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和美国所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异同点,评价不同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
个人看法:
共同点:双方都是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内需拉动消费。
不同点:美国是强调改善市场环境,让经济自我发展和恢复。
中国是由政府带头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恢复。
B. 请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
政府采取的措施通常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般情况下都两者兼顾,才能在控制利率的前提下达到提高收入从而抵制通胀和衰退,货币政策一般就是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量,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增减税、政府增减支出等,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抵制了衰退的,但美国采用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走向,不可忽视
C. 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08年金融危机时中美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应对政策
采取的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宽松的财政政策为4万亿的经济促进计划 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让利率和准备金率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D. 请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 1.使用的各项货币政
美国以美联储购买国债为主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共3次
QE1 是在2008年11月25号开始,在 2010年3月份结束共9000亿
QE2 是在2010年11月3号份推出的 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共6000亿
QE3 是2012年9月13号每月购买400亿国债,直到就业恢复
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
政府主导投资,变相用政府信誉为企业担保,给企业贷款。
同时伴随的货币政策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利率。
中国是一次性大动作,但结果不是很好,美国是分布进行的刺激计划,边打压欧元边量化宽松(让你看不出美元的贬值)。
牺牲的是持有美国国债,和美元的其他国家利益。
E. 金融危机前后的货币政策实证分析 求教各国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措施
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发生时,货币政策通常运用加息、紧缩放贷等的杠杆办法去提高贷款成本压缩货币投资,又因储蓄利息增加而透导人们增加储蓄地减少消费。这类“软性”办法的作用在现代的以“股市等证券资本市场”的野蛮冲击下,通常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赌性十足的国家,一般只要银行肯给贷款,是不太在意利息多少的。所以对控制通货膨胀作用很有限。通常得使用“硬性”的金融政策措施去堵枪眼才能产生效果。如对住房第三套干脆就不给贷款等。同时,只有把股票市场打下来后,才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这是金融危机的“前”。世界各国从2010年下半年就又开启了通货膨胀的新征程。
在费很大劲把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打下来后,就进入了金融危机之“后”的“通货紧缩”危机,这就是2008年席卷全世界的那个玩意。这个时期的货币政策是采取减息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办法去鼓励投资和消费。同时也鼓励股市等证券资本市场活跃,通过印制更多的钞票剌激经济复苏。当然,也有财政政策的鼓励。
同时,对于因为“货币在社会成员之间分布不均衡”所引起“贫富两极分化”金融经济危机,也开始通过给穷人发钱、增加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的方式进行缩小差距地增加穷人的消费能力,以便通过扩大消费的方式缓解“贫富两极分化”金融经济危机,并同时以此对付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
也就是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的运行过程,就是这样在这“主要的三种危机形式”下进行周期性的周而复始(总共是四大类九种危机形式)。其中的货币政策也就在这种周而复始中进行着不断变化。所以,当个总行行长,只要懂得这些基本也就够格了。大致也就是这么点屁事。
F. 金融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主要是7000亿的保尔森救世计划,给美国经融领域大面积输血。提高利率,让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