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王延明上海财经

王延明上海财经

发布时间:2021-05-15 11:02:35

❶ 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王延明

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上海财经大学MPAcc中心主任
3、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培训公会资深教授
4、曾担任深圳盈科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5、长江商学院财务负责人
擅长领域:
税务筹划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
授课风格:
其培训特点深入浅出、清晰有条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实战性强。授课风格风趣幽默、理论紧密结合工作 实际、生动易懂,善于运用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研讨、互动等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 科研成果
在国家级权威期刊CSSCI:《经济研究》(2002)、《管理世界》(2003)、《税务研究》(2003)、《经济管理》(1999、2003、2005)等杂志发表若干篇文章,独立出版一本专著(2004),合著一本(2001),编著一本(2002)
“策略性成本降低法” 《经济管理》 1999.3
上市公司所得税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经济研究》2002.9
“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研究”《管理世界》2003.1

❷ 所得税会计研究

所得税会计研究
目前,随着国家相关财务与会计和
税收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我国“会税
分家”的轮廓已经清晰,所得税会计不仅
仅是理论问题,它的实际应用问题也已
摆在人们面前,关注所得税会计的研究
显得十分必要。
一、基本概念(术语)及所得税会
计的属性界定
(一)基本概念:所得税会计作为一
门独立的会计学科必然涉及一些专门术
语。收益概念在所得税会计研究中是非
常重要的,因为由此派生出的会计收益
与应税收益概念是所得税研究的出发点。
同时又据此衍生出所得税会计的归属性
概念:所得税费用与应纳所得税。1、会
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会计收益,也称账面
收益、报告收益,是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
规定,通过财务会计准则,尽可能精确地
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利于实现财务
会计对外报告的目标。应税收益,也称计
税利润、纳税所得,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
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认的收益,也是
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收机关核定应税
额的依据。应税收益的确认受税法约束,
并因政府修订税法而变化。2、所得税费
用与应纳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根据权
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与当期收入相配
比的所得税金额。它是根据财务会计准
则计算的,企业当期所创造的收益所应
负担的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是根据
税法规定,按照适用税率和规定的税基
(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
(二)计税差异:会计制度和税法两
者的目标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
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
致按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和按税
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产生差异。通
常将这种差异称为“计税差异”。美国“财
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引入全新概念——
暂时性差异,它包括时间性差异和由于
计量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1、永久性
差异:我国强调的是“计算口径”,侧重
核算。因此,由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会
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计算的口径不同
所产生的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2、暂
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的跨期摊配是所
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对暂时
性差异加以界定。第一类,时间性差异,
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
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
润与应税所得额的差异。(1)先在财务报
表上确认,后列入应税收益的收入或利
得。(2)先列入应税收益,后在报表上确
认的收入或利得。(3)先在报表上确认,
后列入应税收益的费用或损失。(4)先列
入应税收益,后在报表上确认的费用或
损失。第二类,确认计量方式不同造成的
差异。(1)因税收减免造成可折旧资产税
基减少。(2)用递延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投
资减免税。(3)当报告货币就是功能货币
时国外业务的影响。(4)通涨指数导致资
产税基增加。(5)按购买法核算的企业合
并。
(三)属性界定;所得税的本质(性
质)。各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对所
得税的性质有“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
两种不同的观点。“收益分配观”认为,向
政府缴纳的公司所得税与股东分配的股
利一样,具有分配企业收益的性质,只不
过分配的对象是国家而已。它是财政观
上的所得税。“费用观”则认为,在会计
报表中,公司所得税可视为企业为获得
收益而发生的一种支出,是费用性质的
项目,它是会计观上的所得税。这两种观
点是对所得税从不同的视角得出的结论,
那么,在我国所得税究竟是费用还是收
益的分配呢?其划分的关键取决于报表
的向导。如果一个国家的报表导向主要
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服务,则所得税就应
视为费用;如果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
所得税必然被看作收益的分配。2、所得
税会计的属性。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
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
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
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二、关于我国所得税会计框架的设

构建我国所得税会计框架主要针对
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构建原则问题,是从
所得税会计系统的“外部”来考虑的,即
我国当前未来的所得税会计系统的建立
怎样与其所处环境融为一体;第二个是
其框架结构应包含哪些内容,是从所得
税会计系统的“内部”构造来考虑的。
(一)构建原则。立足当前,面向未
来。这是从时间角度考虑的。相比而言所
得税会计比财务会计更具“时效性”。因
为所得税会计更多的受税法及相关法规、
条例的约束。构建我国的所得税会框架
应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过于重视现实
操作性,可能存在很快过时的风险,而太
超前几乎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又显得华
而不实。因此,从时效性考虑,应尽可能
面向未来,同时又留有余地。2、扎根本
国,放眼世界。构建我国的所得税会计,
要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
博采众长。从国内情况看,企业的类型很
多,因此在构建所得税会计时,要尽可能
适应各种类型的企业。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框架的设想:
1、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所得税
会计的理论框架是由目标、假设、概念、
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组成,它们之间
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1)所得税会计的
目标: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各
系统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作为子
系统的所得税会计目标自然与母系统的
财务会计目标相一致。这就决定了所得
税会计必须围绕财务会计的总目标服务,
真实反映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
异。(2)所得税会计师的基本假设:所得
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中专门处理会计收益
和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程序。这决【参考文献】
1、何亮、康德彬.所得税会计理论结
构初探[M].会计文苑,2008(4)
2、所得税会计应用的问题[J].会计信
息,2007(8)
3、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M].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4、王延明.所得税会计与税收筹划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
定了它的基本假设主要是以下四项:A、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
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
定单位或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
间范围。B、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
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
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
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有了这种假设,一
些公认的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方法才能
被广泛采用,如处理时间性差异的纳税
影响法。同时企业有关所得税记录和纳
税申报才能真实可靠。C、会计分期假设:
国家税务部门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
状况,需要企业定期提供决策和征税依
据的财务信息,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所
以企业必须将连绵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
为若干个相等期间来计算损益,及时缴
纳税金。同时这种假设也为跨期摊配程
序提供了理论依据。D、货币时间假设:
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时间性差异
导致使用货币的利益并不限于一个年度,
真正利益在于当该项目是循环发生时,
实际上获得的利益将远远超过在短期内
使用资金的利益。因此,在所得税会计
中,应以货币时间价值代替货币计量假
设。(3)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开篇第
一部分已述及,在此不再赘述。(4)所得
税会计的基本原则。A、除非获得批准,纳
税人必须一贯地采取某些会计处理方法;
B、纳税人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必须清晰
地反映纳税人的所得;C、对于已在财务
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
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
资产;D、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
事项的当期或递延所纳税款,以确认为
当期或未不年份应付或可退还的所得税
金额;E、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资产,不须预计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
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
法或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5)所得
税会计模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得税本质
的理解,派生出两种不同的所得税会计
处理程序,即“分配观”下的“应付税款
法”和“费用观”下的“纳税影响法”。两
种模式的关键差别在于对“时间性差异”
的会计处理上。应付税款模式的理论基
础是“分配说”在实践中,会计制度严格
遵从税法要求,目标一致,故不存在时间
性差异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过去我国一
直沿用。纳税影响模式基于“费用说”,适
用于权责发生制会计。这种模式承认会
计目标和税法目标有所不同,时间性差异
应予以确认,因而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数
据有可能不一致,这一模式涉及复杂计算
过程,且方法颇多,存有争议,但仍被世
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运用,可以说是所得税
会计方面的“国际惯例”。2、所得税会计
结构。所得税会计的结构是由现行的税制
结构决定的,并随着税制结构的变动而变
动。它与税制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税制结
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的,而
所得税会计结构则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根
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来决定的。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
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
税费用的方法,处理分录为: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这种方法虽
然简便,但违背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以致逐渐被淘汰。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
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
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
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处理分
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
所得税,借或贷:递延税款等等。

❸ 哪位知道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王延明的博客谢谢

我只知道他的邮箱,你可以先发个邮件试试,管他要一下博客[email protected]

❹ 上海财经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本人是一名14级上海财经大学的本科学生,很开心地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一所财经院校,大家潜意识里会觉得更多的优秀课程是和财经相关的课程,没错,但是财大的专业还是比较齐全的,试着想象一下财大学子在上《红楼梦与传统文化》的场景,是的没错,就是柳岳梅老师开设的这门课让我爱上了红楼梦,虽然身为财经院校的学子,但我也依旧有一颗热爱文学,提升文学素养的跳跃的心。看到此条答案的财大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这门课哦,超级推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❺ 求万方数据库的一篇论文,上面只有文摘,要全文,急。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阅读全文

与王延明上海财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排排网基金大师 浏览:612
投资人白皮书 浏览:646
我国目前外汇管理制度 浏览:205
股票旭日初升是什么意思 浏览:719
基金融资是指 浏览:957
伯克国际外汇 浏览:152
飞驰环保股票 浏览:980
农行科创基金哪儿买 浏览:879
免费下载股票书 浏览:287
10亿刀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52
6元港币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浏览:539
信贷员借用客户贷款 浏览:205
海源机械股票价格 浏览:869
焦炭期货1809杠杆 浏览:419
11月27日白银价格 浏览:615
银行盈利和股票价格的关系 浏览:811
河南蓝信股票 浏览:128
天津嘉睿汇鑫投资乐视 浏览:359
海南高速15日主力资金流入 浏览:158
高邮小额贷款公司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