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法的形成过程
边际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形成的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B. 什么是边际需求 编辑需求的经济意义 以及公式急求 万分感谢
这个需要区分是对什么的边际需求
比如对价格的边际需求,就是说价格变动一个单位的时候你增加的需求量,也就是dD/dP
比如对经济总量的边际需求,就是经济总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国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新增需求
或者你说的是边际效用,就是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你效用水平的增加
C. 谁知道经济学里的‘边际变动’是个什么东东来的或是举点例子来说明一下,通俗一点的~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指的是“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指的是围绕你所做的事情的边缘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
“边际”指的是“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指的是围绕你所做的事情的边缘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
案例:
一企业考虑对某种新产品进行投资,预计新产品的售价是125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75元/件,年固定成本总额是60万元,则作为决策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1)企业达到损益平衡时所需的销售量是多少?
(2)为实现某一利润目标所需的销售量是多少?
(3)销售量一定时,若成本不变化,保本的单位产品售价是多少?
(4)单位产品售价变动或者变动成本增加时,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多大?
(5)当几种因素同时变动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关键是,利用边际变动的模型(销售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期利润)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如下:
(1)保本销售量:600000/(125-75)=12000(件)
(2)假定目标利润180000元时保本销售量:(600000+180000)/(125-75)=15600(件)
(3)成本不变,预测销售水平为14000件时保本售价:(600000+75 * 14000)/14000=117.9元/件
(4)销售预测为14000件,实现按投资额120万元计算的20%回报率时,保本售价:
(600000+75*14000+1200000*20%)14000=135元/件
(5)原每年销售量为15000件,售价为125元。提高售价提高至150元时的损益平衡点
600000/(l50-75)=8000件
(6)提高售价后,保本点的销售量从12000件降至8000件。但预计销量会从15000件降至13000件。此时企业的利润情况分析:
目前利润: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利润
即15000*(125-75)-60万元=15万元
预计销售价的利润:13000*(150-75)-60万元=37.5万元
使用新售价后利润情况:增加利润为:37.5-15=22.5万元
计算说明,增加的边际贡献(50增至75元),将足以抵消减少销量2000件所损失的边际贡献
(7)假定售价仍为125元,变动成本每件仍为75元,但固定成本总额增至80万元。计算保本点:800000/(125-75)=16000件
(8)单价为12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变动成本增至90元时的保本点:600000/(125-90)=17143件
说明:变动成本增加巧元,保本销售量就得从12000件增至17143件。
(9)若固定成本增至75万元,变动成本增至90元,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0%。预计销售量为15000件,原售价为125元。为了抵补成本的增高并取得既定利润率,确定新售价:
(750000+90*l5000)/(l5000-0.2*15000)=175元
该企业能否把售价从125元提高至175元,并能保持l5000件的销售量。否则,则企业必须接受较低的回报率或者停止生产该产品的事实。
从计算分析可以看出,以上指标计算结果均是达到损益平衡的数值,是边际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微小变动,就会讨经营产生质的影响,而这是决策分析必须考虑的问题。
D. 需求侧经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
做个简单的比喻,本来每个人吃一个馒头就吃饱了,但为了提高馒头的GDP,于是强行让每个人吃两个馒头,个人不去买第二个馒头就由政府买了免费(其实是税收的钱,而通胀也是一种变相税收)发给你吃,馒头的生产因需求扩大而增加,GDP数字就上去了。但这种GDP的上升实际上并未真正增加社会福利,实质就是以强制的方式让人们生产和消费无非所值的东西。
E. 如果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来调节经济
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任何一方失衡都会给经济造成压力,不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
F. 边际分析方法运用在经济学的哪个发展阶段
经济学中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例如,如果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分析法。
G.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如何运用“边际增量”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的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运用“边际增量”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在连续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对经济现象进行本质研究时,“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他在数学中独立地运用效用的“边际增量”来说明人对一物的需求。以后他把这个边际增量分析运用到他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中,甚至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上。
H. 用经济学知识解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在非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销售量同价格成反比。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即售量的增加的百分比,快于价格降低的百分比,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尽管不是同比例增加,平均收益下降,边际收益为零;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这时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而减少,平均收益更快下降,边际收益为负数
I. 经济学里的边际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用这种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运用使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9)需求侧边际变化经济分析扩展阅读
特点:
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
J. 经济学边际分析法!
经济就相当一个链条,消费是其中的环节'没有消费,链条就断裂,就不能带动车轮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