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芳香烃的应用 和生物科学专业有关的
在二十一世纪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石油开采业由陆地走向海洋。石油的开采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使石油泄漏事故逐年增多,受污染的海域范围不断扩展。自1969年发生第一次超级油船失事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40处大的海洋泄漏,据估计每年都有千万公吨以上的石油污染世界海洋,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石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之进行治理也成为了最迫切的事情。在治理中产生的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虽仍有很大争论,但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且有种趋势是天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的主要机制。
一、生物降解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复杂化合物的分解过程。而在石油降解中微生物首先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分解酶,裂解重质的烃类和原油,降低石油的粘度,另外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诸如溶剂、酸类、气体、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等有效化合物利于驱油,然后由其他的微生物进一步的氧化分解成为小分子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二、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属于: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棒杆菌属、微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在大多海洋环境中,上述这些细菌是主要降解菌,在真菌中,金色担子菌属、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和掷孢酵母属是最普遍的海洋石油烃降解菌。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属、毛霉属、镰刀霉属和青霉属也应被归入海洋降解菌中。土壤中主要的降解菌除了上面提到的细菌种类外,还包括分枝杆菌属以及大量丝状真菌。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种在海洋和土壤两种环境中都有分布。木霉属和被孢霉属某些种是土壤降解菌。
三、治理石油污染关键是降解烃类化合物,根据烃类的化学结构特点,烃类的降解途径主要可分两部分:链烃的降解途径和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直链烷烃的降解方式主要有三种:末端氧化、亚末端氧化和ω氧化。此外,烷烃有时还可在脱氢酶作用下形成烯烃,再在双键处形成醇进一步代谢。关于芳香烃的降解途径,在好氧条件下先被转化为儿茶酚或其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被降解。因此细菌和真菌降解的关键步骤是底物被氧化酶氧化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具体机制如下:
1、正烷烃在正烷烃氧化酶作用下, 先转化成羧酸而后靠β-氧化进行深入降解,形成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放出CO2。该正烷烃氧化酶是双加氧酶,能催化正烷烃为正烷烃的氢过氧化物,该反应需O2 ,但不需NAD(P) H。烷烃也可先转化为酮,但不是其主要代谢方式。多分枝的烯烃主要转化成二羧酸再进行降解,甲基会影响解的进行。化学式如下:
2、环烷烃的降解需要两种氧化酶的协同氧化,一种氧化酶先将其氧化为环醇,接着脱氢形成环酮,另一种氧化酶再氧化环酮,环断开,之后深入降解。化学式如下:
3、芳香烃一般通过烃基化形成二醇, ,环断开,邻苯二酚继而降解为三羧环的中间产物。真菌和微生物都能氧化从苯到苯并蒽范围内的芳烃底物。起初细菌借助加双氧酶的催化作用把分子氧的两个氧原子结合到底物中, 使芳烃氧化成具有顺式构型的二氢二酚类。顺式-2-二氢二酚类进一步氧化成儿茶酚类, 儿茶酚类在另一种催化芳环裂解的加双氧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裂解。与细菌相反,真菌则借助于加单氧酶和环水解酶的催化作用, 把芳烃氧化成反式-2-二氢二酚类化合物。(下面以萘的降解为例子)真菌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成反式二醇,而细菌几乎总是将之降解成顺式二醇(许多反式二醇是潜在的致癌物,顺式二醇则无毒性) 。化学式如下:
简单总结成下表:
各类烃 具体的降解过程和产物
正烷烃 正烷烃→羧酸→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乙酰辅酶A+CO2。
烯烃 烯烃→二羧酸
环烷烃 环烷烃→环醇→环酮
芳香烃 芳香烃→二醇→邻苯二酚→三羧环的中间产物
由上面可知道,微生物对一些难降解化学物的降解, 是通过一系列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在自然界中这一过程通常是由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扩大微生物降解底物的范围, 提高降解效率, 以使这些难降解化学物彻底矿化, 应该可以利用天然降解性质粒的转移构建新功能菌株。降解性质粒,是指一类编码有降解某些化学代谢途径的质粒。例如:美国Chak rabany 等为消除海上溢油污染, 曾将假单胞杆菌中不同菌株的CAM、OCT、XAL 和NAH 4 种降解性质粒接合转移至一个菌株中,构建成一株能同时降解芳香烃、多环芳烃、萜烃和脂肪烃的“多质粒超级菌”。该菌能将天然菌要花一年以上才能消除的浮油,缩短为几个小时。
四、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对石油烃类降解与否以及快慢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1、液态的石油烃类在水中会形成水油界面,微生物正是在这一水油界面上降解烃类的,降解速率与水油界面的面积密切相关,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微生物正是乳化剂增大水油界面的面积而促进微生物对烃类的降解。
2、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可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在0 ℃~70 ℃的环境中均发现有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在常温下较易降解石油烃类,且由于某些对微生物有毒害的低分子量石油烃类在低温下难挥发,会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低温下石油烃类较难降解。
3、大多数的石油烃类是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的,这是因为许多烃类的降解需要加氧酶和分子氧。但也有一些烃类能在厌氧条件下被降解。
4、氮源和磷源经常成为微生物降解烃类的限制因子。在天然水体中,为了促进石油烃类的降解而添加水溶性的氮源和磷源也受到限制,因为有限添加的氮源和磷源在水体中被高倍稀释而难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5、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一般处于中性pH值,极端的pH 值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它的效率和质量还取决于石油烃类化合物存在的数量、种类及状态。例如Chaineau 等用微生物处理被石油烃污染的土壤, 270 d 后发现, 75%的原油被降解; 饱和烃中, 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在16 d 内几乎全部降解; 22% 的环烷烃未被降解; 芳香烃有71% 被同化;占原油总重量10% 的沥青质完全保留了下来。一般而言, 各类石油烃被微生物降解的相对能力如下: 饱和烃> 芳香烃> 胶质和沥青。在饱和烃部分中, 直链烷烃最容易被降解; 在芳香烃部分中,二环和三环化合物较容易被降解,而含有5 个或更多环的那芳香烃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 胶质和沥青则极难被微生物所降解。
结语:尽管微生物可以降解石油,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降解石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微生物降解石油方面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现代微生物学和基因组计划的更进一步发展,更多微生物物种的发现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石油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 陈文新主编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田雷 等.
《污染物生物降解》 金志刚 张彤 朱怀兰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分离到1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各单菌株的降油率为40.3%~57.6%,其中O-8-3、O-28-2和O-46菌可耐受40℃的温度和1.5%的盐度.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与单一O-8-3菌株相比,O-8-3/O-28-2/O-46混合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可提高20.1%,可耐受石油类初始质量浓度从2000 mg/L提高到5000 mg/L.通过在实验室接种O-8-3/O-28-2/O-46混合菌株于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胜利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72 h内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96.9%,比接种自然细菌群落的降解率提高了60.7%.
参考文献:
〔1〕马文臣,易绍金.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6(2):125~127
〔2〕杨基先,马放,张立秋.利用工程菌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2):89~92
〔3〕Scholz W,Fuchs W.Treatment of Oil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Water Research,2000,34(14):3621~3629
〔4〕Tano-Debrah K,Fukuyama S,Otonari N,et al.An Inoculum for the Aerobic Treatment of Wastewater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ats and Oils.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69(2):133~139
〔5〕邓述波,周抚生,余刚等.油田采出水的特性及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2000,20(7):10~12
〔6〕王振波,李发永,金有海.油田采出水技术处理现状及展望.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3:40~43
〔7〕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范秀容,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72~374
〔10〕陈碧娥,刘祖同.湄州湾海洋细菌降解石油烃研究.石油学报,2001,17(3):31~35
〔11〕林凤翱,于占国,李洪等.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海洋学报,1997,19(6):68~76
〔12〕丁明宇,黄健,李永祺.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85~88
〔13〕Lal B,Khanna S.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by Acinetobacter Calnoaceticus and Aicaligenes Odorans.J Appl Bacteriol,1996,81(4):355~362
〔14〕席淑琪,刘芳,吴迪.微生物对地表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22(3):232~235
〔15〕李铭君,梁崇志,钱存柔.石油化工废水的活性污泥中优势微生物群系及其降解效能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1987,3:108~111
〔16〕管亚军,梁凤来,张心平等.混合菌群对石油的降解作用.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34(4):82~85
〔17〕冯树,周樱桥,张忠泽.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其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92~95
〔18〕刘期松,齐恩山,张春桂等.石油污水灌区的微生物生态极其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1982,2(3):360~365
『贰』 如何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和提高采油量
微生物采油对低产、枯竭油田特别有吸引力,能提高采收率。
4
、不污染环境
微生物采油技术不污染环境,不损害油地层,可在同一油藏区或同一油井中反复使用。
(三)采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用于油田开采的微生物一般具有以下鲜明的生物学特征:
1
、厌氧或兼性厌氧。在地层无氧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进行厌氧发酵,在地上有氧条件下也
能生长繁殖。
2
、在油层高温、高压、高盐等极端环境下能生长繁殖并代谢。
3
、多数采油微生物能以烃类作碳源,能以贮油层
内的无机盐作氮源或作营养元素。
4
、采油微生物必须与其注入油层的环境条件相配伍相适应,要在油层内能运移,能生长繁
殖,能产生有机酸、气体、表面活性物质、生物聚合物、有机溶剂等多种代谢产物。能在
50°
以上的温度及缺氧条件下生长的中度嗜盐细菌,是微生物采油中最常用的菌种。
(四)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
经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和产生的代谢产物,
作用于原油,
改变原油的某些物理化学特性,
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
术。
根据实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分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和地下微生物
采油技术。
1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在地上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微生物的某种代谢产物,如生物
多糖聚合物或生物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发酵产品注入油藏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该技术的实质
是利用选育的优
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的技术。
目前,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中广泛应用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
表面活性剂。
(
1
)微生物多糖
据研究,
有百种以上的微生物能产生结构、
性能各异的胞外多糖。
能产胞外多糖的主要
微生物类群是:明串珠菌属、黄单胞菌属、固氮菌属和小核菌属等。
采油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多糖是:
肠膜明串珠菌或葡聚糖明串珠菌产生的右旋糖
酐葡聚糖、
普鲁兰出芽短梗霉产生的普鲁兰糖、
齐整小核菌或葡聚糖小核菌产生的小核菌葡
聚糖。采油中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胞外多糖黄原胶。
(
2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
以烃为碳源的微生物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来源。
因为石油微生物必须分泌表面活性
剂,才能促使烃与水乳化。烃只有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才能被石油微生物吸收利用。所以石
油微生物是表面活性剂最丰富的基因库。
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等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主要微生
物类群。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就其化学组成来分,主要可分为糖脂类和脂肽类
。
分子的极性端或是多羟基的糖类或是氨基酸类,
非极性端是长链脂肪酸的长链烃部分。
微生
物表面活性剂的粗制品或纯品注入贮油岩层,
作用于油一岩石一水三相体系,
降低油水界面
张力,增强油水乳化,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地下微生物采油(
MEOR
)技术是指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生物菌种与营养物
注入油藏,
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繁殖,
产生多种代谢产物,
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
收率;
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贮油岩层大的孔道,
调整水驱油剖面;
或只
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内的原生微生物,靠其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根据单井增产措施的处理方法和提高原油采油率的要求,地下微生物采油可分为
6
类:
(
1
)单井周期注人微生物采油
为提高低产油井的原油日产量,
在油井高压注入采油微生物,
关井,
使微生物运移到油
井周围直径
10m
左右的贮油岩层,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疏通被堵塞的油层空隙通道,增
加原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为了保持高产,需要不间断地、周期性地注入采油微生
物。
(
2
)微生物驱油
采油微生物从注水井注入油层,
微生物随注水向油井贮油层深部移动,
同时进行生长繁
殖,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细胞和代谢产物综合作用于原油,降低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
提高原油采收率。
(
3
)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驱油
油藏中存在着天然的微生物群落,
但由于营养物质贫乏,
数量很少。
从注水井将营养物
注入油层,激活天然微生物群落,让其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驱油。
(
4
)微生物选择性封堵
将体形较大且产生表面黏稠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从注水井注入,
运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
贮油岩层部位,用生长繁殖的大菌体细胞和表面黏稠物质形成的生物膜封堵大孔道或溶洞,
防止注入水
“
指状
”
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
5
)微生物压裂液压裂
将厌氧条件下大量产生有机酸的微生物及营养物注入空隙度甚小、渗透率很低的贮油
层,在高压下用有机酸溶解岩层使之形成缝隙,有利于原油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
6
)微生物油井清蜡
原油中含蜡量较高,
会析出蜡晶固着在井壁,
堵塞贮油层通往井壁的空隙通道,
降低原
油流动性,
减少单井原油日产量。
注入产生表面活性剂或溶剂的采油微生物,
用其代谢产物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清洗井壁,溶解固形石蜡,提高原油采收率。
(五)微生物在石油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1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及分布
据目前的研究
,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
70
个属
,
其中
28
个属细菌
, 30
个属丝状真菌
, 12
个属酵母
,
共
200
多种微生物。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有: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
、
不
动
杆
菌
属
(Acinetobacter)
、
产
碱
杆
菌
属
(Alcaligenes)
等
;
真
菌
中
有
金
色
担
子
菌
属
(Aureobasidium)
、假丝酵母属
(Candida)
等。石油降解菌通常生长在油水界面上
,
而不是油液
中。据丁美丽等
[5]
在胶州湾的实验证明
,
胶州湾的石油降解菌在表层水体中的最高值可达
4.6×
102
个
/mL
。
石油降解菌数量仅与海水的石油污染情况有关。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对海洋中石油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
混合培养的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比纯
培养的微生物快
,
但是崔俊华等在实验中筛选出了
7
株高效原油降解菌。
2
石油降解菌的作用
(
1
)作为油污染的生物指示
以往大多数调查结果表明
,
在海洋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数量或种群与水域受到油类物
质污染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
通常在被油污染的水域中
,
石油烃降解细菌的数量明显地高于非
油污染的水域。
烃类降解菌数和异养细菌数的比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域受油污染的状
况。
丁美丽等在胶州湾的工作以及史君贤等在浙江省海岛海域的工作都证明了这一点。石
油污染可以诱导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及生长
,
Atlas
报道在正常环境下降解菌一般只占微生物
群落的
1%,
而当环境受到石油污染时
,
降解菌比例可提高到
10%
。说明石油污染可以使降
解菌发生富集
,
降解菌可以作为石油污染的生物指示。
(
2
)通过自身代谢作用降解石油
向水体中投加菌种净化水体的技术是从清除海洋石油污染开始的。
实验室研究表明
,
单
一菌剂除油率为
20%
~
50%,
而混合菌剂除油率可达
71.4%
。
丁明宇等
[8]
从青岛近海海水中
分离、
筛选到
73
株细菌和
10
株真菌
,
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多
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
,
其中
,
有
3
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
58.35%
、
62.75%
、
71.06%
。史君贤等
[9]
在浙江沿海海水中分离石油烃降解细菌
,
并实验
证明降解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在
20
℃的条件下
,
经过
21d
后
,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
总的降解率为
94.93%,
其中细菌
的降解率为
75.67%,
理化降解率为
19.26%
。在实施接种的现场生物修复处理中
, 1990
年在
墨西哥湾和
1991
年在得克萨斯海岸都获得了成功
,
现场观察表明
,
在开放水体中添加降解
菌是有效的。
(
3
)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
加速石油的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
(Biosurfactants,
简称
BS)
是细菌、
真菌和酵母在某一特定条件下
(
如合
适的碳源、
氮源、
有机营养物、
pH
值以及温度
) ,
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表面活
性的代谢产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生物修复
,
它能将烃类物质乳化
,
进而促进其降解
,
尤其适合处理海上溢油。
Chabrabarty
曾报道
,
由
Pscndomona
acruginosa
(
铜绿假单胞菌
)
生成的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
(
海藻糖酯
)
由于能有效地将石油分散成水液滴
,
因而可促进石油
污染海岸的生物修复
,
大大提高了
Exxon
Valdez
原油泄漏造成的阿拉斯加污染区域石油烃
的降解速度。
(
4
)基因工程菌
基因工程菌是将不同细菌的降解基因进行重组
,
将分属于不同细菌个体中的污染物代
谢途径组合起来以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功能的超级降解菌
,
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
力
,
从而提高生物修复效果。
通常石油降解菌只能降解某一种石油成分
,
并且由于石油的种类不同
,
所需降解菌也不
相同
,
天然环境中存在的石油降解菌不能高效地降解多种石油成分
,
使基因工程菌的出现成
为必然。同时
,
复杂的烃类化合物混合物的降解需要有混合菌株的参与
,
但不同菌株之间可
能会产生竞争或拮抗作用
,
从而对降解产生负面影响。使用基因工程菌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目前
,
已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基因工程菌并在实验室取得满意的降解效果。
例如美
国的
Chakrabaty
等使用具有
CAM
、
OCT
、
XAL
和
NAH4
种降解质粒的
“
多质粒超级
菌
”
,
可以使海上浮油在几个小时内降解
,
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浮油需要
1a
时间才能被降
解。这项技术取得了美国的专利权。但是考虑到在开放环境中使用基因工程菌的安全问题
,
目前基因工程菌的使用仅限于实验室
,
尚不能大规模使用。
另外
,
目前在研制基因工程菌时
,
都采用给细胞增加某些遗传缺陷的方法或是使用携带一段
“
自杀基因
”
,
使该工程菌。在非
指定底物或非指定环境中不易生存或发生降解作用。
3
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方式
石油烃化合物可分为
4
类
:
饱和烃、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树脂及沥青质。其中
,
短链
的饱和烃在溢油发生初期通过挥发等作用进入大气
,
其他的石油烃中
,
饱和正烷烃最易降解
,
其次是分支烷烃
,
再次是低分子量芳香烃
,
多环芳烃很难降解
,
树脂和沥青质极难被降解。
直链烷烃的降解方式主要有
3
种
:
末端氧化、
亚末端氧化和氧化。
芳香烃在好氧条件
下先被转化为儿茶酚或其衍生物
,
然后再进一步被降解。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报道很少
,
许多四环或多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是以共代谢
(Cometabolism)
的方式进行的。但是共
代谢完全是间接或偶然的事件
,
并且风险较大
,
可能会产生比母体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
树
脂和沥青质极难被降解
,
但是有报道称
,
有着复杂构造的树脂和沥青质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
分解
[14]
。
冷凯良等的实验表明
,
微生物降解原油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酸和棕榈酸为主的脂肪酸与
鼠李糖形成的糖脂类表面活性剂。
4
石油降解菌的获得
由于天然海洋环境中石油降解菌数量较少
,
一旦发生溢油
,
不能及时对石油进行降解
,
所以
在溢油发生后一般要向环境中添加石油降解菌以保证石油的高效降解
,
但是考虑到安全等
方面的问题
,
菌种不能盲目投加。
一般来说
,
可以把取自自然界的微生物
,
经人工培养后再
投入到污染环境中去治理污染。
具体到海洋石油降解菌的获得
,
一般为
:
首先选择油污染环
境
,
从中分离出适应性菌株
,
并将其中的石油降解菌富集培养
,
通过反复适应和驯化或遗传
修饰进行进一步筛选
,
从而培养出高效降解的菌株
,
将其进一步繁殖后投加至受污染环境中
或分类保存。
根据微生物与石油的作用机制
,
选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标准包括:
( 1)
对石油有较高的耐性。
( 2)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 3)
对石油的降解效率高
,
专一性强。
( 4)
不影响海洋环境中原有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微生物修复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降解能力降解污染物
,
但是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
解、转化也是需要条件的
,
所以除了投加高效降解菌之外
,
还要为这些降解菌创造必要的生
存、
降解条件。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石油污染修复。
5
影响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因素
微生物在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过程会受到营养元素、表面活性剂、
O
2
通量、温度、
pH
值
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
,
营养元素对降解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
N
、
P
元素。
何良菊等专门
对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营养平衡进行了研究,
表明氮、
磷营养物质的缺乏直接限制了石油烃
的微生物降解
,
但添加过量反而有抑制作用
,
因而存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实
验表明氮磷比在
5
∶
1~6
∶
1
比较适宜,
,
无机氮源比有机氮源好,硝酸盐形式的氮比铵态的
氮更合适。而国内有其他研究却更倾向于氮磷比为
1
:
1
,且最佳氮源为氯化铵,最佳磷源
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两种研究得出的结果不一致。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降解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增溶和
分散作用,
从而对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率有重要作用,
而有研究则指出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
存在一定毒害作用。
刘庆新等通过研究,
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量多少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影响
比较复杂:
加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会促进石油烃降解菌的生长,
但随着表面活性剂加量的增加
,
菌量反而减少,证实了上述论断。
在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的石油烃类是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的,但是微生物对石油烃的
降解在有氧及缺氧两种情况下都会进行,
最近有研究表明厌氧降解对饱和烃及芳香烃有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嗜冷菌、嗜热菌和嗜中温菌,因此在温度低于
0
℃和在
70
℃左
右的环境中均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大多数石油降解菌属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在
30
℃上
下,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降解效率产生抑制。
普遍认为石油降解菌是产酸菌,且适宜生长于中碱性环境中。刘庆新等研究得最佳
pH
值为
8.0
,而其文章中也指出与一般认为的
7.0
不符。而
Stapleton
[20]
等发现在
pH 2.0
的一处
土样中,萘和甲苯仍然被降解为
CO
2
和
H
2
O
。
6
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应用
利用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最早见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在
Exxon
Vadez
油轮
石油泄露的生物修复项目中,
该项目在短时间内清除了污染,
治理了环境,
是生物修复成功
应用的开端,同时也开创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中的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生物
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逐渐成为核心,
取得了理论突破和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也做了
大量工作,但主要为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生物修复研究
[38]
,对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
复研究相对较少,
而且研究工作也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实验的水平上。
闫毓霞利用土著微
生物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修复实验;黄廷林等
[40]
对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室内
模拟生物修复研究。
石油降解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投加高效石油降解菌来处理污
染时:投加菌面临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作用;投加菌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投加菌要经
受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影响。这些压力使接种的外源微生物的存活率很低或者活性较弱
,
限制
了它的实际应用。
7
展望
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具有物理、化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高效、经济、
安全、
无二次污染,
在机械装置无法清除的薄油层而且化学药剂被限制使用时,
生物法处理
溢油的优越性便更加显著,
具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呈
现出一定特点:
(1)
对一般性降解菌研究多,对极端环境下的石油降解微生物研究少,尤其是对低温、
耐盐的石油降解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湿地,盐碱程度比较高,常年气温(尤其冬季)气温
较低,
而无论是来源海上还是来源于石油化工的污染都比较严重。
在这种条件下的石油降解
菌研究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2)
对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多而应用少。
对石油降解菌的所有研究到最终肯定要归结到实
际应用中去,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石油降解菌的单纯研究感兴趣,
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重复
研究。国外已有成功应用先例,证明石油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实际污染,国内仍止步不前,
难于踏出实际应用的第一步。
随着大量学者的不断研究,对石油降解菌的认识肯定会不断深化,其应用也会逐渐成熟
『叁』 丁氏明子辈男孩起名
丁明辉,丁明昭,丁明峰,丁铭辰,丁明硕,丁明瑞,丁明嘉,丁明豪,丁明翼,丁明毅,丁明翔,丁明雨,丁明宇,
望采纳!!
『肆』 海洋生物学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分别从海洋的动物 植物 微生物 分别举例说明个体作用
海洋微生物是在海洋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形体微小、
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的一群低等生物。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结构、形态和
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如海洋病毒)、原核细
胞型(如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真核细
胞型(如海洋酵母菌、海洋霉菌等)[1]。从微生物学或环境
微生物学角度来讲,海洋微藻也应归入海洋微生物的范
畴[2, 3]。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
用,在农林牧渔业、环保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4]。近
年来,人们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分离纯化和开发
(包括驯化和基因操作等)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对
于海洋微生物这部分来讲,随着环境微生物和海洋科学两
大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从海洋表层的海
水微生物[5]到深海微生物[6]等各方面均有报道。另外,对
于我们通常认为较难研究的海洋浮游病毒,国外研究进展
很快,已经渗入到海洋浮游病毒的形态、分类、生态学效应、
在海洋不同深度的种群和数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以及海洋藻类噬藻体等方面[7~14]。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
的污染物逐年增多,海洋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导
致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
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农药、PAH、PCBS等。在这些污染物
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中,海洋微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各
种海洋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这样有助于保持海洋生
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海洋自净能力。1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海洋石油及其产品的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
海洋污染现象。随着大陆架、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海上
油事故、沿岸石油化工的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战
争等原因使局部海域受到严重的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造
成了灾难性的破坏。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就
有1. 0@107t,我国每年有60多万吨原油进入环境,污染土
壤、地下水、河流和海洋,造成污染海域在短期内溶解氧的缺
乏[15],对近海海域及沙滩等造成污染,对人们在天然浴场游
泳和沙滩休闲娱乐产生不利影响。
据报道,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达200多种,分属于70
多个属,其中细菌约占40个属,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
位[16]。海洋石油降解菌广泛分布在油污海域,常见种类见
表1。由于海洋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各种形式的石油污
染物,因此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率先开展了利用细菌消除油污染
的研究,随后,世界各国相继利用各种微生物开展了这方面
的工作。我国应用海洋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发
展也很快。林凤翱等[18, 19]从近岸油污染海洋环境中筛选出
了高效的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研究表明,该丝状真菌能降
解多种石油烃,且降解速率快、不受氮、磷营养盐和氧含量的
限制、在被油污染的海滩等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很大。丁
明宇等[20]利用从青岛近岸海水中筛选到的73株细菌和10
株真菌进行了降解石油的研究,多数菌株具有明显的降解
石油的能力,有3个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率高达58. 35%
(真菌F-37)、62. 75% (细菌SJ-27B)和71. 06% (真菌F
-38)。此外,史君贤等[21]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石油烃降解
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
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
的降解率,且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在35e条
件下降解速度最快。陈碧娥等[22]研究了从湄洲湾海域分离
的丝状真菌转化石油烃的过程,指出,丝状真菌去除原油的
『伍』 寒假8篇日记(平均每篇300字左右)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今天过小年,我和妈妈早早起来,开始打扫卫生。妈妈负责厨房和厕所,我的任务就是擦书房的玻璃和门。我先去接了一盆清水,拿了一块抹布,又搬了一把椅子。我把抹布浸湿之后,使劲拧了一下,然后从上到下的擦着玻璃,擦了几下后,我下来看了看,觉得擦得很干净,就高兴的埋头继续擦,整个窗户都擦完一遍后,我退后一步一看,整个窗户都成了大花脸了,太难看了!原来玻璃上的尘土和抹布上的水混成一片了,怎么办呢?我把脏抹布用清水冲的干干净净,再把抹布拧得干干的,爬上椅子继续擦。又擦了大半天,家里的玻璃终于被我擦干净了,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去吃肯德基。一进去,我们就分了工,爸爸去订餐,我和妈妈去找座位,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下来,趁着爸爸还没过来,我观察了一下肯德基的房间,大厅很宽敞,桌椅摆放的很整齐,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卡通画和肯德基的宣传画,有清凉的饮料、香喷喷的汉堡包、香味儿俱全的薯条,看着画上的食物,我直流口水。正在这个时候,爸爸端着一托盘食物走来,他给我买了儿童套餐,我往盘里一看,哇!原来还送了玩具呢!一个肯德基小人正在翻跟头,可爱极了!这时,妈妈突然说:“津津,你再不吃,我全吃了啊!”我赶紧拿起汉堡,大口吃起来!
2011年2月2日星期三
早上七点半,我第一个起床,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要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年。一想到哥哥在老家等我,我就迫不及待的催爸爸妈妈赶紧起来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一进家门,我看见大爷用斧头在砍木头,就好奇的问大爷:“大爷,你砍木头干嘛?”大爷笑呵呵的说:“我准备炖一大锅牛肉犒劳你们!”大娘在火炉旁边炸藕盒和鱼,哥哥和弟弟已经在放鞭炮了,我赶紧过去,也拿了一盒,和哥哥弟弟一起放。弟弟放那种扔地下就响的小鞭炮,我和哥哥就放那种一划赶紧扔掉的鞭炮,叔叔用打火机给我们每人点了一根香,然后让我们随便用鞭炮摆一个形状,最后任意点着一根鞭炮,这样所有的鞭炮就都点着了。我摆了一个十字架,一共用了四根,点着任意一根鞭炮后,结果四根鞭炮同时响起来,真好玩!
开饭了,哇!这么多美味!又牙签肉、烤鸡、牛肉、炸鱼、藕盒等等,都是我们大家喜欢吃的!今天玩的很开心!
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姑姥姥家拜年。
到家后,我看见哥哥和妹妹在看篮球赛,我对篮球赛不感兴趣,就拿着鞭炮和妹妹去放。姑老爷给我和妹妹点着了香,我先点了一个“窜天猴”,只见它“嗖”的一下升上了天空,“啪”的一声响了,真神奇!放普通的鞭炮时,我把鞭炮摆了一个箭头的形状,“啪”!“啪”!“啪”!三个鞭炮一齐响了,妹妹没见过这种玩法,觉得我很厉害。放完鞭炮,我和妹妹进屋吃午饭,有牛肉、驴肉、狗肉、大虾、土豆丝、芹菜等,这些大虾是烤熟的,虾皮被烤得酥酥的,很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妈妈说吃虾皮还可以补钙呢!吃了午饭,我们又分成两桌打扑克。姑姥姥和小姨带着我们几个小孩玩保皇,我只赢过一局,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姑姥姥家很热闹,我喜欢在她们家玩。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早晨,我和爸爸起来去崖头给一个爷爷过生日。到爷爷家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他们家来了很多客人,摆了满满两桌,桌上有土豆丝、黄瓜、排骨、鱼、大虾等很多美味,大家共同给爷爷祝寿,爷爷许了愿,吹了蜡烛,就开始分蛋糕了,阿姨分给了我一大块,我吃到一半就饱了。
下午,我和爸爸去打篮球,我们每人投两次篮,积分到十就胜利了。我和爸爸比了两局,他都输了,两次比分分别是10:6和10:4,我知道爸爸输的原因是因为他投球的地方离得篮筐特别远,而我离得篮筐特别近,爸爸让着我。以后我要练习远投,我还要和爸爸公平的比一次。
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
今天下午两点,我坐在写字台前做寒假作业,一抬头看见窗外飘起了雪花,真是北风吹,雪花飘。因为西北风刮得大,所有雪花几乎是横着向东南方向飘,窗外停着一辆汽车,不一会儿,车上就落满了各种各样的雪花,又一会儿就像盖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被。傍晚,风小了,雪花也变小了,变成了直线降落的小碎雪,人们走在路上,听到发出吱吱的响声。我跟着姥姥拿了扫帚去打扫门前的雪,一会儿就扫出了一条路,我出汗了,这是我第一次扫雪,挺高兴的。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今天是元宵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姥姥去体育馆看烟花。到体育馆后,我看到马路上车水马龙,观看的人很多很多,大概有成千上万的吧!一会儿,我看到像灯笼似的灯升上天空,我问:“爸爸,天上飞的那种“灯笼”叫什么灯?”爸爸说,它叫“孔明灯”。我又看见一种灯,发出灯光来特别亮,我又问:“妈妈,那叫什么灯?”妈妈说,它叫“激光灯”。我一下子就认识了两种灯。放烟花时间到了,哇!我和姥姥数着一种、两种、......三十种,到三十种的时候已经数不清了,烟花真好看,有的像刺球一样慢慢变大,有的摆了一个“2011”的字样,有的像花环......各种各样的烟花,多得数不清,太漂亮了!爸爸用相机抢拍了几张,我要把它存起来慢慢观赏。半个小时的烟花放完了,我们等着川流不息的人们散去之后就开车回家了。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今天,阳光外语开学了。九点整,爸爸开车来接我去阳光外语学校。我好久没见彭老师和同学们了,真的很想念他们了。到了学校,我看到彭老师更漂亮了,同学们个个都很精神,我说了一声:“Good morning!”便和老师同学们聊起了天。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我和同学们上了四楼,准备上课。在四楼,我看到白板换了新的,教室里被打扫得很干净。现在学突破二了,我预习了新书,感觉不是很难!
下课了,老师陪我和同学们玩了一个游戏,叫摸人,游戏规则是:石头、剪子、布决定,谁输了就上来摸人,由老师捂住他的眼睛,先数三个数后,(老师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找地方躲藏)大家都不能走了,只能一只脚动。被老师捂住眼睛的人就随便走,只要找到一个人,就要猜出他是谁,如果猜对了,轮到被抓住的人摸;如果猜错了就罚读一个单词。第一局石头、剪子、布,我输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一个人,我先摸他的头发,因为我们班只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只要我摸他的头发,如果有辫子,就一定是女同学,我一摸,摸到有辫子,就肯定的说:“赵心怡!”我猜对了,一会儿,轮到丁明宇摸了,他一摸摸到了我,结果他一摸我的手就猜出是我,他还说,因为我的手很肥,所以就知道是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
『陆』 有没有哪种生物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降解石油
在二十一世纪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石油开采业由陆地走向海洋。石油的开采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使石油泄漏事故逐年增多,受污染的海域范围不断扩展。自1969年发生第一次超级油船失事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40处大的海洋泄漏,据估计每年都有千万公吨以上的石油污染世界海洋,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石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之进行治理也成为了最迫切的事情。在治理中产生的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虽仍有很大争论,但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且有种趋势是天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的主要机制。
一、生物降解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复杂化合物的分解过程。而在石油降解中微生物首先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分解酶,裂解重质的烃类和原油,降低石油的粘度,另外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诸如溶剂、酸类、气体、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等有效化合物利于驱油,然后由其他的微生物进一步的氧化分解成为小分子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二、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属于: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棒杆菌属、微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在大多海洋环境中,上述这些细菌是主要降解菌,在真菌中,金色担子菌属、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和掷孢酵母属是最普遍的海洋石油烃降解菌。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属、毛霉属、镰刀霉属和青霉属也应被归入海洋降解菌中。土壤中主要的降解菌除了上面提到的细菌种类外,还包括分枝杆菌属以及大量丝状真菌。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种在海洋和土壤两种环境中都有分布。木霉属和被孢霉属某些种是土壤降解菌。
三、治理石油污染关键是降解烃类化合物,根据烃类的化学结构特点,烃类的降解途径主要可分两部分:链烃的降解途径和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直链烷烃的降解方式主要有三种:末端氧化、亚末端氧化和ω氧化。此外,烷烃有时还可在脱氢酶作用下形成烯烃,再在双键处形成醇进一步代谢。关于芳香烃的降解途径,在好氧条件下先被转化为儿茶酚或其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被降解。因此细菌和真菌降解的关键步骤是底物被氧化酶氧化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具体机制如下:
1、正烷烃在正烷烃氧化酶作用下, 先转化成羧酸而后靠β-氧化进行深入降解,形成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放出CO2。该正烷烃氧化酶是双加氧酶,能催化正烷烃为正烷烃的氢过氧化物,该反应需O2 ,但不需NAD(P) H。烷烃也可先转化为酮,但不是其主要代谢方式。多分枝的烯烃主要转化成二羧酸再进行降解,甲基会影响解的进行。化学式如下:
2、环烷烃的降解需要两种氧化酶的协同氧化,一种氧化酶先将其氧化为环醇,接着脱氢形成环酮,另一种氧化酶再氧化环酮,环断开,之后深入降解。化学式如下:
3、芳香烃一般通过烃基化形成二醇, ,环断开,邻苯二酚继而降解为三羧环的中间产物。真菌和微生物都能氧化从苯到苯并蒽范围内的芳烃底物。起初细菌借助加双氧酶的催化作用把分子氧的两个氧原子结合到底物中, 使芳烃氧化成具有顺式构型的二氢二酚类。顺式-2-二氢二酚类进一步氧化成儿茶酚类, 儿茶酚类在另一种催化芳环裂解的加双氧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裂解。与细菌相反,真菌则借助于加单氧酶和环水解酶的催化作用, 把芳烃氧化成反式-2-二氢二酚类化合物。(下面以萘的降解为例子)真菌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成反式二醇,而细菌几乎总是将之降解成顺式二醇(许多反式二醇是潜在的致癌物,顺式二醇则无毒性) 。化学式如下:
简单总结成下表:
各类烃 具体的降解过程和产物
正烷烃 正烷烃→羧酸→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乙酰辅酶A+CO2。
烯烃 烯烃→二羧酸
环烷烃 环烷烃→环醇→环酮
芳香烃 芳香烃→二醇→邻苯二酚→三羧环的中间产物
由上面可知道,微生物对一些难降解化学物的降解, 是通过一系列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在自然界中这一过程通常是由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扩大微生物降解底物的范围, 提高降解效率, 以使这些难降解化学物彻底矿化, 应该可以利用天然降解性质粒的转移构建新功能菌株。降解性质粒,是指一类编码有降解某些化学代谢途径的质粒。例如:美国Chak rabany 等为消除海上溢油污染, 曾将假单胞杆菌中不同菌株的CAM、OCT、XAL 和NAH 4 种降解性质粒接合转移至一个菌株中,构建成一株能同时降解芳香烃、多环芳烃、萜烃和脂肪烃的“多质粒超级菌”。该菌能将天然菌要花一年以上才能消除的浮油,缩短为几个小时。
四、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对石油烃类降解与否以及快慢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1、液态的石油烃类在水中会形成水油界面,微生物正是在这一水油界面上降解烃类的,降解速率与水油界面的面积密切相关,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微生物正是乳化剂增大水油界面的面积而促进微生物对烃类的降解。
2、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可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在0 ℃~70 ℃的环境中均发现有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在常温下较易降解石油烃类,且由于某些对微生物有毒害的低分子量石油烃类在低温下难挥发,会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低温下石油烃类较难降解。
3、大多数的石油烃类是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的,这是因为许多烃类的降解需要加氧酶和分子氧。但也有一些烃类能在厌氧条件下被降解。
4、氮源和磷源经常成为微生物降解烃类的限制因子。在天然水体中,为了促进石油烃类的降解而添加水溶性的氮源和磷源也受到限制,因为有限添加的氮源和磷源在水体中被高倍稀释而难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5、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一般处于中性pH值,极端的pH 值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它的效率和质量还取决于石油烃类化合物存在的数量、种类及状态。例如Chaineau 等用微生物处理被石油烃污染的土壤, 270 d 后发现, 75%的原油被降解; 饱和烃中, 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在16 d 内几乎全部降解; 22% 的环烷烃未被降解; 芳香烃有71% 被同化;占原油总重量10% 的沥青质完全保留了下来。一般而言, 各类石油烃被微生物降解的相对能力如下: 饱和烃> 芳香烃> 胶质和沥青。在饱和烃部分中, 直链烷烃最容易被降解; 在芳香烃部分中,二环和三环化合物较容易被降解,而含有5 个或更多环的那芳香烃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 胶质和沥青则极难被微生物所降解。
结语:尽管微生物可以降解石油,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降解石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微生物降解石油方面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现代微生物学和基因组计划的更进一步发展,更多微生物物种的发现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石油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 陈文新主编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田雷 等.
《污染物生物降解》 金志刚 张彤 朱怀兰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分离到1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各单菌株的降油率为40.3%~57.6%,其中O-8-3、O-28-2和O-46菌可耐受40℃的温度和1.5%的盐度.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与单一O-8-3菌株相比,O-8-3/O-28-2/O-46混合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可提高20.1%,可耐受石油类初始质量浓度从2000 mg/L提高到5000 mg/L.通过在实验室接种O-8-3/O-28-2/O-46混合菌株于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胜利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72 h内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96.9%,比接种自然细菌群落的降解率提高了60.7%.
参考文献:
〔1〕马文臣,易绍金.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6(2):125~127
〔2〕杨基先,马放,张立秋.利用工程菌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2):89~92
〔3〕Scholz W,Fuchs W.Treatment of Oil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Water Research,2000,34(14):3621~3629
〔4〕Tano-Debrah K,Fukuyama S,Otonari N,et al.An Inoculum for the Aerobic Treatment of Wastewater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ats and Oils.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69(2):133~139
〔5〕邓述波,周抚生,余刚等.油田采出水的特性及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2000,20(7):10~12
〔6〕王振波,李发永,金有海.油田采出水技术处理现状及展望.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3:40~43
〔7〕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范秀容,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72~374
〔10〕陈碧娥,刘祖同.湄州湾海洋细菌降解石油烃研究.石油学报,2001,17(3):31~35
〔11〕林凤翱,于占国,李洪等.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海洋学报,1997,19(6):68~76
〔12〕丁明宇,黄健,李永祺.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85~88
〔13〕Lal B,Khanna S.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by Acinetobacter Calnoaceticus and Aicaligenes Odorans.J Appl Bacteriol,1996,81(4):355~362
〔14〕席淑琪,刘芳,吴迪.微生物对地表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22(3):232~235
〔15〕李铭君,梁崇志,钱存柔.石油化工废水的活性污泥中优势微生物群系及其降解效能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1987,3:108~111
〔16〕管亚军,梁凤来,张心平等.混合菌群对石油的降解作用.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34(4):82~85
〔17〕冯树,周樱桥,张忠泽.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其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92~95
〔18〕刘期松,齐恩山,张春桂等.石油污水灌区的微生物生态极其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1982,2(3):360~365
下面几个地址你可以参考一下。
http://www.cls.zju.e.cn/basement/abs.htm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kxb/dq/yjjz/03_d02_liguanghe.htm
http://210.46.127.249:85/~kjqk/swdyx/swdy2002/0202pdf/020211.pdf
http://dl2.lib.tongji.e.cn/wf/~kjqk/hjkx/hjkx2004/0405pdf/040529.pdf
『柒』 哪里有石油降解的详细资料供下载
在二十一世纪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石油开采业由陆地走向海洋。石油的开采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使石油泄漏事故逐年增多,受污染的海域范围不断扩展。自1969年发生第一次超级油船失事以来,世界上已有超过40处大的海洋泄漏,据估计每年都有千万公吨以上的石油污染世界海洋,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石油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之进行治理也成为了最迫切的事情。在治理中产生的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虽仍有很大争论,但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而且有种趋势是天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已成为消除环境中石油烃类污染的主要机制。
一、生物降解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复杂化合物的分解过程。而在石油降解中微生物首先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分解酶,裂解重质的烃类和原油,降低石油的粘度,另外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诸如溶剂、酸类、气体、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等有效化合物利于驱油,然后由其他的微生物进一步的氧化分解成为小分子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二、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属于: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棒杆菌属、微杆菌属、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放线菌属、诺卡氏菌属。在大多海洋环境中,上述这些细菌是主要降解菌,在真菌中,金色担子菌属、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和掷孢酵母属是最普遍的海洋石油烃降解菌。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属、毛霉属、镰刀霉属和青霉属也应被归入海洋降解菌中。土壤中主要的降解菌除了上面提到的细菌种类外,还包括分枝杆菌属以及大量丝状真菌。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种在海洋和土壤两种环境中都有分布。木霉属和被孢霉属某些种是土壤降解菌。
三、治理石油污染关键是降解烃类化合物,根据烃类的化学结构特点,烃类的降解途径主要可分两部分:链烃的降解途径和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直链烷烃的降解方式主要有三种:末端氧化、亚末端氧化和ω氧化。此外,烷烃有时还可在脱氢酶作用下形成烯烃,再在双键处形成醇进一步代谢。关于芳香烃的降解途径,在好氧条件下先被转化为儿茶酚或其衍生物,然后再进一步被降解。因此细菌和真菌降解的关键步骤是底物被氧化酶氧化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具体机制如下:
1、正烷烃在正烷烃氧化酶作用下, 先转化成羧酸而后靠β-氧化进行深入降解,形成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放出CO2。该正烷烃氧化酶是双加氧酶,能催化正烷烃为正烷烃的氢过氧化物,该反应需O2 ,但不需NAD(P) H。烷烃也可先转化为酮,但不是其主要代谢方式。多分枝的烯烃主要转化成二羧酸再进行降解,甲基会影响解的进行。化学式如下:
2、环烷烃的降解需要两种氧化酶的协同氧化,一种氧化酶先将其氧化为环醇,接着脱氢形成环酮,另一种氧化酶再氧化环酮,环断开,之后深入降解。化学式如下:
3、芳香烃一般通过烃基化形成二醇, ,环断开,邻苯二酚继而降解为三羧环的中间产物。真菌和微生物都能氧化从苯到苯并蒽范围内的芳烃底物。起初细菌借助加双氧酶的催化作用把分子氧的两个氧原子结合到底物中, 使芳烃氧化成具有顺式构型的二氢二酚类。顺式-2-二氢二酚类进一步氧化成儿茶酚类, 儿茶酚类在另一种催化芳环裂解的加双氧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裂解。与细菌相反,真菌则借助于加单氧酶和环水解酶的催化作用, 把芳烃氧化成反式-2-二氢二酚类化合物。(下面以萘的降解为例子)真菌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成反式二醇,而细菌几乎总是将之降解成顺式二醇(许多反式二醇是潜在的致癌物,顺式二醇则无毒性) 。化学式如下:
简单总结成下表:
各类烃 具体的降解过程和产物
正烷烃 正烷烃→羧酸→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乙酰辅酶A+CO2。
烯烃 烯烃→二羧酸
环烷烃 环烷烃→环醇→环酮
芳香烃 芳香烃→二醇→邻苯二酚→三羧环的中间产物
由上面可知道,微生物对一些难降解化学物的降解, 是通过一系列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在自然界中这一过程通常是由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 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扩大微生物降解底物的范围, 提高降解效率, 以使这些难降解化学物彻底矿化, 应该可以利用天然降解性质粒的转移构建新功能菌株。降解性质粒,是指一类编码有降解某些化学代谢途径的质粒。例如:美国Chak rabany 等为消除海上溢油污染, 曾将假单胞杆菌中不同菌株的CAM、OCT、XAL 和NAH 4 种降解性质粒接合转移至一个菌株中,构建成一株能同时降解芳香烃、多环芳烃、萜烃和脂肪烃的“多质粒超级菌”。该菌能将天然菌要花一年以上才能消除的浮油,缩短为几个小时。
四、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对石油烃类降解与否以及快慢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1、液态的石油烃类在水中会形成水油界面,微生物正是在这一水油界面上降解烃类的,降解速率与水油界面的面积密切相关,能产生生物乳化剂的微生物正是乳化剂增大水油界面的面积而促进微生物对烃类的降解。
2、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可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在0 ℃~70 ℃的环境中均发现有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在常温下较易降解石油烃类,且由于某些对微生物有毒害的低分子量石油烃类在低温下难挥发,会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低温下石油烃类较难降解。
3、大多数的石油烃类是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的,这是因为许多烃类的降解需要加氧酶和分子氧。但也有一些烃类能在厌氧条件下被降解。
4、氮源和磷源经常成为微生物降解烃类的限制因子。在天然水体中,为了促进石油烃类的降解而添加水溶性的氮源和磷源也受到限制,因为有限添加的氮源和磷源在水体中被高倍稀释而难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5、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一般处于中性pH值,极端的pH 值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它的效率和质量还取决于石油烃类化合物存在的数量、种类及状态。例如Chaineau 等用微生物处理被石油烃污染的土壤, 270 d 后发现, 75%的原油被降解; 饱和烃中, 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在16 d 内几乎全部降解; 22% 的环烷烃未被降解; 芳香烃有71% 被同化;占原油总重量10% 的沥青质完全保留了下来。一般而言, 各类石油烃被微生物降解的相对能力如下: 饱和烃> 芳香烃> 胶质和沥青。在饱和烃部分中, 直链烷烃最容易被降解; 在芳香烃部分中,二环和三环化合物较容易被降解,而含有5 个或更多环的那芳香烃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 胶质和沥青则极难被微生物所降解。
结语:尽管微生物可以降解石油,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降解石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微生物降解石油方面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现代微生物学和基因组计划的更进一步发展,更多微生物物种的发现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石油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 陈文新主编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田雷 等.
《污染物生物降解》 金志刚 张彤 朱怀兰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分离到1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各单菌株的降油率为40.3%~57.6%,其中O-8-3、O-28-2和O-46菌可耐受40℃的温度和1.5%的盐度.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与单一O-8-3菌株相比,O-8-3/O-28-2/O-46混合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可提高20.1%,可耐受石油类初始质量浓度从2000 mg/L提高到5000 mg/L.通过在实验室接种O-8-3/O-28-2/O-46混合菌株于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胜利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72 h内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96.9%,比接种自然细菌群落的降解率提高了60.7%.
参考文献:
〔1〕马文臣,易绍金.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6(2):125~127
〔2〕杨基先,马放,张立秋.利用工程菌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2):89~92
〔3〕Scholz W,Fuchs W.Treatment of Oil Contaminated Wastewater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Water Research,2000,34(14):3621~3629
〔4〕Tano-Debrah K,Fukuyama S,Otonari N,et al.An Inoculum for the Aerobic Treatment of Wastewater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ats and Oils.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69(2):133~139
〔5〕邓述波,周抚生,余刚等.油田采出水的特性及处理技术.工业水处理,2000,20(7):10~12
〔6〕王振波,李发永,金有海.油田采出水技术处理现状及展望.油气田环境保护,2001,3:40~43
〔7〕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范秀容,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72~374
〔10〕陈碧娥,刘祖同.湄州湾海洋细菌降解石油烃研究.石油学报,2001,17(3):31~35
〔11〕林凤翱,于占国,李洪等.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海洋学报,1997,19(6):68~76
〔12〕丁明宇,黄健,李永祺.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85~88
〔13〕Lal B,Khanna S.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by Acinetobacter Calnoaceticus and Aicaligenes Odorans.J Appl Bacteriol,1996,81(4):355~362
〔14〕席淑琪,刘芳,吴迪.微生物对地表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22(3):232~235
〔15〕李铭君,梁崇志,钱存柔.石油化工废水的活性污泥中优势微生物群系及其降解效能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1987,3:108~111
〔16〕管亚军,梁凤来,张心平等.混合菌群对石油的降解作用.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34(4):82~85
〔17〕冯树,周樱桥,张忠泽.微生物混合培养及其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92~95
〔18〕刘期松,齐恩山,张春桂等.石油污水灌区的微生物生态极其降解石油的研究.环境科学,1982,2(3):360~365
下面几个地址你可以参考一下。
http://www.cls.zju.e.cn/basement/abs.htm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kxb/dq/yjjz/03_d02_liguanghe.htm
http://210.46.127.249:85/~kjqk/swdyx/swdy2002/0202pdf/020211.pdf
http://dl2.lib.tongji.e.cn/wf/~kjqk/hjkx/hjkx2004/0405pdf/040529.pdf
『捌』 有没有姓丁的小女孩名字,要好听的,有气质的
丁音旖 丁红雅 丁谷玲 丁妹陇 丁静婻 丁翔云 丁紫逸 丁纺立 丁栖迎 丁明宇 丁清泓 丁嫒童 丁本谕 丁渲星 丁真若 丁依函 丁芩月 丁鸿蔓 丁怡菁 丁荣虹 丁凯萧 丁芪允 丁轩箫 丁韵轲 丁瑛亮 丁奕兰 丁亭匀 丁均莹 丁鹭红 丁娇谷 丁曼妹 丁悦静 丁雨翔 丁咏紫 丁蓓纺 丁莘栖
『玖』 试验检测员考试成绩查询
内蒙古交通网站已登录:通过名单
姓名 准考证号 类型 通过科目
安红霞 06G2009101628 检测员 公路
安宁 06G2009101684 检测员 公路
白翠 06G2009101710 检测员 公路
白利荣 06G2009101345 检测员 公路
白梅 06G2009101031 检测员 公路
白雪灵 06G2009101178 检测员 公路
白艳 06G2009101069 检测员 公路
白永利 06G2009101495 检测员 公路
白玉宝 06G2009101524 检测员 公路
鲍红雨 06G2009101057 检测员 公路
边芳 06G2009101541 检测员 公路
边海霞 06G2009101131 检测员 公路
布和巴特尔 06G2009101016 检测员 公路
曹学凤 06G2009101137 检测员 公路
柴绍荣 06G2009101211 检测员 公路
柴帅 06G2009101214 检测员 公路
常乐 06G2009101686 检测员 公路
常小利 06G2009101161 检测员 公路
常艳 06G2009101063 检测员 公路
畅雪英 06G2009101509 检测员 公路
陈聪 06G2009101340 检测员 公路
陈大海 06G2009101764 检测员 公路
陈国巍 06G2009101158 检测员 公路
陈慧 06G2009101626 检测员 公路
陈佳 06G2009101466 检测员 公路
陈利容 06G2009101139 检测员 公路
陈淑珍 06G2009101106 检测员 公路
陈伟 06G2009101072 检测员 公路
陈妍 06G2009101550 检测员 公路
陈艳 06G2009101529 检测员 公路
陈志远 06G2009101060 检测员 公路
崔改梅 06G2009101622 检测员 公路
崔文静 06G2009101098 检测员 公路
代石磊 06G2009101713 检测员 公路
戴晓红 06G2009101570 检测员 公路
刁娅妮 06G2009101703 检测员 公路
丁明宇 06G2009101671 检测员 公路
董立新 06G2009101044 检测员 公路
董占萍 06G2009101027 检测员 公路
杜建国 06G2009101305 检测员 公路
杜霞 06G2009101672 检测员 公路
杜晓宇 06G2009101679 检测员 公路
杜雨亭 06G2009101155 检测员 公路
段娥 06G2009101431 检测员 公路
段建伟 06G2009101002 检测员 公路
鄂胜玉 06G2009101581 检测员 公路
樊兰柱 06G2009101154 检测员 公路
樊志成 06G2009101582 检测员 公路
方芳 06G2009101350 检测员 公路
冯小英 06G2009100968 检测员 公路
付海波 06G2009101073 检测员 公路
付万涛 06G2009101654 检测员 公路
付晓磊 06G2009101413 检测员 公路
高彩凤 06G2009101170 检测员 公路
高冬梅 06G2009101393 检测员 公路
高磊磊 06G2009101523 检测员 公路
高丽 06G2009101647 检测员 公路
高丽娟 06G2009101385 检测员 公路
高敏 06G2009100551 检测员 公路
高强 06G2009101790 检测员 公路
高琴梅 06G2009101537 检测员 公路
高青 06G2009101251 检测员 公路
高嵘 06G2009101808 检测员 公路
高婷 06G2009101266 检测员 公路
高亚茹 06G2009101707 检测员 公路
高燕 06G2009101037 检测员 公路
高洋洋 06G2009101375 检测员 公路
高志强 06G2009101528 检测员 公路
葛丽 06G2009101353 检测员 公路
龚凤琴 06G2009101700 检测员 公路
龚艳娇 06G2009101203 检测员 公路
郭慧英 06G2009101141 检测员 公路
郭建喜 06G2009101465 检测员 公路
郭玲艳 06G2009101190 检测员 公路
郭瑞 06G2009100988 检测员 公路
郭润萍 06G2009101417 检测员 公路
郭桃正 06G2009100970 检测员 公路
郭岳文 06G2009101419 检测员 公路
哈斯托娅 06G2009101185 检测员 公路
韩洁 06G2009101132 检测员 公路
韩淑霞 06G2009101233 检测员 公路
杭建平 06G2009101103 检测员 公路
郝宝林 06G2009101627 检测员 公路
郝国途 06G2009101175 检测员 公路
郝慧 06G2009101567 检测员 公路
郝建平 06G2009101049 检测员 公路
郝利英 06G2009101119 检测员 公路
郝勇根 06G2009101317 检测员 公路
郝志荣 06G2009100990 检测员 公路
何维娜 06G2009101140 检测员 公路
何晓东 06G2009101380 检测员 公路
洪英 06G2009101677 检测员 公路
侯佳 06G2009101373 检测员 公路
侯蕊 06G2009101244 检测员 公路
候艳丽 06G2009101005 检测员 公路
黄济威 06G2009101756 检测员 公路
黄坤 06G2009101183 检测员 公路
黄玉芳 06G2009101488 检测员 公路
黄志颖 06G2009101708 检测员 公路
霍秀琴 06G2009101321 检测员 公路
吉宏林 06G2009101761 检测员 公路
吉亚图 06G2009101592 检测员 公路
贾春敏 06G2009101236 检测员 公路
贾来喜 06G2009101100 检测员 公路
贾耀荣 06G2009101105 检测员 公路
贾媛媛 06G2009101691 检测员 公路
姜丽华 06G2009101035 检测员 公路
介中 06G2009101732 检测员 公路
井彩霞 06G2009101667 检测员 公路
景春燕 06G2009101618 检测员 公路
景红仕 06G2009101617 检测员 公路
景慧 06G2009101687 检测员 公路
康艳艳 06G2009101747 检测员 公路
亢燕燕 06G2009101668 检测员 公路
孔凡慧 06G2009100971 检测员 公路
雷明 06G2009101147 检测员 公路
李聪慧 06G2009101615 检测员 公路
李翠花 06G2009101114 检测员 公路
李大伟 06G2009101274 检测员 公路
李峰 06G2009101054 检测员 公路
李富帼 06G2009101616 检测员 公路
李海军 06G2009101064 检测员 公路
李海瑞 06G2009101145 检测员 公路
李慧 06G2009101223 检测员 公路
李健伟 06G2009101024 检测员 公路
李金龙 06G2009101512 检测员 公路
李静 06G2009101126 检测员 公路
李俊武 06G2009101758 检测员 公路
李明才 06G2009101206 检测员 公路
李宁 06G2009101018 检测员 公路
李鹏 06G2009101112 检测员 公路
李琴 06G2009101146 检测员 公路
李塔娜 06G2009101322 检测员 公路
李霞 06G2009101071 检测员 公路
李晓辉 06G2009101074 检测员 公路
李艳晨 06G2009101644 检测员 公路
李艳艳 06G2009101723 检测员 公路
李晔 06G2009101735 检测员 公路
李毅虹 06G2009100999 检测员 公路
李毅玲 06G2009101191 检测员 公路
李雨晴 06G2009101224 检测员 公路
连丹 06G2009101789 检测员 公路
梁晶晶 06G2009101377 检测员 公路
梁利利 06G2009101621 检测员 公路
梁瑞清 06G2009101343 检测员 公路
梁水霞 06G2009100987 检测员 公路
梁艳明 06G2009101478 检测员 公路
梁杨 06G2009101400 检测员 公路
梁玥 06G2009101564 检测员 公路
林丹 06G2009101688 检测员 公路
林海英 06G2009101289 检测员 公路
刘宝琛 06G2009101302 检测员 公路
刘传福 06G2009101059 检测员 公路
刘钢 06G2009101448 检测员 公路
刘广雄 06G2009101286 检测员 公路
刘国栋 06G2009101770 检测员 公路
刘海良 06G2009101376 检测员 公路
刘恒福 06G2009101184 检测员 公路
刘军 06G2009101683 检测员 公路
刘俊 06G2009101606 检测员 公路
刘俊奇 06G2009101660 检测员 公路
刘丽芳 06G2009101293 检测员 公路
刘丽佳 06G2009101777 检测员 公路
刘利 06G2009101692 检测员 公路
刘利芬 06G2009101705 检测员 公路
刘美银 06G2009101182 检测员 公路
刘敏 06G2009101613 检测员 公路
刘明飞 06G2009100966 检测员 公路
刘秋菊 06G2009101181 检测员 公路
刘荣 06G2009101312 检测员 公路
刘少磊 06G2009101229 检测员 公路
刘淑娟 06G2009101467 检测员 公路
刘水晶 06G2009101522 检测员 公路
刘小丽 06G2009101500 检测员 公路
刘小香 06G2009101144 检测员 公路
刘晓琴 06G2009101202 检测员 公路
刘晓宇 06G2009100972 检测员 公路
刘欣龙 06G2009100989 检测员 公路
刘秀芬 06G2009101694 检测员 公路
刘亚男 06G2009101449 检测员 公路
刘亚琼 06G2009101739 检测员 公路
刘岩 06G2009101290 检测员 公路
刘艳芳 06G2009101282 检测员 公路
刘洋 06G2009101738 检测员 公路
刘永 06G2009101640 检测员 公路
娄永波 06G2009101639 检测员 公路
卢洁 06G2009101196 检测员 公路
吕朝霞 06G2009101231 检测员 公路
吕芳 06G2009101601 检测员 公路
吕刚 06G2009101499 检测员 公路
吕海艳 06G2009101401 检测员 公路
吕贺 06G2009101090 检测员 公路
吕美凤 06G2009101124 检测员 公路
吕志刚 06G2009101771 检测员 公路
罗淑娟 06G2009101121 检测员 公路
罗亚玲 06G2009101257 检测员 公路
马宏 06G2009101607 检测员 公路
张芳 06G2009101609 检测员 公路
马嘉秀 06G2009101721 检测员 公路
马骏 06G2009101215 检测员 公路
马骏 06G2009101458 检测员 公路
马强 06G2009101330 检测员 公路
马荣洁 06G2009101043 检测员 公路
马艳霞 06G2009101390 检测员 公路
毛永刚 06G2009101259 检测员 公路
孟凡凤 06G2009101228 检测员 公路
孟慧栋 06G2009101094 检测员 公路
孟磊 06G2009101603 检测员 公路
莫其尔 06G2009101066 检测员 公路
穆荣 06G2009101520 检测员 公路
聂凤艳 06G2009101173 检测员 公路
牛利国 06G2009101666 检测员 公路
牛文春 06G2009101811 检测员 公路
彭杰 06G2009101796 检测员 公路
蒲美军 06G2009101611 检测员 公路
祁慧贤 06G2009101797 检测员 公路
钱爱平 06G2009101678 检测员 公路
钱兴 06G2009101287 检测员 公路
乔春梅 06G2009101440 检测员 公路
乔二莲 06G2009101234 检测员 公路
乔俊芳 06G2009101396 检测员 公路
乔丽娜 06G2009101574 检测员 公路
曲东梅 06G2009101056 检测员 公路
渠海涛 06G2009101765 检测员 公路
任天慧 06G2009101163 检测员 公路
任艳红 06G2009101011 检测员 公路
任志鹏 06G2009101004 检测员 公路
尚东燕 06G2009101793 检测员 公路
申峰 06G2009101268 检测员 公路
申建娣 06G2009101600 检测员 公路
沈建华 06G2009101418 检测员 公路
石静 06G2009101464 检测员 公路
石瑞平 06G2009101307 检测员 公路
石文秀 06G2009101310 检测员 公路
石羽 06G2009101652 检测员 公路
史建秀 06G2009101712 检测员 公路
史丽娟 06G2009101803 检测员 公路
史小培 06G2009101591 检测员 公路
宋家龙 06G2009101387 检测员 公路
苏海瑞 06G2009101262 检测员 公路
苏宏 06G2009101638 检测员 公路
苏柳芬 06G2009101253 检测员 公路
苏婷 06G2009101430 检测员 公路
苏艳 06G2009101115 检测员 公路
苏玉连 06G2009101813 检测员 公路
苏志勇 06G2009101689 检测员 公路
孙慧彬 06G2009101028 检测员 公路
孙佳慧 06G2009101052 检测员 公路
孙鹏 06G2009101382 检测员 公路
孙全旺 06G2009101463 检测员 公路
孙喜 06G2009101108 检测员 公路
孙忠国 06G2009101589 检测员 公路
汤晓彬 06G2009101179 检测员 公路
唐仲达 06G2009101757 检测员 公路
陶然 06G2009101084 检测员 公路
陶晓睿 06G2009101314 检测员 公路
田彩霞 06G2009101436 检测员 公路
田丹阳 06G2009101425 检测员 公路
田丽花 06G2009101548 检测员 公路
田苗苗 06G2009101399 检测员 公路
田瑞利 06G2009101169 检测员 公路
田喜林 06G2009101127 检测员 公路
田小 06G2009101003 检测员 公路
佟菲 06G2009101248 检测员 公路
图雅 06G2009101532 检测员 公路
万燕 06G2009101252 检测员 公路
汪东萍 06G2009101294 检测员 公路
王彩霞 06G2009101657 检测员 公路
王常敏 06G2009101531 检测员 公路
王刚 06G2009101113 检测员 公路
王贵霞 06G2009101249 检测员 公路
王国鑫 06G2009101159 检测员 公路
王海龙 06G2009101331 检测员 公路
王海燕 06G2009101545 检测员 公路
王红 06G2009101656 检测员 公路
王红磊 06G2009101552 检测员 公路
王宏伟 06G2009101089 检测员 公路
王吉慧 06G2009101776 检测员 公路
王建平 06G2009101554 检测员 公路
王娇 06G2009101261 检测员 公路
王娟娟 06G2009101278 检测员 公路
王乐花 06G2009101664 检测员 公路
王雷 06G2009101081 检测员 公路
王满银 06G2009101192 检测员 公路
王敏 06G2009101711 检测员 公路
王明生 06G2009101583 检测员 公路
王强 06G2009101079 检测员 公路
王瑞林 06G2009100977 检测员 公路
王瑞仙 06G2009100978 检测员 公路
王顺永 06G2009101171 检测员 公路
王涛 06G2009101404 检测员 公路
王伟业 06G2009101370 检测员 公路
王文德 06G2009101447 检测员 公路
王霞 06G2009101110 检测员 公路
王霞 06G2009101800 检测员 公路
王小红 06G2009101061 检测员 公路
王晓娜 06G2009101624 检测员 公路
王晓园 06G2009101048 检测员 公路
王秀春 06G2009101207 检测员 公路
王秀玲 06G2009101077 检测员 公路
王秀荣 06G2009101549 检测员 公路
王亚利 06G2009101038 检测员 公路
王永军 06G2009101805 检测员 公路
王永祥 06G2009101189 检测员 公路
王月光 06G2009101476 检测员 公路
王占忠 06G2009101460 检测员 公路
王甄 06G2009101471 检测员 公路
王振巍 06G2009101645 检测员 公路
王志敏 06G2009101468 检测员 公路
魏波 06G2009101220 检测员 公路
魏丽艳 06G2009101767 检测员 公路
温乐 06G2009101152 检测员 公路
温娜 06G2009101580 检测员 公路
温琼 06G2009101012 检测员 公路
文静 06G2009101662 检测员 公路
问俊 06G2009101744 检测员 公路
吴海燕 06G2009101319 检测员 公路
吴军 06G2009101332 检测员 公路
吴燕 06G2009101437 检测员 公路
吴英 06G2009101408 检测员 公路
武婷婷 06G2009101526 检测员 公路
武文娟 06G2009101629 检测员 公路
谢海江 06G2009101270 检测员 公路
谢利宏 06G2009101453 检测员 公路
谢沐含 06G2009101148 检测员 公路
谢治国 06G2009101306 检测员 公路
邢风风 06G2009101134 检测员 公路
邢利霞 06G2009101665 检测员 公路
秀英 06G2009101743 检测员 公路
徐恩忠 06G2009101586 检测员 公路
徐娟 06G2009101076 检测员 公路
徐克 06G2009101741 检测员 公路
徐利军 06G2009101762 检测员 公路
许罡 06G2009101218 检测员 公路
许红霞 06G2009101485 检测员 公路
许娜 06G2009101676 检测员 公路
许小平 06G2009101384 检测员 公路
宣自慧 06G2009101477 检测员 公路
薛峰 06G2009101102 检测员 公路
薛文娟 06G2009101620 检测员 公路
薛永红 06G2009101341 检测员 公路
薛宇光 06G2009101232 检测员 公路
闫桃芬 06G2009101085 检测员 公路
杨丹丹 06G2009101216 检测员 公路
杨改凤 06G2009101149 检测员 公路
杨宏宇 06G2009101275 检测员 公路
杨焕林 06G2009101328 检测员 公路
杨晶 06G2009101199 检测员 公路
杨丽红 06G2009101086 检测员 公路
杨丽华 06G2009101658 检测员 公路
杨利红 06G2009101544 检测员 公路
杨玲敏 06G2009101374 检测员 公路
杨术青 06G2009101204 检测员 公路
杨塔娜 06G2009100603 检测员 公路
杨天喜 06G2009101804 检测员 公路
杨燕 06G2009101267 检测员 公路
杨洋 06G2009101749 检测员 公路
杨永莲 06G2009101219 检测员 公路
杨志勇 06G2009101138 检测员 公路
姚斌 06G2009101225 检测员 公路
姚芳 06G2009101208 检测员 公路
叶静波 06G2009101474 检测员 公路
叶娟 06G2009101304 检测员 公路
殷自兰 06G2009101625 检测员 公路
尹超 06G2009101558 检测员 公路
于滨 06G2009101260 检测员 公路
于德海 06G2009101172 检测员 公路
袁永强 06G2009101226 检测员 公路
袁园 06G2009101093 检测员 公路
岳鹏 06G2009101492 检测员 公路
曾明月 06G2009101265 检测员 公路
翟建伟 06G2009101118 检测员 公路
战晓娜 06G2009101311 检测员 公路
张宝伍 06G2009101099 检测员 公路
张斌 06G2009101303 检测员 公路
张畅 06G2009101284 检测员 公路
张春亮 06G2009101450 检测员 公路
张存金 06G2009101313 检测员 公路
张大伟 06G2009101415 检测员 公路
张芳 06G2009101122 检测员 公路
张峰 06G2009101359 检测员 公路
张凤娟 06G2009101050 检测员 公路
张国龙 06G2009101291 检测员 公路
张国雄 06G2009101104 检测员 公路
张海涓 06G2009101205 检测员 公路
张欢杰 06G2009101187 检测员 公路
张慧 06G2009101641 检测员 公路
张计斗 06G2009101442 检测员 公路
张江川 06G2009101237 检测员 公路
张靖宇 06G2009101473 检测员 公路
张静 06G2009101648 检测员 公路
张乐 06G2009101300 检测员 公路
张磊 06G2009101088 检测员 公路
张磊 06G2009101787 检测员 公路
张立军 06G2009101598 检测员 公路
张丽霞 06G2009101245 检测员 公路
张利清 06G2009101655 检测员 公路
张美玲 06G2009101217 检测员 公路
张敏 06G2009101392 检测员 公路
张娜 06G2009101593 检测员 公路
张娉婷 06G2009101527 检测员 公路
张巧玲 06G2009101634 检测员 公路
张荣 06G2009101698 检测员 公路
张文华 06G2009101333 检测员 公路
张霞 06G2009101454 检测员 公路
岳晓霞 06G2009101456 检测员 公路
张霞霞 06G2009101619 检测员 公路
张新路 06G2009101247 检测员 公路
张雪敏 06G2009101475 检测员 公路
张艳 06G2009101242 检测员 公路
张燕丽 06G2009101409 检测员 公路
张英敏 06G2009101635 检测员 公路
张志强 06G2009101788 检测员 公路
张志伟 06G2009101801 检测员 公路
张志勇 06G2009101604 检测员 公路
章强亮 06G2009101407 检测员 公路
章巧玲 06G2009101355 检测员 公路
赵春茹 06G2009101360 检测员 公路
赵惠敏 06G2009101441 检测员 公路
赵金莲 06G2009101547 检测员 公路
赵静 06G2009101067 检测员 公路
赵倩 06G2009101443 检测员 公路
赵素慧 06G2009101167 检测员 公路
赵文姝 06G2009101649 检测员 公路
赵咏梅 06G2009101487 检测员 公路
赵战辉 06G2009101663 检测员 公路
甄瑞 06G2009101680 检测员 公路
郑建霞 06G2009101769 检测员 公路
钟连英 06G2009101457 检测员 公路
朱小敏 06G2009101566 检测员 公路
朱晓玲 06G2009101097 检测员 公路
宗大利 06G2009101481 检测员 公路
俎利英 06G2009101315 检测员 公路
『拾』 有没有姓丁的小女孩名字,要好听的,有气质的
丁音旖
丁红雅
丁谷玲
丁妹陇
丁静婻
丁翔云
丁紫逸
丁纺立
丁栖迎
丁明宇
丁清泓
丁嫒童
丁本谕
丁渲星
丁真若
丁依函
丁芩月
丁鸿蔓
丁怡菁
丁荣虹
丁凯萧
丁芪允
丁轩箫
丁韵轲
丁瑛亮
丁奕兰
丁亭匀
丁均莹
丁鹭红
丁娇谷
丁曼妹
丁悦静
丁雨翔
丁咏紫
丁蓓纺
丁莘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