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 (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 (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 对瓜类的影响:夏季风减弱,夏季雨带的南移会导致雨带位置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出现持续性降雨,而且降雨来的晚,常常在持续晴天之后,但刚好集中在西瓜成熟采摘时节。 对棉花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而且降水又多,集中在棉花采摘的季节,基本与瓜类的原因相似 对玉米的影响:玉米一般都是在北方地区种植较多,而厄尔尼诺会导致北方的持续干旱天气
②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③ 从今年的台风能看出厄尔尼诺现象严重了吗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暂时还不是依靠人类就能解决的。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ñ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④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拓展资料: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厄尔尼诺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另外,厄尔尼诺现象有时也会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偏少,但威力超强特殊情形发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谢柏 (1998年)以及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超强台风鮎鱼 (2010年)。(资料来源于网络)
网络链接:厄尔尼诺现象
⑤ 厄尔尼诺对中国影响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我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所以不少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出现与否是影响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 不过,我国的天气气候变化还要受其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对中国气候产生某种特定的影响。 以下是近年来有关厄尔尼诺对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研究成果的简要汇集。
关键词一、暖冬
冬季,亚洲大陆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而海洋上相对暖和得多,气压相对较低,空气从高压部分流到低压部分,从大陆流向海洋,因而我国大部盛行来自高纬度的西北气流,常有寒潮和冷空气天气过境,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强。
据统计,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1990年代厄尔尼诺频繁发生,中国连续出现暖冬。因此,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出现暖冬的机率较大。
关键词二、干旱和洪涝
长江中下游暴雨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季风盛行的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产生丰沛的降水。我国东部的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向北推移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跳到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多雨天气,这就是著名的江淮梅雨;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带移到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处于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达到最北的位置,东北、华北、河套进入雨季。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开始向南撤退,东部地区的雨季相继结束。由此可见,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比常年偏强或者偏弱,都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异常。
厄尔尼诺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哈得来环流加强,导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但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却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对厄尔尼诺的响应要落后几个月,因而往往厄尔尼诺发生第二年这种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一些。另外,受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活动比较偏南,加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也随之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
据历史数据统计,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比如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持续时间较长,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出现大雨或暴雨,发生严重洪涝。1983年夏季,长江流域梅雨强度与1969年相当,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到一倍半。强厄尔尼诺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出现了长江以南地区,而北方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长期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减少,黄河下游发生了累计220多天的断流事件。1998年受到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此外,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的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
关键词三、东北冷夏
水稻秧苗受低温冷害影响
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
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出现夏季低温冷害,特别是1954、1957、1969、1972、1976等均为范围较大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除了1954年为拉尼娜事件外,其余都是厄尔尼诺年。不过,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
关键词四、热带风暴偏少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热带水域上生成热带气旋最多、发展最强的地区,我国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热带风暴伴随着狂风暴雨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我国南方伏旱季节,它又是南方降水的重要来源。
西北太平洋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是热带辐合带的低云或者云团发展起来的,而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时,热带西北太平洋则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积云对流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也就相应的会减少,登陆我国的数量也会比常年偏少。
从近50多年的统计情况来看,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有29个热带气旋发展成热带风暴或者台风,其中平均有7个左右在我国沿海登陆。而在大多数厄尔尼诺年,热带风暴和台风有20~26个,登陆数仅为3-5个,比多年平均明显偏少。看来,厄尔尼诺与热带风暴的活动可能确有一定关系。
⑥ 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影响: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
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南方等地出现罕见“冬汛”。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在厄尔尼诺年份,我国的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6)厄尔尼诺与中国股市扩展阅读:
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一个强信号,但非唯一信号,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于厄尔尼诺,而且也不能简单推测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必然会出现某些特定的现象,
实际的气候特征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厄尔尼诺不等于洪水猛兽,它的影响有利有弊。针对厄尔尼诺及其影响我们赢展开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实际上因为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叠加,共同造成温度的变化,再叠加一个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整个把全球的气候搅乱了。
尽全力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的预警、预报,配合政府和公众提早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
⑦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地区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总是发生于南美洲的西海岸,从南太平洋东部,从南到北兴起。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水温一般是上升的,所以南半球水域的西赤道流加强。此时,全球压力带和风带向南,东北信风穿过赤道,受到南半球偏转力(也称为偏转力)的影响,形成左转到西北季候风。
气候表现
厄尔尼诺现象近些年越来越频繁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是异常变热的一种天气现象,广泛的热带太平洋都气温上升,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看其实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是正常的。
总结:厄尔尼诺现象还是对我国有很大影响的,会影响到我国的气候,对农作物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冲击,希望我们能及时做好防范准备。
⑧ 厄尔尼诺现象对股市哪些行业会产生影响利好的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水利工程是利好,还有新股也是利好 查看更多答案>>
记得采纳啊
⑨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厄尔尼诺是何方神圣?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El Nino”的音译,意为“圣婴”、“耶稣之子”,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对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产生强烈的影响。
也许会有人问,厄尔尼诺发生地离我国那么远,会影响到我们吗?
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热带海洋的海温、洋流发生了异常变化,大气环流就会把这种信息由近及远传播开去,不仅使其周围的地区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到非常遥远的地区。这就是“遥相关”。厄尔尼诺就是如此,它虽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但它的影响却不局限在热带太平洋,而是会波及全球。所以对我国造成影响也在所难免。
厄尔尼诺出现时,首先是我国夏季易发生南涝北旱。在厄尔尼诺年,由于我国的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导致主雨带位置偏南,一般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这就会造成黄河及华北一带高温少雨并形成干旱,而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其次是我国易出现暖冬。据统计,近50年来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都出现了暖冬。第三就是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减少。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域。厄尔尼诺年热带西北太平洋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大,不利于积云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西太平洋上的台风生成数量减少,同时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
⑩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我读书少,只能讲讲我了解的很少的方面。
厄尔尼诺这样全球范围的事件毕竟引起破坏性的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多发,对能源、交通、水利、工程建设、零售业、旅游业、保险、防疫医疗什么的都有影响,这些都会影响经济。不过对农业领域,厄尔尼诺的影响很直接。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致使农产品价格和进出口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经济领域的变化,这应该算是厄尔尼诺对于经济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厄尔尼诺年全球水稻、小麦和玉米已减产为主,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增产和减产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参考下图。我国厄尔尼诺年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变化与当地灌溉条件有关,玉米产量比正常年减少 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