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0年和2006年两次股市大跌分别是从多少点跌到多少点
2000年和2006年两次股市大跌分别是从:2245点下跌到998点,从6124点下跌到1664点。
中国股市的牛市和熊市回简介:答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㈡ 2008年5月23 獐子岛股票暴跌55.18%是怎么回事
那是獐子岛股票10配送10的除权日,股份比除权前增加一倍,股价是除权前的一半,这样算下来总市值不变。
㈢ 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的数据图
我也想找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数据图!最好是有大盘和个股的!
可惜,这个工作量大,又没有什么实质用途,相信没有人做的!
㈣ 股票跌4.55%报4.82%这个报是什么意思
报的意思就是预测这只股票下跌幅度在4.82%
左右、
㈤ 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股市才会崩盘!!!
有三种情况下股市会崩盘:
1、当股市涨幅巨大,市场所有的资金都已入场买进之时,股市就会崩盘。例如年沪指的6124点。
2、宏观经济恶化,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之时。
3、股市进入熊市末期,最后一轮下跌往往是以崩盘的大跌形式表现出来。
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限度下跌,不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停止。这种大量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大量涌现。

(5)55股市大跌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方式:
转让股票进行买卖的方法和形式称为交易方式,它是股票流通交易的基本环节。现代股票流通市场的买卖交易方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
2、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
㈥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从1992年到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6)55股市大跌扩展阅读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参考资料: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㈦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近五年的股市情况比如几几年几月大跌了
中国股市历年牛熊市情况(2009-01-17 15:31:20)■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96.05——2年半后——1429) 1380%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1429——386)1992年11月17日 (半年时间) - 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386——三个月后——1558)303%
快速下跌之后,峰回路转,迎来了快速上涨,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让海外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1558——17个月后——325)-79%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一个半月时间——1052) 223%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1052——8个月后——577点)-45%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582——三天后——926)59%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说法被充分验证。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926——8个月左右时间——512) -45%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512——17个月时间——1510) 194%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1510------101-----1025) -33%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1047-------104-------2245) 114%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245-----199---------998) - 55.5%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998 -----118-------6214) 513%
对于2001年至2005年大熊市中经济快速增长的股指的修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并且国有股减持即股权分置的原则确定,有种利空出尽变利好的感觉,沉寂了4年的A股市场也该有上涨的动能了。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达到2005年9月20日的1223.57点之后盘整了二个多月后,几乎是一路上扬至6124.04点,演绎着疯狂的旋律,投资者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入市,但是冲动之后必然会有“冲动的惩罚”。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6124 --------54------1664) -73%
A股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疯狂的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截止2008年9月12日,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由于A股市场前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一定泡沫,有回调的需要,再加上市场再融资规模巨大,股权分置确定的大小非开始解禁,中国股市与国际的联动性逐步增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国内金融业和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都已一定的冲击。
㈧ 股市大跌小涨的缘故
现在的股票本来就是属于熊市,大跌是恐慌,上涨,马上很多人卖出。所以涨不起来。希望采纳。
㈨ 股市的下跌为什么如此惨烈
(转载)
这市场疯掉了,自打我95年接触股市以来没见过这样不要命的砍法,我想原因都在以下:
就在A股命悬一线之际,央行又降准又降息的,似乎想要把牛市从悬崖峭壁活生生救起。大多数人认为接下来是要报复性反弹的。以至于大多数人忘了这一轮千点大跌的真实原因——融资盘。很明显,接下来短线内是一场融资盘平仓压力和政策面救市的一场大博弈。先前爆仓的配资盘,还有多少没有被强制平仓,还有多少人愿意补充配资账户保证金,接下来的平仓压力有多大,这直接决定了这个救市动作的效果。
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自从5月份监管层对场外配资严查以来,每逢下午1:30到2:30左右这个时间段,市场往往都会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会出现以往不常见到的非理性下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秘密就在场外配资上。因为目前活跃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场外配资公司,基本都把每一个交易日下午的1:00到2:00规定为客户追加保证金的时间,一旦客户在这个时间段内没能按时补充保证金,而对应的个股又出现进一步下跌趋势,配资公司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做好随时强行平仓的准备,这样一来由于时间点过于集中,任何一家配资公司对客户实施强行平仓都会引发某一只个股的下挫,而持有这只个股的投资人也许是来自多家配资公司的客户,杠杆比例也从1:3到1:5不等,因此下跌又会引发其他配资公司的强行平仓,进而进一步加深个股的跌幅。
如果仅仅发生在某一只个股,其实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踩踏,问题就出在了场外配资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野蛮生长,场外配资规模目前已经激增至万亿以上,如果算上伞形信托的话,这部分杠杆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因此涉及到的个股也越来越多,恐慌下跌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引发了6月26日的踩踏事件。这种下跌逻辑在之前的A股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究其根源是场外配资形成的杠杆资金不同于两融杠杆资金。
首先,场外配资形成的杠杆资金看似规模庞大,实则异常敏感,助涨助跌明显。两融杠杆一般为1:1,而场外配资目前行情下一般为1:3,正常情况一般都是1:5,5月份行情疯狂时甚至很多高达1:10,而且配资客户的门槛非常低,10万甚至几万就可以参与配资了。这是什么概念?
只要你手里有10万的资金,找到一家配资网站,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从开户到交易的整个流程,然后参与股市的资金量就可以轻松达到50万(按1:4杠杆),股票一个涨停板获得的收益就将近5万,达到了10万本金下50%的收益率。
真正可怕的是,这种配资的杠杆是有如复利式的增长。比如盈利五万之后,他配资之后的股票市值不是简单的55万,而是(10+5)*15=75万。接下来是我们周边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投资者从70万开始1:5配资炒股,没两个月,本金就从70万到1000万了。暴跌前,他的股票市值经配资后,都是5000万了。结果,两个暴跌,他的本金包括最初的70万,就全部打水漂。
绝大多数配资的人都是这么搞的,也就是说无论他们之前赚了多少钱,反正两个跌停就一切全没了。一般情况下,一旦遇到大跌,一个跌停板下来,配资公司就会要求客户补充保证金,要么就强行减仓甚至平仓,面临这种情况,这种资金量级的客户大多无力追加保证金,因此大多逃不过被平仓的命运,对于客户来说损失就是5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在10%的下跌幅度下,个股面临的不仅仅是5万市值蒸发,而是由此引发的50多万资金快速抽离的可能性,而且股票跌的越凶,诱发的平仓盘就越多,抽离的资金规模就越发庞大,进一步助推个股的下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配资资金追求稳定回报,而且具备“先人一步”的巨大优势,配资客实际上是任人宰割。目前我国的配资公司发展迅速,IT团队的信息化风控加上恒生HOMS系统的先天优势,可以确保可以对配资客户的资金进行每分钟数次的快速扫描加上人工盯盘的辅助。可以说,配资资金在整个A股市场上几乎拥有最敏感的嗅觉,为了保证自有资金不受损,一有风吹草动他们都跑的最快。
这不恐怖,恐怖的是他们一跑就会引发某只股票市值的快速抽离诱发踩踏,代价就是融资客自有资金的灰飞烟灭和个股的恐慌抛售。有配资公司人士就表示,他们从业10来年,做配资从未赔过一分钱,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资金规模巧妙地设计配资比例,就算是2009年的重庆啤酒,配资公司在获得500万保证金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了1:1的配资,在重仓的情况下经历了9个跌停板,配资公司的500万依然没有损失一分钱!
可见,对于配资公司来说,他们会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量来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配资杠杆,以确保配资公司的最大收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永远有融资客的自有资金为他们挡住飞来的第一颗子弹保命,融资客永远都是任人宰割。
最后,也是引发次轮千点暴跌行情的真正导火索,就是配资资金与股指期货其实是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按理说,在配资参与的个股中,一般除非有重大利空不然很少出现大面积跌停的局面,只要不跌停就不会触发配资客的警戒线或平仓线,也就不存在我们之前所说的大规模踩踏。但是随着配资公司规模的不断做大,其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配资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致受损,很多配资公司都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股指期货团队为他们运作股指期货对冲,同时很多资金量的配资客也有做股指期货对冲的需求。
简单说就是,一旦场外有机构大举做空股指期货,很多弱势股就会迎来大跌,而配资公司此时往往会借势通过强制客户减仓或平仓的方式进一步做空股市,从而在股指期货上谋取暴利,而这一切都是属于配资公司和少数大资金量配资客的游戏,大资金量的配资客根本不会被强平出局,因为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谋取的暴利足够他们进一步补足保证金,而小资金量的配资客对此毫无应对之策,最终沦为了这轮踩踏的牺牲品。
配资公司最早起源于厦门,随后在江浙一带获得了野蛮生长,他们的恐怖实力和手段让参与市场中的散户无以为继,甚至管理层目前也没有万全的应对之策。在这一波清查场外配资的活动中,原本不至于酿出如此大的踩踏事件,但不想场外做空股指期货力量的强势介入,让原本专心股市的配资资金开始伸手股指期货市场参与对冲,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期也超出了股市的承受能力。回到接下来的A股市场来看,这股配资崩塌剩下来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恐怕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