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发中国股市过热的原因
1:汇改,因为人发币升什造成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先是楼市,然后就是股市,可是说一旦到这些热钱撤走必然就会使股市崩盘!
2:奥运以及中国近些年经济持续增长.
3;通货膨胀造成银行存款负利律,为是保值存款从银行注入股市.
Ⅱ 是不是股市过热,国家要适当打压了呢
股票肯定不会一直上升的,但是面临即将到来的奥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会在之前降温,一个是说会维持到奥运之后,个人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一点,只是整体会在振荡中前行。泡沫/崩盘等意味着资金的撤出带来股市的突然崩裂,那后果是很严重的,政府在干预的同时也不会过于激进,所以当前炒股只要适当把握风险,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Ⅲ 怎么判断股票放量以什么为标准
放量是成交量比平均成交量大,而且有逐日放大趋势。
例如,昨天全天的成交量是1亿,今天忽然变成4亿了,就是放量。如果今天变成了1.1亿,就不算。放量是相对而言的,昨天1亿,今天变成1.5亿,你也可以说它放量了。
是否放量可看量比指标,如果量比大于1,说明该股放量,量比小于1,该股缩量。
均价线和均量线在分析软件里都有,而且参数可自行设置。
当你打开某只股票的日K线图时,左边从上往下分为三个栏目,最上面一个是K线图,最下面的是参数指标,中间那个显示的就是成交量,一根代表一天的成交量(注:当你打开日K线的时候,如果是5分钟K先,那么一根就代表5分钟的量),那么要看放量还是缩量就是看这根成交量对比之前几天的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长了就是放量。
放量分相对放量和持续放量。
相对放量:今天与昨天比,本周与上周比;
持续放量:最近几天和前一段时间的某天的量做比较。
股市操作中经常发现有些个股走势出现异动,例如成交量突然成倍增大,短期就实现巨量换手,主力的意图则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判断,有时属于主力出货,有时属于主力换庄,投资者可根据放量出现的位置、K线形态等方面来判别:
1、“放量滞涨”,不祥之兆。若成交连放出大量,股价却在原地踏步,通常为主力对倒作量吸引跟风盘,表明主力去意已决,后市不容乐观。
2、下跌途中放量连收小阳,需谨防主力构筑假底部,跌穿假底之后往往是新一轮跌势的开始。
3、高位放量下挫,这是股价转弱的一种可靠信号,投资者宜及时止损。
Ⅳ 判断股市过热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指标啊
www.eastmoney.com 2007-05-07 09:16 高广华 每日新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编者按:2007年,火红的4月点燃了股民做多的激情,3800点宣告了多方的胜利。然而,股市的魅力也在于多空的相生相克。连续9个月的上涨能否持续?多头红旗还能扛多久?宏观调控是否会不期而至?充满悬念的5月,我们将如何走过?
中国股市成了狂欢的盛宴,股指也在狂躁中攀升。4月27日,股市大盘一举突破3800点。同时,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流向股市,今年一季度,通过购买基金和股票流入股市的资金达到数千亿人民币。尽管股市一片"涨"声,但市场中的一些变化仍需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股市持续上升,每日证券账户新增开户数目达十多万个,不少股民更是借钱炒股,反映目前炒卖情况已达到疯狂,部分股民更犹如"盲侠",没有投资知识。这足以说明现在的市场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状态,既然市场的游戏已经不正常,就会导致先知先觉的大主力机构群体为了自身的资金安全暗中出逃,市场已经没有了卖家,他们就会责无旁贷地起来成为卖方,反手做空,使游戏正常下去,这是市场运行的铁律,是市场运行永恒不变的规律。
世界股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市场出现了不正常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的剧烈大动荡。
央行再升准备金率
央行将从5月15日起,再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政策实施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1%,距历史最高的13%的水平已经不远。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也是4月份第2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此次上调将再次冻结1600亿元左右的资金。去年6月以来,央行已7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利率。货币紧缩力度不仅创下我国历史之最,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
专家指出,"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上调准备金率实属央行在"非常"时期下的"非常"调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
管理层提示风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范福春日前表示,中国股市面临着重大机遇,但要注意防范风险。
范福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宏观经济环境、资本市场技术性改革的建设与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相辅相成,越是在广大投资者高兴的时候,越要对市场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越要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作为突出的问题加以强调,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一定要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告诫铭记心中,千万不可盲目入市,跟风炒作。
股指期货呼之欲出
4月15日,被称为"股指期货准生证"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在中国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的实行,从制度上为股指期货在中国的正式面世扫清了障碍,股指期货已经呼之欲出。
从全球市场看,大部分股票市场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前上涨,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下跌,但指数的长期趋势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表明,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对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有影响,处于牛市阶段时,股指期货推出后波动率有较大可能升高;处于熊市阶段时,股指期货推出后波动率有较大可能降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会因为主力资金抢筹而上涨,推出之后会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主力资金将通过股市、期市双边做空获利,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短期或中期下跌。
社保基金高位减持
4月末在某投行年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表示,社保基金正在卖出A股股票。但高西庆表示,调低仓位并非完全出于担心市场过热,更多的是受制于社保基金投资规定这一"技术性"原因。
高西庆表示,在社保基金4500亿元总资产中,按规定以市场价格计算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资产不应超过30%,但由于去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牛气冲天,在经过连续上涨后,社保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已达到社保基金总资产的近40%,社保基金由此开始减持股票。高西庆同时表示,他希望社保基金能提高A股投资比例,目前申请正在审批中。
分析认为,社保基金作为国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对A股的减持行为,将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并影响投资者持股信心。
A股已经不便宜
从目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上说,不能算贵,但肯定不能说便宜。统计显示,在年初的时候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为37倍,市净率为4.45倍;沪深300指数的整体PE 和PB分别达到34.9倍和4.57 倍,中小企业板则更是达到了42.3 倍和6.28倍。
大盘持续上涨过程中,这一估值水平较年初又有了显著提高,PE和PB已处在全球最高位置。而考虑增长,PEG给出的解释空间也不理想。
Ⅳ 什么是经济过冷和过热过冷和过热分别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冷或过热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当一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大大低于其潜在增长率,同时物价下跌、通货出现紧缩、就业状况恶化、失业率持续上升时,可以断定经济发展进入过冷的萧条状态;相反,当实际增长率达到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物价持续上升出现通货膨胀、就业也持续增长、实际失业率下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时,则可以认为经济发展进入过热的繁荣状态
Ⅵ 股票投资过热怎样对待
近期大盘调整明显,随着年报的披露,本人观点是关注有业绩支撑的个股炒年报.机会还是有的!
Ⅶ 股市过热,会带来什么危害
股市过热也就是常说的泡沫会给一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个例子就是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还有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也是有股市的过热进而崩盘所造成的。股票是对公司价值反映,然而过多的资金流入股市会造成股价的虚高,也就是说只值几块钱的东西被卖到几十块。但是当大家都发现它不值那么多的时候,都想卖的时候它的价格就飞速的下降。这样很多人手里的花很多钱买的股票都分文不值了,这就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Ⅷ 真正的好股票是如何来判断的
你看股票,首先要看他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如果是处于一个新兴的朝阳行版业,那就是好的,权如果是处于半死的行业,那秋后的蚂蚱,也蹦不了几天了;
其次,你要看他的行业地位,是龙头还是中小企业,龙头企业适合做长期投资,中小企业适合做短期投资;
再次,你要看他的流通盘及股东,流通盘小的需要拉动的资金就小,这种股票最受机构和券商的喜欢,股东是券商或机构的话,这个股票就会很灵活,流通盘大的,则涨的很慢,但相对也抗跌;
然后就是看基本面和技术面了以及消息面,消息就不解释了,基本面主要就是看财务分析以及上面提到的股东,行业地位,市盈率等,技术面就是K线图,KDJ,MACD,布林线等;
但最不可忽略的就是大盘的走势,大盘跌,个股上涨压力就会很大,反之,个股很容易上涨。
另外还有换手率高不高,是不是被市场低估了,有没有大笔资金注入等等,选股票一定要各方面结合起来看。
希望可帮到您,还望采纳!
Ⅸ 怎样看一个股市市场过热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泡沫的情度啊
短期来说... 股市这么热... 会刺激到存款的减少啊... 前不久就公布了居民存款大幅度减少... 应该就是流失到股票市场的... 就像之前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一个股市过热的好例子...
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
什么叫做泡沫,就是价格偏离价值,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已经离开了基本面了。
泡沫实际上是由两股力量形成的,一股力量呢叫做非理性预期,另外一个就是资金。
什么叫做非理性预期呢?就是说,我不看道琼斯指数股里边这个盈利的情况,我也不看美国的经济情况,我也不看世界的经济情况,我就是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原因,我认为它能涨20%,那你会怎么做呢?你赶快买进,但是当你一买进,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去买的时候,道琼斯还真就涨上去了。所以由这种非理性预期驱使的资金流入到股市里面把股市推高,这种推高反过来印证了非理性预期,反过来印证了非理性预期,所以呢就使得这种非理性预期变得好像理性化了。因此,它更坚信不疑了。他说还能涨,继续往里投,果然它就继续往上涨。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价格已经越来越偏离价值,越来越偏离价值了。那么这个时候泡沫就形成了。 泡沫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啊,就是说它的股价跟它基本面脱节,跟公司本身价值,公司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它未来的盈利能力,这个未来的盈利能力怎么来算呢?很难算,很难判断。过度的泡沫会导致股灾,股灾又会使经济崩盘,股市历史周而复始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于是,1933年至1934年间,《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在美国相继出台。它们作为股市的守护神,成了抑制股市泡沫最为有效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