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华联超市与上海联华超市的关系
同一个"百联集团"下的两个超市有限公司,
百联集团 下「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回」、「华联超答市」、「快客便利」品牌不断扩张。连续获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许委员会评定的「中国优秀特许品牌」之一。
总部在:上海真光路1258号7楼
B. 上海联华、华联南京总部在哪
都是连锁店,是上海的,所以在南京没有总店
C. 上海世纪联华总公司官网
奉城店有位职工,怀孕了,每天就报到,啥事也不做,拿同样的工资,领导说要照顾,她就拿领导压人,孕妇真吃香
D.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与华联、联华以及浙江联华华商集团的关系
1.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国有集团)
2. 华联、联华 (是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3. 浙江联华华商集团(是杭州地区性单位)
E. 百联 上海华联 北京华联 联华 这几个企业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
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归并而成。拥有百联股份、友谊股份、物贸股份、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等 5 家上市公司; 下属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如第一百货商店、永安百货(华联商厦)、东方商厦、华联超市、联华超市、妇女用品商店、第一医药等; “华联商厦”这块金字招牌,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原商业部创建的,全国华联商厦总部设在天津,经过10多年的拓展,华联商厦集团成员单位已超过55个,其中就包括成都华联、北京华联、上海华联等,但他们都是相互不隶属的独立的公司企业。
F. 上海华联华公司董事长是谁
董事长罗天华
G. 北京华联与上海联华有什么区别
北京华联(即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上海联华(即上海联华专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属有3点不同,具体介绍如下:
一、两者的创立时间不同:
1、北京华联的创立时间:创立于1993年12月18日。
2、上海联华的创立时间:创建于1991年5月。
二、两者的经营范围不同:
1、北京华联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由百货零售业务变更为与商业零售相关的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租售及购物中心的运营和管理。
2、上海联华的经营范围:向顾客提供物美价廉、品质优良的生鲜、食品、百货等民生必需品,经营品项多达万种。
三、两者的优势不同:
1、北京华联的优势:具有丰富的商业零售行业经营管理经验,集团系统拥有成熟的商业零售网络体系,使公司能够获取新的商业地产信息资源,能够更准确地选定新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具备从事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的先天优势。
2、上海联华的优势:上海联华形成了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等多元业态联动互补的竞争优势。还积累了一些战略合作伙伴,为公司开发的商业物业的顺利出租和出售增加了保证。
H. 上海的世纪华联总部在哪里
世纪华联没有总部!!只有世纪联华, 和华联。没有世纪华联。
I. 上海华联为什么撤出北京
对于北京门店目前盘点准备关闭的状况,上海华联超市相关负责人仅表示“正在调整”。
上海华联超市上海总部副总史浩刚表示,只知道北京公司正在“调整”,具体事宜并不清楚。而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松全也表示,北京地区正在“调整”,决策由总部来做,不便透露。但他表示,撤离北京这样的战略调整也有可能发生。上海华联绝对是对供货商负责任的公司。
据他透露,上海华联目前在北京还剩下十几家标准超市,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左右。李松全坦承,标准超市目前确实受到便利店和大卖场,包括综合超市业态的挤压,营运成本在上升,单店盈利能力在下降。
商报链接
进京5年亏损严重
2001年2月,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立西单上海华联超市(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联控股77%。
2002年9月,西单上海华联超市(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开设25家超市,同年11月在团结湖开出第一家大卖场。并对外表示,到2002年年底,将在北京开设20家标准超市、3家大卖场和120家便利店。预计在未来3年内发展大型卖场、食品超市、便利店50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利润2000万元的目标。
2005年,上海华联超市年报显示,北京公司亏损达到1707.68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1.49%。上海华联超市表示,2006年会对北京地区的业态和网点布局进行主动调整。
2006年5月,面对关店撤离北京的传言,上海华联北京分公司当时予以否认,并表示,关闭20多家连锁便利店只是调整需要。沪商扎营南昌,零售市场会变得怎样?三年前,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接受采访的商界更多人士肯定地认为“残酷的搏杀即将开始,南昌零售业面临洗牌。”2001年12月28日,在南昌本土商家的少许不安和当地百姓无数期待中,上海华联超市和上海农工商超市分别开设在南昌的分店同时开业了。“当时华联和农工商进驻南昌的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2月8日,洪客隆集团行政总监王明标向记者回忆三年前自己亲自到华联与农工商“探营”的情形,“我们都想去看看,学习一下人家的长处。”
失去了开业时的繁华,华联与农工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渐渐趋于平静。同样,南昌零售市场并没因为华联与农工商的安营扎寨而变得血雨腥风,华联与农工商没有把南昌的零售牌重新翻洗。相反,商界对于华联与农工商也由最初的不安而慢慢转成了遗忘。
遗忘持续到了2003年9月28日,当天,国内零售业老大上海联华超市在南昌开设的分店开业了。又是上海的零售企业,又是在南昌开店,沉寂了两年之久的华联与农工商是否会借机与自己的“兄长”联华一道发力,领跑南昌零售市场,书写南昌零售市场新的传奇?
上海联华、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堪称零售市场上海“三剑客”。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4年3月23日公布的2003中国零售百强名单中,上海联华坐上了头把交椅、上海华联超市占据了老三的位置,上海农工商超市排上了第七名。
但南昌零售市场似乎并不买名气的账。
零售巨头败走南昌
2004年9月15日,位于南昌市渊明北路的上海华联超市关门歇业了,12月6日,上海华联超市总部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上海华联超市已经撤出了南昌。12月10日,记者在渊明北路看到,上海华联超市的招牌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福建蓝天量贩超市。
对于撤出南昌的原因,上海华联超市总部的上述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没有直接回答,当记者问她是否是因为经营状况不理想时,她提示记者就按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既然你知道效益不好,那么一般企业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措施?”南昌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度上海华联南昌店一天销售额不到8万元。
与上海华联超市的低调撤出相比,上海联华南昌店的关门停业多少显得有些狼狈。2004年6月21日,“联华超市南昌店的老板要跑了”的传言在供货商中传开,60多名供货商齐聚联华超市讨要货款。次日,联华超市南昌店关门。该店董事长祝兴旺坦言,自开业以来一直亏损,日销售额一般在5-7万元入不敷出。
“三剑客”一年间相继走了两个,剩下的上海农工商超市在南昌的经营情况又怎样呢?“我们今年又换了一名店长。”12月5日,上海农工商超市南昌店一名员工称,自开业以来,他已记不清换了几任店长了。
南昌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上海农工商超市南昌店销售额为4333万元,平均一天也只有11万元销售额。而同样是单店经营的沃尔玛超市南昌店去年日均销售额却达98万元之多。
“上海农工商超市其实在南昌日子也不好过,”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其实农工商萌生去意的传闻也很多,但没有走,很可能是因为与良友超市签订了协议有关。根据协议,农工商租赁良友超市场地15年,但要解决良友90人的就业和其养老保险。如果走了,很可能会引发一些新问题。”
船大不好调头?
能征服全国,为何征服不了南昌?国内零售老大、老三相继撤出南昌,究竟是什么原因?因为无论是从资金还是规模,目前南昌本土零售企业包括已经进驻南昌的国内其他零售企业均无法与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抗衡。
在洪客隆集团行政总监王明标看来,上海华联败走南昌,原因在于“水土不服”,他分析说,三年来,上海华联南昌店无论是在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及商品种类上,都没有多大改变,这明显没有跟进零售市场“千变万化”的潮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华联在南昌走的是单店经营模式,而在南昌大卖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各家卖场只得靠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来赚取利润。
单店经营的还有上海农工商。原良友超市一名部门负责人认为农工商南昌店商品没有本土化是导致目前这个状况最主要的原因,他说,南昌店销售的商品绝大部分是从上海总部配送过来,这有几大弊端:一是运送成本高,二是商品配送不及时,导致超市缺货,三是上海配送过来的商品南昌人不喜欢,四是南昌人喜欢的商品上海总部又没有,“虽然后面农工商也试着从南昌采购一些商品,但毕竟品种非常少。”他说。
而前不久离职的上海农工商超市一工作人员则认定“经营体制不活”影响了农工商的生意。她说,农工商从厂家送货,一定要厂家提供税票,而恰恰有些畅销商品的厂家不是一般纳税人,另外,南昌其他商家搞团购发行提货券,并且允许返点给客户,而农工商没有,这样一来,有谁会到农工商来进行团体购物。“种种不足,三年了,都不能改,我们员工也是痛在心里。”她说,她最后选择了逃避——跳槽,但她承认,上海农工商超市不管怎么说还是规范经营,这一点值得同行去学习。
上海联华超市南昌店为何会经营亏损?记者采访了几位商界人士,他们一致认为南昌店是上海联华一加盟店,是由温州一建筑企业投资的,根本不是零售业的行家。
会否卷土重来
上海华联超市今年关门歇业的并不只是南昌店,记者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上海华联超市开设在北京的团结湖店和青岛的北仲小区店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关门了,对于关门的原因,网上没有更多的说明。
2003年4月,包括上海联华超市、上海华联超市在内的上海百联集团成立。上海华联超市今年10月前后作出关停少数分店的决定是出于什么考虑?12月7日,百联集团公布的“长三角5年行动计划”似乎回答了上述问题。根据“长三角5年行动计划”,百联将加快在长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的布点和收购兼并,实施大规模发展连锁规模经营,构筑强大的“3小时经济圈”,至2008年底,总网点数将达到7400家,新增数为3200家。“很明显,百联集团今后的重心仍在长三角,并不断加大力度。”南昌一位商界人士分析道,“关停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门店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来做大做强长三角市场。”
这位人士认为,上海联华、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截止去年年底分别有2579家、1388家、1213家门店,并且85%以上分布在长三角,南昌各自只有一家,作为全国性大型零售企业,并不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因为南昌一个店不行而改变自己的制度,搅乱企业的整个经营思想或营销方式。
现在看来,他们进驻南昌不是错了而是早了,一旦时机成熟,相信他们还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