012年5月份获得的。自2012年11月开始,“先锋”号已连续4个月取得作业效率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良好的信誉有助于中国海油在挪威树立品牌。

3. 之前买了中海油服的股票明天想抛可是开股东大会,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吗

明天 大盘变盘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分析了一下!中海油服!

有影响 ,大家都内觉得开股东大会 结果容不可预测!

因此出售股票的人比较多!应该是要略跌!

不过以 一个月为期限的话 这个股票相当不错!可以持有!

或者下周一 适当的减持!

4. 请内行大神,分析下中海油惠州炼化、中海油服、中海油番禺油田(待遇,前景,健康),找工作需要,谢谢!

这个真不好说,你要学会计、人力资源的,去哪个单位都差不多,走的都是M岗,可能奖金会有区别,再说了,用工制度也不同,外派的话,单位待遇都差不多。如果这三个单位你随便进,那就另当别论了。

5. 中海油服为何回购股票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主要目的:
反收购措施
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收购措施而被运用。回购将提高本公司的股价,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给收购方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股票回购后,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动股票落入进攻企业手中。

改善资本结构
股票回购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较好途径。利用企业闲置的资金回购一部分股份,虽然降低了公司的实收资本,但是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稳定公司股价
过低的股价,无疑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股价过低,使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出售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支撑公司股价,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投资者又重新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因此,在股价过低时回购股票,是维护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径。

6. 为什么中海油服 一边是回购h股10%,一边是增发新h股20%

回购是为了控制权,增发是为了圈钱。这个不发生矛盾

7. 中海油服601808财务报表分析报告3000字左右

你要报告中海油油服的财务报告。能给你吗同志?你是笨还是傻?这是中海油的内部机资料,能给你。

8. 中海油服为什么要回购10%的a股

1、合理解释就是中海油要回归A股市场,要吸收合并中海油服。

2、中海油服现有总股本477159.20万股,其中A股回购29604.68万股,及H股回购18111.24万股,合计回购总量47715.92万股,回购后总股本429443.28万股,这样中海油总公司持有中海油服的A股241046.8万股的比例将从50.52%上升到56.13%的比例,
为下一步中海油吸收合并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这两家子公司埋下伏笔。

3、目前市面上,中海油大股东回购股份就占流通比达到91%以上了,再私有化中海油服的观点错误。因为总股本4亿股以上,流通股不低于10%的规定中的流通股包括在流通的H股股份。

9. 此次中海油没有收购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看到网上很多传媒的报道,原因说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尘埃落定之前,你很难判断它到底哪里败了。我看到网上报道,由于撤回收购,中海油自己的股价马上上涨了5%,而且穆迪公司对于中海油的评级马上调高,看来整个的股东和资本市场对于它撤下来是积极的支持。尽管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会曾经发出志在必得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但似乎市场的反映和他们又不一致,业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外面不了解内部发生的事情,你很难判断,但像中海油这样的大型国企,在国外收购企业会有很多的障碍。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经济制度不一样,西方是市场经济,中国是计划经济,尽管我们在20年来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也有了很多市场经济的语言,但本质上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整个经济的主流仍然是计划支配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计划和市场的强烈冲突不仅在国内造成了,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首要障碍。西方主流市场不承认中海油是一个企业,至少不是按照市场运作的企业。尽管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上的国有企业已经有了改变,但是西方并没有认同。这样的情况下,肯定对你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因为你是非我族类,所以经济体制的制度差距会造成一个很重大的障碍,这叫做政治风险。在全球做生意有两种风险,一类是商业风险,这个和国内一样,有技术、有人才、有品牌、有质量,产品等很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可以进行商业分析。但是有另一类风险叫做国家风险,也叫做政治风险,这些和商业没有太多的关系,它是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环境中形成的非商业风险。这次美国的包括中国的市场人士都把中海油的收购出现的冲突或者是挫折都归结于政治风险的问题。两大经济体制的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冲突。

在这次收购中,我们中国不断地表达出买卖就是买卖的观点,指责美国的竞争对手不要把收购卷入政治中。我的观察是,好象是我们把它搞得政治化了,而不是美国人把它搞得政治化。当美国的企业界要按照商业规则要求你的时候,你不去了解这种规则,你不去解释这些商业的东西,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反复强调不要政治化,这实际是我们自己把这个事情搞得太政治化了。对于美国国会压倒多数的声音要求审查我们的企业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而不应当一旦收购不成,或者出现挫折,就情绪化表达为西方对中国企业不认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认可。我看现在的许多中方舆论不认真讨论中国企业在哪些技术上的东西没有做到,更多的是渲染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敌意,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制约,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再一个因素就是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考虑。 应该说在美国这样一个有长期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环境下,民众本能地对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就非常恐惧,他们不仅仅针对中国企业。因为大企业有可能欺压消费者,会控制市场,控制价格。美国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反垄断的历史,对于政府的干预尤为深恶痛绝。我们这个中海油恰恰在美国眼里既是大企业又是大政府,加上中国经济的迅速壮大,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了它的敌意,甚至认为构成对于美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客观地看,美国那边一直要求我们讲清楚的东西,比如中海油公司的透明度问题,我们企业决策机制的问题,收购融资的成本问题,如何对待收购之后运作的战略问题等等,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中海油对这些方面的回答还是不尽人意。实际上可能我们对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们始终强调的是国家需求,董事会强烈的收购欲望,对美国不构成威胁等等,总是答非所问的味道。

也恰恰由于说不太清楚,我们更多地愿意谈政治,说不要伤害对中国人的感情等等。我觉得在这次并购当中的表达方式是有问题的。至于技术上的考虑,外面的人是很难判断的。比如说原来在低价的时候,我们是有机会的,但没有及时地做出决策,后来涨了后又进行收购。也许我们有机会和其他的跨国公司联合收购的,后来变成了单兵作战,骑虎难下,下都下不来了,甚至是意气之争。当然,这不是单单中海油的问题,这是目前中国的体制和中国企业现在到海外发展的通常状况。我们如何进入全球,在全球的舞台上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这是中海油这次收购提出的新题目,我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中海油的管理层毕竟通过这次收购与全球企业短兵相接,给予我们全国和业界看到不同经营理念的正面冲突,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总结得很好,这种积极意义将推动我们下一步海外并购。

如果没有吸取教训,简单把它认为是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我觉得会有偏颇。既然中国企业进入到全球市场,你就要认真地学习全球市场的语言和全球市场的规则。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并购力量和全球的市场规则》,附在后面。我们要有两个判断,中国的并购力量多大,我们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要一剑封喉,一定要做大,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不是中国就牛到这份上了。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了钱就能进场,你懂不懂人家的规则?会不会玩?这两个问题都值得深思。

阅读全文

与中海油服回购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期权价格发现功能 浏览:368
株洲股票开户 浏览:906
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与真实交易的关系 浏览:139
郑煤机股票行情 浏览:633
广发证券有助于贷款 浏览:533
股票暴涨段子 浏览:623
量化投资以r为工具 浏览:747
香港信托终止 浏览:477
浏阳通源贷款上市 浏览:195
中国的主要股票市场 浏览:627
杭州好望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网站 浏览:578
基金选股体系 浏览:290
大陆人香港投资a股 浏览:84
深交所分级基金交易规则 浏览:276
欧元现金买入价格 浏览:702
招行消费贷款套现 浏览:531
2019天然气期货交割日 浏览:898
公募基金每天都买卖股票吗 浏览:832
中石化股票价格 浏览:827
上海普天投资者 浏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