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预测明年的股市会涨到8000点,这是有可能的吗
证券时报对72位基金经理进行调查显示四成基金经理认为明年将上8000点 ● 83%被访的基金经理明确表示明年股市还处于牛市中期,另外,近四成认为明年上证指数将超过8000点。 ●“人民币升值”、“奥运题材”、“通货膨胀”、“资产注入”将成为明年的投资主题,而“人民币升值”成为最热门主题,27%的基金经理看好金融业。 ●半数基金经理预计明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将为20%-40%。 刘芳是谁?其实,刘芳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庄家的影子…… “83%的基金经理认为牛市根基不改,明年仍处于牛市的中期”、“金融行业为27%的基金经理看好”、“52位基金经理将人民币升值作为明年投资主题,而44位基金经理认为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宏观调控”———这一系列的数据来自于本报最近进行的基金经理问卷调查活动。这次活动收集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几十家基金公司的72位基金经理的反馈。 调查结果显示,基金经理们对明年趋势和行业的研判基本趋同,认为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向好、牛市根基不改,大多青睐金融业。整体来看,基金经理们仍是些许“悲观”、更多“乐观”。而在整体看好趋势下,分歧也显露出来。 83%认为明年仍是牛市中期 目前大盘的“跌跌不休”,让不少基民喊出“牛市就要完结”的声音,在此次基金经理前瞻性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对明年股市处于什么阶段的问题。结果显示:有60位基金经理认为明年股市将处于牛市中期。而且,一位“坚定看多”的基金经理表示本轮牛市持续时间会很长,甚至将延续到2015年,上证指数最高应该能突破10000点大关。 与此相对应的是基金经理们对明年上证指数的预期,有28位基金经理认为,上证指数会涨到8000点以上,仅4位基金经理认为在6000点以下。大多数基金经理对后市持有乐观态度,认为明年上证指数至少能触及8000点。 当问及“对于明年自己管理的基金的净值增长率目标”的预期时,一半的基金经理表示预期目标为20%—40%,8位基金经理认为能够达到40%以上,而16位基金经理表示净值增长将随着大盘起伏。 坚定看多、认为牛市根基不改的观点来自基金经理们对于明年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的看好,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仍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等利好因素并未发生改变。绝大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明年经济增长水平将和今年持平,预测明年GDP的增长率将在10%上下徘徊。也有基金经理表示,明年宏观经济将温和增长,鉴于今年增长的基数较高,能超过今年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金融业最被看好 在今年基金三季报里被众多基金管理人反复提及的金融、房地产、消费零售、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继续被基金经理们看好。当问及明年最看好行业时,27%的基金经理选择了金融业,其次是消费零售、房地产、能源行业,分别有16%、19%、13%的基金经理看好。机械制造业也有12位基金经理看好。 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奥运概念”、“资产注入、央企整合”、“通货膨胀”,调查表设计的明年投资这四大主题都为基金经理们看好,不过最受瞩目的还要数“人民币升值”概念,被32%的基金经理支持。其次是“资产注入、央企整合”,有26%的基金经理看好。另外,32位基金经理看好奥运题材。 据本报在国庆节之前进行的调查显示,25%的基金经理看好金融业,而这一比例到现在提高到了27%。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业将成为贯穿本次牛市的主线”。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表示,金融业是高税负行业,将极大受益于明年的税制改革,另外人民币升值、GDP的稳步上升也将驱动金融业的发展。 行业趋同 个股分化 行业趋同、个股分化是此次基金经理对行业分析的总体特征。不少选择“奥运概念”的基金经理表示这一主题涉及到地产、零售消费、旅游等众多板块,关键是精选个股。而国企改革概念下也主要看个股表现。消费、零售业是基金经理们从去年底就开始看好的行业,但今年的相对涨幅不大。一位选择“其他”项的基金经理表示医疗改革也是投资主题之一,所以该基金经理看好医药行业。 房地产、能源行业的多空分歧比较大,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不少基金经理认为这一行业受政府调控政策影响太深,虽然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等基本向好因素但还是不太好看。也有基金经理认为利润高增长将出在整个经济的上游行业,看好资源类行业,如能源、矿产、煤炭、钢铁等。 作为牛市基础的大盘蓝筹股多数基金经理仍然看好,29%表示将继续持有,特别是对于均衡配置型基金而言。然而,也有47%的基金经理表示会调整持有结构、对个别行业的蓝筹股不看好,另外有8位基金经理表示将对大盘蓝筹做波段操作。
②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95.79-1429.01点 涨幅: 1391.8%
深成指: 396.52点 涨幅:635.9%
> 行情特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指数涨幅
沪 指:386.85-1558.95点 涨幅: 301%
深成指:1529.21-3422.22点 涨幅: 123.8%
> 行情特点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325.89-1052.94点 涨幅: 224.4%
深成指: 944.02-2162.75点 涨幅: 129.1%
> 行情特点
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82.89-926.41点 涨幅: 60.5%
深成指: 1042.71-1473.29点 涨幅: 42.7%
> 行情特点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12.03-1510.18点 涨幅: 194.5%
深成指:924.33-6103.62点 涨幅: 560.3%
> 行情特点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047.83-2245.44点 涨幅: 114.3%
深成指:2521.08-5091.46点 涨幅: 102%
> 行情特点
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指数涨幅
沪 指:998.23-6124.04点 涨幅: 513.5%
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 涨幅: 656.6%
> 行情特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664.93-3478.01点 涨幅: 108.9%
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 涨幅: 150%
> 行情特点
件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429(1992.5.25)–386(1992.11.17) 跌幅: 73%
深成指: 2918 – 1529 跌幅: 40%
> 行情特点
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558 (1993.2.16) – 325 (1994.7.29) 跌幅: 79%
深成指: 3422 – 944 跌幅: 69%
> 行情特点
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
指数跌幅
沪 指:1052 (1994.9.13) – 547 (1995.5.16) 跌幅:48%
深成指: 2162 – 1018 跌幅: 50%
> 行情特点
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
指数跌幅
沪 指:926 (1995.5.22) – 512 (1996.1.19) 跌幅: 45%
深成指: 1473 – 931 跌幅: 31%
> 行情特点
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
指数跌幅
沪 指:1510 (1997.5.12) – 1047 (1999.5.17) 跌幅: 31%
深成指:6103 – 2521 跌幅: 57%
> 行情特点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2245 (2001.6.14) – 998 (2005.6.6) 跌幅: 56%
深成指: 4809 – 2590 跌幅: 43%
> 行情特点
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1个千点似乎预示着一个千年,点数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
指数跌幅
沪 指:6124 (2007.10.16) – 1664 (2008.10.28) 跌幅: 73%
深成指:19559 – 5577 跌幅:69%
> 行情特点
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③ 今天的股市为什么涨得那么厉害
大跌果然是机会 特大利好之后的操作 中国政府加入世界性的救市大军,出招了,这一招比较厉害。其一的降低印花税,相当于减半,历来此举对市场在短期都能起到效果,而类似于平准基金的汇金公司增持三大银行股票,对市场的稳定将起到决定性的效果。对于一般的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满仓的投资者如何应对?空仓的投资者如何的应对?半仓的投资者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特大利好出台之后,大盘无疑将出现V字形的反转行情,即可收复2000点的信心大关,股价的脉冲将使得一波有效的反弹行情延续。 1、满仓的投资者在第一天按兵不动,下周的时候可以进行积极的换股操作。 2、空仓的投资者或者仓位较轻的投资者可以进行强势股的转换,进行二级分化的操作,即追逐最强势的金融股,或前期跌幅最深的,涨幅最小的股票。 3、购买折价率较高的封闭式基金,这些基金一般不会立刻涨停板,买入的机会很大。 4、买最低价的被错杀为垃圾股质地尚可的股票,坚决果断。 三大利好下重点关注这些板块 三大利好如下: 1、 印花税08年9月19日起单边征收; 2、 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3、 国资委表示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印花税今日起单边征收,也就是由双边千分之一降为单边千分之一,如果不考虑买卖价差,降幅为千分之一,和4月23日出台的由双边千分之三降为双边千分之一比,救市力度要小一些。如果单独只出这条利好,在昨日大幅下跌、极度恐慌的情况下,效果应不会很理想。同时,昨日券商股补跌,且没什么表现,我感觉这则消息封锁很严密、很突然。 关键在于第二条“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这无疑是力度最猛的一条。尽管没有说汇金公司具体买入的额度和比例,但给我的想像是——如果现在还有人卖银行股,我就把它接住。昨天银行股的强劲表现无疑和这个有关。银行股是本周以来最大的做空板块,汇金公司就代表政府,它关键时刻出手,表明了政府强烈的救市意图!且和第一条“印花税单边征收”配合,故力度之猛,已经可以和4月23日相比了。 第三条利好我感觉力度要弱一些,无关痛痒,但会给未来市场制造一个新的题材性热点——央企增持回购概念,市场超级主力必然会从中制造很多机会。 故结合这三大利好看,力度最猛的是第二条,第一条次之,代表政府强烈的救市意图;第三条无关痛痒,但会给未来市场营造新的题材热点。 考虑到外围环境也不错,今天大盘不出意外,会出现大幅度的高开。但高开后,盘中必然会引发大的震荡。理由是: 1、 利好封锁严密,很多股票特别是受行情转暖刺激最大的券商、参股券商板块,主力昨日不知情,会有建仓过程。建仓过程必然会有打压,打压必会引发震荡。 2、 汇金公司只是增持工、中、建,而对于招商、浦发、华夏、兴业等银行股没提到。且这则利好无法改变周一央行新政中贷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股业绩的负面影响. 3、 三大利好,只代表管理层态度,但无法改变经济增速放缓、上市公司下滑的局面。 因此,利好不是万能的,希望朋友们理性对待。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前期看法——1920一下不再做大空头,朋友们可在今天选择合适品种入场,但由于大幅震荡难免,故最佳的建仓期在下周,踏空朋友切不可盲目追涨,再度陷入追涨杀跌的怪圈中。 建议大家在今天和下周一重点关注这类品种: 1、 券商、参股券商。比银行股的股性活跃,三大利好最大的受益者,且有融资融券等想像空间。重点关注今天率先涨停的品种。 2、 上海本地股。和央企增持回购相比,上海本地股的大并购、大重组、迪斯尼、世博等题材将营造无数热点。 3、 旅游酒店板块。行情转暖,加上十一黄金(资讯,行情)周将到,这一板块必有表现。 4、 极品超跌股 5、 三农、新能源等板块。在利好前率先启动,主力先知先觉,利好出台,必然进入快速拉升期,重点注意其中拉过涨停的龙头。 股票区前四名錢從股來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个人观点谢谢阅读,仅供参考。
④ 上海股市涨幅前五名
3月8号是这样的
⑤ 港股上涨会不会让沪深股市大跌
不会的
在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为沪深股,在香港上市的为港股。风险一样大。
沪深股市,是指上海、深圳的主要从事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所。目前,我国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深圳交易所为中小板和创投板块,上海证券市场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
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⑥ 历史上中国股市涨得最多的是一些什么股票
对于我们A股股民来说
美股行情究竟有多重要呢
关于这个问题
不同的投资者看法可能不一样
1 自己投资美股或者美股基金的
不用多说,势必关注美股行情
2 以美股行情为A股走势预判工具的 会时时关心美股行情走势的变化
3 投资的A股标在美股有同类公司的 会时刻关注对标公司的走势及投资逻辑
此外,对于一些知名美股和中概股
如苹果公司、阿里巴巴等高知名度公司
因其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虽说重要程度不一,但总的来说
在如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投资A股,了解美股行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对美股行情的需求
君弘APP现已上线「美股实时行情」
点击上图下载君弘APP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意见。投资者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⑦ 沪深股市中历史上连续涨停板最多的是哪只股票
第一名:
ST长运(现为西南证券),2006年停牌前3个涨停,07年复牌后连续42个涨停,共计45个涨停,股价从2.43元涨到21.86元。
第二名:
ST金泰,2007年停牌前4个涨停,复牌后39个涨停,共计43个涨停(但最后一个涨停只维持了10分钟即以跳水宣告上涨结束),股价从3.26涨到26.58。
沪深股市,是指上海、深圳的主要从事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目前,我国大陆仅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深圳交易所为中小板和创投板块,上海证券市场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
(7)上海股市暴涨扩展阅读:
沪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业,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
上海证券交易所致力于创造透明、开放、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其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
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上证所市场交易采用电子竞价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证券的买卖均须通过电脑主机进行公开申报竞价,由主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
目前交易主机日处理能力为委托2900万笔,成交6000万笔,每秒可完成16000笔交易。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
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
深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深市”,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国证监会直接监督管理。
深交所致力于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建设,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本所业务规则;
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职能。
作为中国大陆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与中国证券市场共同成长。16年来,深交所借助现代技术条件,成功地在一个新兴城市建成了辐射全国的证券市场。
15年间,深交所累计为国民经济筹资4000多亿元,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传播市场经济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的一个重要步骤。2009年下半年,拟推出创投板。
⑧ 上海A股的涨停板是上涨百分之几谢谢
正常为10%
但有特例:例如上市首日不受涨跌幅限制,分红、送股除权后,不受涨跌幅限制,ST股为5%
⑨ 中国股市第一大单日涨幅是多少点能说说详细吗
4·24井喷 沪深股市创近七年最大涨幅
受到降低印花税的利好刺激,4月24日沪深两市股指在大幅高开后呈现强势格局,盘中虽有回调,但收盘前最后一小时再度上扬以全日最高点附近报收,最终沪综指大涨9.29%,深成指大涨9.59%,创下自1996年底实施涨跌停制度后的第二大涨幅,也是近七年最大单日涨幅。
上证指数本世纪以来十大单日涨幅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印花税终于降了,股市出现了"恢复性"上涨。
那么,今天的大涨在单日涨幅历史上排名第几呢?我们盘点一下,进入本世纪以来,十大单日最大涨幅分别都是那些,让我们仔细回味那些美好的日子。
第十名:2005年2月2日单日涨幅5.35%
对于国内股市来说,2005年的2月2日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股市再次演绎绝地大反击,在前一交易日创下5年半新低的背景下,股指上涨5.35%,单日涨幅创下2003年“1.14"行情以来最高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还是“国九条”发布的周年纪念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邀请部分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新闻媒体的负责同志在沪召开“纪念‘国九条’发布一周年座谈会”。
上证所理事长耿亮指出,“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市场各方参与者认真贯彻落实“国九条”,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证券公司融资、保险资金入市、产品创新、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资本市场税收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市场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第九名: 2003年1月14日 单日涨幅 5.81%
2003年1月6日,上证股指探底1311点,上市以来饱受争议的超级大盘股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同时在历史最低价启动,股市波段行情开始启动。这也预示着“机构博弈”的时代开始到来。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已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以及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三家外资银行的上海分行从事QFII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
当天,上证指数暴涨80点,涨幅达到5.81%,开始了一波小反弹。
第八名: 2002年1月23日 单日涨幅6.35%
1月21日两市大盘连续第四周上演“黑色星期一”,沪市击穿1400点,报收于 1366.97点,跌48.47点,深市击穿2700点,报收于2682.45点,跌101.65点,两市近200只个跌停。
1月23日股市超跌反弹,沪市开盘报1355点,报收1445点,大涨6.35%。随后,1月27日,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在网上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披露了1月21日召开的国有股减持专家评议会上,形成的国有股减持的框架性和原则性方案——折让配售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用一部分非流通股,在全流通预期下,向全体投资者公开竞价发售。同时,根据全流通股价与市价的差额,通过配股或送股的方式,对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进行补偿。从而在稳定的市场运行条件下,实现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的流通。
第七名:2002年1月31日 单日涨幅 6.81%
自2001年6月份股指创下2245点的历史新高至2002年1月28日的1359点,上证指数在6个月内跌了886点,跌幅近40%,市场极度低迷。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召集券商及基金等方面的业内人士,在北京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提出“稳定市场”的问题。2002年1月31日,上证指数单日上涨95点,涨幅达6.81%,当时超跌的大盘蓝筹股及科技股成为大盘反弹的前锋。
第六名:2008年2月4日 单日涨幅8.13%
暂停了5个月时间之后,股票型新基金的发行终于开闸。建信优势动力股票型基金和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同时拿到了监管部门的发行批文,成为今年首批获准发行的股票型基金。据悉这两只基金都是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募集上限分别是60亿份和80亿份,预计节后将为市场最多带来140亿元的新资金入市,盘目前处于敏感时点,管理层此时对新股票基金的放行,侧面反映出其对目前A股市场的看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信心。
第五名:2005年6月8日单日涨幅8.21%
在股市持续四年大熊市期间,中国的实体经济欣欣向荣,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扭转股市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契机。2005年4月底,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破1000点的重要心理底限后,市场终于开始一轮基于价值回归的反转行情,开始了06年至07年的大牛行情。
第四名:2000年2月14日单日涨幅9.05%
2000年2月14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宣布,50%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政策。同时,春节放假期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疯狂上扬,受此双重利好影响,在网络科技股的带领下,当日沪指大幅高开57个点,从节前的1534.99点上涨到1673.94点,涨幅达9.05%,涨停的股票当日比比皆是,成交量也放大近5成。由于当日为西方节日“情人节”,那一日被不少开心的股民称为“红色情人节”。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中,沪指很快创出1770.88点的新高。一轮气势磅礴的牛市行情在网络科技股的引领下迸发。
第三名:2002年6月24日 单日涨幅9.25%
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指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同时,国家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海外上市时的上缴等形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近期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补充的现金量不大,没有必要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鉴于上述原因,国务院作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
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进一步指出,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逐步建立起资金雄厚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一项稳定社会、促进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后,为了增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力,除继续采取国家财政增加拨款等方式外,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把部分国有股划拨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划拨的国有股不在证券市场上减持套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分红、向战略投资者协议转让等形式来充实社保资金。
第二名: 2008年4月24日 单日涨幅9.29%
股市从6000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直接跌破了3000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高度评价了当前政府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他说,目前出台的政策措施从证券市场交易制度、防止市场内幕交易、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优化市场环境、完善中介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政策组合,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大盘开盘3539点,大涨7.92%,大盘盘中接近涨停,调整之后,尾盘拉升,最终大涨304点,涨幅达到9.29%。
第一名:2001年10月23日单日涨幅9.86%
2001年10月22日21时,中央电视台播出消息,证监会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股市此前三个月狂跌不止,每天几十亿市值蒸发,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点,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场共减少1.7万亿元。10月23日开盘。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其实,史上单日涨跌幅最大的应该是1992年5月21日,上证综指从616.99点涨到1266.49点,日涨幅达105.27%。直接原因是股价的全面放开,不再实行每天1%的涨幅限制。1996年12月13日,沪深两交易所发出通知,决定自16日起对在两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含A、B股)和基金类证券的交易价格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因此,再也没有出现5·21当年的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