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莞金融风暴对外资企业影响3000字左右
求电影《谍网迷魂》下载地址!!
悬赏分:2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22 小时
求 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谍网迷魂》下载地址!
必须是可以下的啊!!
要清晰版的!带汉字字幕的!
不胜感谢!!!
㈡ 金融问题。
9.7厘不到一分 按年化利率算是11.64%
㈢ 分析金融问题有哪些视角附例说明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126. 资产证券化
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希望采纳
㈣ 调查金融危机对东莞社会经济的影响
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在广东,广东影响最大在珠三角,珠三角影响最大在东莞。换言之,东莞是金融危机在中国的重灾区。
补:楼主你悬赏0分啊,一分钱一分货,呵呵,谢谢
㈤ 东莞如今经济形势及趋势
东莞以前是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的,就是有大量的厂房出租,然后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可以说赚的都是一些租金和粗加工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钱,但是现在不同了,第一金融危机导致一部分竟争力不强的公司倒闭,第二是全国各地都在开放,而且招商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如昆山、广西、江西等地方就拉了很多的东莞厂商走,条件都很优惠,所以以后东莞的发展就准备“腾笼换鸟”了(意思是粗加工走了,要弄些高、精、尖的高科技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进来,因此,以后的走向大概就是这样子,具体成效还要拭目以待。
东莞的经济总量厉害,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东莞的GDP还是全国领先的!
一些区域性优势是其它地区和省份无法取代的!
㈥ 为东莞解决金融危机的措施
东华的吧,我也是,下面这篇文章是我自己找的信息,没有抄袭。
从过去一年金融危机留下的残骸来看,似乎显而易见的是,每个国家在2008年都是输家。不管是用骤减的工业产量、暴跌的出口额、激增的失业率、冻结的信贷市场还是用近乎瘫痪的海上贸易来衡量,世界上的发达经济体都遭受了重创。
东莞也不例外,现在东莞面临的困局,是由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格林斯潘口中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所引起的,为应对本次危机,美国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中国刚通过了4万亿人民币的“促增长方案”。如果东莞市的10亿元方案真能起到作用,那真是可喜可贺,可是,有多少人会信呢。
一直到去年年中,东莞仍然欣欣向荣,无一丝颓意。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出台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开始,东莞大批外向型企业感到了寒意。请注意,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是国家行为,旨在控制在当时看来增涨太猛的贸易顺差。但这个政策出台得太过草率,对许多行业如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伤害至深。尽管今年下半年这项政策已经修改,但它造成的伤害难以弥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界议论颇多的东莞市“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等种种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国家限制出口加工贸易政策的具化和延续,有人认为是这些政策导致了东莞当前的困局,谬矣!
东莞的“腾笼换鸟”以及转型升级政策执行得非常艰难,种种弊病一一显露,政府多次调整。可惜的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从根本上重创了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东莞加工业,政府的诸多努力未能奏效
东莞城市的制造能力之强,国内罕有对手,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电子、机电、家具、玩具、服装、制鞋、食品等等,早已全面占领世界市场。可惜的是,产品虽然是东莞制造,品牌却非东莞所有,诺基亚在手机行业占据着老大的位置,但消费者购买它是因为诺基亚这个牌子,至于它是在东莞还是东京生产的,没人关心。
因此,东莞空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在与品牌所有者的搏奕中却不堪一击,全面落入下风;东莞空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却在同质化竞争中内耗,无法转化成效益。这是东莞困局的深层次原因,不解决这个问题,冬天过去了,在秋天里,东莞还是只能捡拾麦穗。
除了拿钱,政府还能做点什么?对于东莞来说,拿钱是最容易的事情,但也最不解决问题。
我是反对政府拿钱救企业的。企业的兴与衰,自有其周期,与经济大环境一样,兴的时候,开厂多,企业发展快,衰的时候,倒闭多,企业发展慢,这是自然规律。从没听说市场好、企业赚钱多的时候要加税,为什么不好经营了就要政府来救呢?经营不好的企业,该倒就让他倒,政府拿钱救企业,违背了经济运行的规律,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至于说恶意“欠债跑路”,政府有义务、有责任监管,并且应该拿出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案,这也不是拿钱可以解决、可以替代的。
2、这次全球性的经融危机,受影响的绝对不止是中国,更不止是东莞。美国、西欧、俄罗斯、越南、印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所谓“金砖四国”,以及有与中国竞争潜力的新兴经济体,概莫能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把思路,从过冬中望过去,看到春天来到时必将会有的一番洗牌。洗牌现在已经开始,但一定会到春天才能结束。如果我们着眼于将来,那么,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要去救那些奄奄一息的频危企业,而是要寻找和支持那些抵抗力强、有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他们才是东莞未来的希望!
我设想,政府的10亿元还是可以交给金融机构,下一步,应该在确定东莞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础上,每个产业寻找8至1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和很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力度给予扶持。这种扶持有个前题,即这些企业也有一样的发展的雄心,和详细、可行、可控的发展规划。政府的扶持可以放在两头,一是生产能力的扩大,二是市场终端品牌的打造。我相信,只要基础工作扎实,那么两年左右,政府的投入即可从这些企业增长的税收中得到很好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轮发展,东莞将崛起一批品牌集群,那时东莞方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力量;目前东莞“小而全”、同质化竞争的产业格局,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到了那时候,东莞市政府期望的产业转型升级,就已经悄然完成了。
现在,政府要做的是扶强,是规划,该市场决定的事情,还是留给市场解决吧。
OK!
㈦ 东莞 金融危机论文
专家称金融危机对东莞是好时机
金融危机下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正经历寒冬,10月24日,在东莞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东莞特约研究员张松涛认为,虽然金融风暴造成了东莞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但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国民的购买力下降,将更多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东莞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
“金融危机对东莞是好时机”
10月24日,东莞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论坛举行,中央、省有关部门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回顾东莞30年来的奋斗历程,并总结经验、建言献策。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回顾东莞改革开放历程时说,30年来,东莞从一个国内生产总值仅6.11亿元的农业县迅速嬗变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管理人口逾千万的现代制造业名城。且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全国第一个“一站式企业服务办公室”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东莞的不少加工贸易企业也陷入经营困难,外界一些观点认为,正是加工贸易比例太大的产业特点导致了如今的困境。相反,张松涛则称,虽然金融风暴造成了东莞一些企业面临国际市场萎缩的而带来经营困难,但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国民的购买力将下降,消费趋向务实,将更多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对于东莞庞大的加工贸易产业而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也是东莞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大好时机。
“东莞应继续发展加工贸易”
“不能倒掉了洗澡水,也倒掉了孩子,东莞应该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任何一个产业集群行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东莞的家具、电子、鞋业已经行程了规模,优势还要继续发挥,关键是发展附加值、档次更高、更有创新能力的产品。东莞的前景是光明的,战胜经济危机完全有能力。”张松涛还指出,加工贸易在中国现阶段是实现工业化、甚至是城市化的捷径,而国家目前大力推行的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拉动内需的过程,这也将成为东莞的制造业提供广阔市场。
“我对东莞十分看好,我认为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中东莞将会迎来更美好的将来。”张松涛还建议,在现阶段东莞应该把握机遇尽量保持外贸的平稳增长,对于面临经营危机的企业政府要及时排忧解难。同时东莞应发挥传统渠道的优势,强化现有产业集群,吸引500强企业落户,吸纳劳动就业,这将为东莞乃至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作出巨大贡献,在此过程中,东莞也要加强引导自主创新,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动。
专家观点
培养企业家创新意识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黄群慧:东莞在经济结构方面,要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在发展动力方面,要从外源发展模式向内外源结合模式转变,从而降低经济风险;在企业战略方面,要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成本战略转型,通过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从而在国内外分工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东莞可多养“文化闲人”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研究员、博士田丰:东莞可以在理工学院设立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机构,培养一些“文化闲人”。建议东莞在今后的发展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闲人”是很乏味的,“文化闲人”对为东莞提升软实力大有好处。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会养一些“文化闲人”,东莞现在有这个经济实力,也理应有更多的文化闲人。
相关资料:
http://news.qq.com/a/20081219/002772.htm
http://www.huaxia.com/tslj/rdqy/gd/2008/11/1219660.html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