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第三产业的现状如何
上海目前仍是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城市,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还是由一个巨大的低服务形态构成的,没有明显的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产业。这不仅已经构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增长瓶颈,同时还影响与威胁着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保持。
以200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上海一、二、三产业占GDP产值构成分别为1.6%、47.4%、51%。虽然表面上看,上海第三产业的GDP产值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开始向人们概念中的服务业社会转型。但如果仔细在第三产业结构中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突出比例计算,其中金融业占GDP10.8%,批发、零售、餐饮业占GDP11.1%,交通、运输、邮电占GDP7.07%,房地产占GDP6.9%,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总计占GDP3.6%,而将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产值相加才刚达到4.2%。因此假如考虑与知识生产、传播、消费相关的产值总量的话,实际上这些产业的总和仅相当于单一的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房地产业,远远小于批发、零售、餐饮业。基于这个现状,我们不但可以肯定,上海目前仍是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城市,同时它的第三产业还是由一个巨大的低服务形态构成的,没有明显的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产业。
⑵ 中国的三大产业是什么
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
”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
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从经济增长的结
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
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
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
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
、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
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的
运行状况和走势,需要密切监测分析“入世”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产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明年预期冲击较为明显
(一)我国承诺的农产品进口配额未对已经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
根据有关统计,2002年中国小麦关税配额管理的准入量为846.8万吨,
但1—8月份只进口49.8万吨,预计全年最多可能进口100万吨,而1—8月
份出口已达53.7万吨,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在60万—1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
7000吨,仅为年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3.4%,而预计全年出口可达950万
吨;进口大米14.7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预计全年则可出口200万吨;未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的大豆,全年进口量最多
为1100万吨,比2001年减少290多万吨。
(二)“入世”第一年,我国农业没有受到市场开放明显冲击,主要在于两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粮食减产,需求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粮食因没有价格优势而难以进入中
国市场。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0.03亿吨,比
上年减少2.5%,其中小麦、稻谷已是连续5年减产。而中国粮食略有增产,特别
是优质小麦增产较多,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0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
4%,市场供给量有所增加,国内粮价继续低位运行,对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了价格竞
争优势。
二是中国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适当的调控措施。2002年中国对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大豆、玉米和菜籽)采取了宽严适度的“安全评价”、“进口安
全”和“标识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
(三)2003年预计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幅较大,“入世”
对农业的冲击将会显现。
有关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专家普遍认为,2002年中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只是一个特例,是国内国际的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对粮食生
产产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灾情减轻,国际粮价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进
而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形势。此外,美国新农业法2002年5月公布以后,大量增
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其政策效应将在2003年及以后年份充分显现出来,
美国粮食的产量、出口量将会快速增长,应对此密切关注。
第二产业:市场化与开放程度提高正向效应大大超出预期
(一)“入世”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
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产业
。“入世”后,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前八个月,我国加工
贸易出口达1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贸易一跃而成为出口主导方
式。今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国家一些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其中,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机电行业出口增长最为明显,1—9月份,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
8%,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入世”以来我国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密
集型的轻工、纺织、消费类电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即使是技术
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低端产品的需求为主,
同时还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
的行业(如国防军工)外,基本上放开了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时的承诺和当初人们的预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入世”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越是外
商直接投资多的行业,“入世”后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中国与WTO成员实现
了“双赢”。
第三产业: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关注经济效应走向
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入世
”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
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
开大门。
(1)银行业————“入世”后,我国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由去年“入世”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进
一步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明显
改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已有4
5家营业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
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
预计“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
;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
“入世”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3左右,需要关注对我国银行业
的冲击。
(2)保险业———“入世”以来,已有34家外资保险经营机构获准在我国营
业,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
表处。据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经营特点,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寿险份额的同
时,占据中国目前的保险空白点。目前我国的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
工程保险等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很小,这些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可供外资运
作的空间很大,要关注外资保险在这些领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实行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金融意识相对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的开拓。三是争取快速挤进再保险市场。
(3)证券业————从目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看,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第二步是开放并购转
让市场,使外资通过国有股、法人股的收购间接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第三步是在条件
成熟时,通过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
放A股市场。
“入世”后,外资证券类公司的竞争主要是巩固传统的中资企业境外上市业务;
全方位介入B股业务;争夺财务顾问等A股一级市场的辅助性业务;通过中外合资证
券公司、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
A股二级市场业务。
(4)零售业————总体来看,“入世”前后我国分销领域没有明显变化,目
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大约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5%,对整个中国消
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中国开放分销领域后,没有出现外资大量进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场普遍不
景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我国现行的国
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已经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诺,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后才逐步实施,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近几年我国呈买方市场
状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流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新的零售企业包括外商零售企
业在进入时大都比较谨慎。
(5)电信业————“入世”第一年,中国履行电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开
放了14个城市的增值服务和移动服务,并对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条件、外商资质、
网络互联、资源使用、网际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中国电信业的渐进式开放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业的格局,因此外资进入中国
电信服务业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目前无论是在面向商业用户提供
的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管理查询、在线数据处理、一站式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还是
在面向居民用户的宽带网络服务、社区局域网、在线点播、远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我国企业都才刚刚起步,市场整体上处于拓荒时期。而根据有关承诺,外资进入这些
领域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50%,因此外资在这些增值电信服务市场上将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而在基础电信或移动电信领域,由于对外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单独
建网的可行性很小。
⑶ 世博会对上海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什么
(一)2010年世博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世博会不仅对举办地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旅游消费链”,还将对举办地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⑷ 上海GDP的组成中,哪些产业贡献最大
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0.3:29.8:69.9。毫无疑问,服务业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产业。当然,一二三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合。
在上海的工业中,电子、汽车、石化、钢材、机械设备是发展较大的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有多家知名企业,比如中芯国际、上汽集团、上海石化、宝武集团、上海电气、振华重工、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等。
⑸ 上海市三大产业比例
你好
上海市三大产业比例
http://www.lumix.cn/index.php?q=wiki/%E4%B8%8A%E6%B5%B7%E5%B8%82%E4%B8%89%E5%A4%A7%E4%BA%A7%E4%B8%9A%E6%AF%94%E4%BE%8B
http://www..com/s?cl=3&wd=%C9%CF%BA%A3%CA%D0%C8%FD%B4%F3%B2%FA%D2%B5%B1%C8%C0%FD
⑹ 上海三大产业各占多少
上海市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
2009年第一产业0.90%,第二产业内48.51%,容第三产业50.59%
2008年第一产业1.30%, 第二产业50.85%,第三产业47.86%
数据来源:200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⑺ 浦东三大产业
新华社信息上海11月22日电(记者叶国标)据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披露
,浦东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已确定,未来3-5年,将聚焦资本密集、技术
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创
意产业三大高地,全面提升浦东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在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方面,浦东将继续深化“聚焦张江”战略,
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已形成的先进制造业集聚
优势,进一步发展微电子、软件、现代生物与医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电子及
通讯设备、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特别是在微电子领域,重
点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微电子制造核心项目,以及封装、测试、研发和设计等关
键配套项目,在3-5年内建成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
进的微电子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以跨国公司高端技术战略性转移为契机,浦东强化有关吸引跨国
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进驻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至20
10年,落户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望从目前的43家增至100家。
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方面,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经济、贸易
、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层次,浦东新近推出了加快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框架性实施方案,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
进金融、现代物流、商业贸易、会展旅游等功能性产业:
--加快建设陆家嘴金融中心,形成集聚效应,浦东新近已出台鼓励中外金
融机构入驻浦东的一系列新政策,为金融机构在办公用房、人才培训、高管人员
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设立有关资金,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研
发中心及后台服务等功能性机构,鼓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通过资本市场
的完善以及政策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服务业机构进入
浦东,使浦东金融业成为上海CBD的核心产业。
--外高桥“港区联动”机制的逐步完善、浦东国际机场运能的不断提高,
进一步提升了浦东现代物流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预计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
占浦东GDP的比重有望达到15%。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国家首批“区港
联动”的试点,今年上半年封关运作以来进展顺利,进区企业可享受保税区和出
口加工区的叠加政策,园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
贸易等功能。
--浦东的商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将按照中心商业圈、特色商业圈、分区商
业中心、居住区商业四个层次来发展,进一步完善商业布局与城市基础设施。浦
东近期设立了“商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以新上海商业城为核心的张杨路商圈
、小陆家嘴中央商务和都市观光旅游区、花木行政文化区、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
商贸区、机场物流区、世博会区域和主题公园区域6个特色商业圈,并将积极引
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提升浦东商业的层次和
能级。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浦东将进一步完善会展的硬件和软件
,促进主题公园的建设,提升会展旅游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外,保持房
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发展律师、会计、咨询、征信评估等专业中介服务,完
善现代经济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业,优化投资软
环境。
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创新创意产业方面,浦东以落户张江的上海首个文化科技
创意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创意为灵魂,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业为突破口,建设文化
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从而为上海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大都市提
供支点。该基地总体规划面积30万平米,将凭借张江高科技园区雄厚的软件产
业和芯片产业,着重发展动漫和游戏产业(包括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产业、多
媒体内容产业,其中包括多媒体的软硬件开发和制作、动漫画制作、游戏软件、
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产品工业造型设计等。
⑻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图10)和“1978-2007年上海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图11)。 上