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4分析海尔

4分析海尔

发布时间:2021-05-20 08:01:17

① 海尔是如何运用4ps的从产品方面来分析

4PS是英文Proct,price,place,promotion.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组合,由于是复数所以加了S.其具体意思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是产品企业可以操控的四个方面,通过很好的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销售效果
海尔在市场信息收集,和市场定位方面很有优势,先根据市场调研确定Proct,然后根据不同的place市场需求确定price,然后通过promotion(超市,加盟商,加盟店,广告)进行销售,然后根据销售情况适当调节price海尔在市场信息收集,和市场定位方面很有优势,先根据市场调研确定Proct,然后根据不同的place市场需求确定price,然后通过promotion(超市,加盟商,加盟店,广告)进行销售,然后根据销售情况适当调节price 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一面旗帜,海尔在网络营销上也走在了很多企业的前面。通过BBP交易平台,每月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产品品种逾7000个,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新物流体系降低呆滞物资73.8&,库存占压资金减少67%。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目前,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② 分析海尔的品牌战略

博锐管理:海尔多元化战略 坚持做中国的通用2008-12-06 16:28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18:27 新浪财经

博锐管理在线 李玉萍

手机拖累,海尔电器亏损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由于2005年手机业务营业额上半年大幅下跌约51%至8.14亿港元,营业额大幅度下降,海尔手机业务亏损6570万港元,导致海尔电器(1169.HK)营业额

为21.18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上半年亏损3.9亿港元。同时,公司收购手机业务权益所产生的商誉也减值亏损约5.5亿港元。

与海尔同样遭遇不幸的还有波导、TCL、夏新……。

既然是上市公司,企业都要找出原因向股民交待,概括起来无非有以下两点:

一、“洋手机”大幅度继续降价;

二、非法手机手机充斥中国市场,大部分国产品牌被迫减价清货。

笔者认为,这些理由似乎太牵强,言者都缺少足够的勇气。特别是海尔,作为中国企业经营最成功的典范,管理水平最高、最为国际化、最具亲和力的企业,如果也用这样两个理由难免让人心痛。至于手机亏损的局面,其实原因及其道理都非常简单:当一个人用价格作为利器伤害竞争对手时,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因为价格玩完。

海尔,在多元化中“眩晕”

无可厚非,海尔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其近乎完美的形象,享誉国内外。然而,欢呼赞誉的背后,人们也同时为海尔捏把汗——为何太多幼稚的错误在如此优秀的企业身上发生?

海尔起家于电 冰箱,在获得了中国第一之后,于1991年兼并青岛空调厂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并先后推出了冰柜、空调、洗衣机。空调方面,迅速取代春兰成为该领域的龙头,洗衣机则迅速取代小天鹅成消费者的首选,冰柜也打入了行业前三名的位置。冰箱、空调、冰柜、洗衣机四驾马车成为拉动海尔快速发展的龙头产品。同时,海尔也因为这一系列成功运作,而成为中国知名企业。它给社会公众一种强烈的印象是: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做到第一。同时,海尔品牌成为亲和、值得信赖的品牌.这一切成为其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赖以快速扩张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海尔最初的成功,在于相关多元化的成功实施。然而,之后的海尔,实际上再不断地破坏自己亲手建立的品牌。

1995年,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等十多个领域。海尔药业推出的针对“亚健康”的保健品“采力”,一直都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海尔大嫂子面馆”连锁店,目前大多数已经关门,事实海尔在这些领域也同样玩不转。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海尔又涉足PC业务,事实证明也是一次失败。同样,海尔手机的亏损以至不断降价,目前并未给其带来什么好运,反而严重拖累了企业。

海尔在非相关多元化的领域的运作,破坏了海尔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公众品牌信念,这是海尔的沉痛损失,这种损失比直接经济损失更令人痛心,海尔在非相关多元化中丢失了自己最为宝贵也最为难得的市场财富——品牌信念。海尔要重建这种信念需要付出比原来多得多的代价,也要花比原来多得多的时间。

多元化:蛇蝎毒妇?

多元化是美国战略专家安索夫提出的四大基本经营战略之一,其含义是指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也称为产品线扩张战略。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它能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多元化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多元化,成功率高的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则是一种复杂、危险的多元化。

在世界100强中,多数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不是彻底失败,就是步履维艰。国内,当年春风得意至今是人去楼空的所谓“知名”企业,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在非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实施非相关多元化。因而,以失败再次崛起的前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总结失败时也指出多元化的罪恶。

有人认为多元化是“钱”多了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认为是行走江湖上的“无奈”。其实,不管多元化是出于企业发展的何种战略需要,都有四个字来判断:“时机”、“运气”。海尔曾立誓要做中国的GE,但是研究GE的人发现其成功,自有其真谛:

第一,GE具有四大战略:全球化、服务转型、六西格玛和 电子商务,这些都超越于具体业务,从而使公司战略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避免业务单元成为没有战略的利润中心。

第二,GE强调组织学习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如其拥有“活化”组织结构层级与激发组织创新、将业务运营系统与变革思想融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了多元化背后的持续支撑动力。

第三,GE拥有一个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尽管公司业务“多”却可以不乱。譬如GE公司在80年代设定的远景是:“我们要在从事的每一个行业都成为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我们将通过革命性的变革,既具有大公司的强势,又具有小公司的敏捷。”

第四、GE拥有有强势凝聚力和控制力的企业文化 以使公司能够通过共同的理念减少管理成本。譬如,GE的企业文化中强烈要求价值观上的认同,要求绝对遵守GE的企业道德原则和公司规则 GE恐怕是全世界对员工职业道德要求最严的公司之一。

因而,学GE走多元化道路并非不可行,关键是能否了解背后的支撑点以及恰当的时机。

坚持做中国的通用

海尔一直想做中国的通用。不能说海尔做出如此的选择是错的,问题仍然是在时机上。海尔在相关多元化的使命远未完成、市场信念还不稳固之际,就急于走非相关多元化之路,使自己事实上陷入了多元化的陷阱之中。

一、 无限机会在专注

在海尔涉足的家电领域内,从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到蓝色家电,从电视、电脑、相机、数码摄像机、手机、热水器、 微波炉、音箱等,任何一个领域都拥有极宽广的市场。每个领域中都足以让海尔耕耘10-20年。但海尔对产业的扩张显得非常“贪心”,并没有在自身领域内专注做精做大。目前,海尔所依靠的还是1997年前创出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三条老枪,这之后所推出的一大堆产品,包括电视、电脑、手机、洗碗机、药品、软件没有一件能达到“三条老枪”的水平。诺基亚的故事,业界是耳熟能详。当诺基亚看准手机的未来前景之后,同时开始了它的专业化之路。首先,诺基亚对自身的业务进行了精心分析,将当时还很小的移动通讯业务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来,并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于移动通讯,开始收缩阵线,集中力量于一点。1980年,诺基亚的业务结构是:电子行业4%,化学2%,机械3%,电器批发6%,移动电话10%,电信10%,动力2%,橡胶4%,信息系统21%,电缆11%,消费类电器27%。到2000年,诺基亚的业务结构转变为:移动电话72%,电信基础设施25%,其他3%。诺基亚的成功,就在于专业化以及不断地创新能力。

可以肯定地讲,不是海尔没有能力做第一,而是海尔的观念出了问题:太相信品牌的市场效应,丧失了当年做冰箱、空调、洗衣机的执着精神。电风扇是海尔遭遇的第一个滑铁卢,之后海尔所进入的领域,都没有取得可圈可点的业绩。

二、有胆识更要有战略眼光。

如果说海尔没有战略眼光,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海尔在PC、手机、医药等多个行业的惨败,不得不令人产生质疑:海尔真的那么好吗?海尔的战略眼光呢?

海尔进入手机也是从低端入手、再逐渐渗透到高端的战略。最初的入市,采用此策略并不为错,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海尔无法超越“低端”的境地,陷入其曾经不屑的价格中。从2004年6月起,海尔的10余款拍照手机集体大“跳水”——平均降幅高达40%,其中8款照相手机价格降至千元左右。其中,较低端的海尔Z3000B拍照手机仅售999元,外接30万像素的摄像头后才1199元,比同档次的很多国产拍照手机要便宜400元左右,比洋品牌则至少要便宜600元以上。而中档的Z3100等四款手机售价最高也只不过1499元。海尔宣称此举是为了展示自己在自主研发、设计、生产方面的雄厚实力,然而现实难道不是为了盲目追求规模,屠杀对手?再看国外手机大鳄们忙着推出EMS、MMS、GPRS、三合一等未来型手机,而微软和英特尔把目标瞄准为打造未来无线通信世界的新秩序,理念新颖,起点也高。根据著名的2/8原则, 20%的客户创造80%的价值,而其余80%的客户只能创造20%的价值,PC和手机也不例外,占领高端市场的厂商将攫取大部分利润,而占领低端市场的众多厂商只能分食剩下的残羹冷炙,“得高端者得天下”。那么,海尔手机今天的挫败,并非前面所述的种种理由。心态决定眼光,眼光决定战略,战略决定未来。有能力未失误“买单”不代表危机已经过去。

民族的,始终是我们骄傲的资本。希望海尔目前的失误,都可以成为其成长路上有益的借鉴。

③ 分析海尔的管理策略

.物流管理
海尔物流成立于1999年,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复品牌营销策略概述
复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某项产品上设定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策略。其中主品牌代表产品的声誉,是产品品牌识别的重心和顾客的价值取向;副品牌则代表该项产品的特征与个性形象,是顾客的情感取向。就拿“海尔—双王子”冰箱来说,“海尔”是产品的主品牌,“双王子”是副品牌。
3.什么是企业经营使命
企业的经营使命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使命是指满足人们希望保持和提高更丰富更舒适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们想住舒适的房子,但如果没有这种住宅的建设和提供,是无法如愿以偿,作为企业经营者就是进行着这种生产和供应的工作。企业的经营使命就是不断开发人们所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合理的价格,不多不少地供应。
4.并购的效率理论
并购效率理论是从并购后对企业效率改进的角度来考察的,认为并购和其他形式的资产重组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效率理论认为公司购并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效率理论的基本逻辑顺序是:效率差异→并购行为→提高个体效率→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购并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购并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 Synergy)效应。该理论暗含的政策取向是鼓励公司购并活动的。

④ 分析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内涵

海尔员工人手一本《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仔细读一读这本充满著时代内涵的海尔“全书”,可以体会到东方文化的亲情与和睦,也能体会出其中融进的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与思想。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著;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海尔文化的这种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海尔的小改小革造就了员工中的不少“名人”,也给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张瑞敏说,这种小改小革不仅仅在於产生多少效益,更在於员工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在海尔,你甚至不用与员工交谈,便可感受到使他们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平凡而机械的工作与远大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变成为愉快的创造。员工们一簇簇创新的火花,汇聚成燃亮海尔事业征程的熊熊火炬。与许多企业相比较,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高,但海尔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靠什麼激励员工们去不懈奋斗?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个奋斗目标。从当年创造中国冰箱的金牌,到今天努力跻身世界五百强,海尔人靠它振奋精神,战胜自我,永远创业,创新进取。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在海尔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地画著一张微笑的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海尔人的微笑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在海尔创立16周年纪念日,6位普通员工被授予“海尔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功臣”称号。他们因为自己创作的解释海尔理念的精彩漫画而获奖,笔墨间展现的是员工们对海尔价值观的认同。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吉原英树先生来海尔后,一边欣赏这些漫画一边赞叹:“这是一个创举。”

以下列举几各海尔理念-

(1)迅速反应,马上工作。在海尔,这是到处可见,让人印象深刻的标语。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的员工们都说,这八个字展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
(2)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3)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4)斜坡球体论。海尔对企业管理有一个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企业犹如斜坡上的小球,不进则退。

(5)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先进管理模式。

(6)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在用人制度上的这一理念,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张瑞敏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实实在在地给了每一个员工。“公开、公平、公正”,海尔文化在用人观上最珍贵的就是这6个字。

(7)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8)先难后易,出口创牌。

⑤ 谁能分析一下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内涵

海尔员工人手一本《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仔细读一读这本充满著时代内涵的海尔“全书”,可以体会到东方文化的亲情与和睦,也能体会出其中融进的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与思想。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著;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海尔文化的这种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海尔的小改小革造就了员工中的不少“名人”,也给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张瑞敏说,这种小改小革不仅仅在於产生多少效益,更在於员工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在海尔,你甚至不用与员工交谈,便可感受到使他们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平凡而机械的工作与远大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变成为愉快的创造。员工们一簇簇创新的火花,汇聚成燃亮海尔事业征程的熊熊火炬。与许多企业相比较,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高,但海尔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靠什麼激励员工们去不懈奋斗?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个奋斗目标。从当年创造中国冰箱的金牌,到今天努力跻身世界五百强,海尔人靠它振奋精神,战胜自我,永远创业,创新进取。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在海尔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地画著一张微笑的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海尔人的微笑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在海尔创立16周年纪念日,6位普通员工被授予“海尔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功臣”称号。他们因为自己创作的解释海尔理念的精彩漫画而获奖,笔墨间展现的是员工们对海尔价值观的认同。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吉原英树先生来海尔后,一边欣赏这些漫画一边赞叹:“这是一个创举。” 以下列举几各海尔理念- (1)迅速反应,马上工作。在海尔,这是到处可见,让人印象深刻的标语。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的员工们都说,这八个字展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 (2)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3)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4)斜坡球体论。海尔对企业管理有一个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企业犹如斜坡上的小球,不进则退。 (5)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在斜坡球体论的基础上,海尔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先进管理模式。 (6)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在用人制度上的这一理念,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张瑞敏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实实在在地给了每一个员工。“公开、公平、公正”,海尔文化在用人观上最珍贵的就是这6个字。 (7)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8)先难后易,出口创牌。

⑥ 海尔物流有哪四个方面特点

1、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物流成本

2、订单管理:订单信息同步共享,提高订单响应速度

3、运输管理:配送、运输系统监控,在途库存监控

4、仓库管理:库存信息共享、实时查询,库存报警

5、KPI分析:物流节点kpi自动取数,提高了效率。

(6)4分析海尔扩展阅读

VMIHUB功能与价值给海尔供应商带来的好处

1、提高运作效率。

供应商送货到VMI-HUB,剩下的全部由海尔物流来做,减少了送货环节、实现送货零等待,更重要的是避免了T-1不到位索赔。

2、减少运作环节。

物流VMI是独家可代理供应商向外检报验的机构,把最头疼的报验环节外包,省却供应商无限烦恼。

3、降低运作成本。

当供应商在VMI的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系统自动报警通知供应商补货,按批次不必按定单集中送货,减少送货频次,降低供应商成本。

4、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VMI的信息系统,供应商不但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库存和出入库情况,同时实现了JIT一直要求的T-2备货共享信息,成为真正合格的供应商。

⑦ 海尔STP 4p分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海尔的营销策略: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08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⑧ 利用4P工具分析海尔公司的营销策略拜托了各位 谢谢

海尔的营销策略: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08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追问: 别说你就弄的这个啊? 阿帆 。 回答: 哈哈 不知道了 你再找找吧. 追问: 我弄完了,

记得采纳啊

阅读全文

与4分析海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三率指的是什么意思 浏览:990
今天人民币兑台币收P价 浏览:545
投资盖网安全吗 浏览:679
持有中国电影股票的基金 浏览:247
国家都有哪些股权投资 浏览:156
70000韩币折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264
什么股票随油价上涨而获利 浏览:123
美金100等于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399
新世纪医疗股票 浏览:869
天天基金开产品户 浏览:959
601099资金流向东方财富网 浏览:895
苹果价格涨得凶都是期货惹的祸 浏览:240
长沙私募基金工作内容 浏览:137
友信民间融资 浏览:945
敦泰股票 浏览:782
股票换手率高是什么情况 浏览:735
康龙化成发行价格 浏览:563
华东科技股票的历史价格 浏览:832
九久股票 浏览:895
银河证券网上开通分级基金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