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1、现金资产比例。现金资产比例=现金资产/总资产。其中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清算存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2、超额准备比例。超额准备比例=(在央行存款+现金)一法定准备金。
3、存贷款比例。存贷款比例=贷款/存款。贷款对存款的比例越低,说明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或进行投资)的余地越大,风险越小。但存贷款比例指标不能反映贷款和存款的结构差别。
4、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例。核心存款与总资产比例=核心存款/总资产。核心存款是那些相对来说较稳定、对利率变化、季节变化和经济环境变化不敏感的存款。
(1)流动性分析的指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
资产流动性比率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问题在于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一个月)变现,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业银行流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指标
Ⅱ 什么是流动性分析比率指标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或真实比率回(Real Ratio),是指企业 流动资产答 与 流动负债 的比率。流动比率和 速 动比率 都是反映企业 短期偿债能力 的指标。
Ⅲ 货币流动性的指标
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或者说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指标,其作用在于考察M1和M2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一结构指标近年来在我国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许多关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研究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反映货币流动性强弱的结构变化、分析社会即期资金状况、加强金融监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业和居民货币需求的不同动机,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相适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的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剧下降,但是从1996年至今我国的M1/M2则基本保持平稳,这主要体现了1996年前后我国货币化速度和货币需求特征的差异。然而,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变动长期趋势的还有其周期性的波动,它主要受到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的影响。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率升高,消费和投资支出相对比较旺盛,个人和企业对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 求就会升高,于是微观主体趋向于较多持有流动性强的货币,即M1,那么货币流动性指标M1/M2就升高;另外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利率下降时,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将会导致居民和企业较多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从而导致MI/M2升高。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Ⅳ 企业流动性风险可以从那些指标分析啊
公司根据业务特性形成产、寿、再保险等类型,而此次流动性风险项目的测试方案也基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特点对“产寿再”公司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具体来看,此前对险企的日常现金流管理简单规定为,保险公司应监测公司日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而目前则改为更加精细的差异化管理,监管指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应每日监控各账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再保险公司应至少每月监控公司整体账户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时对于未实现总部集中收付的保险公司,应当至少每周监控各分支机构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4)流动性分析的指标扩展阅读
流动性测试方案中,监管对“流动性覆盖率”进行了重新定义。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指出,新定义已细化到了业务端、投资端等,要求险企对数据的使用更加明确,如果新定义落地实施,该数据的计算会更规范,可有效减少保险公司对流动流动性覆盖率预测的随意性。
此前,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方式为“(优质流动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未来一个季度的净现金流)X100% ”。
而新的流动性覆盖率为流动性来源与流动性需求之比,流动性来源主要包括存量业务流动性来源、短期筹资流动性来源、新保业务流动性来源。流动性需求主要包括存量业务流动性需求、短期筹资流动性需求、新保业务流动性需求。
Ⅳ 什么是常用来衡量财务流动性状况指标
流动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用于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内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性容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计算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衡量财务流动性状况需要从资产负债整体考量,最常用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销售周转率等。
Ⅵ 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主要有
主要指标有:现金头寸指标、核心存款比例、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贷款总额版与核心存款的比率权、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大额负债依赖度等等。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
(一)整体的流动性管理政策。
(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
(四)资产与负债组合。
(五)流动性风险限额及超限额处理程序。
(六)现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货币、不同国家、跨境、跨机构及跨业务条线的流动性管理方法。
(八)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的潜在因素及相应的监测流程。
(九)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十)应急计划及流动性风险缓释工具管理。
报表就多了,1104报表是少不了的,还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分析等
Ⅶ 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
主要抄指标有:现金头寸指袭标、核心存款比例、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大额负债依赖度等等。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
(一)整体的流动性管理政策。
(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
(四)资产与负债组合。
(五)流动性风险限额及超限额处理程序。
(六)现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货币、不同国家、跨境、跨机构及跨业务条线的流动性管理方法。
(八)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的潜在因素及相应的监测流程。
(九)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
(十)应急计划及流动性风险缓释工具管理。
报表就多了,1104报表是少不了的,还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分析等
Ⅷ 流动性分析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你好!
流动性覆盖率(LCR)
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
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比例
核心负债依存度
存贷款比例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